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8年春節電影院爆滿?
首先指出,電影院爆滿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也就是以往大家遺忘的「欠發達」地區。由於棚改貨幣化引起的房價上漲,使得三四城市居民的財產性收入迅速上漲,帶來了一系列強勁的消費力,使得三四線城市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
下面是各大券商首席2018年春節返鄉後的萬字調研報告的分析總結,在大多數報告中,房地產和消費升級成為焦點。
三四線地產:拆遷、棚改和去庫存
拆遷、棚改、去庫存是三四線城市甚至偏遠農村房地產的關鍵詞。
據家鄉在山西太原北郊一個山村的申萬農業組分析師王海亮稱,拆遷已成了過年家人聊天最熱門的話題:
好幾個親戚家住市郊,院子已經成為一片瓦礫,不過大家都喜氣洋洋的,租住在附近的樓房裡,等待著好幾套回遷房、門面房。村裡有人家的兒女給父母買了院子,正好趕上拆遷,院子拆了,拿到幾百萬補貼,回我們村把老院子翻修一番,富麗堂皇,彩旗飄飄。以前村子離拆遷的「垂青」一直較遠,如今路已經修上來,如何在自家附近多圈幾畝地,蓋一片倉庫出租,成為了家人討論的重點。
中信建投房地產行業研究團隊陳慎、劉璐等調研發現,東部浙江的部分三四線城市,棚改的力度和補貼的力度都相當驚人,溫州市2017年中提出的棚改補貼新政策下補償款比原先提升了30%-50%,也帶來了2017年一批高購買能力的增量需求。
來自山東西南某四五線城市的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認為,貨幣化棚改無疑是推動和他家鄉類似的城市這輪房價上行的主要背景。一是拆了房子總要買,二是拆房子的補償足夠買。
總結分析師們的觀察可以發現,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邏輯基本上是貨幣化棚改帶來的增量需求刺激了去庫存效果,帶動了成交量和價格走高。
但郭磊指出,棚改本身不是永動機,棚改力量減弱可能在兩三年之後:
一旦未來棚改減速,或者貨幣化比例沒那麼高了,房價上漲動力就又消失了,未來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去幾年內類似這樣的縣城的城市基礎設施確實在發生變化(商品房配套設施、購物、消費環境),房子本身也有一個基於基本面的再定價,未必完全是供求失衡驅動,向下空間也不會太大。
郭磊認為,棚改和縣城發展一樣,甚至和中國的發展一樣,是一個粗糙但又確實在帶來劇烈改變的過程。有些事情讓人憂慮,但有些細節又顯示出80年代改革開放初縣城才有的那種新鮮和活躍的味道。很難簡單評判。很多人在類似問題的認識上有點偏公知化,一談就是舉債開發很嚴重,後果怎麼怎麼樣。他覺得更好的一個姿態是大家跳開先見,去各地看看和感受感受。
此外,中信建投房地產行業研究團認為,去庫存已經收效,2018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補庫存:
除了瀋陽等部分庫存本身就比較高的城市,我們調研的大部分城市土地市場都同比大幅增長,部分城市誕生新地王。如我們剛才提到,很多三四線城市尤其東部區域在去庫存後,供應量有點跟不上,2018年在新增土地的供應下,二級市場能否進入一個新的平衡是一個關鍵點,預計這些城市2018年的新開工不會差。
農村土改甜頭初顯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文件還提出,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申萬農業組分析師王海亮認為,農村發展要激活各種要素,最重要的要素還是土地。他觀察到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農村集體資產(特別是土地資產)的改革,可能是村裡人已經開始品嘗的大蛋糕:
說到土地,不得不提村裡有人建的養雞場、養豬場。養雞場養了2萬隻蛋雞,我粗算了一下,一年營業額有兩三百萬。為啥這麼關注養雞場,因為是流轉了我家的幾畝地,一年一畝地一千五百元的流轉費。養豬場是村裡「能人」建的,估計研究過農業的朋友,對村裡的「能人」比較熟悉,無非是與村幹部沾親帶故的。一些集體性質的荒地,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某某家的產業。
消費升級進行中
消費升級正在三四線城市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郭磊認為,到了後棚改時代,縣城是「高鐵網路+商品房小區+購物廣場下沉」,城市半徑會的改變可能是過去10年最集中的一次,消費習慣的改變可能是更值得關注的。他在縣城看到很多品牌和商業模式,都是這兩年才從一二線城市過渡過來的。
家鄉地處浙江北部和安徽、江蘇三省交界處的申萬分析師範張翔觀察到,85-90後開始念完大學回家工作,組建家庭,消費能力強。逐漸形成2-3個商圈,以八佰伴進入帶動的核心商圈最為火爆,最直觀的感受是縣城消費未來幾年會持續升級,一線品牌渠道下沉將獲得巨大的商機,星巴克、滿記甜品、肯德基、必勝客、一點點等品牌均已引進,且生意明顯好於山寨品牌,核心邏輯只有一個:那些在大城市讀過書見過世面的年輕人,開始回家花錢了。
春節期間的食品飲料消費可以說是消費升級的縮影。
華創食品分析師龔源月、符蓉、曹岩等調研發現,酒類送禮方面,一線城市多以茅台(45%)、五糧液(17%)為主,二線城市多以五糧液、洋河、郎酒以及地方品牌為主,但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中,亦有消費者選擇茅台作為禮品。
升級也體現在汽車消費方面。申萬分析師範張翔用「車滿為患」來形容家鄉的情況:
城市家庭基本1台車已經普及,擁有2台甚至更多的家庭也很多,這幾年每年置換升級比例應該不低,縣城裡德系三強壓根沒有裝逼的資本,不乏冒出幾輛炸街的超跑,新能源車和國產品牌佔比不高。農村家庭基本上都是第一台車,轎車最多,10-15萬合資品牌為主,SUV 20-30萬為主,印象中2012年之後每年回去都有很多掛著彩帶的新車,如今每家一台普及率也很高了,新農村規劃尚可,老村莊規劃脫節,院子里、馬路上都是車。
在濟南,申萬分析師呂昌發現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在購物娛樂方面,萬達廣場、恆隆廣場近年來紛紛開業,替代了原來的銀座、泉城廣場,成為現在濟南人特別是年輕人的首選,大年初三去萬達廣場看電影,裡面人頭攢動,夜場座無虛席。
在餐飲方面,如今濟南已經有了如城南往事、高第街56號等多家本地連鎖,而像西貝、海底撈這樣的全國連鎖已隨處可見,高檔餐飲落幕後,大眾餐飲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人均消費在50-150元,餐飲店的酒水價格在100-400元區間。
申萬分析師周緣在回鄉見聞中寫道,消費升級並不是簡單空洞的四個字,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消費理念在向「更優質更健康「發展。申萬分析師張喆感嘆道,如果不是回鄉所見,不敢設想三四線以及縣鄉級城市的消費升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中。
再來看看今年初一到初五的票房統計:
分散經濟(相對於大中城市,小城市是分散分布)再集中(相對於廣大鄉鎮,三四線城市又是集中分布),值得關注。
部分內容來源於公眾號:財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