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先來介紹介紹顏寧
顏寧 教授,博導
1996—2000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
2000—2004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
2005—2007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
2007-至今 清華大學教授
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人類基因組中編碼蛋白的所有基因約有30%編碼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膜蛋白在一切生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FDA批准上市的藥物中,約50%的作用靶點為膜蛋白。因此,對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具有極高的生物學意義及醫藥應用前景。但是由於研究手段有限,對膜蛋白的生物學功能以及結構研究極為困難。
一公當年回國,風頭一時無兩。什麼情話大學校長,什麼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什麼放
棄美國國籍,什麼中央黨校講課。顏寧也是大家所公認的高顏值美女教授,普林斯頓椅子教授隨便來去。兩人發CNS如同探囊取物,基金一拿就是幾千萬上億,到處演講吹牛做青年導師,今天要攻克老年痴呆明天要根治癌症,彷彿他們就是中國科學的明天。結果呢
先是一個路都走不動的老太太用毛主席時代的成就拿了諾獎,然後又是一位三
流學校,N年才拿了不到100萬紡錠的老師,帶著一個同樣三流學校畢業的碩士生,把基因編輯的技術推進一大步。現在的輿論已經有苗頭開始質疑一公和顏寧花大價錢發了無數篇論文的工作究竟有啥用處。總的來說
其實顏寧自己在博客裡面說得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計、興趣和永生。這項工作是她進清華開始就想做的,現在做出來了,而且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對於純粹的科學家來說這就足夠了。
主要談一下關於藥物研究的影響。
藥物化學是基於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揭示了目標的機理,從而對新葯的靶標產生選擇性效果。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晶體結構及其作用機制被揭示,使其成為藥物設計的新靶點,根據其結構特徵對蛋白藥物分子進行特異性的篩選,從而影響蛋白的轉運功能,改變細胞內葡萄糖的濃度。
網上謠言「餓死癌細胞」,雖然很多傳聞,但也有一點要分析,並非不可能。第一項研究已經在許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觀察到過量的GLUT1表達,大量的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擴增的生長。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的是,它需要更多的GLUT1來轉移更多的葡萄糖,並依賴於它。正常細胞並不僅僅依賴於谷氨酸,還有許多其他的供過於求(總共3種13種)來完成葡萄糖轉運體。
假設:
如果(1)正常細胞需要10glut1轉運葡萄糖,腫瘤細胞需要100個谷氨酸通道來維持自身增生。(2)藥物分子的設計可應用於GLUT1,從而抑制葡萄糖的蛋白質轉運。(3)在藥物分子設計中,引入一些基團使其不容易與正常細胞結合,更容易發生癌細胞。然後,在使用藥物後,谷氨酸通道1的正常細胞被關閉(藥物副作用),腫瘤細胞(GLUT1通道50)。腫瘤細胞將會因為嚴重缺乏葡萄糖而導致正常的分裂,它會「餓死」。雖然有一些副作用和正常細胞,但不是「死亡」。
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結果,事實上,每一個假說都能認識到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例如,如何找到合適的結合位點?結合位點在表面上,網站上覆蓋了影響蛋白質傳輸功能,網站也應該是具體的,結合了還需要考慮的持久性。
根據藥物發展的目標,一般包括以下過程:目標結構分析,選址,藥物設計,藥物開發,臨床試驗前,臨床試驗這僅僅是第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生物醫學,被稱為「朝陽產業」,是非常合適的。
從據說是顏寧老師本人的微博上轉來的:
不太敢看新聞 作為基礎科學家,我我想新聞宣傳最大的裨益可能是讓一直在背後支持著我們的親人們似懂非懂地意識到我們的工作還挺重要的,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已經翻篇。GLUT1的結構是我們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更多問題值得做數十年
我再重申一遍,從基礎科研到製藥,路漫漫其修遠。而我在講述GLUT1的時候強調的是基礎研究本身的意義,那麼為何會冒出」餓死癌細胞「這種極具噱頭的新聞呢?因為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說:細胞需要ATP維持生命活動;正常細胞除了葡萄糖,還可以通過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物質;而大腦也可以勉為其難地用酮體。
這是非常厲害的生化研究,屬於基礎科學研究。當然,雖然這篇報道拿治療癌症當話題,其實這個研究和癌症治療還是非常遙遠的。當然,搞清楚這個GLUT1的結構可以為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相信不久就會有人從這方面入手尋找質量癌症的方法。當然相比之下,感覺對糖尿病藥物治療相關研究的幫助大一些。
這個研究成果本身非常牛逼,但是媒體的報道解讀非常有問題。其實顏寧自己在博客裡面說的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計、興趣和永生。這項工作是她進清華開始就想做的,現在做出來了,而且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對於純粹的科學家來說,這就足夠了。問題在於公眾需要新聞,科學也需要被更多不懂科學的人了解和關注。所以才出現了媒體的誇大,不客觀的引導公眾產生一項某一環節的基礎研究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治療癌症的假象。對於生命的了解,我們才剛剛開始。當今(其實一直以來)癌症治療的最大困難是靶向性差。由於癌細胞也屬於自體細胞,所以很難和正常細胞區分開來。所以讓藥物可以識別癌細胞是一個比較大的研究方向,而系統性的治療是另一大研究方向(使人體不適合細胞增值)。一提到顏寧,許多光環天然地向她「靠攏」:《自然》「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國際最出色的女科學家之一、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
也有人會想起在2012年度科技盛典上,當顏寧身穿紫黑色小禮裙、挽起髮髻,亭亭玉立站在台前,將研究成果娓娓道來,人們記住了這位入行未滿12年的新生代女科學家,以及她是如何以智慧定義「美麗」
堅持從1985年GLUT1的基因序列被鑒定出來之後,獲取它的三維結構成為膜蛋白研究領域最受矚目課題之一,不少國際一流實驗室為攻克它爭分奪秒,顏寧團隊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刻意提及,顏寧不會主動透露,她可以連續工作48個小時而不覺疲憊。攻關期間,從上午開始,除去用餐,她能一直連續工作到次日凌晨五六點,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兒又爬起來繼續工作。
時間花在哪裡是看得到的。」顏寧說。在她看來,科學發現猶如上帝打開了一扇窗,是神跡,也是對你獨一份的獎勵。而這種獎勵的吸引力來自純粹、微小、簡單的快樂:創造知識帶來的智力興奮,接受挑戰、終於,2014年6月,這項困擾學術界近半個世紀之久的無解難題,顏寧團隊僅用6個月便攻堅成功。從此,人類可清楚看到: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那扇「門」究竟長什麼樣。
所以顏寧和她背後的團隊離不開堅持我只想說,記者想的太遠了,基礎研究就是基礎研究,至於有什麼深遠的應用價值,誰都不知道,可以yy,但不要太認真。一般來說科學家是謹慎的,但記者不是。
對於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是非常牛逼的。但是外界對這個研究成果的解讀,可能有一定的偏差。有點以偏概全!
推薦閱讀:
※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發布 清華北大浙大列前三(附600強完整排名) ????
※究竟是愛我還是愛控制我? | 北大留美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脫口秀大會》北大保研撒貝南是什麼梗?
※破碎的「嘉年華」與性侵背後的親子關係之殤——基於愛的心理學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