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是不知不覺卻又在傷害他!

微信搜索公眾號「育人邦」,關注一個正能量的家庭教育平台!

每個做父母的都會說自己是愛孩子的,自己傾其所有來給孩子好的生活,但是有時候卻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1,逼孩子向他人打招呼,傷害他的自尊

過年期間親戚之間相互走動「孩子不肯和親戚打招呼」的窘境你一定遇到過。

面對這種情況,你是逼著孩子打招呼還是想辦法為孩子圓場呢?其實,打招呼才不是一句話的事,對孩子的影響大著呢。

在成人眼裡,打招呼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但在孩子的眼裡,打招呼代表了信任。一年才見一兩次的親戚,沒有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孩子自然不願意打招呼了。

「你這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懂禮貌!」這是家長批評不打招呼的孩子時常說的話。可是在孩子眼中,打不打招呼和懂不懂禮貌,真的沒什麼關係。孩子不和親戚打招呼,可能真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強逼孩子打招呼會怎麼樣?

「沒禮貌」、「丟人」,這類辭彙的目的都是用羞愧感來教育孩子,這有一時的效果,但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

強逼孩子打招呼時對孩子的否定,便會加深孩子的罪惡感。無論孩子是選擇暫時順從還是堅決反抗,「自己很差勁」的罪惡感已經形成,對事物的好奇心也會隨之減少。

你強逼孩子打招呼,會讓他以為見到打人就應該嘴甜甜的叫人,主動讓他抱一抱、摸一摸。那孩子哪天真的遇到陌生人時,又怎麼可能懂得保護自己呢?

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強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麼孩子耳語目染,自然會養成好習慣。

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尤其是對於「慢熱」的孩子。

2,拒絕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傷害他的自信

有一位媽媽帶五歲的女兒去買水果,孩子興高采烈地跟著媽媽一起挑選,老闆見狀稱讚孩子說:"這大寶貝真是又漂亮又能幹,這麼小就會幫媽媽幹活啦。"聽到老闆的話,媽媽自然是心裡美滋滋的,但嘴上卻說:"哪有啊,在家調皮著呢。"這樣的對話對大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

但是沒想到回到車上,女兒嘟著小嘴兒對媽媽說:"媽媽,你為什麼總是在別人表揚我的時候都要否認呢,你是不是不喜歡我?"聽到女兒這麼說,媽媽被震撼到了。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小院騎自行車玩兒,有一個阿姨看到啦,誇獎說:"你家孩子騎車騎的真好啊!"聽了阿姨的話,孩子不自覺的更加用勁地登上兩下,可這個時候媽媽謙虛的說:"哪裡哪裡,有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騎的好呢?"聽到媽媽的話孩子立刻一臉黯然。

如果家長經常這樣「拒絕」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她很可能會認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自己努力還是做不好。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出現自卑情緒,並且懶於付出努力。

有些父母謙虛的回答,可能還出於另外一種擔心,就是害怕孩子,因為得到太多的誇獎而變得驕傲啦,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謙虛性格。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父母的孩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家長們,對待孩子請別吝嗇你的讚揚!

家長誇讚孩子的時候,需要學會「適度」的分寸:

誇具體不誇全部,誇事實不夸人格,誇努力不誇聰明。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3,強迫孩子學會分享,傷害他的自我認同感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於是絞盡腦汁的來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甚至於強迫孩子進行分享。對於正在形成物權意識的孩子,如果家長強迫分享,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1、容易喪失自我

家長強迫自己分享時,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被尊重,自己是不重要的,進而產生一種慣性思維,就是別人的需要高於自己的需求。長期下去,這樣會使孩子變得懦弱,在與他人相處時失去自我。

2、使孩子缺乏自信

家長強迫孩子分享,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覺得父母沒有捍衛自己的所有權,失去安全感就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

3、可能使孩子變得更自私

家長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會使孩子不開心,這種痛苦會使孩子不喜歡分享這件事情,甚至會使孩子不斷去爭奪各種物品佔為己有,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

分享,是在不損害孩子的「利益」的前提下,你情我願共享某一樣東西,而不是憋著自己的不滿意換他人誇讚,強迫孩子放棄保護自己心愛東西的權利。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兒童只有形成並體會到自己對物體的所有權後,才能逐漸了解物品的所有權。」他們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不會分享,他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家長不要一味地強調孩子分享,認為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可以嘗試著引導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看書,一起玩玩具,讓他自己去體會分享的快樂。

作為成人,獨佔和利己是孩子的一種社會化屬性,我們沒有必要總是試圖通過外在誘使等手段讓孩子去分享,而逼著孩子漸漸的學會討好。

同樣,面對別人的分享,我也想讓孩子知道:如果這個分享是你不需要的,對你有害的,那還是禮貌而鑒定地拒絕比較好,比如,「謝謝啊,我不喜歡甜食。」

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看似父母無意的言行都會帶來無形的影響。只有家長管好自己嘴,正確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孩子,我想儘力寵你,但現實並不允許
天使寶寶和魔鬼寶寶之間,只差一個安撫奶嘴
親子關係中的恨(短文)
這6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很多家長第一個就中了!
有什麼套路讓孩子愛上閱讀?

TAG:育兒經驗 | 家庭教育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