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秋天最調皮的童話——德國紐倫堡留給我的九大回憶
抵達紐倫堡時,我的德國之旅已經有點疲累,審美也開始略帶疲勞。對這座即將探訪的陌生城市,印象模糊而單一。
早在千年前它就在文獻上以紐倫堡之名定型,緊扼整個歐洲南來北往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通商繁華之地,孕育了德國乃至歐洲最重要的手工藝和玩具中心。還因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每任國王都以此地為行宮從而成為日爾曼第二帝國的重要據點,卻也在二戰時因納粹而蒙羞……千年的時光積澱,還有複雜的歷史包袱,說老實,我已經想像出它臉龐上的褶皺,這應該是座老掉牙的滄桑老城啊。
結果……啪啪啪……一頓被打臉。它是我德國游里遇見的最具活力的老城之一,骨子裡有股叛逆的年輕氣息。請忘記紐倫堡小香腸、聖誕薑餅、聖誕市場,跟我走一趟,看看去年秋天它帶給我的九個最欣喜的邂逅。
壹
我入住的酒店前台是一個英文口音超級正的光頭漢子,只值晚班,所以我晚上都能看到他。他摸著光頭,有點擔心地對我說,你怎麼大周末來玩呢,很多店鋪不開門,可能你的遊興要大減了……汗。
第二天背著齁沉的包搖晃著去老城,拐過某個路口後,忽然發現自己一頭撞入人海中,立馬被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吞沒了……
什麼情況!?不是說周六沒人嗎?!
我這一米七不到的身高,在德國這種日耳曼個頭的人海當中,說被淹沒完全正確。搞了半天才弄清楚,今天是紅牛2017街區極限挑戰大賽的決賽!今年決賽就放在了紐倫堡的老城區里舉行,老城區里到處都搭建好了比賽用的賽道和場地,那世界上最著名的聖誕市場的廣場,已經完全看不出廣場的模樣。紐倫堡的今天,萬人空巷來看比賽!
這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據說這樣的盛景並不多見,我是恰好趕上了。結果這好似一個兆頭,為我開啟了一連串的驚喜邂逅。
貳
紐倫堡古城中地標性的建築,當屬「皇帝堡」(Kaiserburg)。皇帝堡在老城區最北邊的一個山坡上,堡壘和城門旁的高塔加在一起非常顯眼,自古就是城市的地標。
皇帝堡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從 1050 年至 1571 年,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每一位皇帝(當時的確不少德國國王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曾在這裡下榻過。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是天主教會當年推出的一個名義上的帝國,挺像歐盟,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挺像今天歐盟主席,由歐洲很多國家的國王來輪值,但卻沒有實際的國土,所以神羅的皇帝基本是移動辦公,各地去接見封臣或者出席會議,或者就在自家堡壘里待著。
皇帝堡里設立了展廳,專門展示皇帝堡的歷史、皇帝的寢宮、以及中世紀的武器發展等等。但這都不算什麼驚喜,驚喜之處藏在了旁邊的皇帝堡花園里……
小庭院整得超級漂亮精緻,頗有法式花園的風範,中央種了一個排成圓形的綠樹,樹葉看得出來定期有修剪。圓形樹木下種滿了不知名的各種花卉,季節正好,它們還在爭奇鬥豔之中。遊人不多,大家閑坐在花園四邊的長椅上,或乾脆跳上寬厚的城牆,就坐在牆頭曬太陽。
正當我欣賞完這滿園春色後,要退出花園時,發現中央樹叢下有點不對頭,怎麼掛上了氣球,地上還擺著香檳?
咦?!這是不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求婚?難道我那麼走運能成為見證者?果不其然,很快看到了男女主。一對亞裔面孔的情侶來到樹叢下。該幹嘛幹嘛,一切流程在意料之中!
作為一個無意拍下他們求婚瞬間的陌生大叔,我衷心祝他們百年好合!如果網路夠發達夠神奇,也許某天他們會在這裡找到自己這個神聖瞬間的照片……快來與我聯繫,大圖發給你們!
叄
還記得我在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參觀時看到的那幅名作嗎?
這就是著名的丟勒自畫像。這位文藝復興時期能與達芬奇齊名的德國畫家,就是紐倫堡人。他牛逼的背景我不累述,你自己去查,總之就是一位很牛逼牛逼的角兒。而他的故居就在紐倫堡,是不少美術愛好者必須打卡的地方。
他的四層樓故居位於皇帝堡南腳,丟勒街的盡頭,上面圖中位於丁字路口的這棟房子就是,一個典型半木結構的紐倫堡民居。房子建於1420年,丟勒從1509年起到1528年逝世,都在此居住。1828年起它就被改建為專門展出丟勒生平的紀念館,這也是歐洲北部首個藝術家故居博物館。屋子前左手邊這一整條街都叫丟勒街,還有一家比較出名的吃紐倫堡當地菜的丟勒餐廳,故居斜對面就有一家小店專賣跟丟勒有關的紀念品。
他代表性的名作在此也做了展示,不過是復刻版為主。一樓大廳里還有液晶屏,上面可以瀏覽丟勒43幅代表作,基本正好覆蓋他43年的創作生涯。
二樓或三樓(我忘記具體樓層),特地有一個房間保留了丟勒做銅版版畫的機器和工具,工作人員示範給大家看當時是如何批量印製那些版畫的。
丟勒從小習畫和打工的經歷,導致他對木刻和銅刻版畫都有著異常濃厚的興趣和天賦,事實上在他故居的最頂層,就展出了丟勒的若干份版畫作品,是真品。站在這些畫作面前,即便不懂美術的我,也被那些細緻入微的筆觸所打動,竟然是在銅版上刻出來的。他也被公認為是第一位將木版畫和銅版畫提升到跟其他傳統繪畫平等地位的藝術家,而不僅僅將它們局限在書本插圖中。
樓上有個壁櫃,我一開始以為真的就是只是個壁櫃,裡面陳放了一些丟勒自用的物品。結果壁櫥外面是一透明玻璃感應幕,你可以根據壁櫃中不同物件點擊相應的屏幕位置,就可以單獨查看每個物件背後的故事,頗有創意。
丟勒故居外不遠處的小廣場上,還有一個著名的雕像——就是他繪畫中總是作為主角出現的兔子。這個雕像是後來一位雕刻家的作品,他將丟勒可愛的兔子反其道行之,弄得非常面目可憎,剛推出時遭到一片罵名,但也因此火了。看來這國內國外不管什麼年代,有時候想要紅都一樣,帥得不行那就來點丑的。
後人研究丟勒成名原因之時,拋開他自身的繪畫造詣不說,還提到其他幾個有趣的觀點:
第一,外因是當時紐倫堡正處於鼎盛期,不僅是歐洲的手工業、商貿、玩具、交通中心,而且還有神聖羅馬帝國的光環照耀,這讓它出產的藝術家很容易獲得整個歐洲的關注;
第二,丟勒也是一個奇葩,就是關於他的履歷和生活細節的記載罕見地詳盡,大家對於他的認知遠遠高於同時代其他的藝術家。他曾多次旅行到義大利和荷蘭等地,與眾多掌權者、學者和權貴們都很相熟。市面上大量流通他的一些不是最有代表性的草稿或木版畫作品,這也使得圈子內外的人都對他耳熟能詳。最終世界上著名的藝術館、博物館都得有幾幅他的作品才算說得過去。
肆
這座從中世紀開始就成為德國手工業中心的城市,趁著當年鐵皮玩具稱霸世界的好時機,成為世界玩具之都。走在街頭小巷,隨處都能看到許多老式的玩具在櫥窗里引誘你過去圍觀……
↑上面這種玩具最早源自1910年,是一種叫「多層旋轉木馬」的玩具,大風車可以帶動下面的音樂盒轉動,悠揚的音樂之下,轉盤上的人物在不停玩「你追我啊,你追不到我的」遊戲。
當然,你還可以帶寶寶去建於1971年的玩具博物館,去看一幅更為宏大的玩具進化全景圖。最早孩子們的玩具,是從捏捏泥人開始的吧,古代的人估計只要開始懂得黏土,就可以開始捏自己的玩具了。而材料的進化,伴隨著工具的進化,都在玩具發展史上起到重要的變化。後來就開始用木頭做玩具,直到近代紐倫堡的巧手工匠們開始用錫做玩具,一下子就打出了名堂,沒想到最後這裡成為最重要的世界玩具交易和生產中心之一。
鐵皮玩具,是這個館子的核心主題,也是紐倫堡曾經輝煌的主題。比如說一站後二戰前,那時候世界上最頂尖的鐵皮玩具都是來自於此地。但後來美國日本等國家崛起,更多新型的塑料材料開始進入市場,到今天,玩具產業在紐倫堡褪去了當日那份捨我其誰的霸氣。不過據悉,德國國家玩具檢測中心還是位於紐倫堡,幾乎每件在德國銷售的玩具都要在此測試,以確保其安全性。而且從1949年起,紐倫堡每年都舉辦一次紐倫堡國際玩具展,這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展。
如果你愛你家的寶貝們,或者你想讓某人虧一大筆血,那你就該帶孩子們來一次紐倫堡,而不要只是盯著ipad和手機。
伍
工匠廣場位於紐倫堡古城西北角,更像一個為成年人準備的「玩具商店」——這裡售賣除了一些琳琅滿目的小玩具,還有不少是成年人的手工藝品,長相趣致,惹人喜歡。
說一家錫器店。掌柜老爺子70歲,名叫巴托,自己開了這家專門打造錫制用品的店鋪,他對我舉著手指頭說:「我敲敲打打超過40多年了。」
我在他店鋪的一角看到一大框報紙剪報,都是對他的報道,還有中文的咧!匠人,值得佩服。
陸
「地下啤酒工廠遺址」,這個地方我是鬼使神差報名的,結果看到了紐倫堡鮮為人知的一面。
丟勒廣場的丟勒雕像後面,竟然有樓梯可以走下去,從一片光明的世界,忽然就眼前一暗,進入了一個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紐倫堡。
紐倫堡從中世紀開始,因為幾個原因在地面下開始了地底工程:供水、存儲啤酒。二戰時候這些地下工程還是充當了防空洞的作用。因為這裡淺地表都是較為穩定的三疊紀砂岩,只要地窖開挖得當,壽命就很可靠,局部地窖能挖到四層深,基本觸到了基岩。
一開始,人們挖掘出這種地下室只是用來生產和存儲啤酒,因為舊時還沒有製冰能力,而啤酒生產和儲存等地方又需要維持一定的低溫,結果發現地下室特別合適。在1380年11月11日紐倫堡鎮議會曾這麼規定過,任何人在此釀酒和賣酒,必須首先要自己有一個至少160平方英尺的地下酒窖。可見當年地下酒窖對於紐倫堡的啤酒業有多重要。
只是後來可以人工製冰了,這些石頭酒窖才逐漸被生產商放棄。二戰時候大家用來當防空洞使用。今天我參觀的這個地下酒窖,是屬於名為「Altstadth」啤酒公司所有,該公司用它的一小部分用來存儲特定風味的啤酒。
好,來到一個考智商的環節了。這麼深的地下酒窖,常容易不通風缺氧,裡面的人待久了會暈倒。如何跟地面換氣這是個大問題。導遊特地帶我們來圍觀這個純天然無機械的換氣方法……
原理圖可見下面這座立體房子模型。德國人繞著房子,在向陽的南邊(圖示中的左邊)和背陽的北邊各打了兩條垂直的通風孔,直達地窖里。靠著房子南邊的通風孔上方的空氣因受太陽照射較多,溫度就比背陽的空氣要高。按照物理學原理,低溫的空氣會下沉,往地窖方向下沉,而高溫的空氣則會上升,所以兩邊就出現了不同的氣壓,正好形成了一個順時針的天然循環,雖然很慢,但是這是那時候人們能找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
回到地表後,導遊帶我們看了看釀造啤酒用的麥芽和啤酒花。 麥芽準確的定義是:將發芽的麥子進行烘焙後的乾燥物。德國啤酒使用的麥芽不同,產生的啤酒個性就大不相同。德國啤酒常用的麥芽品種是:淡色麥芽(Pale malt)、黑色麥芽(Black malt)、小麥麥芽(Wheat malt)。高級德國啤酒堅持使用高濃度的原麥汁製造,絕不靠稀釋酒液降低成本,因而醇厚濃郁。
而啤酒花,我也是最近幾年在北京上海一些精釀啤酒館才聽說,最初人們找到這種植物並加入啤酒中,是為了平衡麥汁的甜膩。後來大家發現啤酒花竟然有超強的健康功效——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和有助睡眠。就是因為這樣,啤酒才被人們用來佐餐開胃和睡前助眠。啤酒花產地不同,風味也有所差異,啤酒的味道也會因啤酒花不同而改變,所以做精釀啤酒的人都愛加大量啤酒花。
參觀者還可獲贈啤酒或威士忌的機會。我選了威士忌,畢竟德國啤酒太多,要嘗嘗鮮。
有幽暗恐懼症的人不建議來參觀這個點,不過我也沒看到任何中國人。儘管地下現在什麼設備設施都沒有留下,空蕩蕩的,不過我覺得還是頗有有趣的一個地方。需要提前預訂,每天英語解說的團不多。
柒
我沒來日爾曼國家博物館之前,並不知道它的地位和背景。不做功課的壞處,哈哈!只是有人在慕尼黑就提醒過我,只要是冠以「國家」或「日耳曼」頭銜的地方,都是德國最頂級的景點,需要認真留意。媽呀,那這家博物館同時加了「日耳曼」和「國家」兩個定語!那得是什麼級別啊?
級別就是……我還沒看到博物館大門,就被外頭這一排裝置藝術震驚了:
這些金色人像,是日爾曼國家博物館邀請德國著名觀念、裝置藝術家Ottmar Horl創作的,名為「紐倫堡的麥當娜」。當然此麥當娜非美國歌星娜姐,她是誰呢?大有學問。原型是館內的一尊雕像藏品,Ottmar Horl先生髮揮他大型裝置藝術的經驗和手法,將她複製成600個,震撼又招搖地放在了館外的廣場上。
走進館內慢慢了解,才發現遇到一個大牛貨啊:這個展館是德國乃至歐洲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1852年弗蘭肯男爵在一座中世紀修道院的基礎之上將它改建成博物館,目的在於創辦一所能記載整個日耳曼民族包括所有德語系地區的歷史、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博物館。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它也成為關於日耳曼藝術文化最權威的德國國家博物館。如今擁有130萬件藏品,日常設立17個固定展廳,僅僅展出2.2萬件展品,地方實在不夠大啊。
其實石器和青銅器時代的東西,我覺得各國都差不多。我一般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從歐洲中世紀開始的文化藝術的變化,尤其是進入文化復興之後到巴洛克風潮盛行的時代。當然,這個時期的很多藝術創作的主題都是跟基督教/天主教、聖經密不可分的。
OK,終於看到門外600金像的原型了。這個誕生於1510年左右的灰木雕像不知道為何從19世紀開始變得世界聞名,經過廣泛研究大家發現她的作者可能只是紐倫堡某位不知名的雕刻家。最早它被發現是在紐倫堡多明尼加教會裡的一組雕像群里,她站在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腳下。她就是我們的聖母瑪利亞!
這尊紐倫堡麥當娜,她為人所著迷的地方在於她傳神的姿態:雙臂交叉在胸前,頭微微斜靠,看著她在十字架上死去的兒子,身姿優雅卻又充滿一種不易察覺的憂傷。所以才導致現在很多文化和藝術作品中都有人複製過她這個形象。
可能有的人會問為什麼瑪利亞又被叫成「麥當娜」。帶著同樣的疑問,我看了一些資料,有人說聖母的中間名字是Madonna,也有資料說其實這是義大利語從拉丁語演變過來的,Madonna意為「Our Lady」,也就是聖母,很多歐洲和德國的聖母教堂名字就叫「Church of Our La dy」。後來我在德累斯頓看到的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聖母》,就是用的Madonna一詞。
這座館子若是想仔細欣賞,不是一天能看得完的。我只能走馬觀花,當中我很喜歡看的是中世紀騎士們的裝備,畢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大規模的相關裝備。結果到了德累斯頓後我傻眼了……那是後話。
捌
看過了萬人空巷的紐倫堡,到了周日,發現這座城市宛若空城,動靜如此分明,似乎真容此時才顯露。
老城裡最漂亮的地方,必須要提提那幾座橋。佩格尼茨河從紐倫堡老城穿行而過,將它分成了南北兩半,靠幾座小橋來聯通南北。這幾座橋上風景秀麗,橋邊也有咖啡館和餐廳,放鬆發獃一氣呵成,美景之下,太令人酣醉。
上面這條街,當地人好像稱它為「凸肚街Füll」,街名是Sebaldstadt。這條街的好幾間房子的二層都搭建了突出來的一個雕刻精美的木製「小陽台」,最初這個「小陽台」是信教家庭的祭壇,用來祈禱時用,如今多數已經不擔此任務。二戰前全市有450個,但如今老城區里僅餘17個這樣的屋子。
還遇到兩位韓國妹子,過來請我幫忙照相。她們的相機竟然是一台老式的全自動膠片相機。我都快20年沒見過這種機器了。
玖
最後,說說一頓午飯的故事。
我抵達紐倫堡時,本需要跟當地旅遊局的人碰面,但是負責的人竟然忘記了我的到來……在德國這樣的國家,這實在不多見。我聯繫上一位據說旅遊局安排的導遊,她叫XIAOQING,是一位來德國多年的中國人。XIAOQING說旅遊局的人根本忘記跟她簽約,所以大家都以為我不會抵達。發現這個大烏龍之後,XIAOQING和丈夫親自跑來市區見我,請我吃飯,還帶我去拿免費的交通卡……她丈夫是一位幹練的德國男人,在汽車行業很出名的傳動軸廠家裡工作,他說:你是德國的客人,我們必須要來接待你。這話讓我頗為感動。正是跟著他們,我吃了一頓標準的紐倫堡本地菜,也得知了紐倫堡小香腸的來歷。
據說,中世紀時紐倫堡的監獄探監的人是不允許給犯人帶東西的,有一個婦人為了能讓自己的親人在牢中吃上一口香腸,想了很多的辦法,最後把香腸做得跟兩根手指差不多粗,正好可以從鎖眼裡塞進去。中世紀的鎖不像今天的鎖,鑰匙孔還是比較大的。後來還遇到城市宵禁,為了給不同區域的朋友家人傳遞食物,大家就紛紛仿效婦人的做法,做出體積更小的香腸來穿透防鎖線。這最後成為了紐倫堡著名的小香腸啦~
而回國後,我忽然發現朋友圈裡上海的卞老師竟然認識XIAOQING,神啊,這世界的緣分實在太奇妙。
結
去旅行前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用關鍵詞和片段,勾兌自己的所謂旅行經驗和見識,來拼湊對一個地方的所有想像。但這也是旅行的意義,就是改變我們內心對世界所有的偏見。紐倫堡豐厚的底蘊,卻長著一張孩子般調皮的臉,在初秋踏進它的街頭巷尾,我感受到的是一部炫麗的童話,那些層層疊疊的歷史,都被它嬉笑的面容所融化,變得不再沉重。
還有它太多的故事我無法一一介紹,比如說為什麼它聖誕集市世界聞名。那是因為聖誕節向孩子們派送禮物的傳統始於紐倫堡的馬丁·路德(後面沒有「金」,別搞錯啊),後來才在德國新教地區推行開來。而馬丁·路德的故事,嘿嘿,又是一個長篇了……有機會,再去一次,去看一次白雪皚皚下的聖誕集市!
/ 完 /
#荒梁圖文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簡介:荒梁大叔,視覺中國、全景圖片、站酷海洛簽約攝影師;攜程、飛豬、等OTA平台簽約旅行家,微信公眾號:荒梁;微博:荒梁大叔】
推薦閱讀:
※柏林 | 這間精緻料理餐廳,把sourdough麵包和炸肉丸都做成了柏林第一
※大西洋10大仙境
※宿旅全球 | 在德意志,我擁有過什麼都不做的奢侈時光
※聖誕,悠遊歐洲(六)科爾馬、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