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個筆記法,為自己寫一部「編年史」
在人人都能通過鍵盤搜集、釋放信息的電子化年代,為什麼還要手寫?
馮唐說:因為手寫有人味兒,因為手寫能培養美,因為手寫是最簡單的快樂。即使在電子時代,依舊有很多人保持著手寫筆記的習慣。加上近兩年手帳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手記生活。
在日本,有一位「筆記本作家」,更是把手寫文化發揮到了淋漓盡致。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獨創的信息管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這個作家就是奧野宣之。
他把自己近十年的寫筆記經驗寫成一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全面介紹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筆記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適合每一個熱愛用筆記錄生活的人閱讀。只要按照書中的方法來,人人都能寫出一部屬於自己的「編年史」。
作者打破常規,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開篇就提出:做筆記應該「一元化」,按時間順序來記錄,建立索引化資料庫。並給出如何產出,活用素材的技巧的五個步驟。讓收集的信息被最大化利用。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一元化」?
一言以蔽之,就是將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同一冊筆記里。就像做大雜燴那樣,不管是什麼,都放在一個筐子里,把所有的菜都炒成一盤。
一元化筆記法的好處是:
1.好找。因為所有的內容都在一個本子里,找的時候完全不用想別處。
2.信息不會遺失。與「一元化」對立的是分類整理。不可否認,分類整理更能活用信息,但是我們個人所要記錄的信息量並不像圖書館那樣的龐大。而且分類整理容易讓信息分散,常常容易想不起來「那段內容」究竟是放在哪裡了。
3.「大雜燴」更易產生靈感。記錄的內容因為各式各樣,看似都毫無關聯,但是回頭翻閱時,你可能就會發現:把它們聯繫起來,說不定能產生新的靈感。因為都是自己憑自己感覺記錄下來的,它們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內在聯繫。
「一元化」最重要的規則:只管寫就好,不要有任何的顧忌。
與日記、手賬不同,一元化筆記沒有那麼多的格式限制和儀式感,不會造成任何心理負擔。你只需要忠於自己內心,把想寫的內容,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一股腦寫下來。不管它們有多瑣碎,內容有沒有價值。
作者本人也是這樣做的。他提出「無所謂的構想」「不值一提的疑問」,總有一天會成為你要寫的書的主題,即便當時寫的時候覺得沒有意義,過一段時間來看你也會為自己當時的想法而感到意外。
這樣將當時的心情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最真實的記錄自己一路成長的軌跡,可以追溯成長過程中造成一些結果的根源,更因為裡邊有記錄下來的時光,所以筆記本就等同於另一個自己。
挑筆記本時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款,根據需求選擇大小、厚度。這個不受限,全憑個人喜好。
記錄的方法和規則
6位數日期記錄。開始一天的記錄前,先寫下年月日,年份只需記後兩位。例如2017年12月12日,就可記為171212。
按時間順序來記錄。
使用分隔線來區分每天的內容。從頭到尾,按頁碼順序使用筆記本,一天的內容記錄完了在後面劃一條線。
附上標題,方便查找。寫在日期旁邊寫上內容主題,方便查找。如果當天的內容很細碎,沒有明確主題,可以暫時空著,等回頭翻看的時候再補上。
為了日後閱讀感好,寫的時候字的輪廓要寫清楚。常記的內容可以符號化,比如記錄食物,魚可以用形象的符號來代替,以增強記錄的趣味性。寫一行,空一行,留有修改餘地,且美觀,使閱讀不吃力。不同的場合可以用不同的筆來寫。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這個方法很實用,出自於作者的另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做法是將自己聽來的或看來的外部信息記下的同時,也將自己思考內容寫在下邊。摘抄與評論交替進行,加深記憶理解,迸發原創思考火花。這個方法的是最大優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聲音」。旁的內容,可以在任何地方尋找,但是自己的想法可能就只產生在那一剎那,因此要及時記錄下來。
將感興趣的一切內容都粘貼進筆記本。不管是報紙、照片、雜誌、A4紙資料,書的腰封,都可以剪下來,劃線將重點內容作出標記,再用膠水或膠布貼進筆記本里。不旦能加強記憶,更能豐富我們的筆記內容,提高回看興趣。作者例舉自己為了閱讀時畫面感強,他甚至將一枚紀念幣貼在了筆記本里。
筆記本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一般都會空出來,作者稱之為「超黃金地段」。我們可以在上面寫下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也可以貼上喜歡的照片或別的有趣的內容,好激勵自己回頭翻閱。
為便於日後提取,將記下的信息索引化
一個筆記本快用完時,在切口處標上序號,寫明使用日期和截至日期。將筆記本里主題相似的內容用不同顏色的標籤貼上或用馬克筆在切口處塗上顏色,再將內容總結出來寫在筆記本的第一頁。像書目錄那樣,回頭查看起來一目了然。
因為內容都是我們自己手寫的,所以印象深刻,一般短時間的記錄都能憑直覺很快找到。但記錄的內容越多,時間越長,筆記本也越來越多的時候,難免會遺忘,為了方便查找,作者提出,我們需要將內容索引化。
具體索引化方法和建立資料庫:將具有相同主題的內容整理出來,按照筆記本的序號、記錄日期、主題內容、標題內容來記錄,輸入到電腦EXCEL或WORD文檔里。這是作者親測後的有效辦法,即使是10年前的內容,也能通過輸入關鍵字在文檔里迅速找到。
如何使素材變成知識
如何將寫得滿滿的筆記來生產知識。作者將《創意的產生》一書中獲取創意的過程,用自己的方法整合成了5個步驟:
1.收集素材。我們平時積累的筆記就是素材。只有記錄了才有素材可提取,記錄是產生創意的前提。雖然內容看上去好像沒什麼用處,但量變產生質變,寫多了,書寫能力會越來越好;思考多了,自然就養成了一定的思考能力。
2.咀嚼素材。我們在重新翻閱筆記的過程,會產生新的認知。記錄時和回讀時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時,我們腦子裡會冒出新的想法,這就是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
3.發酵,深思考。將重讀時冒出的新想法重新組合。像當時記筆記那樣,將有效的信息用卡片摘抄或大紙張記錄下來,寫下自己的想法,賦予其新的內涵。
4.頓悟,靈感產生。在持續的記錄和回讀思考中,突然之間的豁然開朗,靈感可能就誕生了。
5.具體化成果。將創意化為成果。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 · 韋伯 · 揚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前面的三個步驟是創意產生的必要的條件,但不保准一定會產生靈感。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勤於記錄,常常思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迸出思維火花。
愛寫筆記的人肯定是熱愛生活的人,《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里,作者將自己十年的筆記經驗全部分享出來,其中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正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寫筆記就是記錄自己已經度過的人生。我們不一定能寫出偉大的著作,但是我們都能運用這個筆記法記錄自己,寫出「屬於自己的編年史」。
推薦閱讀:
※讓人生停止灰暗
※《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讀書筆記】窮查理寶典
※深度學習讀書筆記 第一章
TAG: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