「以德報怨」會毀掉你的人生!(上)
寫在前面的話:
肥叔是一個接近走完半生的普通人。這半生的經歷,讓肥叔發現,國內在心理相關知識的普及上,以及超級異常情緒的求助上,是非常落後的。不少人,在極端的情緒的控制下,將人生,走進了自己布置的死胡同,甚至有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肥叔希望通過自己一點的綿薄之力,在自己成長的同時,輸出一些能夠協助他人面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文字。只希望,你在覺得肥叔的文字有用的時候,幫忙點個贊,隨手做個轉發,將肥叔的文字的傳播量擴散那麼一點點,以讓更多的人能夠閱讀到,肥叔就心滿意足了。
在網路上和別人交流,總是特別自在,而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卻會說話笨拙磕絆;想起要和別人打交道,就全身不舒服,甚至難過到不想上班;看到老闆從遠處走來,總是無法自控的避開老闆的眼光,將目光放到別處;身邊的人總是私自自立,沒有一個是合格的朋友;同事偶爾搶了工作的功勞,內心就算萬分痛苦,也要裝作風平浪靜表示並不在乎;生活里最大的樂趣,就是一個人待著,一個人看劇,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健身,哪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己內心也是封閉的,無法從和他人相處中,獲得一絲絲溫暖。
如果上面的文字和你有三分相似,那麼恭喜你,你看對文章了。
人際關係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多數是由我們過去的經驗造成的。過去我們從人際關係中得到的整體感受是負面的,是弊大於利的,在面對下一次人際互動的時候,我們就會預期,這一次與他人的互動,也將是不舒服的,也將是弊大於利的,而我們的生存本能,又會驅使我們追求舒適感,遠離不適感。於是,我們就有了所謂的「社交恐懼」。
過去的人際關係的總體收益是負的,是「社交恐懼」的根源。
打破負面的人際關係收益,讓人際關係整體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和感受是正面的,是一個有效的解決社交恐懼的辦法。
當今的社會,是由各種人類團體組成的集合,而每個團體,又是由獨立的個人聚合而成的。
人們在所處的團體中,通過互相協作,完成團體的目標,獲得報酬,並用獲得的報酬滿足自己居住,飲食,醫療,教育,繁衍等等所需。
而整個社會,又通過經濟的手段,來協調每個小單元的能量,改造這個世界,並讓這個世界逐漸變成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場所,新的大樓拔地而起滿足人們居住的需求,新的科技不斷面世解決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新的醫療手段逐個被發明解決人們醫療的需求。
我們都是活在人組成的結構當中的,你和他人的關係給你帶來的感受越好,你就對你的人際關係越滿意,你就越願意與他人協作,並從協作中收穫更多的收益。你從人際關係中獲得的收益越多,你的生活就越輕鬆,你獲得事業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相反,當你的人際關係是無法讓你滿意的,一想到他人,總覺得是他人想要佔你便宜,你遇到曾經讓你不舒服的人,就一定沒有好臉色,諸如此類,慢慢的,能和你協作的朋友就越來越少,你就越來越想封閉自己的交際圈。
這樣,人際關係不僅不能成為你人生的助力,反而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人際關係,對我們每個個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數。
掌握好了找個變數,我們就掌握了上帝賜予我們的天使之翼;而一旦這個變數在我們手中失去控制並變得混亂,我們就會寸步難行。
然而不幸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撲朔迷離的,其中充斥了多種因素。有互相協作的聯盟狀態,有互相攻擊的敵對狀態,有你信任對方而對方坑你的可能,也有你利用別人的機會,當你去判斷他人和你合作的動機是否真誠的時候,我們還要隔著肚皮去猜測對方的意圖,可謂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
任何人之間的互動是什麼樣子的?
1、我們不少人,在長大的家庭中,學會了以道德標準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的身體,在長達百萬年漫長的「狩獵採集」進化的過程中,僅僅獲得了在「狩獵採集」場景下為我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服務的能力。
我們的體內,有「恐懼感」「飢餓感」之類的感受,可以協助我們保證我們的生存,然而,我們的體內並沒有一種機制,可以協助我們從當代社會結構的人際關係中,獲得最大的報償。
我們並沒有進化出來,用於解決當下社會形態中,人際合作問題的內在感受機制。我們經歷的現代社會的時間太短了,現在社會的特徵,尚未通過自然選擇,在我們的基因上留下痕迹。
有幸的是,人們為了解決人際合作的問題,產生了「道德」的概念。
這種概念,告訴我們那些行為是可以做的,那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遵守了道德標準,我們就會被他人當做道德楷模來讚頌,而不遵守就會被萬夫唾棄,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這些道德標準,其實就是小標題中說的對錯標準。這些對錯標準,進入家庭中,就會變成,對了就有糖吃,錯了就挨罵挨揍。
多年這樣訓練下來,我們就被後天的植入了一些條件反射,當眼前的事情和我們小時候挨罵挨揍的情境相近的時候,哪怕我們的理智尚未開始工作,我們的內在感受也會不受控制的冒出來,讓我們心裡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我們就形成了強烈的,去遵循各種道德標準的內在衝動,遵守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沒得說頭」,不遵守,我們就會覺得「心慌慌」。
然而,所有的,在我們社會中流傳的這些「標準」,都能協助我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么?
並不是!
某些道德標準是有特殊的應用環境條件的,某些是曾被某些具有特別目的的人修改過的,當你不具有分辨能力而盲目相信了這些對錯觀了,你就會成為這些對錯觀的犧牲品,本文標題中的「以德報怨」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類似的,被人們廣為傳頌的崇高道德還有,「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德服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等,這些準則盲目的應用到人際關係上,會對人際關係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2、在我們的本性里,我們都是被「感受驅動」的動物。
我們覺得一件事是不對的,我們會感覺「如鯁在喉」,我們會全身難受不舒服,一定要做一些事情,讓這件事情變成是對的,我們才能安靜下來。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受不到不適感的時候,我們會完全無感,且不會去調動我們的行為,改變外在事物的狀態。
當你嚴格以「以德報怨」「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德服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對錯觀來要求自己的時候,和你相處的人,是無法獲得你的真實的感受的。
對方因為沒有信息獲得的來源,無法知道你喜歡什麼,反感什麼,就算對方非常想和你交往想和你互動,也會因為你總是表現的彬彬有禮,總表現的不會生氣,總表現的雲淡風輕,而永遠不知道你的邊界在哪裡。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突破這些道德規則在我們身上的束縛,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你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之後,對方才能夠接受到你的訊息,才能在你不舒適的時候,退開的遠一些,在你感覺舒服的時候,靠你進一些。
而你不僅得到了表達帶來的情緒疏解,還能在他人退出你的不適範圍後,獲得理想的人際關係感受。
這樣你的人際關係收益,就比傻傻的堅持「以德報怨」「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德服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標準,來的高了很多。
然而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根據我們的感受調節他們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就該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么?
先說結論,結論是:正確表達感受是我們改善不良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肥叔:「以德報怨」會毀掉你的人生!(下)
公眾號:百家心理
不定期更新心理學知識的科普文章。
關注後發送「九型人格」可以獲得九型人格測試。
發送「心理健康自評」可以獲得SCL90心理自評測試。
發送「書籍」可以獲得肥叔推薦的心理學書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