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揚導演」刷屏,說網路詐騙風險

3月1日,一篇「張揚導演,我愛你」的文刷爆朋友圈。

文章里穿插了很多自帶流量的詞,比如「三毛轉世」、「佛教輪迴」、「岡仁波切」、「約泡」(故意寫錯的,規避風險)等等。

(2013年,導演張揚和演員黃渤合影)

廣大吃瓜群眾的隨緣轉發把這篇文章的閱讀推向百萬級。

這是個利用大眾心理、引爆流行的經典案例,看起來跟安全關係不大。但仔細想想,其中給安全行業帶來的啟示其實也有不少,只是沒人這麼關聯起來想。

(這是緋聞的男女主角,五年時間,這個導演老的真快)

從1998年CIH病毒來算,截至現在整整三十年,單純利用病毒自身的技術(蠕蟲病毒)來實現大範圍傳播的案例越來越少,自從「熊貓燒香」之後就絕跡了。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大眾心理、借用心理暗示來實現大範圍傳播的案例。

現在的病毒已經不是原來破壞電腦功能的作用,畢竟那東西不賺錢,只有「騙」才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舉例:2017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比特幣勒索病毒,總共勒索到了多少錢呢?據說是價值二十多萬美元的比特幣。

而烏克蘭一個黑客組織,通過購買Google廣告,把廣告指向自己建造的釣魚網站,當用戶在這個網站輸入賬號密碼、密鑰的時候,就把他們的比特幣、萊特幣轉走。

這麼簡單的詐騙手法,在三年內騙到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代幣。而且這個騙局居然持續了三年之久,監管部門之遲鈍、被害用戶之無知,可見一斑。

說回到利用大眾心理上來。

網上曾經出現「知乎女神詐捐」案例:熱衷於玩網遊的蘇州男青年童某,一人分飾兩角,用清純少女的頭像,在知乎上回答大量情感類問題,成為情感大V之後,號召別人給重病在身的少女「小言」捐款(其實是他自己的小號),並稱「已經探望過小言,保證真實」。

(「知乎女神」童瑤的賬號)

在他的號召之後,知乎網友共捐款24萬餘元。

後來有人發現這個捐款不對之後,向警方舉報,方才案發。

(嫌疑人童某被警方抓獲,捐款被他用來購買蘋果手機等揮霍)

對比一下:2006年,著名的熊貓燒香病毒作者李俊,利用病毒竊取網遊帳號,獲取非法利益14萬餘元。(數據來源於案件判決書)

而一個假冒清純少女的宅男童某,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騙得24萬(當然2016年的24萬元不一定比2006年的14萬值錢)。如果不是被網友發現,這個案例也許永遠不會被人提起,只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知乎網友救助患病少女的正能量新聞被人記住。

以「張揚導演」這次刷屏傳播為例,如果女主角幾天之後爆出,「身患重病」或「打胎失敗需要捐款」,你猜會不會有大量宅男掏錢?

即使沒人捐款,以女主這次獲取的大量粉絲,完全可以靠接公號廣告致富。

「懟人女王」咪蒙一次廣告的費用80萬,「三毛轉世的女子小二姐」,廣告刊例應該已經發到各個甲方老闆的案頭了。

所以,真的提醒各位網友,如果看到網上出現什麼「感人至深」、「自帶傳播屬性」的爆文在刷屏,馬上要提起十二萬分的警惕來。

你們看到的是熱鬧,我看到的是風險。

--------------------------------------------

大周末的,不想寫太費腦子的安全新聞,就寫了個隨筆。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她說,感覺你們做安全的人很孤僻。

我說,為啥?

她說,「跟你們說三句話,你們回不了一個字」

我苦笑。就她天天轉發的那種「快看,王菲跟李亞鵬離婚的四大真相」、「這種食物跟韭菜不能一起吃,否則男人們後悔」之類的朋友圈新聞,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回啊。

有一種無奈,叫做親戚朋友都覺得某個消息是真的,就你自己明明知道是謠言卻不敢說。

--------------


推薦閱讀:

與「未聞花開」的聊天記錄
2017年網路詐騙趨勢研究報告
網路詐騙新動向,年輕網民易中招老年女性最受傷
網路詐騙致女孩死亡,歹徒之罪還是社會安全之殤?

TAG:網路詐騙 | 刷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