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杜拉斯的小說《廣島之戀》?
如果一定要為西方電影從古典時期轉為現代時期尋找一部電影作為劃時代的里程碑的話,那麼這部電影無疑應當是《廣島之戀》。《廣島之戀》以其現代意義的題材,曖昧多義的主題,令人震驚的表現手法,與新小說派的緊密聯結,在多重意義上,啟發和開創了現代電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倫·雷乃攜他於去年拍攝完成的新片《廣島之戀》來到法國戛納參加在這裡舉辦的第十二屆電影節,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即轟動了整個西方影壇。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是「古典主義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評論家都失去了勇氣。」
《廣島之戀》講述在日本拍戲的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的異國戀情,穿插遭遇原子彈的廣島和二戰時期女演員少女時代在法國小城納韋爾與德國士兵的愛情悲劇。人們說《廣島之戀》是電影的轉折點,影片中首次出現大膽而新穎的敘事技巧,電影將早已為文學把持的地盤奪了過來,超現實主義和意識流介入,影片同傳統的、以設置一個無所不知的講述者為基礎的現實主義表演實行了決裂。一個或多個人物的獨白取代了講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繪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腦海中,觀眾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國一批新進導演掀起反傳統的電影運動,被稱為「新浪潮」,以戈達爾為首的年輕導演蔑視一切傳統的電影敘事方法,拍攝的電影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色彩。 同時期崛起的「左岸派」電影集團通常被視為「新浪潮」的一個分支,阿倫·雷乃既是這一集團的代表,他們拍攝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內心意識,更使用大量現代色彩十分濃郁的時空倒錯的「意識流」手法。
左岸派與文學的聯繫十分緊密,當時盛行的「新小說」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員。如「新小說」派的代表人物瑪格麗特·杜拉斯。「新小說」派作家給「左岸派」電影帶來了強烈的文學風格,因而「左岸派」電影又被稱為「作家電影」。「作家電影」一詞廣義上具有雙重含義,其一它意味著影片的導演即是影片的創作者,影片必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其二影片的劇本屏棄改編名著,而是只拍為電影原創的劇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學家為電影創作的劇本,影片中許多表現手法因而來源於對文學表現手法的借鑒。《廣島之戀》由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阿倫·雷乃導演,無疑成為左岸派作家電影的代表作。
《廣島之戀》的愛情與反戰反軍國主義題材的相互交織得益於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劇本原創,但是縱觀阿倫·雷乃的創作歷程,當代歷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事件)以及戰爭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始終是他選材的重心所在。創作於1950年的《格爾尼卡》藉助畢加索的同名繪畫,對在1937年德國法西斯對西班牙這個著名的古城所進行的滅絕人性的轟炸進行強烈的抗議。1955年阿倫·雷乃又拍攝了《夜與霧》,重新剪輯檔案館得來的黑白照片,新聞片以期重現納粹集中營殘酷情景。而《廣島之戀》正是這兩部作品的合乎邏輯的延續和歸宿。
----------關於杜拉斯--------
網上翻來過去,覺得話已說盡。再無片語只言,可以與俗世對峙。
聲色嘈雜,色相更迭,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於是我想起了杜拉斯。她會不會也在某個盛夏的清晨,帶著徹夜不睡的疲倦和喧嘩,從某個小酒館中晃晃悠悠的走出來,看巴黎傾斜的陡坡上漸次熄滅的螢火。
這個女人。瑪格麗特杜拉斯。年輕的人莫要讀杜拉斯,只因為她的書混雜著酒精煙草和時間的氣味,枝枝蔓蔓牽扯著複雜的文法,真是要逼出病來。年老的人莫要讀杜拉斯,只因為那樣的荒涼和對歲月的深沉緬懷,讓人有殘陽如血的凄涼,時間的匕首在落日下冷冷反光。刺痛眉目。最好我們都不要讀她。最好我們都不要再記得這個女人。最好我們都不要知道,迎接我們的,是怎樣沉重倦怠的人生。
推薦閱讀:
※其實,我們更需要寬容的是自己
※搬家、返鄉、年終大掃除,應該怎麼辦?---《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了不起」的蓋茨比到底哪了不起了?
※有哪些好書值得一看?
※平凡的「無奈」——孫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