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26歲高管」背後的10萬+陰謀
3月5日,我在群里看到有人轉發的消息,被驚出一身冷汗:
「26歲摩拜高管:下不了手開除70、80後 公司死了誰負責?」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生於1982年;CEO王曉峰,199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按照一般22歲左右大學畢業的話,他應該生於1975年。
這個「摩拜高管」是要幹掉創始團隊嗎,他是哪個猴子派來鬧事的?
質疑和求證是自媒體的天職,黑奇士對其展開了調查。
(1)
按照Linkedin上的資料,周喆吾應該是北京人。
資料記載,他生於1992年,10歲進入北京八中神童班,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以助理研究員(Research Assistant)身份進入亞馬遜,工作四年。
他歷任亞馬遜、Linkedin、Uber等知名公司,於2017年3月進入摩拜公司,帶領移動研發團隊。
就他的職級問題,黑奇士向摩拜官方查詢得知:摩拜移動研發團隊是產品部門的一個分支,周是這個團隊的leader,職級是經理,並且其已於當年11月離職,在職僅僅8個月。從層級上看,周喆吾屬於經理級,不是高管團隊成員。
但是在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中,周喆吾的頭銜是「摩拜單車技術總監(CTO of Mobike)」。
從該節目固有的風格來看,應該是周本人、或者是節目組為了節目效果,而對其職級做出的有意無意的誇大。把一個經理級研發人員,打扮成了「公司CTO」這樣的重要角色。
截至發稿時為止,周喆吾的Linkedin主頁上,仍然把參加《非誠勿擾》當成重要背景展示,顯然對其非常得意。
(2)
2017年11月11日,周喆吾在自己的Linkedin主頁上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People Management路上的三堂課》,大意是說,在人力管理的道路上,有幾個經驗教訓。開篇,就寫了怎麼fire(開除)一個年長員工C的故事。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生於1964年)
按照其在文章里描述的時間,他在亞馬遜做了兩年的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這個層級的員工是否有權力直接向副總裁彙報,開除員工?
黑奇士向多位資深HR詢問,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沒有任何公司會讓一個剛進入公司的菜鳥去fire人,即使他是人力部門的員工,也不可能承擔這個職責。
何況,他一直屬於研發部門。
2017年11月,周喆吾從摩拜離職。這篇文章應該屬於其「造勢」活動的一部分,很多IT經理人在跳槽的時候都喜歡利用媒體發布聲音,提高身價,造出聲勢。
(3)
2018年2月27日,Linkedin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這樣一條消息:
儘管大家剛剛上班,還處於從休假回到工作狀態的不適應中,但這麼勁爆的標題馬上得到了迅速回應,一天之內變成10萬+
這篇文章除了勁爆的題目之外,別的還是了無新意,仍然在兜售周喆吾那篇「fire了一個年長不幹活的員工C,他問了賠償金之後就默默走出去」這樣一件事。
7080後,無論在媒體上還是在廣大吃瓜群眾心中,還是在輿論場中,都具有十分敏感的G點。
他們買不起房,他們掙的錢不算少,他們的孩子不能上學,他們的老人在醫院得了感冒,他們馬上就要被90後幹掉……
如此種種,他們是職場上最焦慮的一群人,也是各種「知識付費」的收割對象。
是渾身冒著綠光的茁壯韭菜,就等著各種收割。
周喆吾和Linkedin找准了這群人的G點。只要輕輕挑撥,就會爆出火一樣的力量,把一篇雞湯文刷成10萬+
在這篇文章評論區,周喆吾的評論被置頂:
「這個標題是小編取的,有點吸引眼球之嫌。不過意思的是對的,創始人心態很多時候會得罪人,和事佬永遠是最受歡迎的。」
看來,在周喆吾的眼裡,對一群人的年齡歧視、背鍋式的推卸責任完全沒問題,因為「吸引眼球,意思是對的」
這好像透露了他的潛意識,只要能吸引眼球,怎麼做都是對的。無論是上非誠勿擾,還是誇大頭銜。
(4)
2018年3月4日,廣州虎霸文化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創業智庫」,把這場鬧劇推向了頂峰。
他們發布的文章標題是:「26歲摩拜高管:下不了手開除70、80後,公司死了誰負責」
又是一天之內,刷屏,變成10萬+
有人把這篇文章轉到虎撲,獲得了27萬次閱讀。網路轉載,不計其數。
在百度上搜索爆文題目,有7000餘條結果。
中文的博大精深,在這一系列題目上表達的淋漓盡致。
從一篇普通的人力管理文章,變成了一個知名公司的高管,對一群弱勢職場人的精神羞辱。
「你們這些70後、80後,還賴在公司里幹嘛,你們是負擔知道嗎?」
當初看郭德綱相聲,郭德綱調侃的對於謙說,「要是沒了你,我早就紅了」
當時還沒心沒肺的笑。
可身處其中,當自己也變成「70後、80後」的時候,再去看這個調侃,是那麼的扎心扎肺。
這種羞辱並非一個公司獨有,並非一個行業獨有。
只不過在互聯網界變得赤裸裸,比鄭鈞的《赤裸裸》還赤裸裸。
(5)
深扒到此,真相基本大白。
一個「心懷野心」的年輕人,用盡一切手段把自己打扮成成功者,哪怕誇大、編造也在所不惜;
Linkedin的小編,這個年輕人的前同事,配合他上演了一場「內容不改,標題勁爆」的新媒體好戲,將其文章推成了第一波10萬+;
「創業智庫」的小編,敏感的發現了其中的機會,將「摩拜高管、26歲天才」這個標籤牢牢貼在了周喆吾的腦門上,「26歲高管要鐵腕整治公司7080後」這麼一個驚悚的論點就炮製了出來,震驚了無數吃瓜群眾。
果然收穫第二波10萬+
出了事有倆小編頂賬,兩波10萬+的熱度足以讓自己的創業公司獲得應有的利益。
我去百度新聞搜,2018年1月,移動端應用聚合工具研發商「MetaApp」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策源創投和亞傑天使基金。
周喆吾是MetaApp的聯合創始人。
這波炒作,應該是其獲得融資之後炒作的一部分吧?
(胡瑋煒雖然是82年的,但還是很好看啊,所以放了個題圖……)
----------------------
黑奇士專註黑產和安全,有任何線索或建議,歡迎聯繫微信 364081445
3月7日update:
周有了一篇回應,稱我 寫黑稿有點底線好不好
1、我文章里寫的所有東西都有求證,包括周在摩拜的職位,在非誠勿擾、一站到底等節目中誇大職級的問題。
2、我沒說那爆火的文章是周寫的,只是題目標題黨,文章還是需要仔細看。
3、在linkedin公號文章發布之後,周沒有反駁,只是稱有「誇張之嫌」,沒有提到歪曲意思。那我就默認他是認可這個觀點的。
4、一個研發人員,不把精力放在怎麼做好事情,相反熱衷於參加各種娛樂相親活動。這個……我也就沒啥可說了。
5、請正面回答大家的質疑,你在摩拜到底是什麼職位,為什麼要誇張編造?你在摩拜只呆了8個月,為什麼離職?
--分割線---
3月10日更新
看到周還在我的想法下面評論,一直強調「簡歷真實、經歷真實」。
大家可以看看這件事的後續,耶魯海歸的月之暗面:周喆吾真相
這是我採訪了多位周的同事、同學,歷經考證而成。
截至3月10日,給摩拜的公開函未有任何響應。不知道是意圖包庇,還是被騙當了冤大頭以後不好意思。
有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也寫在這裡吧,沒有證據,但是有匿名人士透露,並且很大程度上符合邏輯。
1、周家境很好,在朋友圈中曾寫過:爸爸在非洲簽了十億美金的合同,我在矽谷成了優秀lead,父子一起努力!(這段話是繁體,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畫風)
2、周在中科大掛科太多,不得不退學,轉學去了普渡大學。因為嫌普渡的名氣小,他回國之後只說自己是耶魯的碩士,從來不提普渡的事情。中科大但是經常說,只說是「神童班」,不說掛科退學的事。
3、周在摩拜的直接上級,曾是其在Uber的同事。他也在摩拜力主引入「高端海歸」,為周喆吾帶領移動開發團隊出力不少。
4、類似周這樣的人在矽谷圈子裡很有幾個,華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偏偏他們回國之後混的風生水起,導致有心回國的人,其實心裡有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獲得職場上的公正對待。
5、周喆吾在linkedin其間創業做Cognitive AI Technologies,一直做了一年半,延續到Uber工作期間。理論上,拿工作簽證的人不許在外獨立創業,但周不知道怎麼搞的,混過了美政府的監察。Uber曾對其在外創業提出警告,他才結束了這段工作經歷。
over 本次事件基本結束,該扒的扒完了。
推薦閱讀:
※艾瑞曝摩拜月活用戶流失200萬,人氣暴跌原因何在?
※網曝摩拜違規在京投放新車,工廠就地組裝混投
※一組數據透露玄機:25億元押金可能被摩拜用來造車
※因押金難退亂扣費 網友喊話摩拜:315晚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