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應該怎麼給?

國內國外有什麼不同呢?


千萬不要在國內給小費,明碼標價是很好的方式。哪怕貴一點,哪怕把服務費標出來,顧客可以自己選擇。

我在國外,每次吃飯給小費壓力都很大 。給多覺得虧,給少覺得被服務員看不起。


國還好,規定15%
-20%,可是有些高檔的地方通常是20%,你要是不知道留了15%,服務員就給你臉色看。有的標價已經收了服務費了,但是大家習慣給,還是多少給一點,
但是給多少就很難講。我在澳大利亞,有的給有的不給,高檔的要給,也不知道給多少,心情是很糾結的。

還有給小費的時機和方式也很糾結,現
在刷卡消費越來越多,你到底是給卡的時候給小費還是刷完桌上留一點。還是刷卡的時候輸入小費?還是自己拿著卡去前台?不要覺得我矯情,對像我這樣比較敏感
別人態度的是很糾結的。一次在法國,吃完刷卡,就放了卡,準備刷完留小費,服務員就很不開心,扭頭就走,以為我不給,我趕緊追上去掏出5塊錢。大家都很尷
尬。

就算給錢吧,比如你吃飯15塊,按比例你想給2塊,但是找了你一張5塊,你身邊又沒有零錢,怎麼辦?

又比如吃飯17塊,找3塊,你想給2塊,你又是否好意思當著服務員把1塊錢拿走,留下2塊?


舉個例子,美國酒店開門拎包有小費,大堂前台沒有小費,我去一個地放,前台特熱情,拿著房卡從檯子里繞出來給我,可我按慣例思想上沒準備小費啊,一下子轉
不過彎,就很不好意思地走了。回頭覺得好像她旁邊的人在點小費暗示,是不是我當時應該給點小費,後兩天經過大堂就好像欠了前台一樣的感覺。

有人以為小費是表示感謝,其實在給小費的國家給小費基本是一項不明碼標價的義務。

明碼標價起碼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如果從歧視的角度說,明碼標價也一定程度避免了服務員歧視顧客。


  • 只有在美國(還可能包括加拿大)才存在小費一說,小費是美帝文化侵入+旅遊團導遊的忽悠導致大家以為國外都要給小費。
  • 美國小費標準:消費金額的15%。
  • 美國不代表世界!


在國內的話,我還沒有遇到過。這只是在國外流行吧?不會是要出國吧!?


在咱們這大概類似於「不用找了」的說法吧,比如你叫外賣,28塊的外賣,你給30,還讓人家找嗎?


推薦閱讀:

【品質生活指南】應用App 推薦
你有哪些受益匪淺的晨間習慣?
居家低端環保小tips之——談談喝水的事兒
雪季結束,你留下了哪些有意思的回憶,可以用視頻分享嗎?
如何評價《小森林》系列電影?

TAG:生活方式 | 小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