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綠地。
低調分兩種,
一種是大隱隱於市
隨時可以扮豬吃老虎。
第二種是真的就是豬,
防著被老虎吃。
我曾經將中海比作江湖上的少林寺,將萬科比作武當派,龍湖是峨眉,而說到綠地,我在腦海中將我看過的金庸古龍,甚至梁羽生黃易都過了個遍,愣是沒給綠地找到一張皮,然後突然想起曾經在報紙還是哪裡看到的一篇文章,勉勉強強給綠地批上了一張影視劇的皮囊。
這是部美劇,名字叫:《權利的遊戲》。
劇中有個家族,挺符合綠地的形象,拜拉席恩。
拜拉席恩是七大家族之一,曾經一度登上權利的巔峰,只是煙火不會太完美,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久就掉落了下來。
綠地集團也曾輝煌也曾踏入巔峰。
那是並不算遙遠的4年前,綠地有些厚積爆發意味的後手發力,從當時的絕對老大萬科的口中奪食,成為全中國第一個銷售業績突破2000億的房企,到了2015年,綠地控股正式正式在魔都上市,藉助當時股市飄牛的東風,股市最高飆到了42.78,市值過5000億,並因此一舉殺入了世界500強的深海之中。
從此,世界500強這六個字,伴隨了綠地的一生。
1
按常理來說,按正常趨勢來講,接下來的幾年,應當是綠地大殺特殺的超神之旅,並順勢拿下琉璃大炮銅牆鐵壘等成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股市泡沫被刺破,綠地的市值跟中國人口似的呈斷崖式下滑,段位也從第一梯隊迅速滑落,到如今,綠地如億當年,少不得抹一把辛酸淚。
沒想到,當初你爭我趕的萬科,還有後面的千億小老弟恆大碧桂園,4年過去了,業績從當年的一千兩千億左右,齊齊破5000億。
而綠地的業績從當年的2000億,4年過去了,到現在也增長了,嗯,從2000億……增長到了2700億……
如果各大房企都在一個微信群里,他們在聊業績。
綠地:「瞅啥瞅,再瞅我抽你個小犢子,700億不是錢?不是增長?咋說也是與融創一個檔次的,都在3000億左右。」
融創:「3600億與2700億?這叫一個梯隊,不客氣的說,你與我之間差了一個旭輝,老子是獨一檔好吧!」
綠地:「我是世界500強。」
綠地:「剛才融創說我這些年做的差,但你瞅瞅中海,那傢伙,不也才剛破2000億,我可以這麼說,中海與我之間,差了一個金茂……」
中海:「別說話,看凈利潤。」
綠地:「我是世界500強。
綠地:「你們老說我原地踏步,請看綠城。」
綠城:「我不和拖款大王說話。」
綠地:「我是世界500強。」
綠地雖然嘴硬,但是心中著實黯然,不禁想:當年與萬科雙雄爭霸,一時瑜亮,為何今日會落得如此田地?
不止是綠地,我的腦海里也不止一次的想到這個問題,猶記得去年在公眾號米宅上面看到了一篇文章,文中的中心思想是:綠地被低調耽擱了發展。
關於這個觀點,我嚴格不同意,低調的確是低調,但絕對不是被低調。
低調有兩種,第一種是大隱隱於市,那叫有實力的低調,直觀後果是,可以在關鍵時刻,上演一出扮豬吃老虎的打臉戲碼,第二種就是沒資本高調,只能低。
很顯然,綠地當屬第二種。
2
一個王朝的風格,都與統治者的自身性格相互勾兌,而性格與自身魅力掛鉤,自身魅力再與人氣相輔相成。
而論人氣,綠地沒有明星,無法給自己代言。
路人甲的長相,國企的思維,與媒體打交道依舊在傳統的套路層面,既沒有任志強那種嘴炮小能手,當年也沒有王石老帥哥的瀟洒任性,一會上珠峰一會紐約泡妞,還沒潘石屹能微博曬基情,更沒有宋衛平那種情懷,沒有更別提萬達王公子時不時的出來刷下頭條。
要說起王石王健林,甚至國強加印,即便不是道上的人,也耳熟能詳。
但要說起張玉良……別說路人了,即便是我想要搜一下張玉良的信息,百度出來是一溜一溜的張學良。
而除開張玉良,綠地內部的其餘高管就更加無人知曉了。
張玉良每次向外界展示的必是綠地,而非個人力量。張玉良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是:「做政府想做的事」,於是乎,一句話說多了,無論真假都成了真,他及綠地給人的標籤就此定性:做政府想做的事。
官中有商,商中有官,在地產界,能將這個分寸掌握得爐火純青的,是王健林,張玉良的功力稍稍淺薄半分,這兩人都是典型的紅頂商人,此類人的事業成敗,其實並不是能將命運之神拽在自己手中,什麼時候大佬的風向一變,就得將頭縮進龜殼裡。
於是乎,綠地真低調的言論出來了。
那麼,綠地真的低調了嗎?
綠地的標誌是什麼?地標建築啊親,綠地這傢伙很奇怪的,每到一個城市宣傳的所有重點就是……我們來了,風風火火的來,城市新地標,城市新名片。
但問題是綠地的建築平平無奇,別誤會不是《圓月彎刀》里平平無奇的古天樂,而是真的平平無奇。
可能有人要說綠地有很牛逼的超高層產品,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想說的是:光高有啥用?
這就跟男的器大可是活不好,還是沒用是一個理兒。
泱泱中華巍巍河山開發商多如白白雲蒼狗,想靠產品高調起來,要麼是真的牛,提起融創大家就會想起壹號院系列,提起綠城我能想到鳳起潮鳴梧桐郡。
提起綠地……高?很高?非常高?
要做地標建築,到不了那個度,那麼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的,哪怕是學習老潘那怪異的審美,哪怕soho把人給丑哭了,丑到靈魂深處也堅持做,要麼乾脆點,學習之前的萬達來點什麼「中國最大xxx」「世界首個xxx」,綠地倒好,除了高毫無特色,再加上如今獵奇的大樓和建築層出不窮,綠地的所謂地標也逐漸的淡化了。
之前,深悅會看過一篇張玉良的採訪,他提到了要改變了綠地目前的格局,貌似提到從幾個方面當切入點作出改變,什麼管理層年輕化,業績板塊等等巴拉巴拉的,很顯然,張玉良壓根就沒找准綠地逐漸掉隊的原因。
3
綠地掉隊的原因,個人認為原因有三,一是產品定位,二是營銷老套,三是口碑。
2014年的綠萬之爭,其實我是不看好綠地。
對於結果也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之境界,因為在我心中此二者的氣質天然之別,壓根就不能放到一個層面上來比較,氣質,或者說精氣神不同,結果也是如我所料,即便當年綠地擠掉萬科,成為中國第一個破2000億的房企,但他並沒有贏得萬科那樣的地位,沒當年的萬科那樣受人尊重。
綠地的定位,大概就是張玉良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做政府想做的事,蓋高樓,做地標。
這麼樣一家企業,這麼樣的價值觀,也就決定了無法像萬科一樣對外公開輸出,做官家想做的事情,也就決定了只能存在與桌底下或者水裡,無法活在陽光之下,坦坦蕩蕩的向社會輸出自己的價格觀,這點與萬科截然相反。不說萬科,咱們再跨領域看一看,綠地與華為。
華為才是真的低調,但是與綠地不一樣的是,華為一直有價值觀輸出的。
任正非的文稿一度被當做聖經,但是綠地和張玉良,除了蓋幾幢不出彩的摩天大樓,還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說的,有什麼為人稱道的地方?
而營銷……這是綠地痛到無法呼吸的地方。
其餘房企的營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根據自己的產品推出拳拳到肉的營銷方式和內容,廣告也是百花齊放,但是,綠地,這位先生出來打廣告喊話,永遠只有一句:我是世界500強!
我是世界500強,我真想不到有什麼廣告點,有什麼格調。
舉個例子:麥當勞也是世界500強,張玉良在吃雞腿的時候有感覺自己逼格爆表嗎?
哪個平頭老百姓買房子在意你是不是500強?而且更心塞的是,綠地的廣告永遠是不知所謂,不得要領,看完之後整個人都是雲里霧裡……
記得當時王石和田朴珺爆出緋聞的第一時間,綠地的廣告出來了,內容是主打小三文化,廣告語是不能給她名分就給她房子,有段時間,我家門口不遠處就矗立著一塊綠地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寫著:美元區查稅,綠地房保值……
誰來告訴我,這10個字是什麼意思?想表達什麼內容?
至於口碑……我就不好意思說了,懂的自然懂。
不過,這裡還是要講一句話,造房子這回事嘛,連我在老家請A級設計公司下鄉去設計蓋的養老房,我爸媽日日夜夜盯著,都有毛病,更何況各大房企這種大規模的量產玩意兒,萬科是,碧桂園恆大也是,只是出問題的輕重,大小,與多少的問題。
中國有知名度的房企幾乎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陽春白雪,有的厚實鄉村,有的快打旋風,有的慢工出細活, 綠地的大方針是想政府所想,做政府想做的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
未來幾年,綠地憑藉這個定位,估摸著依舊能夠躺在排行榜的前十名之中。
但如果一直是這樣吃老本,總會坐吃山空立地吃陷,不是么?
近些年,綠地要麼沒新聞,有了新聞就是負面纏身,口碑每況愈下,當務之急應該是洗白,挽回口碑,否則恐怕真得告別排行榜了,不過,現在的綠地到了一城拿一地之後,不再一心撲在高上頭,而是試圖將一圈圈的荒地打造成特色小鎮,不再一味求高,轉而求特色,這樣的改變是可喜的。
告別以前的綠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別再說我是世界500強了。
真的很LOW啊。
最後,一句話送給綠地,曾國藩的十二字真言稍作改動:過往不戀,當下不亂,未來會來。
推薦閱讀:
※如果,如果,你2018年一定要在太原買房!
※買房選地段終極指南,哪裡房子值得買!
※樓市已淪為賭場,房價一跌先保銀行,個人將陷入赤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