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人員的出路在哪裡?

鳥哥說:

三個月前,有一位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找我諮詢,說感覺新媒體運營沒啥前途,微博都不行了,微信對營銷的限制又多,自己的成長變得非常緩慢,所以想換一份工作,但又不知道該換去做什麼,也擔心其他崗位不一定要做新媒體出身這種沒技術水平的。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同樣的問題,思考出路與迅速轉崗,我想這是至今還在一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都在思考的吧,而且我知道90%以上的你們都做得不開心。拆解開來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做新媒體運營的這段經歷的價值在哪兒,二是可以往哪個方向轉。


先講一下我自己,我是微博剛剛興起時第一批進入這個新媒體這個行業的,做過企業微博運營,做過收錢發廣告的草根號,也參與過一些微博「炒作」事件的幕後策劃。後來轉入互聯網行業做產品運營,去年由於接觸市場線較多的緣故,又重新操盤過新媒體。深感這些年新媒體環境的變化,三個月不在一線就會發現以前的套路已經不適用。做新媒體的經歷讓我成長也很大,不僅僅是文案能力的提高,PS作圖水平和審美的提高,更不是為了研究H5自學的前端代碼能力,這些都不重要,我認為真正關鍵的是以什麼樣一種思維在做新媒體。


從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來解讀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時,我看到的是「產品經理思維」與「產品運營思維」。


當我們來談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1.理解產品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於0。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喜歡發段子,發雞湯,這樣數據會很好看,轉發很多評論也很真實,但沒有人談你的產品這件事就毫無意義。我至今不是很看好天才小熊貓的微博廣告,大家看完了笑過了轉發了,仔細想想你現在還記得哪一個廣告主?當一條微博笑點的光芒太過耀眼甚至蓋過產品時,用戶的關注點就在笑點上,自動忽略掉產品,這樣的微博還有意義嗎?沒有。所以我認為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在於理解產品,到什麼程度?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產品的理解上。


2.了解用戶


你還在相信網上的95後特徵數據報告嗎?OUT了吧,有沒有想過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哪兒?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徵,是通過細心觀察與反覆驗證,印入腦子裡的。試圖通過看幾篇網上流傳的數據報告了解用戶,是最不靠譜的,我會告訴你我曾經一晚上拍腦袋編出來的數據被多家主流媒體當新聞報道過嗎?


3.懂傳播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麼訣竅能夠讓粉絲願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要想的絕對不是出路在哪兒,而是你在這個崗位做過了什麼,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轉崗只是一個時間與流程上的問題。我一開始沒有用新媒體運營編輯這個詞,是因為我覺得編輯這個限定詞不能涵蓋真正的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業內自嘲叫首席微博/微信運營官(CWO)我倒覺得不錯。


梳理完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價值,我們來看出路在哪兒:


1.產品線:


我剛才講過,做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是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理解,而做產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產品的產品經理換去做瀏覽器同樣也能成功,因為他懂的是產品,而不僅僅是安全產品。懂產品,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與用戶場景的理解,長期和用戶在一起,接地氣,知道普通用戶最需要什麼,最喜歡什麼,至少你懂社交產品的用戶的特性吧,不然怎麼能在微博微信兩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把平常對新浪微博的吐槽轉化成你的產品優化方案吧。至於寫需求文檔、用Axure畫產品原型圖,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學會。更何況做過H5遊戲設計吧?這難道不是你的產品經驗?


2.運營/市場線:


新媒體運營,運營的是新媒體渠道。產品運營,運營的是產品。如果把新媒體賬號當成一個產品呢?你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運營。對於產品運營線來說,很多時候新媒體都是重要的承載體。首先不得不說很多公司的活動運營都還是需要在新媒體上執行落地,對於產品內無用戶沉澱的公司,新媒體就是進行用戶運營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戶運營渠道矩陣——微博、微信、社區、米聊。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話,做起來需要仔細去琢磨。


市場線我就不多贅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體運營屬於市場公關體系的,所以應該清楚市場線平常是做什麼工作,轉換的只是渠道載體而已。


看似是講了互聯網行業的兩個崗位方向,其實是兩套思維方式,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


最後,也許會有人問什麼時候考慮轉崗合適?我有這樣兩個建議:


1.一年為期。


真正理解產品、理解用戶、培養自己的傳播邏輯感,一年其實是不夠的,但我也不建議一個人在新媒體上花太多時間,把這個平台作為工作會剝奪了很多生活的樂趣。如果你有一個亂定KPI數據的領導,而你又沒辦法說服他時,果斷炒掉他,去一家靠譜的乙方接受訓練,跟同一個客戶的案子至少一年時間。


2.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案例。


拿什麼去告訴下一份工作的面試官,我適合這份工作?案例!營銷人,你除了案例別無其他可證明自己的地方,不要講粉絲數、轉發數這種冷冰冰的數字。按照我上面說的三個維度,帶著你的案例,講好你的故事,相信出路不會是問題。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這跟小學生問「這道題怎麼做的,借我看看你的」有什麼層次上的區別?

1、內容生產上大家都偷懶去學習某些所謂的如何做出10w+,某些大神的東西,結果造成新媒體圈內容嚴重同質化,粉絲閱讀疲勞,無感,看標題就知道內容,少了那種猜到了開頭但沒猜到結局的感覺。

2、受眾分析能力假設就叫新媒體,流量入口多樣化,形式多樣化,用戶喜好多樣化,你是否具備了這些分析能力,媒體不是廣告,讓用戶喜好才是真理。難道用戶突然有天喜歡看報紙了,你這媒體運營就打算回家搬磚么而不是去做一份牛逼的報紙么?所以別自己給自己設限,媒體就是媒體,透過經營內容獲取用戶,透過給用戶傳遞廣告主的商業信息變現。

3、看到以上兩條,自然知道出路在哪,review自己的優勢與沉澱的方法論,沒見過沒出路的事情(生意),很多時候太想成為別人,太想得到答案。

忘掉自己,幹掉自己。當你覺得沒出路的時候,想想誰會幹掉你讓你沒出路,那你就去成為那個人,這就是最簡單的出路獲取辦法。



推薦閱讀:

互聯網是怎樣改變世界的,你知道嗎?
新浪UC成IM早期通訊軟體「終結者」,80後的回憶!
龍拳小子林秋楠個人資料?
互聯網和網際網路都是什麼網?好久沒打漁了
ATM24小時轉賬新規你知道多少?

TAG:互聯網 | 新媒體 | 運營 | 新媒體社會營銷 | 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