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對事,感性對人

經過我前3篇文章的探索,我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相關思想對追星這個事情做了分析,或許這樣的分析是那樣的客觀合理,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說的並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站在某一方面進行絕對的陳述,馬克思告訴我們,事物存在兩面性,我們既不能純粹的跟著感覺走,也不能一味的批判。純粹的跟著感覺走,我們會被眼前的美好所迷惑,而一味的批判會很決絕,不近人情,很少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對事,感性對人

感性是一種生而具有的判別外界事物的一種能力,它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對待外界事物的一種態度。當我們遇到某些事物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和不假思索地對於事物的評判既是感性思維的體現。

理性是一種後天養成的能力,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處理會經過全面的思考和評判,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有自信與勇氣,全面了解和總結並儘快的分析後恰當的使用某些方案去操作或處理,達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於正常的思維結果的行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義在於對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卻與生俱來的社會使命負責。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矛盾的。同理,理性和感性也是矛盾的,即他們是對立統一的

對立性表現在: 理性的人,他是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看待問題,自己的思想感情對事物的影響比較小,不意氣用事,而是就事論事。不會關心體貼、不懂浪漫,給人冰冷、木疙瘩一樣的感覺。這種人往往喜歡遵守一定的規則,願意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框架里,認為凡事都是有邏輯的。感性的人,他總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看待問題,容易意氣用事,跟著感覺做事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自己的思想感情對事物起主導作用。感性的還有一個特別優點,因為敏感,她對於細小的、別人不在意的地方都有獨特的觀察。

統一性表現在:感性與理性是統一的。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人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運用抽象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的結果。但不等於說,理性認識源於感性認識。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不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來源於實踐。 另外,感性認識不一定就是錯誤的,理性認識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關鍵在於它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而不在於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現象還是本質。

在人類事物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過於理性,會讓然感覺不近人情,沒有人情味,會讓人感覺不舒服。而過於感性,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從而忘記現實。所以綜上所述,做人感性好,這樣你才會有魅力,才會開心,才會快樂,才會拋棄世間所有凡塵雜念,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不會管的那麼多,一切隨緣,一切順其自然。要記住:是你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要求你去改造世界,所以怎樣做好你自己,活出你自己,體現出你存在的價值,成為了你做人的動力。做事理性好,這樣你才會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更容易達到成功。而不是憑著腦子發熱,異想天開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結果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這種人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領略不到成功的風采。理性的人辦事沉穩謹慎,環環相扣,思維嚴密,效率是顯,成績斐然,深得別人的器重和讚美,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推薦閱讀:

以中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什麼才是工匠精神?
回鄉:記載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
沉迷社會學無法自拔(二)
80、90後是「失去庇護的一代人」| 深度:走親戚送禮有什麼「大用途」?
孤獨的觀測者和專業主義

TAG:社會學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