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全面屏有哪些好處?製作上又有哪些難度?

作為一個被小米全面屏手機刷屏的吃瓜群眾,我很想知道為什麼全面屏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除了外觀酷炫外,它還有哪些好處呢?為什麼屏佔比從70%提高到91.3%會讓大家這樣激動?另外,科幻片里常常出現全面屏的手機,這個概念應該不算新,為什麼直到現在才實現?技術上的難點究竟在哪裡?

以上都是普通疑問句,非反問句。


瀉藥。

首先要說,目前全面屏還是一個沒有準確定論的概念——正面幾乎全部都是屏幕(來自發明全面屏的小米的宣傳語)。而全面屏對於手機產品本身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這也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自稱全面屏的產品,這些產品可以被簡單分成幾種:

①夏普全面屏手機,小米mix系列,essential phone等【三邊式全面屏】

②三星s8(姑且算全面屏),Nubia新產品等【雙邊式全面屏】

③iPhone X這種【拚命全面了的全面屏】

④華為,vivo,糖果等有個18比9,屏佔比大一點就敢舔著臉蹭全面屏的【高屏佔比的普通手機】。

————————

全面屏的優點是什麼?

更小的機身在塞下更大的屏幕的同時給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①②③都可以說是全面屏,④說自己是全面屏就很牽強的原因。

————————

技術上的難點是什麼?

首先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是④,④的出現僅僅是因為國產屏幕模組開始大量生產直角/圓角的18比9屏幕,18比9的屏幕加上大屏更容易做出高屏佔比手機,換句話說,vivo糖果華為麥芒這些所謂全面屏手機,功勞完全是屏幕廠的,你既沒有幫助規劃,也沒有支持研發,更沒有推動立項。你只是把人家的屏幕拿來用而已。

其次是essential phone和夏普美人尖,沒有太大技術上的難點,他們的出現只是屏幕廠商搞出來了異型屏而已,把原來的感測器集中一下就好了。這種做法導致缺一塊屏幕的部分變得不實用,稱不上好設計。

技術含量再高一點,是Nubia和夏普早期全面屏,夏普是把感測器都放在下巴上,只有聽筒實用了並不實用的骨傳導技術,Nubia則是上下都有,但盡量做窄。這兩款手機的共通之處——屏幕邊框隱藏,通過玻璃折射達到隱藏邊框的效果,實用與否見仁見智,但是外觀上確實是正收益,值得讚揚。

再強一點,便是三星s8了,雖然三星自稱全視曲面屏,縮寫應該是全視屏,但你既然都「全是屏」了,把你成為全面屏也無可厚非。三星s8同樣上下保留,但是外觀對於兩邊邊框的處理則使用自家拿手的曲面,用過s8的同學應該知道,s8的邊框其實很大,但是架不住他是曲面的,彎過去之後從正面看邊框就變得非常小了。

最後mix系列和ipx這種我個人認為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全面屏,因為【他們在他們技術能達到的範疇內做到了極致】。

其中mix一代,攝像頭挪到下方,為了減小攝像頭佔用的空間去特意定製一款攝像頭,佔用減小50%,距離感應器改為超聲波感應,壓電陶瓷中框共振傳聲,一切一切都已經做到了極致(和夏普一股腦扔到下方的做法高下立判,所以說夏普其實是為了賣屏幕)。

mix2代的普通版,為了量產換成鋁合金中框,做成圓的改進手感和重量(代價是視覺上變寬了),放棄了很酷的中框發聲,改為微縫導管式傳聲以改進效果(代價是上邊框稍微變寬),加入了全球最全的頻段(五模四十三頻),改進攝像頭,加入專業錄音筆模式,在盡量不影響mix優點的情況下打造出可以量產的商務旗艦。當然,2代保留一個努力向著極致探索的尊享版,不妥協的全陶瓷。

ipx則是在四邊盡量都是屏幕的情況下加了個劉海,保留了一對牛角,雖然這對牛角好不好看好不好用見仁見智,但是ipx的探索精神值得讚賞,因為雖然ipx保留了劉海,卻是第一部去掉下巴的手機(雖然這個和oled有關係),在小米推出mix之後,mix去掉了三個邊,有的人只學了拉長屏幕,有的人留著上下把兩邊去掉了,有的人去掉了三邊加了個小劉海,可以說都是跟隨mix的腳步向著只有一塊屏幕的珠穆朗瑪峰攀爬,只有ipx選擇從山的另一邊達到巔峰——我們先去掉下巴。所以,不管ipx是否實用,我尊重他。


全面屏的好處,一來是視覺上更美觀,二來則是縮小手機的面積,可以在同樣大小的模具下塞入更大的屏幕(其實這點和超窄邊框的優勢是一樣的,全面屏可以看成是超窄邊框的極致形態)

技術難點則主要是屏幕的固定,樂視的ID無邊框,之所以熄屏美如畫,亮屏黑邊能跑馬就是這個原因。其他技術難點則是全面屏取消了「額頭」部位,需要找到等於或不差太多的聽筒替代方案,再有就是確保臉部貼近自動熄屏的距離感測器和自動調節亮度的光線感測器的分布,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像這種無邊手機其實不是小米首創,具體可以看看sharp aquos crystal系列,這系列的機子其實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因為無邊框),不過因為日本機鎖sim的問題,加上性價比實在不高,所以在國內並沒有廣泛流傳。

(圖片轉自【最數碼】侵刪)小米mix最大的成功就是把無邊框這種形式找到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而且把配置堆上去了,加上在2016年這個各大手機廠都創新乏力甚至連外觀都趨向同質化的時候推出,當然是好評如潮了。


先貼圖題主問題。

為什麼屏佔比高了大家會激動?因為表達激動心情的人一般是來自那個關注它的群體或利益相關群體。不吸引注意力不引領熱點話題怎麼獲得利益?既然吸引了注意力、創造了熱點話題,自然有很多人願意參與了,很正常的。

不要太過驚訝,你沒有領先於大家關注這個話題是因為這個話題本身對普通消費者就沒有多大意義(遠沒有蘋果、安卓式智能機的出現意義重大,因為諾基亞時代自此走向終結),只不過是廠家為了刺激消費點製造的噱頭而已,說白了就是為了多賺錢提前消費了真正的全面屏在未來帶來的驚喜和購買慾而已(如果真正的全面屏會帶來較大驚喜的話)。

技術是為帶來更優秀的實用功能而服務的,如果帶不來實用化的進步,甚至帶來體驗的退步,則僅僅是炫技而已。比如小提琴的一些炫技曲目,偶爾聽之,為其技能驚嘆,但絕大多數人不會出於欣賞音樂之美、陶冶情操的目的去長期聽這種炫技作品。

為了炫技而炫技,甚至為了炫技犧牲正常水平,造出虎頭蛇尾的產品,只能算作為追求更先進的產品進行的技術嘗試而生產的試驗品,遠非成熟產品。當然,為了體驗這些技術本身而購買產品,是非常普遍的,不僅限於手機領域。

所謂全面屏,完全是去年MIX上市時生造出來的概念,而且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沒有一個可以準確衡量的定義,而且那個模糊的定義業內也沒有在業內達成共識,甚至與【高屏佔比】沒有一個質的區別(最多是量的進步)。所以用到整體產品實用性意義沒有,虎頭蛇尾,為虎頭增加了產品成本的同時,卻帶來了蛇尾的新缺點,除了說讓科技發燒友試驗(或曰體驗黑科技),沒有帶來什麼實質好處,也看不出有什麼用(相對於高屏佔比手機來說)。

比如夏普的那種沒有額頭的方式,在其它手機都是寬額頭寬下巴的時代,確實起到炫技目的的同時,還起到了一定的【裝第二個字母】的作用。但是在額頭能夠做到足夠窄的現在,再用無額頭的設計,就必須同時做到下巴比所有帶額頭的手機的下巴都窄(至少持平),否則無非是把額頭加下巴的寬度集中到一起而已,集中在下面(SHARP,MIX)和集中在上面(旋轉180度的SHARP,MIX)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但是集中在下面的MIX2卻犧牲了前置攝像頭的品質、用戶自拍習慣、無聽筒或非標準聽筒技術帶來的體驗差距和成本提高。這些不是增加成本就是體驗劣化,實在不能稱之為產品的進步(但作為基礎技術儲備,是不錯的實驗,從這個角度看,還是有進步意義的,只不過這種意義是以發燒友的買單為代價的,所以這樣的產品,黑科技發燒友非常喜歡)。

再比如iphoneX,犧牲了成熟的指紋識別為代價。

有次聊天,朋友說陶瓷外殼非常棒、握起來手感多麼好。

我問陶瓷一般怕磕碰的,用陶瓷做手機外殼怕不怕摔?

朋友說要小心點不要摔嘛。

我說誰的手機保證不會偶爾掉地上呢?

他說要不配個手機套就不怕摔了啊!

我說別的手機配個套就好了,但是這種手機不就是手感上的優勢嗎?帶上套用不就沒有手感優勢了?

他說想享受手感的時候在家裡比較安全的環境,比如沙發、床、地毯等處,拿下手機套觸摸它,品味那如玉的手感。

我……

原來他買的不是手機是一件把玩件?

這作為手機一定是小眾的。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什麼是實用化,什麼不是實用化。不做【是否值得購買】的任何結論,因為每個人都價值觀都是不同的,必然有人不把實用化放在第一位的,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全面屏作為新概念,要與它所取代的原概念有明顯的【質】的區別,而非簡單的量的不同。

比如完全做到無邊框,與窄邊框就有本質的不同。你的邊框再窄也不是無邊框。(不是說非要無邊框才行,而是舉例說明質與量的區別)

比如全新的屏幕封裝技術突破了舊有屏幕封裝技術的量上的極限。

A,比如舊有的技術極限要求至少兩側各有3mm的空間或一側5mm的空間的同時另一側可以趨近於0,那麼只要我達到上下都2mm,一定是質的變化;只要我一側趨近於0的同時另一側4mm以下,一定是質的變化。【此例中的數字只是舉例,並非真實數字。】

B,比如舊有的技術,屏幕必須為【邊框】【感測器】【浪費部分】讓路,如果誰能去掉其中一項,那就是質的變化(比如【浪費部分】沒有了:手機正面除了【邊框】【感測器】都是屏幕);如果三項都去不掉,就不是質的變化(廢了半天勁,【邊框】【感測器】【浪費部分】還都在,一樣也沒消滅,就只是量的變化)。

所以現在討論誰是全面屏,充其量是看誰更接近真正的全面屏,能達到上面A或B之一的可以認為比普通手機更接近全面屏了,因為存在質的變化了。

即使真正的全面屏出現,也要通過改變現在的一些習慣才能達到不降低實用體驗的結果。比如邊緣誤觸的問題,比如普通手機有額頭和下巴,手指【捏】著就可以看內容,全面屏不能捏了,需要解決(比如有沒有可能在屏幕底部劃分出一個區域不響應【捏】時的屏幕觸控?如果這樣設計用戶需要觸控那個區域又受到阻礙)。物極必反,追求到極致可能會帶來新的困擾。

全面屏本身就是極致的概念,未成熟前勢必帶來新的不便。只不過這種不便可能會被科技解決也可能會被習慣接納,但那天到來之前,參與者都在付出代價。科技進步是美好的,應該有代價的付出者,也必然有受益者。

這種因商業利益創造出來的熱點話題,適當看看就可以了,痴迷追星的畢竟是少數。

最後,拋開全面屏的概念,說一下高屏佔比手機的好處。最突出的好處就是在屏面積相同的情況下,高屏佔比的手機更小巧。比如6寸屏的【屏佔比高】的手機,整機尺寸與5.5寸【屏佔比不高】的機器相當。這是真實的好處和進步。

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會來借全面屏的熱度,是非常正常的市場行為,不要忿忿不平,不要覺得奇怪,有熱度不蹭的是傻瓜,那樣的企業早死了。


很多人都希望手機小巧一點,但是屏幕卻很少有人這麼想,因為「屏幕越大觀感越好」。全面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以及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裝逼的需求。


對於我個人來說,5寸左右

屏幕大一點小一點影響不大

邊框寬一點窄一點也是不怎麼在意的

所以僅對我個人而言,全面屏並沒有什麼卵用。。。

屏佔比高的手機確實顏值更高,但是只有下巴沒有額頭總覺得看著有點難受,只有額頭沒有下巴也一樣。。。


做到全面屏要突破邊框最窄化,要考慮感測器如何隱藏,還有聽筒如何隱藏。

最完美的全面屏應該是達到四邊極窄的邊框。未來傳統的全面屏應該會像小米mix2和iphonex的左右邊框。但是仔細觀察下它們左右邊框,然後自己意淫下四邊全部那樣,但是還是不夠美觀,因為框子還是太寬,但再窄的話就會涉及到屏幕誤觸問題。不過三星應該率先解決了這一問題,從s6e到s8.側面曲面的誤觸已經解決。但是它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屏幕,所以說未來到底是曲屏全面屏化還是類似於mix2那樣側面全面屏化還很難說,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邊框一定會有而且不會特別特別細窄,因為找不到解決誤觸的方法

然後就是攝像頭問題,攝像頭應該是最難解決的。如何隱藏前置攝像頭,我們可以借鑒後置指紋識別。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機械裝置,將手機後置攝像頭「轉變」為前置攝像頭。在需要的時候,將後置攝像頭進行翻轉,也就得到了前置攝像頭。類似的處理方法不僅便捷,而且拍照質量有了提高。但是這樣拍照時會變得更麻煩。最重要會破壞機器一體化以及機身變厚重。

所以說目前可想出來的只有將攝像頭內置於屏幕中,這是個最大的難題。

為什麼感測器不是特別大的難題?因為目前感測器還是有一妙招來解決它(參考ipad pro隱藏光線感測器)但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手機必備光線,距離感測器。現在又多了人像,虹膜感測器。這樣一算下來就有四五個,肯定不會一直使用太陽能環境光源電池技術,而且這項技術蘋果獨有。所以這也有待解決。


未來的趨勢,好處就是尺寸小,屏幕大。

至於技術,代表了小……額不是,是富士康的水準。


技術上做不到無邊框,所以換了個方向來更新,不然實在沒有新營銷方式來刺激消費群體換新手機了


我覺得都很醜,明顯炒作起來的.全面屏有屁用,和之前的hifi一樣,沒別的本事了,就只會炒炒炒


推薦閱讀:

對於不懂手機專業知識的人,如何看待2016年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變化?
小米電話卡真的可以革運營商的命嗎?
「小米(手機)」是如何跟「屌絲」聯繫起來的?
如何評價小米貸款?
如何正確評價小米科技的技術實力?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科技 | 小米手機 | 小米M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