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中的人工智慧倫理,有哪些中國故事?

多年以後,當人工智慧的機器大軍四處圍獵人類殘部時,躲在陰冷地堡中的人類戰士夜深難眠,回憶著人機大戰的遙遠開端:從1988年開始,「深思」、「深藍」、「AlphaGo」等先後在象棋、圍棋領域擊敗人類,人類的榮耀便日趨衰落??

科幻文學中的人工智慧倫理,有哪些中國故事

幸好,這種慘淡未來,只是筆者構想的虛擬圖景。當然,這也絕不是杞人憂天,對未來的悲觀預言是為了警醒當下世人:面臨正在開啟的「人工智慧紀元」,我們必須儘早建構一種穩妥的科技倫理,以此來引導人工智慧的研發方向和應用領域。本文並不細數人工智慧倫理的微觀條款,而是基於人類價值觀和認識論的演變,從科幻文學的角度探討人工智慧倫理的歷史脈絡,並推演未來可行的發展方向,既展現世界視野,也兼顧中國話語。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一詞在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1]上被首次提出。作為一門新的交叉學科,目前主要涉及計算機領域,它試圖了解人類智能的實質,進而生產出一種媲美人類智能的軟體系統、機器人(Robot)、仿生人(Android)或賽博格(Cyborg,也譯生化人),乃至全面超越當今人類的「新人」。當然,早在人工智慧這個詞被明確提出之前,人類對「人造智能生命」的想像便早已開始,尤其和科幻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科幻文學中的人工智慧倫理,有哪些中國故事

科幻文學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並不受限於具體的科技進展,而是與人類的價值觀演變息息相關,其中不僅有對科技的反思,也包含著複雜的神學焦慮和哲學思考。概言之,西方文學中人類對「人造智能生命」的態度,大體經歷了從拒絕接納,到奴化控制,再到交融共生的三個發展階段。西方的基督教神學傳統和人類中心主義哲學,以及對現代性的反思是推動其不斷深究這一問題的文化根源。相對而言,基於陰陽五行、萬物有靈的傳統思維,以及對現代性的樂觀認知,近代之前的中國文學幾乎不關注人工智慧倫理問題;此後,在西學東漸的時代變革大潮下,中國文學開始逐漸關注該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但現代性的探討相對不足,在作品數量和理論深度方面均有待提升。

科幻文學中的人工智慧倫理,有哪些中國故事



推薦閱讀:

毛澤東得知哪位黃埔一期生犧牲後連嘆:可惜 可惜?
馮玉祥一生八次倒戈,三姓家奴毫無原則,為什麼還被標榜成愛國人士?
《中國通史》的作者是誰?
三評肥志之圖畫的想像力和風格統一
靈魂擺渡趙吏也不過只是冥界的一個使者,為什麼那麼牛?

TAG:科幻 | 哲學 | 科幻小說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