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農曆2017年末
農曆2017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剛好有一天空閑時間,寫寫這一年的感想吧,想到哪寫到哪,可能思路和邏輯比較混亂,見諒。
2017年我又換了份工作,從海康威視研究院離職,加入了網易杭研,從學校畢業後的三年,這次我的第三份工作。三年內換了三份工作,最長的工作經歷不到兩年。以一個旁觀者來看,確實是很不應該的,現在我也面試一些求職者,看到有的求職者簡歷上有若干段工作經歷,每段工作時間也不長,也會心裡打鼓,很擔心求職者將跳槽變為一種習慣。不過對我個人而言,比較慶幸的是幾份工作都沒有離開CV,只是換了公司,沒有換工作範圍和工作內容,但還是不建議大家跳槽過於頻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情,因為很有可能你在A家公司遇到的問題,在B公司也同樣會遇到,自己依然無法解決,所以如果僅僅是為了逃避某個問題選擇跳槽,是很不明智的。
強調一點:
因為在知乎上回答過幾個與前東家海康威視相關的問題,獲得了一些關注度和點贊。同時也因為海康威視這幾年發展得十分迅猛,自己也沾了前東家不少光,不斷有各行各業朋友私信我各種關於前東家的意見和看法,拿到offer的選擇和建議,除了一些很幼稚的問題外(有人私信我要領導號碼、微信號,公司組織架構),其他問題我都有很耐心的回答。不過離職後,不想讓別人覺得我依然在 「碰瓷」 前東家,也就不方便也不想回答和前東家相關的問題,望大家原諒。
再說說從2017年初海康離職原因,這個和我2016年做的工作有關係,簡單點講:16年我工作做得並不出色,若不是整個團隊16年做得很好,我沾了團隊的光,以及領導幫忙說好話,可能17年年初的年終績效我就被需改進了。工作做的不好,除了自身能力問題外,做的項目也略微有點坑,此外在項目過程中,也和領導溝通過少,等到發現坑很大的時候,大家想換思路和挽救已經來不及了,這些也是我自己收穫的寶貴經驗教訓。促使自己下定離職決心的是第二個項目,數據的採集、整理、標定、測試、漏檢誤檢分析都要自己做,領導希望對每個漏檢和誤檢都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這樣就導致無法做全自動化測試,漏檢和誤檢都需要仔細調試,分析其中的參數,給出漏檢和誤檢的原因。前前後後測試了幾個月,發現總是滿足不了性能需求,卻把自己測得開始懷疑人生了,因為不斷有新收集的案例挑戰當前的系統,各種補救和調參都只能按下葫蘆浮起瓢,當前的問題解決了,前面的問題又冒出來了。年終我自己總結時候,發現除了越來越長的測試報告、越來越精細的性能分析表格,自己專業技能上並沒有什麼提升,反而不斷地懷疑自己了。覺得很不喜歡這自己這種狀態,所以就想著換一個環境了。
再講講自己入職新公司後,自己的一些感悟。
首先說說創業公司。來網易後,有機會面試一些求職者,中間有一部分是來自創業公司的。這些求職者共性就是動手能力都不錯,且自信滿滿,但面試期間發現的幾個問題是,做的工作多且雜,卻沒有一個特別精通的方向。比方說XX方向,幾個求職者簡歷里都寫了自己做過幾個這樣的項目,對經典常用演算法都知道,也能明白其中的原理和彼此之間的差異,但繼續追問一些細節,如何提升性能時,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了。誠然,創業公司有很多優勢,可以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能力,沒有大公司比較僵化的工作流程,自己的項目能很快為公司創造價值,很有成就感;但也有很多劣勢,做的事情多,卻都不算精通,沒有養成好的工作習慣,不善於總結,幾乎沒有規範的文檔管理意識,且人員流動量比較大,一些求職者內心也比較浮躁。所以並不是說創業公司不好,而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創業公司要盡量避免這種局面,避免這些弊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然後,說說工作方式的事情,比較雜。做技術的不要陷入一種技術自high的狀態,不要固步自封,閉門造車,多多擴充交際面、視野和方向。工作中盡量要隨著業務做相關的技術,最好不要出現實現了某個技術的「鎚子」,到處找「釘子」落地的局面,靠業務指引自己技術研究的方向,也會更加有目的性,不會出現只了解皮毛的情形。另外要學會為人處事,不要莫名其妙的驕傲,有些做技術做演算法的同事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瞧不起開發、瞧不起測試、瞧不起運營,這種行為要不得,大家都是同事,都有相同的目的----把項目做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工作中出現了問題,多多和同事領導溝通,該需要尋求支持的時候,不要覺得丟面子,麻煩別人,現在麻煩得多,將來麻煩得就少。此外,在工作中有不順心,煩惱的事,可以私下和同事,領導溝通,切忌大眾場合吐槽。
再然後快問快答若干收到的高頻次私信問題,來互聯網公司後,也有了新的理解。之前一直沒空回復,這次統一回復,只代表個人看法。
1 現在AI發展有泡沫沒有
我覺得有
2 有多大
不算很大,畢竟我們確確實實地用相關AI技術解決了一些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3 泡沫在哪
比方說,天天發布重磅、深度、獨家、顛覆的各類AI自媒體,就是很大的泡沫;當前被認為無所不能,可以顛覆各個傳統行業的AI泡沫,跟這些不敬畏各個行業,只曉得搞大新聞的新聞媒體的鼓吹很有關係
4 強人工智慧有多遠
不好意思,現在我做的CV和大眾理解的強人工智慧根本不是同一個問題,無法回答
5 未來想從事計算機視覺,會不會只火這幾年
五年內應該還好,之後無法預測了
6 想學習計算機視覺,如何入門
認準一個方向,如分類、檢測、分割、跟蹤等,縱向把專業知識弄深入弄紮實了,git上搜搜開源代碼,讀讀跑跑。相關視頻學習課程多看看,很有幫助的,多動手,多記錄
7 計算機視覺可不可以用做XX行業,提升性能?
這個要自己做了才知道的,我沒做過也無法給你答案。但做之前務必保持對這個行業的敬畏,不要會調調參就開口閉口談顛覆
8 來我們組工作能不能發paper?
paper is better,但我們招聘的崗位是計算機視覺工程師,不是只發paper工程師。解決了工作中問題的同時,順便有個牛逼哄哄的想法並實現之,且能發論文,is best。
9 安防行業的看法、電子行業的看法、海康股票的看法、
沒這個能力有看法,海康的股票之前買虧了,17年沒入,感覺錯失了一個億,18年更不敢有看法
10 獵頭相關,寫書相關
暫時不想跳槽,沒能力寫書
11 offer求比較
現在人工智慧相關的校招offer工資都很高,offer之間+-5w的差異不要過於在意,第一份工作還是盡量去大公司,養成好的工作習慣
12 任何海康的問題
再強調一遍,不方便回答,不想回答,也沒能力回答
13 很多技術問題
有些問題我有能力回答私信會認真回答,無法回答的就見諒了,十分不好意思
14 職業發展的建議
其實我工作年限也不長的,也才四年,也沒能力有很高屋建瓴的看法,不過我的個人想法,在最後面有寫
15 現在工資多少,漲薪怎麼樣,股票多少
呵呵
最後關於IT從業人員職業生涯發展的一些個人看法,因為我也才工作四年不到,見識有局限性,見諒:
1 多運動、多鍛煉、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
這個不需要多說,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為自己、為家庭、為國家認真工作五十年;
2 保持心理健康
17年很多同行的非正常離開(如年末中興同行的跳樓事件),讓自己唏噓的同時,也覺得保持一個開心、陽光的心理狀態十分有必要。人生路漫漫,自然會碰到很多不順心、不愉快的事情,也會遇到很多挫折。但面對這些挫折,選擇通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反而給在世的親人留下了更加無盡的傷悲;
3 合理投資,理性理財
簡單點說,將自己的合法收入做進一步投資,購買一些穩健的理財產品、基金、股票、房產等。且盡量分散投資,不要將所有資產放到一個籃子里,這樣在出現一些突髮狀況,如生病、失業時,不至於感覺如天塌了一般,一夜回到解放前;
4 保持對自己專業的專業度,保持對知識的饑渴感
在IT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百花齊放的今天,受限於個人精力和時間,深入理解方方面面幾乎不可能。此處我並不是不贊成我們多多了解各個行業,而是建議先保持對自己從事方向的精專度,最起碼在自己從事的方向,要成為這個方向的專家。先深入洞察自己從事方向後,才能由點及面去掌握全局,擁有更全面的大局觀。
對自己的專業,不要陷入閉門造車的局面,實時跟進行自己專業最新的發展動態,保持對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保持對知識的饑渴感,在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專業,活到老學到老。
5 多觀察,多思考,保持危機感,保持對行業發展的敏銳度
這幾年AI發展十分迅猛,大家也都能很順利地拿到很好的offer和很高的薪水,但誰也不能保證五年、十年後是否依舊會保持這種繁榮。所以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我們需要時時保持危機感,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十年前如日中天的通信行業,十年後的今天會遇到這種局面,十年後AI會不會同樣遇到這種局面,誰也無法保證(特別是AI上世紀已經經歷了若干次高潮低谷)。
所以對於每個從業者,都需要保持對自己從事行業的敏銳度,了解行業發展的動態和走勢,當整個行業都處於低谷時,要有勇氣接受這個事實,同時保持接受新鮮事物的心態。要知道,個人的力量抵擋不住歷史、行業發展的趨勢,站在風口上,豬可以飛上天,掉到了坑裡,縱使有三頭六臂也插翅難飛。
PS:
補充幾句,這裡我並不是建議都一窩蜂去追熱點,追風口,朝三暮四,看到什麼賺錢什麼火就去做什麼,風口從來都不是大家一窩蜂追出來。首先需要認準自己想做的行業,當發現這個行業整體發展比較萎靡,或者機會比較少的時候,謹慎進入;如果對該行業的發展十分抱有信心,進入後務必堅守,風口雖不是追出來的,但只要堅持,就可能等到你從事行業的風口。
6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工作中揚長避短,經營好自己
個人認為,最好的工作狀態就是三個一: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行業里一個自己願意做的方向,方向里一個能發揮出自己長處的工作。每個人有不同的優缺點,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在團隊中放好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比如,有的同事,比較不善於交際,希望專註於技術,就可以認認真真做好工作本身;有的同事,善於處理團隊事務,就可以利用自己在這方面的優勢,保持團隊的高效運作。
做技術的,可以多做做記錄,記記筆記,在不違背公司規章的前提下,多多對開源社區做貢獻,在結識同行的同事,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同時提升自己的名望。
7 培養自己的人脈和交際圈
上接6中的經營好自己。35歲之後,做技術的如果再想換工作,都會面臨被新東家懷疑是否還能保持對技術的熱情和是否適應高強度的開發工作,如果自己恰好有認識的朋友也在這家公司,最起碼不會出現在只見到簡歷、沒見到人前,就會冒出這些質疑的情形。此外,一名35歲的開發人員,如果換工作還需要靠自己獨立投遞簡歷,沒有朋友、同行推薦的話,也確實是會讓人產生這人是不是圈子過於狹窄,不善於交際的印象。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培養好自己的朋友圈,對職業發展肯定大有裨益。
最後來一波廣告:
我的專欄里有我所在組(網易杭研AI組)的招聘帖子,歡迎簡歷砸過來。
推薦閱讀:
※讀Focal Loss
※Rethinking ICCV 2017 [Part 1]
※Rocket Training: 一種提升輕量網路性能的訓練方法
※計算機視覺部分演算法最佳解釋
※深度學習的「警察」與「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