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這一類的文章,我建議你少讀為妙!》
那些認同原文觀點的人,我請你們:
別用「少讀」洗地了,別用「少讀」洗地了,別用「少讀」洗地了。
還有
@新青年
反正我艾特他也不會看,但我還是想告訴你,別想著那一個只出現在題目里的詞來洗掉你整篇文章中每一個筆畫都透露出來的污穢。
或許,你寫此文的目的就是說明:某些文學作品對某一階段的年輕人沒用,所以建議這些年輕人要少讀。
但是,你的文章是怎麼寫的?
」1、實用性並不強,這是文學書的第一大弊病「——你說的是文學書不是」某種文學「對吧?
」哪怕你看的都是像《紅樓夢》啊、《百年孤獨》啊、《尤利西斯》啊、《追憶似水年華》啊等這些名家作品 .... 那又如何呢?「——名都點了,我就不多說了吧!
」論起實用性,這些文學作品在所有書目門類中處於低層位置,並沒有多少價值的。「——主語是文學作品!
:文學其實本來就應該是不愁吃穿的殷實子弟才有閑情去搞的東西,作者如此,讀者亦復如此。「——又在說文學。主語是文學,針對的對象也是作者,讀者,沒說哪些作者吧,沒說哪些讀者吧?
」在一個人自我發展所需的專業知識、硬知識尚未掌握完全以前,我並不建議他去讀太多文學類虛構或抒情作品。「——好吧,這算是把受眾給精細化了,說事」自我發展所需的專業知識之前的個人「可是來到文學作品這裡,是怎麼說的「文學類虛構或抒情」厲害,那部文學作品沒有這兩種特質?
「實際上讀文學書大都是無用功,對個人生活發展並沒有什麼太大幫助」——主語還是文學書!
你是說了少讀,但是你全文都在說文學無用,大家反對也是反對的你所謂的文學無用,這跟你說的是少讀還是不讀根本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話說,在原文章下面回復了,但是沒被顯示:貼出原回復:
全無道理。
世間書本就有兩大類,一類是工具書,工具書工具書,已經告訴你了本質是工具。兩種書對應的是兩種讀書人群,此文以衡量工具書的標準去衡量文學作品,然後再告訴需要讀工具書的讀者不要讀文學書。這不就等於拿畫電路圖的標準去衡量畢加索的畫,拿寫說明書的標準去衡量紅樓夢了嗎?
寫 這樣的文章,就別怪人噴你了。文學作品提供的就是精神上的滋養。並非是像某評論中說的什麼「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某人說得好,「藝術家的使命,不是向絕望屈服而是找到一種方式來對抗存在的虛無。」就算是你例舉的紅樓夢、百年孤獨……那些作品裡都有對於人類社會種種問題的探討。
當然從你能寫出這種文章,我也就當您把所謂的「精神上的虛無」和百年孤獨里對孤獨的探討一概當成無病呻吟了。
但是我希望告訴有耐心看我這個評論的讀者,這真不是無病呻吟!我們社會一半以上的問題都根結於矛盾,而大部分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學性書籍都對這些矛盾做了深刻的探討,《紅樓夢》是《百年孤獨》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無一不是。
更不要提雜文,社論,紀實性小說,這種能夠真的針砭時弊的文學作品了。他們對於社會的推動力量更是工具書們無法比擬的。
作者可能覺得此文的受眾就是普通人,什麼精神追求,「存在的虛無」格調太高,不在你討論的範圍之列,你的讀者就是需要讀工具書的那一類。
那麼我就想問作者兩個問題:
第一,既然如此,你為什麼用衡量工具書的標準去衡量文學作品,還把這種價值觀傳達給你的讀者?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說是文字水平高的人寫出來的工具書(或者社科書)通俗易懂呢,還是文字水平低的人寫出來的工具書通俗易懂呢?而所謂的文字水平的來源又是哪裡?是不是你勸大家不要讀的那些文學性的作品裡呢?
以下是原回復里沒有的:
「2、看多了文學,人容易得病,矯情病
立下這個結論的前提是,我必須首先承認自己有病,矯情病。
因為從高中到現在,本屌差不多也看了快近千本文學書。
有陳忠實、王安憶、王朔、村上春樹、嚴歌 苓、阿城....
也有郭敬明、大冰、饒雪漫、八月長安等...
無奈,還是一窮酸屌,而且患上了一身矯情病,經常被朋友嘲諷,「xx,人家可是個讀書人」。
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是個迂腐書生、滿身矯情的意思。
如果你不相信這身毛病都是文學慣出來的。那麼我告訴你,錯了,這身毛病就是文學慣出來的。
大概在我讀了很多像太宰治、三島由紀夫等這類灰色作家的書以後,我才慢慢發現一個事實。
在談論這個事實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串死亡名單:
1893年 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喉嚨
1916年 作家傑克·倫敦在卧室注入過量嗎啡自殺 1948年 太宰治於《人間失格》發布後自殺 1961年 作家海明威,在病症和精神的困擾下手持獵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1970年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日本自衛隊總監室剖腹自殺 1972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含煤氣管自殺,生前他極力反對自殺 1989年 詩人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 1991年 台灣作家三毛在榮民總醫院的衛生間里,用絲襪上吊自殺....
知道這串名單是什麼意思么?
記住我這段話,牢牢地記住,這樣明年你列新年計劃時就不會再傻到去寫一大堆待讀的文學書目了。
文學從本質上來說,是厚重精神能量的一種承載物。
無論人生極樂也好、大苦大悲也好,這個世界上,那些經歷過內心地獄和天堂的人,他們用文學的手筆去把這一切感觸記載下來,然後,文學才有其巨大價值,才被人們所追隨。
這是文學的核心要義所在。
所以,這就導致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前一點已經說過,那就是文學書實用性並不強,它更多是一種精神消遣。可能比打遊戲看片檔次高點,但本質上來說,它和遊戲看片並沒任何區別。
第二個問題,由於好的文學作品承載的精神能量過於厚重,這就要求讀者本身需要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將其消化。
一個年輕人,在生活閱歷極為粗淺的情況下,去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兩個結果:
第一,沒病
第二,得病,得那所謂的矯情病
後者概率高於前者。
再極端點的,想必林奕含你們也都聽說過了。」
——這就是一派胡言了!大家可能看出來了,作者所例舉的例子不是一些生活在特殊年代就是一些思想比較特殊的名家,這些例子明顯具有針對性,是文學家中的少數,他卻以偏概全,而且後文所列出的所謂「兩個結果」僅僅是在讀了這些書之後的產生的副作用,對於正面影響完全不論。
作者例舉了「陳忠實、王安憶、王朔、村上春樹、嚴歌苓、阿城....」
接下來就是「郭敬明、大冰、饒雪漫、八月長安等...」
這裡作者給文學按的「罪名」是「矯情」,我瞬間明白作者為什麼矯情了,因為他真看過矯情的書啊,郭敬明嘛!大冰嘛!饒雪漫八月長安也是言情大手啊!言情文矯情是本事啊!讀這些都多了你能不矯情嗎?
但是作者卻把這些「矯情」的作家混在在一些比較厚重的偏向純文學的作家比如「陳忠實」「嚴歌苓」等人,真令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一種混淆視聽的手段。
如果將書比作一種「良藥」,作者這種做法就是把治病的成分全都挖去,只留下了會帶來副作用的那一部分。然後將服藥後受到副作用戕害的患者的癥狀列出來給大家看,說這葯不行!
別的不說就說他末尾提到的那個所謂的「再極端點」的林奕含,「房思琪」(簡稱,下同)的作者,以自己遭受qiangjian為題材創作了「房思琪」這部小說,但是她一直沒有走出這個陰影,選擇了自殺,我就搞不明白這跟文學的副作用有關係嗎?
導致林奕含自殺的根結在小時候的經歷,而且我也沒聽說有看過「房思琪」之後自殺的,更重要的這本小說也是林奕含對自己遭遇的一種控訴和宣洩,她引起的社會話題和探討不是作者所例舉的所謂工具書和社科書所能比的。
再看這一句:
「文學從本質上來說,是厚重精神能量的一種承載物。
無論人生極樂也好、大苦大悲也好,這個世界上,那些經歷過內心地獄和天堂的人,他們用文學的手筆去把這一切感觸記載下來,然後,文學才有其巨大價值,才被人們所追隨。」
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放在本文里十分矛盾,與什麼矛盾,就是在本條中作者著重針對的「矯情」矛盾,太矛盾了。
既然是「人生極樂,大喜大悲」了,說明作者潛意識裡是認同要寫出經典的文學作品需要人生經歷的積累並且需要「用文學的手筆去把這一切感觸記載下來」了,那麼他就應該明白,這些記載了人生苦難包含了作者對一個時代的回憶的東西,絕對不矯情!只要是這樣寫出來的作品,無論他是不是文學都不會矯情,反而是深刻的描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
下面作者例舉的林奕含的小說就是作者根植於自己的遭遇寫成的小說,這絕不矯情,陳忠實的白鹿原也深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痛苦,這也不矯情。
但是郭敬明之流是真矯情,這種在假中藏真,真中藏假的表達方法,讓我想起了金庸小說里(順便說一下金庸小說也不矯情)黃蓉他們讓郭靖給歐陽鋒寫假的九陰真經,讓他來十句真的一句假的的作風。
另外,從這一段上看來,作者明顯對文學有誤解,以文學當中的某一類來代表了整個文學
《百年孤獨》是文學,《紅樓夢》是文學,托爾斯泰是文學,魯迅郭沫若矛盾巴金都是文學,但同時《魔戒》也是文學,《權力的遊戲》也是文學,《九州》也是文學,福爾摩斯也是文學,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金庸古龍馬伯庸他們也是文學。而且不乏殿堂級文學。
作者可能覺得文學格調太高,只有他例舉的太宰治海子之類的才叫文學,那就應該在文學前面加個前綴,表明他所針對的是哪一類的文學。但是他沒有!他把通俗類文學給踢了出去。
就我上面例舉的自《魔戒》以下的小說,那些沒給過人積極的作用?更不用說還有針砭時弊的雜文,關注社會問題的社評,以及其他紀實性文學了。
好來看第三段:
「3、
綜上,這就是我建議你少讀文學作品的原因。
我建議你,多去讀那些以確定知識為內容的書籍。
什麼是確定知識?
講通俗些,就是像《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這種,一比一寫的全是確定無誤的知識。
當然,這種書讀起來可能有些乏味,但你可以再調試一下,
像《影響力》、《怪誕行為學》、《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等這些書其實也不錯。
這一類書,才是真正值得你寫在計劃清單上花笨功夫身體力行去讀的。
而不是像買張電影票輕輕鬆鬆看場電影一樣去讀幾本文學,這有任何難度么?」
他列的這些書單除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其他的《影響力》、《怪誕行為學》、《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都是一些社會科學類型的書籍,跟文學是兩碼事兒,與文學根本就是兩種東西,當然會起到兩種作用。
說文學起不到以上三本書的作用,就像是說冰箱沒有洗衣機功能一樣。
同樣以上三本書,也沒有或者說很少能起到文學上的作用。
說白了,就是讀這三本書的人跟讀紅樓夢,人間失格,百年孤獨的並非一種人,即使一個人會在讀了影響力之後再讀紅樓夢,但是對於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作品,他們所追求的,所獲得的根本不是一種東西。
還是那句話:他在以要求工具書的規則來要求文學作品。
再看結尾:
「5、
嗯,早料到噴子不會少,不過無所謂了。
反正理性討論我是接受的,至於一上來就罵娘的,我會直接拉黑你。
我想說,我看的文學書可能比你們多得多;而這其中滋味,你們了解的未必比我多多少。
別人一旦提出一些看似有違你們腦子中常理的觀點,動輒就開噴。
這到底是我狹隘呢,還是你們沒教養呢?
並且我一篇文章將近2000字在陳述我的觀點,而你,區區一句話,甚至就是一個語氣詞,就把我給全盤否定了。
老實說,我不知道爾等鍵盤俠們何來的自信。
」
嗯!噴子怎麼解?不了解一件事物,卻生拉硬拽著去批評,以偏概全,偷換概念,這不正是所謂的噴子在做的事兒嗎?
但是為什麼作者你全做了呢?
推薦閱讀:
※諸葛亮治蜀
※480.讀書20~《傅雷家書》
※怎樣通過讀書來搭建自己的思維框架?
※423.讀書12~《時間簡史》
※20歲看什麼書更能提升自己?工具類還是文學類?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