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為何在親密關係里相互傷害?

你愛我嗎?

1

愛。

這幾天我在想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對此有沒有一閃而過的疑惑--

為何我們很多脾氣只會沖我們最親密的人而發?

為什麼和伴侶吵架過後,自己都驚訝為什麼我剛才會說那些傷害他的話?

我們總是用「氣過頭了」來形容自己,

卻很少去反思「氣過頭」背後,有著怎樣的自己,和怎樣的對方?

我的朋友里有這樣一對冤家。

自大學的時候談戀愛起就如此,天天吵架,又天天和好。

吵架的時候天翻地覆,和好的時候如膠似漆。

嘿,很多情侶或者夫妻,不也是這樣嗎?

可是,這樣的互動模式,又能持續一輩子嗎?

這對冤家,終於在結婚十年的時候,開始正式討論,要不要離婚這個問題了。

他們找到我。問我,這婚姻,還能不能繼續下去。

「你們還愛對方嗎?」

「愛。」兩個人異口同聲的說。

「愛不就夠了嗎?愛是包容,愛是忍耐,愛是多想生活中的美好,忘記生活中的疼痛……」--多少人會看到這裡會腦補這句話?

可我不會這樣去回應。

因為我深知,光有愛,是不夠的。

疼痛,不會被輕易忘記,美好,也不足以支撐疼痛撕裂開的傷口痊癒。

有趣的是,他們告訴我,他們曾經無數次在吵架後抱著對方發誓:我再也不對你發脾氣了。然後另一個人感動,落淚,心裡也暗暗發誓:我也再也不說傷害你的話了。

可是呢?沒有可是。

如果發誓有用的話,他們婚後的故事,壓根就輪不到我知曉。

好多在外面世界裡的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為什麼會那麼輕易的在親密關係里發脾氣?

問問我們的潛意識深處,怎麼了?這些脾氣背後,有著怎樣的認知信念?

1、我此刻心情不好,我遭遇了挫折,我不舒服,我很累……你應該知道,你應該懂我,你應該來回應我。可是你!沒!有!你還在那裡哼小曲,你還在那裡挑衣服,你還在那裡看韓劇,你還在那裡打遊戲……

2、我在別處(外面,你父母那裡,你朋友那裡……)深深的受了傷,或者,你此刻的不關心、誤解、發脾氣,你深深的傷害了我,你知道我有多受傷嗎?我!必!須!讓!你!知!道!我此刻有多傷!可是怎樣讓你知道呢?我不會把我的傷痛直接表達給你,這樣顯得我太脆弱了,顯得我無能了,告訴你也未必有用因為你不懂,那麼好,我讓你感受到同樣的傷。於是我用最能準確傷害到你的話來中傷你,這樣,你就與我感覺一樣糟糕了。

3、你竟然這樣傷害我,你知道你這樣說多傷我嗎?你怎麼可以這樣傷我?你知不知道我有多難過,你一定不知道,我得讓你知道!我也有能力挑最準確傷害到你的話來中傷你,這樣,你一定就與我一樣難受了。

…………

爭吵時,人們總是陷入自我的創傷感受里,感受不到對方的傷,同時又用憤怒來偽裝自己的傷痛和脆弱,用假裝的強大與力量武裝自己,用指責與攻擊將對方的感受拉到與自己同步的傷痛中來,雙方都如此,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彼此傷害的爭吵模式中去。

這對冤家,再多的愛,也會在彼此常年的交戰中,慢慢磨滅。

為何不分手,乃是對這段感情曾經付出過的沉沒成本的不甘心。也對有過的美好時光的眷念。

如何繼續下去?當然不是和好時候心平氣和的信誓旦旦,誓言只是給對方一個能繼續下去的幻象,卻不是真正繼續下去的保障。反而會增加下一次爭吵時候的絕望--誓言也不過如此,還有什麼可以改善?

要知道,在親密關係里爭吵受傷的人,無論他是二十歲還是四十歲還是六十歲,他都會瞬間回到孩子的狀態里。

孩子是什麼狀態?孩子對父母的需求:我的疼,你懂,我的需求,你知道,我不說,你就能來呼應我,我不說,你就知道我怎麼了……所有的這些,你怎麼可以不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會對你憤怒,你不知道,我就會對你產生原始的攻擊本能。

親密關係何其難修。

首先需要修復我們內在那個受傷了卻又不被懂得的小孩

那個小孩很少有機會被懂得。因為我們的主流文化告訴我們要堅強。受了委屈不能哭。受了挫折自己扛。所有做到的好,都是理所當然。

一個從來不被人看見與懂得的人,是很難有能力去看見他人與懂得他人。

兩個都不會深深懂得對方的人,一旦爭吵起來,就會變成兩個受傷而戰的孩子。

為什麼會向對方開戰?因為他(她)最安全

他(她)是身邊那個最不會永遠離你而去的人。

如果一旦感覺到他有離去的可能,焦慮與悔恨又會席捲而來,擁抱,流淚,道歉,誓言……又會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一無所有而乞討挽留的孩子……

多花一些時間,去關照自己內在的那個小孩。那個不被懂得,一無所有的小孩。

愛他,也教會他愛。

理解他,也教會他理解。

療愈他,也教會他如何療愈他所愛的人。

這是需要伴侶們兩個人一起去做的功課。


推薦閱讀:

你是否身處假性親密關係?
「Ta不喜歡你,但Ta喜歡被你喜歡」
如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
我媽又在老家給我找工作了
戀愛不是「佔有」對方:親密關係中,你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TAG: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