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治療師看天賦還是靠努力?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治療師的水平有高低之分(Baldwin & Imel, 2012; Blow et al., 2007; Wampold, 2001)。
更令人驚訝的是治療師比治療本身對效果的影響更大(e.g., Lindgren et al., 2010) 。而且——治療師的專業訓練、經驗、理論取向並不能解釋大部分的治療師水平差異 (e.g., Beutler et al., 2004; Okiishi et al., 2003; Stirman & Crits-Cristoph, 2011) 。
所以,有人就假設可能是治療師的個人特質影響了治療(e.g., Black et al., 2005; Heinonen et al., 2012; Hersoug et al., 2009)。如果真是這樣,也許明智之舉是臨床方向在招研究生時就招那些具有這些重要特質的人,然後提供能夠促進相關領域個人成長的焦點訓練。Anderson, McClintock, Himawan, Song和Patterson (2016)最近發表了一個研究,就是探討臨床方向的研究生在受訓前的評估能否預測他們的治療水平。
由於自我報告法在測量治療師個人特質時存在固有的方法學上的問題,他們採用了「促進性人際技能」任務(Facilitative Interpersonal Skills task,FIS)的方法。具體而言就是讓這些研究生對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標準化諮詢錄像片段做出回應,由此考察作為治療師的人際技能。學生的反應被專業評定者從8個維度進行評分,分別是言語流暢性、情感表達、說服力、熱情/積極關注,希望,共情,建立同盟的能力,同盟破裂後的修復反應。
一共有44個學生,見了117個當事人。結果發現,短程治療中(會談不超過8次),FIS能夠強有力地預測當事人自我報告的癥狀改善。鑒於該研究是前瞻性研究,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入學之初(受訓之前)的人際能力已經可以預測他們的助人能力。這個結果和Anderson及其同事在2009年和2015年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此前他們的研究也發現FIS能夠預測治療結束時和三個月後追蹤的工作同盟和治療效果。
更有趣的是,Anderson和他的同事在2015年的研究中發現,FIS是一個重要的預測因子,而訓練並不是。(也就是說,人際技能和效果有關,但是所受的訓練並不會影響效果。這是在告訴我們,助人行業里,天賦比努力更重要嗎?!OH MY GOD!!!)
概括起來,這些研究提供了如下有力的證據:
1、 治療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分重要;
2、 某些治療師特質貌似與專業訓練無關(天賦或者是通過非教育經驗獲得的);
3、 在臨床方向研究生招生時,應該重點考慮學生的人際技能。
插圖來自於網路
本文最初發佈於東方明見心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合作:dfmjxl@126.com
微信搜索公眾號dfmjxl,關注並獲取更多幫助諮詢師成長的內容與信息。
往期回顧三招提高諮詢效力:知乎專欄20年當事人心理治療進展研究的10大啟示:知乎專欄
我是個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師嗎?:知乎專欄「足夠好」督導中的五要素:知乎專欄心理治療中的自殺問題之我見:知乎專欄高臨床勝任力的兩大方法:暴露不足和同伴督導:知乎專欄向督導報告多少?這是一個問題:知乎專欄最好的督導實踐長啥樣?——美國督導新指南:知乎專欄心理治療中的倫理究竟是什麼?:知乎專欄社交媒體帶來的倫理挑戰:知乎專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