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理牌匾為什麼會引發網路爭議?
日前,北京正在進行的清理牌匾標識,引來不少關注,正反兩面聲音皆有。
贊成者認為,北京不少牌匾標識「很不首都」,毫無審美可言,摘了並不可惜;質疑者則認為,像「慶豐包子鋪」這種街邊一層樓高的招牌也被摘了,是否真的科學?是否太一刀切?應該看到,無論贊同或是質疑,基點都是出於公共利益。大家的爭議焦點,並不在於北京要不要美麗的天際線、要不要整潔的城市空間,而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與城市相遇,在登高遠眺,也在行走其間。美麗的天際線,清朗的建築立面,都是城市的靚麗名片。駐足黃浦江邊或面對維多利亞港,有那條天際線在,就有上海風情與香港格調。具體到北京,沒有人不會同意:維護故宮、鐘鼓樓、永定門城樓等重要建築(群)周邊傳統空間輪廓的完整,有利於保護老城平緩有序的城市天際線;維持長安街、通惠河等處公共空間的開闊清朗,對維護「北京的符號」是多麼的重要。這不僅是《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頂層設計,也是每一個熱愛北京的人的肺腑之言。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塑造錯落有致、富有韻律的天際線,也要關注到人心的起伏。這其實是一條比天際線更重要的曲線。強化對牌匾的監管職能當然沒錯,對有安全風險的廣告牌應該堅決整治,對違法私設的牌匾就應依法拆除,與天際線一起被清理的
「架空線」——那些電線杆連起來的「城市蜘蛛網」,就贏得了無數點贊。然而,也要聽到這樣的聲音:「沒有了那塊熟悉的招牌,迷路怎麼辦?」「牌匾沒了,開車過來更找不著地兒了。」樓頂標誌、路邊店招,是城市的表情包、出行的坐標系,沒有了還真容易叫人不習慣。
而「3層以上只能安裝一塊牌匾標識」,對於一棟體量巨大、有多個出入口的高層建築而言,是不是有隻留天際線,不接地氣的嫌疑呢?如若把有多年傳統的「老字號」的牌匾也換成統一標識,又會不會失卻一些傳統的韻味、多元的豐富呢?人們的討論,也是在期待更務實也更精細、更有效也更接地氣的做法。
利益高度分化的時期,確實鮮有毫無爭議的公共政策。什麼是判斷的關鍵標尺,什麼是治理的最大公約數?應該屬法治。為了凈化城市空間、打造美麗天際線,北京新修改通過了《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清理屬於有法可依。然而,行政法上同樣強調信賴保護原則。那些在老規範下合法合規設置的牌匾標識,其信賴利益是否應該得到保護?這涉及到政府的公信力。而在摘除過程中,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或許也可以考慮一下社會承受力的問題。一言以蔽之,精細化的管理一定是法治化的,也應該是將繡花功夫落實到治理全鏈條中的。
不妨再看看世界。無論紐約還是東京,都有一條被稱道的天際線,也都有豐富而多元的城市空間。這不是建築與天空交接的生硬墨線,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統一服裝」,而是接納了建築之上、空間之中的人文、歷史與商業痕迹的。對於整座城市而言,這既是裝飾性的,也是敘事性的,是能夠講述城市歷史的。儘管今天,現代城市規劃越來越強調其科學性,但並不意味著排斥城市的自我生長性。人們如此關注北京整治牌匾標識,正是在考量:剛性的城市治理之下,需要為城市的有機生長留下多少彈性空間。
如果說建築與天空的交界線只是一條沒有寬度的線,那麼政策與人心的交界線應是有公共探討的寬度和溫度的。正因此,讓城市天際線更美麗、城市空間更清朗,一個為了城市更美好的公共決策要凝聚起更多共識,既需要照顧到城市發展的規律,也需要兼顧各方利益、注重決策的透明化與公信力。畢竟,所有的建築,歸根到底是「人的建築」。城市,是我們的城市。
日前,北京正在進行的清理牌匾標識,引來不少關注,正反兩面聲音皆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贊成者認為,北京不少牌匾標識「很不首都」,毫無審美可言,摘了並不可惜;質疑者則認為,像「慶豐包子鋪」這種街邊一層樓高的招牌也被摘了,是否真的科學?是否太一刀切?其實可以看出,無論贊同或是質疑,基點都是出於公共利益。大家的爭議焦點,並不在於北京要不要美麗的天際線、要不要整潔的城市空間,而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要求不太科學
對有安全風險的廣告牌應該堅決整治,對違法私設的牌匾就應依法拆除,與天際線一起被清理的「架空線」——那些電線杆連起來的「城市蜘蛛網」,就贏得了無數點贊。然而「3層以上只能安裝一塊牌匾標識」,對於一棟體量巨大、有多個出入口的高層建築而言,是不是有隻留天際線,不接地氣的嫌疑呢?如若把有多年傳統的「老字號」的牌匾也換成統一標識,又會不會失卻一些傳統的韻味、多元的豐富呢?
要求嚴格
依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在借鑒上海市、天津市和杭州市等地區標準規範的基礎上,修訂了《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今後,北京市只允許建築物牆體3層以上保留一處建築物名稱牌匾標識,禁設單位名稱牌匾標識。其他各類牌匾標識原則下移到3層以下位置。
新的設置布局突出了「設置下移、減量化、精緻化、精細化」設置理念。只允許建築物牆體上3層以上保留一處建築物名稱牌匾標識,禁設單位名稱牌匾標識。其他各類牌匾標識原則下移到3層以下位置。
同時,新規範增加了建築物屋頂牌匾、刀牌禁設情形,對建築物牌匾標識設置限制數量;增加了牌匾標識字元尺寸大小限制要求;針對不同區塊功能定位、人文特徵、建築物風格等情況,提出了分區分級設置要求,增加了對建築物外立面風貌保護。
美化市容
今年北京開展「集中清理建築物天際線專項行動」,截至11月21日,全市已拆除違規屋頂牌匾2008塊。到明年6月底,全市所有違規屋頂牌匾將全部拿下。北京城市上空的天際線正在逐步回歸人們的視野,既消除了屋頂安全隱患,又使北京城更顯美麗壯觀,也更具國際大都市形象。
總結:說到底,讓城市天際線更美麗、城市空間更清朗,是我們的共識。一個為了城市更美好的公共決策要凝聚起更多共識,既需要照顧到城市發展的規律,也需要兼顧各方利益、注重決策的透明化與公信力。畢竟,所有的建築,歸根到底是「人的建築」。城市,是我們的城市。
日前,北京正在進行的清理牌匾標識,引來不少關注,正反兩面聲音皆有。為什麼它引起網友爭議呢?
關乎人們安危
高樓大廈的頂層與藍天的相接處被稱為「天際線」,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位置突出的樓頂也成為產權單位、商戶、廣告商爭奪的黃金廣告位置。這些林立的廣告牌匾、電子顯示屏既讓人審美疲勞,又帶來了安全隱患。因為樓頂招牌或廣告絕大部分都是鋼結構,生鏽後易產生裂紋,一旦出現颳風下雨等極端天氣就很容易發生高空墜物砸人事故。
除了影響市容環境外,LED顯示屏還存在燈光擾民或影響司機行車安全的問題。據市城管委廣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已對2007年實施的《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進行了修訂,禁止在樓頂設置牌匾、標識、廣告等,對已有的將進行清理拆除。「據統計,全市這樣的違規牌匾大約有3500塊。」
要求太嚴不光是樓頂不能設置牌匾標識和廣告,每棟建築物要求「一樓一標」,不能在外牆上重複設置多塊標識。
「有些樓里單位或商戶多,就在大樓外牆上掛上了多塊招牌,類似的同樣要進行拆除,商鋪掛的刀旗樣式招牌也必須拆掉。」該負責人說,目前全市統計的此類招牌共計6200餘塊,要求年底前全部進行拆除。拆除後建築物只能使用在規劃部門備案的大樓名稱,懸掛位置則在樓體3層以上,距離屋頂線不小於0.5米。
同時,字體大小也有嚴格規定,建築物名稱字體大小不超過2米,單位名稱字體大小不超過0.8米。「新的牌匾標識禁止使用不鏽鋼等高反光材料,不能用外射光源,只能用內投光源。」
推薦閱讀:
※139.與喵共舞72~周末奧體、迪卡儂
※傅立葉變換與北京
※北京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滑雪場?
※121.人間7~兩家人的水果攤
※北京下雪哪裡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