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情的綁架,真愛還是利益?——評張靚穎事件

1

靚穎又火了,剛剛公布的婚訊沒多久,一則其母嚴重反對婚姻的消息,成功佔領了各大媒體頭條。一封「公開信」,數十件指責,一時間馮軻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在網友的口誅筆伐下儼然成為「馬蓉第二」。而對張母,網友則更多同情,評論多為「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都是為你好」「張靚穎不孝,以後要吃虧」等。

對於網友的評論,我不敢苟同。

首先,站在馮軻的立場。

第一,馮軻一手捧紅張靚穎,作為張靚穎成名的貴人,馮軻有權獲得應有的回報。第二,張靚穎事業開展得如此順風順水,離不開馮軻的幫襯與付出。有這麼一個得力又值得信任的經紀人,對張靚穎來說無疑是幸運的,而這些都不是張靚穎的媽媽能夠給予的。第三,馮軻讓張靚穎眷戀與依賴,張母卻讓張靚穎痛苦與悲傷,什麼才是真正的傷害不言而喻。婚姻本就不易,戴上沉重母愛鐐銬的婚姻又能經受多少考驗?殊不知,人為的破壞往往會是婚姻破裂的元兇。

再次,站在張靚穎的立場。

有人說馮軻對張靚穎精神控制,但張靚穎對馮軻的深情在演唱會求婚那一幕有目共睹,經歷無數風波,最終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張母憑什麼斷言女兒不會幸福?可能有一種不幸福,就叫做「你媽覺得你不幸福」。「多情自古空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就算夢一場,張靚穎自己樂在其中,又何必去叫醒她?與其讓她夢碎覓恨怨東風,不如讓她桃花春渚夢自醉,這才是作為母親的慈愛。

最後,我對張母的動機持保留意見。

究竟真是為了保護女兒,還是作為既得利益者在財產分配上沒達成共識,這很難說。眾所周知,張靚穎單親家庭長大,張母視靚穎為她的全部,當然也包括女兒的物質財產,當有一天有人可能通過婚姻挑戰她的控制權,她會不會覺得是動了她的乳酪?都說母愛是無私的,但是人性卻是難以捉摸的,君不見已經好多例子佐證了,這世界不僅有坑爹的,還有坑娃的,比如蔡少芬、張韶涵、梅艷芳她們的母親。

2

中國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影響「重孝輕慈」,「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教育我們要懂得「孝」道,但傳統教育卻忽略父母對孩子「慈」的施與。於是就有人總是喜歡打著親情的名義,卻做出對至親傷害的事。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有個老太有五個子女,二十幾年前小兒子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就把名下兩套房子中相對較大的一套拿給母親住,由於女兒長大,小房子住不下,小兒子夫妻提出搬回以前的房子與老太同住,蝸居留給女兒,但老太竟然以習慣了獨居為由拒絕(實際是為了繼續收租金)。小兒子不服,房子是他的,他有權利回自己的房子居住,然而老太卻說百善孝為先,我是當媽的我最大,我說怎樣就怎樣。

「我是你媽,你就應該聽我的;

我生你養你,所以你的都是我的。」

什麼強盜邏輯?什麼狗屁道理?

有多少付出就這樣變成了理所應當?

有多少包容就這樣變成了天經地義?

在親情的名義下,有人把索取當成習慣,就像《歡樂頌》里的樊勝美的父母,把女兒當搖錢樹。當有一天,子女忍無可忍時,還要指責子女不盡贍養責任。「斗米養恩,擔米養仇」農夫與蛇的故事至今仍在很多家庭不斷上演。

這似乎就是中國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中國傳統教育提倡的是順從,而國外的教育卻提倡獨立思考。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有多少家庭毀在了「愚孝」兩個字上。中國式婚姻的瓦解很多都是原於沒有處理好另一半與父母關係。總是有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橫加干涉子女的婚姻,甚至教唆子女怎樣「對付」另一半,最後的結果卻增加了夫妻間的怨懟,導致婚姻破裂,兩敗俱傷。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往往意識不到這種自私狹隘的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還對自己的「先見之明」沾沾自喜。

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父母本來會通情達理的,可是在子女無條件的縱容下,天使也會變黑,何況我們平凡的父母。

3

心智成熟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心智成熟的子女。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無論這種選擇是否正確,父母的意見僅供參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子女,讓他們成為毫無自我判斷與獨立人格的傀儡。很多父母似乎永遠都學不會去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懂去尊重孩子的選擇。一言不合,就加以指責,甚至像張母這樣做出過激的行為,最終傷害的還是親人。

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

真正的愛,是愛屋及烏的寬容理解;

真正的愛,是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放手;

親情是一種彼此心靈的相互契合,是一種手與手的攙扶,是在對方幸福的時候為之高興,在對方無助的時候給予支持,親情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關心和照顧,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溫暖你的心。

親情不是籌碼,親情不是用來綁架,更不是用來傷害的。

以愛之名,綁架親情,

痛斷肝腸,止愛之殤。

(本文由黃喬原創,如有轉載,請聯繫本人)

歡迎關注公眾號「喬幫主開黃腔」


推薦閱讀:

一次失戀,我都不想再有了
安貧樂道和不求上進的界限在哪?
和男友分手以後該不該主動回頭?
XXXXXXXXX?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