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申請季要來了,我們從上一年數據中可以總結哪些教訓?
轉眼已又是一年秋季,多數(勤奮的)學生已經奮戰在了2017申請季的一線。這個時候何不來回顧一下上一年的申請數據,看看我們能總結出哪些教訓,可以幫助我們新一年的申請。
為何申請「榜上有名」的大學越來越難
2016年,美國排名前50高校的錄取率再一次普遍下降。記得小WE上一次討論斯坦福超低錄取率的時候,至少還有5.7%,而這一次,只剩下可憐的4.7%了……這還是當年錄取的完整數據,如果我們只看常規申請(Regular Decision),那麼毫無疑問,錄取率只會更低。
這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2013年,哈佛大學一共收到28144份申請材料;2015年秋季,哈佛收到了39044份材料。申請人數增長了25%,但哈佛最終接收的學生名額卻一直沒有變過。相信這一數據已經非常直觀地解釋了為什麼名校錄取率逐年降低。
此外還有一些影響錄取率的因素
一是,相比往年,現在學生會同時申請更多數量的高校。2014年《紐約時報》就曾發文揭露了大學申請環節中的這一現象:學生為上大學太過焦慮,名校申起來一打一打的。甚至有顧問也忍不住出來吐槽,現在學生申請十所學校早已是司空見慣了,申請20所也是常有的事。
為什麼學生如此焦慮?
還不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心裡沒有底咯
◆
即便學生自身條件非常優秀
也很難預測自己最終的錄取結果
不得不申請多所以防萬一
這麼多年,我們看到有學生被布朗大學和耶魯大學都無情拒絕了,卻受到斯坦福的熱烈歡迎;有學生成功錄入了達特茅斯,卻被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大學列入等待名單。優秀學生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頂尖名校,反而更增加了所有學生錄取的難度。加上如今通用申請(Common Application)這個平台提供的便利,學生不過只需要按下按鍵、再交一筆申請費即可完成多所學校的申請。
二是,在互聯網時代,高校也非常有意識地在全球市場上推銷自己,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特定群體,擴大自己學校品牌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學生申請。
為何名校錄取率對中國學生的參考性很低
每年,申請美國前30高校的國際學生一直在持續增長——他們想要來美國尋找更好的教育。這一點,還真特別適用於中國學生身上。
每年美國高校收到的來自中國的申請數量簡直可以說是戲劇般的增長(甚至是奇蹟般的增長),當然最終錄取的人數也在增長。2004-2005學年,6萬多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現在已經超過30萬。這一數據意味著中國留學生人數的驟增,並不僅僅發生在美國頂尖的幾十所名校,而是美國所有高校的普遍情況。
然而,中國學生和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是,名校招生官的工作目標是給學校找到人群足夠豐富多樣的學生,因此從每個國家招收的學生數量必然是限定的。而中國又是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申請國家,毫無疑問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是最難的。我們前文一直在討論的名校低錄取率,還不過是所有學生的整體數據,要是學校對外公布中國學生單獨的錄取率,那可是真會嚇壞一大批申請家庭。
《經濟學人》今年有一篇講中國學生進軍常青藤漫漫征程的長文,火了一小段時間。文中有一段數據:
中國學生擠進美國常青藤的競爭,激烈到什麼程度呢?去年約摸4萬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200人進了常青藤(小編掐指一算,0.5%)。哈佛每年在中國常規招7-8名學生,其中必有一人來自政商名流家族。相比之下,美國人申請就容易多了。例如2015年MIT國內申請者的錄取比例為9.7%,而海外申請者的錄取率只有3%。
我上了等待名單,還有救嗎?
2015年,卡耐基梅隆大學共接收了1557名新生,但那一年被它列上等待名單的一共有5526名學生,其中只有4人最終被錄取。從中可以看出從等待名單「轉正」的道路是有多麼艱難。
假設現在已經過了5月1日的截止日期,某所學校需要從2000人的等待名單里找出40人填補空位,你會有哪些問題?
為什麼它的等待名單上有這麼多人?
它等待名單的學生會有排名嗎?
如果沒有排名,它是如何選擇學生的?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給等待名單上的學生排名會給學校的篩選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幾乎沒有一所學校採取這種方式。
每所學校會根據自己的理念和原則來執行招生工作。一所研究型大學內會有不同的本科院校,假設它有一所文理學院、一所商學院、一所工程學院;在常規招生結束後,工程學院的學生已經招滿,商學院還有少量名額,而文理學院尚有50個空缺;所以幾乎所有從等待名單上「轉正」的學生都會去到文理學院。
同理,如果一所學校想要增加學生生源的多樣性,它會錄取等待名單上能增加地理多樣的學生;如果一所學校想要保持性別平衡,它從等待名單上錄取的很可能全部都是女學生;如果學校想要增加它在全球的「足跡」,它將會考慮從等待名單上錄取海外的學生……
因此
「等待名單」存在的意義
並不是為了某個學生個體
而是為了學校聚集某一類群體
被學校列入等待名單的學生,與其苦苦等待,不如為已經錄取自己的學校好好慶賀一番。
2017申請季有哪些必須重視的新要點
有了上文的種種數據,我們會看到,2017申請季美國高校整體的錄取趨勢並沒有回升的跡象。特別是那些受到中國學生青睞的名校,錄取率依舊會走低(甚至更低),學生申請多所學校保底的趨勢暫時也不會改變。
在標準化考試如此動蕩不穩的時代,許多學生選擇參加更多種類的考試以保萬全。越來越多學生流向ACT考試,如今,大部分的美國學生都會考ACT了。
說到標化考試不穩定,今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相關事件——學生要開始用新SAT成績申請學校了。上半年新SAT首考的平均成績比老SAT往年均分還高了90分,雖然後兩次難度上又做了一些調整,但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不過,只要美國高校申請系統足夠成熟,這一點對整個申請環境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除了新SAT考試之外,如今學生申請美國高校,已經不再只有慣常的通用申請系統一個選擇,還有了The 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CAAS聯盟)。目前,美國名校已經普遍採用這個新系統;只是在使用上,新系統的樣式和要求的文書題目會有所不同。它的獨特之處是便於學生上傳一些額外的材料,例如影像資料、展示材料等。但這也並不一定是個優勢。你知道,如果學生沒把握好上傳了太多材料,對招生官來說也是蠻討厭的一件事。
最後一個重大變化,是今年年初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發布的一項報告。這份報告給學生提了很多如何在中學主動獲取教育資源和經歷的建議,以及給高校的、如何更好評估和招收學生的建議。至於現在有多少學校會按照這些建議執行,以及這(實際上)對中國學生造成多大影響,我們還無法知曉。不過,它的確給其他高校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美國大學更青睞能給學校帶來比成績更多東西的學生,例如社會服務和社區影響力。不過,學生可以直接向學校詢問他們對於這個報告的態度,這一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作者: Parke Muth | WE留學生
訂閱號:Admitwrite(留學諮詢平台) 推薦關注(可領取留學申請和雅思托福GRE等資料)
領取方式根據福利相關文章關鍵詞,回復關鍵詞即可收到小編提醒(比如回復「聖誕大禮包」)
資料截圖
推薦閱讀:
※特朗普上任後,「赴美留學」是否更難了?非也!
※突發!移民局新使命宣言,美國不再是移民國?
※優弗留學:留學生活小趣事分享
※美國大學專業音樂治療
※我為什麼放棄用五年從unpaid intern奮鬥到的Amazon營銷經理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