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呼蘭河傳》昨夜的夢,昨夜的明燈

「幼年時期她的生活是黯淡的,孤零的,無助的。在精神上既無母愛,也無父愛。幾乎等於在瑟瑟秋風的荒原中或沙漠中的一個荏弱的小樹!或是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一隻畸形的小鳥」--蕭軍

蕭紅的童年時代大部分時候黯淡孤零,父親」常常為了貪婪而失掉了人性「母親常常打她。好在有她的祖父以及家裡的後花園,讓她體會到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蕭紅其後的一生縱然漂泊流離,仍向這僅有的溫暖和愛,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晚年她在戰亂的香港,像一株被亂離時代的大風吹散的蒲公英,背井離鄉、漂泊無依,疲憊不堪。在飽受病痛折磨的生命彌留之際,呼蘭河鎮,童年生活,祖父,後花園是她最後的深情回眸。

這些記憶無法忘卻,也忘卻不了,散散記下,便寫成了《呼蘭河傳》。這是蕭紅的絕筆作品,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一枝獨秀的絕唱。

《呼蘭河傳》就是此般帶著濃厚自傳色彩的作品。蕭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深情回望故土,以歸來者的眼光白描呼蘭河城,寫人、記事、抒情,都是個人心底里流出來的歌,「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這裡面有她以荏弱的女性之軀跋涉過艱難人生之後對當時社會的頓悟。《呼蘭河傳》中呈現了兩個少女由鮮活到死亡的悲劇命運。12歲的團圓媳婦因性格異於傳統觀念下的女子而被鄰居們說長道短,最終竟莫名其妙地被折磨致死。漂亮的王大姐在沒有婚約的情況下私自與馮歪嘴子結合,震驚了封建意識根深蒂固的人們,最終在被辱罵、窺視、與冷眼中寂寞死去。

呼蘭河城的人們儘是單純與愚昧,平庸與封建。他們的生活無聊,沉悶,日復一日。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來哭。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埋了之後,那活著的仍舊回家照舊地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這是她童年記憶中呼蘭河城。在生命的盡頭再回想起來,儘是哀婉與悲嘆,亦有對當時社會底層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悲憫。而當時的女性對自己的悲劇性命運卻是麻木不覺的啊,多麼地讓人感覺悲涼。

然而作品的最動人處,是對祖父以及後花園的描寫,生性淡泊慈愛的祖父,陪伴蕭紅度過無憂歡愉的童年時光,給了年幼蕭紅唯一的溫暖與愛;而後花園,則向小蕭紅展示了生命可以是自由而繽紛的。這些回憶像夏日清泉,淌過人的心頭時,涼洌的,甘甜。了解過蕭紅的生平後再讀到這些童年往事,真是高興,幸好她生命中有過疼惜與憐愛,以及快樂自由;也真是悲哀,這童年裡的許多歡樂,在作者回憶性的筆觸下,藏著無盡的荒涼,滲著淚水的。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住著我的祖父。」

」我的家裡有個大花園「

花園裡「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在蕭紅的童年時代,「祖父,後花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因為這裡面,有無窮無盡的快樂。

「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祖父常常拍拍小蕭紅的肩頭憐惜地說:「快點長吧,快點長吧,長大了就好了。」

後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長大是長大了,但是沒有好。

長大後的蕭紅,逃婚,漂泊,接二連三遭遇失敗的愛情,如一葉小舟,一直向著那信仰的微光,卻始終靠不了岸。病痛纏身的晚年,提筆回憶童年,時光深處的後花園,已然成為作者的精神家園。藏在筆端的自由、歡笑都成了昨夜的夢,昨夜的明燈。

圖片來源:電影《黃金時代》劇照


推薦閱讀:

女性必讀佳作,推薦這12本
655.讀書44~《史記——高祖本紀》
章魚讀書群五月作品 | 大丸兒《斷舍離》
527.讀書27~《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TAG:文學 | 閱讀 | 蕭紅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