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我喜愛的女藝術家歐姬芙:花心、Concrete Jungle & Waste Land

提起歐姬芙,總不免想起寓意深奧的巨型花朵作品。雖然她本人並不承認這些隱喻,更從沒提過自己是女權主義者。

29歲才去到紐約,開始打響名頭,卻是因為攝影師 Alfred Stieglit——後來成為她的終生伴侶——為她拍攝的一系列著名照片。照片中堅毅的素顏和裸體讓人一見難忘。

Georgia OKeeffe(喬治亞·歐姬芙,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史上最貴女性藝術家。她的花卉作品 Jimson Weed 在2014年以 $44,405,000拍出,是此前女藝術家的拍賣紀錄的三倍。

△ Bleeding Heart,1932

這次我們不談她的標誌性花心,而是 OKeeffe 到達紐約大都會後的其他作品——被稱作Precisionism。我們發現,原來石屎森林和荒原死物,也可以很動人。

△ iris-7

花朵們確實更一眼動人。但我和歐姬芙一樣,不喜歡女性被冠以——女性——脆弱——花朵等聯想。事實上,她提到,喜歡畫花只是因為花朵更容易獲得,而且不會動。

而花朵以外的作品,它們卻更多與她的生活、閱歷以及當時的文化歷史相關,是懂的人才更懂。

首先是一幅 New York, Night 。歐姬芙創作了超過20幅關於紐約都市的作品,大部分是當時新建的、成為紐約大都會象徵的摩天大廈。藝術家用扁平、幾何和簡化的整體處理方式,以亮燈的小窗口點綴畫面,使得畫面既表達了大都市的生活節奏,又不乏都市人的心情落寞。

這是從藝術家自己的房間—— Sheldon 酒店 30 層的房間——看出去的角度。難怪 sprachel 如此有感覺,因為住的是33樓。

△ New York, Night,1930

20世紀20年代掀起的Precisionism(精確主義)是美國本土的第一場現代藝術運動,現代主義在美國的星期的前奏。精確主義藝術首次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20-30年代早期達到高峰,題材主要是新興的美國大廈、橋樑和工廠等建築物,也被稱作「立體現實主義(Cubist-Realism)」。

△ City Night, 1926

回到歐姬芙第一幅紐約夜景作品 New York Street with Moon,也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以仰視的角度突出大城市夜晚幽深恐怖,又充滿象徵意味。

△ New York Street with Moon,1925,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這幅 Radiator Building,還結合當時時興的 Art Deco 風格。有趣的是,左邊的 Scientific American Building 上用紅色寫了丈夫 Stieglitz 的名字,畫家本人就是右邊的 Radiator Building。因此這幅畫被解讀為——夫妻兩人的畫像。這種以其他事物代表人物肖像的方式,據說是受 Gertrude Stein 詩歌的影響,城會玩呀。

△ Radiator Building - Night, New York,1927

表現夜景的藝術作品向來不多,比較感動sprahel的大概是 Whistler 惠斯勒那幅引發官司的《夜曲》了。

有人嚮往鄉村平淡生活,就有人喜歡城市的快節奏。

歐姬芙說,『One can』t paint New York as it is, but rather as it is felt.』

花可以是永恆的題材,城市為什麼就不可以呢?歐姬芙用幾何和顏色。100年後,有這樣一首歌用了節奏,有異曲同工之妙:

New York,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Now you』re in New York

These streets will make you feel brand new

Big lights will inspire you

Lets hear it for New York

New York, New York

△ The Shelton with Sunspots, N.Y., 1926, ARTIC

她也畫白天的紐約。這幅體現了一個到現在都沒解決的、不止發生在紐約的城市難題——被摩天大廈的玻璃反射的太陽炫目。藝術家把炫目的瞬間效果用畫布捕捉了下來。

△ Pink Dish And Green Leaves,1928

這幅也很實用:在海港旁摩天大廈的酒吧點上一杯,看著玻璃之外的河與橋,拍下來,發一條朋友圈。

△ Brooklyn Bridge,1949

然而僅過了數年,歐姬芙愛上新墨西哥州的 Santa Fe。一個代表遠方和離群的地方。在遠離紐約的圈子後,她愛上了獨居創作。

坊間甚至流傳一個傳聞:她對千里慕名而來的粉絲表示不耐煩:「你看到我的前面,現在請看我的後面,然後,再見」。

△ Black Mesa Landscape, New Mexico Out Back of Maries II, 1930

那裡的景色,自然和紐約大相徑庭。她住一個叫 Ghost Ranch(幽靈牧場)的地方。

這裡只有時而平靜、時而灼熱的荒漠。她用帶有自己烙印的幾何和色彩畫下了這些印象。

△ Ranchos Church, New Mexico,1931

△ Sky with Flat White Cloud, 1962

從垂直森嚴的摩天大廈到平靜廣闊的荒原景象,或許你覺得歐姬芙變了。然而,她也常回紐約舉辦畫展。人都有兩面性。有時我們只是無法放棄自己曾經喜歡的另一個自己。

△ Little House with Flagpole

後來丈夫有了新的戀情,兩人開始每年只有不到一半的時間在一起。有人說,他們只是因為商業的利益在一起。然而,5000多封死後才公布的來往信件,揭示了兩人的心從未分離。這也是一種兩面性。

△ Black Cross with Stars and Blue , 1929

在紐約,她作為一名女性因為展出自己身體而成名。來到新墨西哥州,她可以成為我行我素的自己。

在花的另一面,她開始畫死亡的骨頭。很多時候,生的花和死的骨在一起,象徵生命的輪迴。像 T.S.Eliot(T·S·艾略特)的象徵主義詩歌「The Waste Land(荒原)」。

△ Cows Skull with Calico Roses, 1931

△ Summer Days, 1936,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少女心偶爾出現,和蔡國強的天梯如此相似。

據說她的私服顏色鮮艷,照相時卻堅持穿黑白衣服。

△ Ladder to the Moon, 1958

△ Road to the Ranch, 1964

她愛開著 Ford 在荒原中寫生,在飛機上完成了巨作系列 Sky above Clouds——譽為抽象版的睡蓮。小小的手機屏幕或許感受不到。這幅作品尺寸是 243.8 x 731.5 cm,作於畫家 77 歲之時。

△ Sky above Clouds IV, 1965,ARTIC

收藏這幅畫的芝加哥藝術學院 ARTIC是不得不去的,那裡還掛著 Hopper 的 Nighthawks,和 Seurat 的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都是都市人的心聲名作。歐姬芙就在這裡讀藝術,成績很好。

推薦閱讀:

有哪些以女性為第一人稱視角的小說?
什麼叫「男性化」,什麼又是「女性化」?它們是否是性別刻板印象的產物。
為何盧安達議會中女議員比例高達63.8%?
中國女人可以去美國精子庫買精子受孕嗎?
為什麼說,聰明的女人都有彈性的活法?

TAG:藝術 | 女性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