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伴我成長,絕望使我堅強

作者曉清心,有12年內源性雙相障礙歷史。上一篇《愛好伴我走過抑鬱(上)》讓我們看到一個樂觀、積極、熱愛生活的她。本篇描述了她雙相障礙的歷史以及分享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治療方案,給大家參考。感謝作者無私、勇敢的分享。

一、關於我

我是一個平凡的北京女孩, 今年27歲。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去年6月,我剛與愛人登記結婚。我屬於典型的「內源性」抑鬱,15歲那年就被確診為抑鬱症。

如今,在家人的陪伴下,已和這一精神上常常籠罩在頭頂的「小陰雲」一同走過了12個年頭。寫下這篇文章,是想告訴你們我的故事,讓不了解抑鬱症的人對抑鬱症有所了解,更讓正在經歷類似遭遇的朋友,感到自己不再孤獨。

二、我的故事

12歲前,我是個典型的「乖乖女」,天性里的敏感和溫順讓我安於做老師的「好學生」和父母的「乖女兒」。我努力學習,在天真爛漫的年紀里並未太多玩耍,應試教育的體制讓我下意識地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我應該有的樣子,我理所當然地活在父母與老師的期望之下。

12歲小學畢業那年,我患了闌尾炎而不得不做手術。術後,我順利出院。但是13歲即將上初中那年,我卻第一次有了「抑鬱」的體驗:初中開學第一周,我感到緊張,同時嚴重失眠,面對初中的新環境,我覺得措手不及,內心非常恐懼。好在媽媽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陪伴我共同走過了那幾天。之後我的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重新找回了努力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的快感。

15歲那年的春天,臨近學期期中考試,「抑鬱」的感覺再次來襲。這一次,我覺得它揮之不去,同時在徹夜失眠一周後,因為母親一句無情的話而首次動了輕生的念頭。

身在北京,醫療資源豐富,父母及時帶我就醫: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給我確診,我患了抑鬱症。

於是,我開始服用一種安眠藥和一種抗抑鬱葯。藥物起效很快,服藥一、兩周後,我的情緒恢復正常,重返校園。由於藥物的一種副作用影響了我的視力,同時當時我們(我和父母)還對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知之甚少,我們並未聽從醫生的囑託,而自行停葯。

餘下的初中生活里,我還是經常熬夜學習,我也曾經又有過類似「抑鬱」的感覺,但也許是因為年紀尚小,生命力相對旺盛;也許是因為迫於體育中考的壓力,我加大了體育鍛煉的強度,一直到中考結束、初中畢業,我沒有再度受到「抑鬱」的影響。我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北京市重點高中。

進入高中後(17歲),我的病情有了新的變化。起初我仍然失眠、注意力無法集中;同時,父親在那年生了一場大病,也對我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打擊。(好在後來他逐漸康復,但在康復的過程中,父親也被確診過抑鬱症。)在父親一位朋友的介紹下,我們終於轉到了北京一家專科醫院(北大六院)進行治療。

服藥後不久,我有了「精力旺盛、睡眠需求減少,同時性格由原先的內向轉為開朗外向」的大幅度轉變,連部分細心的老師和同學都發現了我的變化,只是他們不明因由,只覺得我很「可愛」。醫生說,我這屬於「輕躁狂」的表現,正式將我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於是,我在醫生的指導下,立刻停用了抗抑鬱葯,開始服用情感穩定劑。日後,我的情緒逐漸平穩。

2008年高三入學前,由於急劇增加的課業壓力,我又一次陷入抑鬱,失眠嚴重,注意力無法集中,身體上還出現了手腳麻木之類的軀體化癥狀。無奈,父母為我做出了休學半年的決定。

在休學的日子裡,父母給予了我最深切的愛與陪伴:爸爸陪我去看2008年北京殘奧會,順便觀賞鳥巢附近絢麗的花壇;在寒假期間,媽媽按我的意願,為熱愛繪畫的我報了一個素描班,我每天都步伐輕快地去上課,彷彿找回了原來那個聰明快樂的自己。在我回學校辦理休學手續的時候,老師和同學也都讓我體會到久違的溫暖,我的語文老師兼教學處主任更是親切地告訴我:「學校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由於下一屆學生換了新版教材,為了儘快熟悉,我不得不在休學半年後就重新復學,想到需要迎接一年半後的高考,我鼓起勇氣踏進了新班的教室。新的同學們開朗活潑,用他們的朝氣感染了我,很快,我又重新名列前茅。只是在升入新高三的時候,嚴重的失眠又一次襲來。

這一次,我們主要採用了中醫針灸的療法。在堅持服用一種抗抑鬱葯和一種情感穩定劑的前提下,經母親朋友介紹,我每天放學後都到一位民間老中醫家中進行針灸治療。整個高三學年,在這位大夫的用心治療下,我的失眠漸漸痊癒,精神狀態也一直很好,臨高考前,甚至比周圍身體強壯的同學具備更穩定的心理素質。最終,我考入北京一所理想的大學。

然而,大學時代反而開啟了我情緒問題最為嚴重的時光。細細想來,原因如下:

1.客觀上,大學沒有了中考高考那樣明確的升學目標和要求,學習的方式也由小學中學相對而言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老師只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因此我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放鬆了要求;

2.從我自身的具體原因來看,或許多多少少因著長久的病痛,我彷彿有了對自己放鬆要求的正當理由。更重要的是,我單戀上一個大我兩屆的學長。他對我的無視成了我消極情緒的關鍵誘因,同時,有一個宿舍舍友作息習慣不佳,經常敲電腦到凌晨,嚴重妨礙我的睡眠質量。最終我的病因為連續的睡眠質量下降而又一次複發。

好在家住北京,為確保睡眠質量,不受舍友影響,我每天回家住,第二天再去學校上課。不過,好景不長,雖然我一直沒有停葯,可由於中途換到回龍觀醫院的一位副主任處就診,他在我身上頻繁換藥,導致病情出現巨大波動。

最終,大三上學期冬天,我的病嚴重到無法正常上學,並且這一次,由於我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想再成為爸媽的負擔,終於在一天請假在家的早晨,服用了過量的安眠藥而被父母送到醫院。

蘇醒過來後,北京安定醫院的醫生堅決地說服父母讓我住院治療。起初,我著實有點被醫院裡的情景嚇到:病人們的精神狀態不盡相同,醫院也不得不採取一些強制措施來管理大發脾氣的病人,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絕望和孤立無援。但也恰恰是這樣的絕境,激起了我重新活下去、繼續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和動力。

我每天異常規律地作息,認真對待每分每秒,好好吃飯,積極鍛煉身體,努力參加醫院組織的每一項康復活動。

我每餐飯後都在病房的樓道里散步半小時以上,閑時就閱讀英語雜誌,還和就讀於人大法語系的一個病友學起了法語。在和同齡病友的相處中,我無時無刻不在向她們傳遞著正能量,我鼓勵她們不要放棄,要堅持,爭取儘快出院。每到家屬探視的日期,我會穿戴整齊,以最佳狀態迎接父母,讓他們放心,好一起耐心等待我出院的日子。一個月後,我如期出院。

出院後,2014年初,我們再次做出了休學一年的決定,我也開始了漫長的休假。值得慶幸的是,我在這一年裡認識了我的男友,我們也正式於去年結為合法夫妻。出於對他也是對我們關係負責的考慮,我在他第一次向我表白之後,就告訴了他我患抑鬱症十年的事實,之後也經常向他滲透此事。特別是後來我重新復學,雖然每個月情緒都會波動(抑鬱症患者每人的具體表現都有差異,而我的情緒波動則會集中在月經周期前後),但我胸中總有一股力量,告訴我無論如何也要把大學學業堅持完成。

最終,我不僅如願完成了大學學業,畢業論文更被學校評為校級「優秀論文」。這中間,我的愛人一直陪伴著我,一邊耳聞目睹我發病的種種癥狀,一邊堅定地表示:一生都會陪在我身邊,不離不棄。雖然他接觸抑鬱症這一疾病的時間,要晚於我的父母,但他始終讓我體會到一個男子漢身上真正具備的責任與擔當。

從去年畢業至今,我也找過一些工作,但都因身體原因未能堅持下來。但在抗抑鬱的道路上,我始終沒有放棄。

同時,我鄭重決定要成為一個身心靈寫作方面的自由撰稿人,用我的經歷、經驗,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愛人,他們竭盡全力為我創造了寬鬆的休養條件,而在去年4月,我的治療也終於真正走上正軌:

一方面:我在西醫精神專科醫院定期複診,調整藥物用量;

另一方面:我找到一位富有經驗的中醫,堅持服用她的中藥來補益自身先天不足的氣血;調理後天因熬夜學習、思慮過度等造成的肝鬱脾虛之證;

同時:我已堅持了一年多定期的心理問診,並將心理醫生看作我人生階段的陪伴者,定期去疏解我成長過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與煩惱。

三、我的收穫

現在,雖然我的身體尚未恢復到理想狀態,但我確實在漫漫的養生修心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著。抑鬱已伴隨我走過十二年的生活,現在想來,我的抑鬱有以下幾點致病原因:

先天不足導致身體神經系統不如常人強壯;

闌尾炎手術導致氣血進一步虧虛而未能及時補足;

學生時代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學習、寫作業,經常凌晨以後才上床睡覺;

性格與心理因素:沒有在剛一發病時就採用心理治療,忽視了很多心理上、成長環境、家庭教養方式上的誘因。性格上自律、自省,追求完美。

我想,每位抑鬱患者的患病原因都不盡相同,但在千差萬別的因素之中,也會有許多共同點:

生活作息上的不規律;

先天或者後天工作學習透支身體而帶來的精力損耗、氣血虧虛;

加之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不良認知習慣。

針對這些原因,當我們沉浸在抑鬱狀態中難以自拔之時,也要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起病的過程,然後尋求點滴改變。

在抑鬱的發作期,我們要勇敢地到專科醫院求助西醫,在諮詢醫生後,必要時服用一些改善情緒的藥物。

需要明確的是:藥物並非無法擺脫,它只是在急性期幫助我們儘快恢復正常狀態的輔助工具;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服藥就可一勞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改變過去容易引發「抑鬱」的不良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合理膳食,同時培養兩三種自己喜歡且容易堅持的運動,例如:散步、跑步、打球、瑜伽、太極拳等,規律的作息和鍛煉習慣是我們康復的關鍵,也是有益終生的健康生活習慣。

同時,心理因素不容忽視,不良認知習慣是引發抑鬱的關鍵緣由。若無條件定期問診心理醫生,我們也可通過閱讀一些經典的心理學書籍解開自己內心的困惑,建立積極健康的認知習慣。在這裡,向大家推薦幾本我受益良多的相關書籍,希望能有所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一個人不要怕》素黑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戴維·伯恩斯著,中國城市出版社,2011年版。

《圖說「抑鬱症」治療》越野好文編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另外,在此想特別說明的是,就我個人的治療經驗看,中醫對於抑鬱的療效雖然不如西醫見效快,但對於人身整體的氣機調理、補益氣血卻頗有益處,可以使病人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同時,除去求助專業醫生外,抑鬱患者要勇敢地求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從我的個人經歷看,父母,閨蜜,朋友,包括後來的老公,在我患病後為我建立起了強大的支持系統,在我漫長的求醫過程中給予了我非常可貴而溫暖的愛與陪伴,抑鬱症是身心雙重的疾病,不得不說,家人朋友給予患者的心理安慰是患者康復不可或缺的一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最後,我想告訴許多和我一樣正在經歷抑鬱的朋友們:當你看見頭頂這朵情緒的「小烏雲」,不要害怕,把它看作生命賜予你的禮物,只要相信自己,持續努力,你一定能夠迎來烏雲過後的旭日和彩虹。抑鬱伴我成長,絕望讓我變強,現在,我也願把這份力量傳遞給你。加油!

時至今日,我更願把抑鬱比作一塊高純度的黑巧克力,若你嘗到它,不必拒絕,初嘗時的苦澀是必然的;但是,當你學會真正地面對它,開始試著接納它的存在,細細品味它的口感,終會發現,它是生命贈予你的耐人尋味的糖果;苦澀背後,是濃郁香甜的味道。

當你終於將它獨自消化,你會迎來心靈的成長與富足。人生況味何嘗不是如此呢?喜憂參半,才是真實的人生。所有打不倒你的,最終都會成為讓你變強的生命饋贈。

----------------------------------------------------------------------------------

溫暖家園,一個最真實的抑鬱症康復、成長經驗分享公眾號。

聯繫我們:

1: 公眾號id:the_warm_family;

2: 博客:blog.sina.com.cn/yijuan

3: 豆瓣小組:溫暖家園抑鬱康復小組;

4: 加群主微信號freepeng168進入微信群;

5、QQ群:溫暖家園抑鬱康復群(478335310)

推薦閱讀:

到處尋找煩惱的原因,原來心才是自己「骯髒」的源頭!
Calypsol or 氯胺酮 ,不得不說的與抑鬱有關的新葯
抑鬱了,如何行動起來?
【英語閱讀題】有9個高功能抑鬱者。這些是他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TAG:抑鬱 | 抑鬱症 | 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