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都有哪些好處?有沒有誇大其詞?
什麼是對身體最重要的能量?我們如何運用神奇的艾草?為什麼艾灸療法如此神奇?艾灸,一種無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態療法,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一種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種草,樣貌非常普通,在中國南北方的農村、田頭野地隨處可見。端午前後,這種草從地里被采進信守傳統習俗的人家,默默為人辟邪祈福。在中國南方,廣東客家人喜歡用它的根煲湯,祛風暖胃。安徽農村地區,產婦們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達到理氣血、逐寒濕的作用。而在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夜晚,焚燒這種草驅趕蚊蠅,是常見的景緻。
這種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提到艾灸這種治療方法「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是說很多針葯無愈的病症,艾灸能夠治癒。「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說艾能續命,艾能補腎。
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藥、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為常規常法而載諸典籍,經歷了漫長的試驗、研究、發揚,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中國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把「艾」稱為地之陽。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如果我們把陽氣算作一百,那麼人從生到死就是陽氣從一百到零的過程,故而養生貴在保養陽氣、強壯陽氣。
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物質所能比擬。「艾」在燃燒時產生的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艾火連續的燃燒、傳遞,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用。中醫研究機構用其他藥材和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方法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為治理恢復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稱年輕美麗的少女為少艾,正是艾的醫療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奇邪何來?疾病何來?人體本是陰陽對立的統一整體。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陰陽失調。疾病在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某種病理產物的積滯,這種積滯的病理產物,如果能及時找到出路,病勢則必然受到頓挫而走向痊癒。
中醫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種經絡現象,就像在一台運轉的發電機身上,在金屬導線上有電壓和電流,十二經絡與三百六十五穴是人體臟腑各官能、官與官之間互相傳遞信息的驛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狀態,內臟器官通過經絡體系與身體表面的穴位氣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狀態下穴位氣孔又是宣洩病理產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針灸一樣,都是在人體內部的信息通路上選擇相應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發感傳作用,使良性循環得以恢復和鞏固,使惡性循環得以遮斷和阻滯,從而達到防病與治病的效果。
針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只不過從補穴意義上講、艾灸的作用是補多泄少,針灸的作用是泄多補少。針灸主通經脈,不能補元陽;艾灸法是先補而後泄,在提高正氣的情況下讓邪氣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營衛」「有餘可泄,不足可補」是艾灸療法對這些中醫基本原則的靈活運用。古人強調養生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至少在日常習慣上,「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我們現代人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已太難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的環境,加上不恰當地大量使用含量藥物、激素,貪食生冷食物,經常身體保溫不當、熬夜等等,人體健康所倚賴的陽氣,容易被加速損耗。增加爐膛中的生命之火,變得越來越為現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適應範圍廣泛,既適宜體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適於體壯病輕的急性患者。對熱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氣虛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藥治療很難完全消化吸收藥物,很多藥物還必須耗用元氣才能發揮作用。長期服藥而不及時恢復和補充元氣又必然更損傷元氣。古法艾灸,可以不經過腸胃而直接將熱力作用於經脈,培補能量、提高正氣、通調經脈、祛病除邪。
像腎虛、失眠、虛胖、貧血、各種慢性婦科病、慢性腎病、類風濕、脊柱炎等等,對於西醫來說的不治之症,通過重灸關元等穴位,都可以治癒。灸關元是以後天補先天為道理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固定規律的,令元氣逐漸充足,陰陽就必定按照規律運行,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必人為再去調整。人體內自有大葯!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俞穴,稱為「募穴」。六臟六腑共有募穴12個。艾灸募穴可以治療本臟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強氣流去疏通經脈,同時,總閘開閘放水去沖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冒的時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膚髮紅、發潮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預防經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溫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現代人胃腸不適的挺多,一般性腸胃有問題可艾灸足三里、神闕、關元,不論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無法記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就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要穴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門穴。
不知道穴位怎麼辦?哪裡不舒服灸哪裡。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稱為阿是穴或者天應穴,也可以在患處附近或者離患處不遠處取穴,我們稱之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養生有什麼講究
人體隨時在消耗,雖說我們隨時可灸,艾灸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艾灸後至少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後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溫開水,以協助排毒,但絕對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古法艾灸?
孕婦、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極度衰竭、無自制能力者不適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出現疾病加重的反應?
比如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些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這時候免不了會有各種反應,逐步艾灸體內慢慢累積了足夠的正氣,病邪就會逐漸地出離體外了。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胃脘部會有不適,這有可能因為肝有隱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會主動幫助我們去調整。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婦科方面的隱患、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得好,相關部分就會齊心協力一起工作。每個人有經絡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個體差異非常大,青壯年人的灸感往往較老年人強和快,女性的感傳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所以施灸需用陳年艾,這是歷代醫家反覆強調的。
如何分辨艾絨和艾條的優劣保證療效呢?
主要從絨、色、味、煙四個方面入手。我們到市場上挑選艾條、艾絨,可以看到,新艾的顏色發青、暗,點著以後火力強烈,燃燒時煙氣發青、發黑,比較嗆人。好的陳艾,則顏色土黃或金黃,煙的顏色是淡白不濃烈,燃燒後煙霧由下而上繚繞,氣味溫和有艾香,不刺鼻,滲透力強,灸治效果比較好。
現代的溫和灸療法
由於對古法艾灸養生的重視,現代條件下已開發出許多艾灸器械,使用艾葉加工而成的艾條和各種溫灸器具,因為一般都不會破損皮膚,安全穩妥,被稱之「溫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兩種方法:
1)手持移動法。點燃艾條、手持艾條對準穴位或患痛處移動熏烤,用上下移動或左右移動之諸多手法,病人可長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現代溫灸器,有手持的,有綁縛式的,目的均是為了緩解直接灸的燒灼痛與手持法的疲勞,哪怕隔著衣服灸療,也能使得滲透力源源不斷地發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僅僅在我國深受重視,而且被多個國家追捧應用。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國發起了一場「國民三里灸運動」,大大提高國民免疫力。
在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有一個關於艾灸的片段,長今的養父嚴重暈船陷入昏迷,長今考慮再三選用了古法艾灸為其治療,養父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可見那時艾灸療法已相當普遍,且以一種簡單、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僅如此,17世紀左右艾灸療法傳播到了歐洲,德國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聞錄》中明確主張用艾絨施灸,且附註了一幅圖,標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適應證等。將古法艾灸運用較為出色的是拿破崙軍中的外科主任拉蘭。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歐洲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推廣。
但願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從我們祖先的醫學智慧里汲取營養,通過實踐艾灸這種古法、讓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陽充足,臟腑功能強健,最大限度減少疾病。願每個人都能盡享自然壽命,能夠更健康、更好地體驗生命的真義,廣行利濟群生的事業。
1、艾灸的歷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時,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時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製冰取火,以艾為引。就在這種引天火的儀式氛圍中,巫者從龜甲兆紋與人體的血脈中取得模擬想像,思索中醫的火論與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方法。
俗話說,「家有艾火不求醫」。艾灸,這種利用艾絨熏灼體表穴位,來固護陽氣、調節氣血的保健方法,起源於上古時期,古書云:「凡病,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為什麼艾灸在針葯不到時能發揮效果呢?于振中介紹道:「大家都知道,是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針灸。而灸跟針相比,更具有優勢。這裡的『針之不到』有兩種解釋,一是有些病用針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針深扎。中醫方法各自都有適用範圍和局限,要互相彌補、互相幫襯,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舉例解析艾灸原理
于振中說,中醫講「風、寒、暑、溫、燥、火」六大邪氣,集中表現在秋季的有燥、風、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頭暈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癥狀,就是由於夏天濕潤舒適,轉為秋冬環境乾燥,人體虛熱引起。「鼻為肺之竅」,秋天容易肺陰不足,應注重養陰清肺。飲食上,可用百合、麥冬、藕等清熱潤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湧泉穴則是關鍵,中醫講金水相生,肺屬金腎屬水,互相依存。湧泉在腳心,是人體最低的位置,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可滋陰降火安眠,也就能緩解鼻干癥狀。
灸法溫熱,常治虛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講求飲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諱吃涼的食物、吹風、洗涼水浴、衣著單薄。根據具體病症下人體肌理的狀態,患者還應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熱的食物,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熱邪。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艾灸也能夠用來治療「未病」。于振中說道:「未病不是沒有病,而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比如入睡困難、多夢、心煩易怒、睡醒依舊全身疲勞、腰酸腿沒勁、口乾舌燥。這些都是苗頭。這時候就得交由醫生判斷,開穴位的處方來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就能逐漸消除不適。」于振中就常給自己灸三個穴位:腳底的湧泉穴、掌心的勞宮穴和臍下三寸的關元穴。湧泉灸寧神安眠,勞宮灸開竅醒神,關元灸補氣回陽,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寧心安神,清風自來。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療效的本質
不打針不吃藥,卻能治療百病,艾灸的神奇療效,到底源自於哪裡?
最為簡單、實用且經濟的艾灸療法,經常體現出它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初次嘗試艾灸時覺得它不會有什麼太大作用,只不過是溫熱舒服一些而已,但隨著灸治時間不斷延長,你會驚奇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關主治病症治癒,且身體的其他不適也會伴隨艾灸而消失了……
中醫所說「三分治,七分養」,是指病人在康復過程中,藥物的治療作用只佔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復更多依賴於自身調節,也即自我修復過程。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無論你現在受困於何種疑難雜症,只要機體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潛質一樣,需要被激發,自愈力才能充分發揮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棄它於不顧,一味尋醫問葯追著疾病跑,它就會越來越弱,被放逐於身體的角落……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增強和復原人體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唯有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皮膚、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痹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癥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大量的臨床實踐也佐證了這一點。
簡而言之,艾灸的實質功用在於其激活人體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藥物和療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關注更多專業辟穀知識及養生之道,
可關注公眾號:羲皇宗道;訂閱號:羲皇養生
推薦閱讀:
※德國留學|醫學留學博士條件
※如何預防雙耳盯聹栓塞等疾病誘發的耳聾癥狀?
※為啥吃涼的會痛經?
※提高醫學翻譯譯文可讀性的三種方法
※談談現代藥物研發 (一)從臨床實驗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