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有效地減肥
刷即刻的時候,看到條帖子如下:
配圖很有衝擊力。
也許不管男神女神,胖了之後都會跌落神壇。
於是就想,果然是一胖毀所有啊!我絕對不允許自己胖成那個樣子。
如果我是個胖子,如何健康有效地減肥呢?
作為一個身高177CM,體重從春節前的68KG降到現在66KG,並且著力增重到75KG的人,去談論減肥,似乎顯得有些搞笑。
但我卻覺得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就像不抽煙的我,仍然會看如何戒煙的書一樣。
不靠譜的戰友
今年冬天特別冷。
很多人以為身上」養兵千日」的脂肪,終於等來了可以用兵的」一時」。
而當那些脂肪並不能有效地禦寒冷於身體之外時,主人們多會痛心疾首,大呼養了白眼狼。
春天一來,諸如」三月不減肥,整年徒傷悲」、」不瘦十斤不換頭像」的就活躍起來了,而到了年底,估計又是感嘆」遍尋不著,猶嘆當年小蠻腰。空餘恨,一身五花膘」。或者,會像《吐槽大會》里某期里講的那樣,「你再也沒見過她們換頭像」。
幸好,還有有很多策略可以幫助人們變得苗條,哪怕是「去游泳池吧,起碼可以離食物遠點。」
對食物的渴望
人們吃到糖時,會獲得愉悅的味覺,這種味覺被我們稱作」甜」。這種感覺,是基因對生存機會的獎勵。糖的能量可以最快速代謝,在食物短缺的進化史上,一直供不應求。於是人類就進化出了一吃到糖,大腦就給予激勵。所以,喜歡吃甜食,甚而擴大到喜歡吃美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物本能,無可厚非。
相對其他生物來講,人類是偉大的美食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喜歡美食,可是比其他生物高級很多的行為。畢竟,當你在非洲大草原上野餐而遇到了獅子時,你不可能跟獅子講明白,三分熟的科比牛排會比你這個滿是脂肪的人類美味好幾個等級。
能量方程
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時,覺得E=mc^2好偉大啊!不行,我也得整個方程出來,才顯得格調滿滿。
累積能量 = 攝入能量 -(基礎代謝+額外消耗)
這是我推出的能量方程。
每天累積到身體里的能量,等於攝入的能量減去消耗的能量,而消耗的能量包括基礎代謝加上運動等的額外消耗。
由方程可見,吃的少,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運動,可以減少能量在身體內的累積。
現在,途徑顯而易見,那又該如何做呢?
提倡的與不提倡的
關於如何減肥,並沒有速成之法。
這首先是一個認知問題。
當提到減肥時,人們總想著快速高效的方法。於是便有了」七天七斤」、」二十一天減肥」、每天只吃一個蘋果、減肥藥、減肥茶、抽脂,甚至誇張到」中醫減肥」。
物質運動遵從自然規律,脂肪的消耗也遵從進化的規律。身體會先消耗流離的糖,而脂肪是排在很後面的。
不提倡極端控制飲食。當吃的很少時,身體會以為遇到能量供應不足的場景,會降低基礎代謝率,致使每天消耗的能量比正常飲食情況下更小。而且,能量攝入不足,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精神狀態低下。
不提倡的做法還有吃減肥藥、喝減肥茶、抽脂。當然,去信中醫減肥的人,這已經不是減肥方法的問題了,這是信仰問題。
提倡控制飲食、通過運動提升代謝率。
行動!行動!行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好的身材也不是一天練就的。
[習慣]
健身習慣可以伴隨人的一生,而短暫的減肥熱情不會。
相比於減少多少體重,養成良好的飲食、健身習慣會更為重要。
畢竟,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有關習慣的養成,建議看一下《習慣的力量》。
[計劃]
Keep上可以很方便的設置訓練計劃。
一周訓練多少天,會比減重多少斤更好的地方在於:一方面,減重不是短期可見效的事情,而要長久才見效的機制會讓人覺得累而無法堅持;另一方面,訓練天數包含了具體的執行措施,而減多少體重有時候只是一個口號。當人們覺得目標是一個好東西時,其實是為目標所做的努力成就了目標,而不是目標本身。
[飲食]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吃什麼和不吃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吃和什麼時候不吃。
這些原則,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聽過:多吃水果、蔬菜、粗糧、奶,少吃油、鹽、糖。
偶爾吃點美食大餐享受一下,也是人生樂事。做為一個去便利店買喝的,基本都是純凈水、酸奶、純奶的人,昨天晚飯喝了聽可樂,那個滋味真是享受啊!
[健身]
有些人健身會受傷。這多出於他們太急於求成,在身體還沒有能力適應的情況下,就去追求高階的更快、更重。
我很贊同《愛上跑步的13周》里講的,最開始先間歇跑,比如跑1分鐘走2分鐘,如此循環8次。下個訓練日跑2分鐘走2分鐘,如此循環7次。
要讓心肺、肌肉慢慢適應運動的場景,因為身體之前沒有面對過如此跑步的局面。新手會很逞強的要挑戰5公里、10公里,這是很不科學的行為。
[社群]
美國那種戒酒互助會,對戒酒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據說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參加社群活動,會明顯提升成功率,哪怕社群里只有兩個人。
明天開始讀《你今天真好看》。
哦,配圖為U2-《Beautiful Day》。
推薦閱讀:
※5分鐘速讀《巨嬰國》
※習慣系統的定義
※更好地投資自我——《深度工作》
※從124斤減到100斤,養成瘦子的習慣,就再也胖不起來了嗎?
※30天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