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鬥爭精神的癌症患者壽命更長
既要糾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也要糾正「腫瘤一定要治癒」的觀念。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難治癒,癌症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呢?即使發生了癌症轉移,帶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重慶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汪波
1、有鬥爭精神的患者壽命更長
Q1:請問心理治療對癌症患者病情的康復有何臨床意義?:
汪波:心理治療是癌症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它會改善許多患者病情的轉歸,對於癌症患者有很重要的價值。
由於有些癌症在當前仍是一類難治的疾病,所以,當患者接到癌症的診斷時會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壞消息。
從人的心理角度來講,通常當一個人遭遇負面生活事件時,心理的反應會經過震驚、否定、恐懼、沮喪、焦慮抑鬱、逐漸接受幾個階段。
有部分患者在病痛的影響下會出現焦慮、憂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睡眠障礙等。心理治療能幫助患者認識了解這些心理過程,學會適應、調整與病魔鬥爭的生活。
有專家認為,生活中的不幸事件例如喪偶,能使人增加患癌的幾率,其原因大概與持續性的精神壓力會影響患者情緒、降低免疫力、減少身體的抗癌能力有關。
當患者被診斷患有癌症後,有醫生會建議患者去諮詢心理學家,心理學家的任務是幫助病人和家人,讓他們學習如何處理心中那些「頹喪」和「無助」的感覺。
他們認為,患者與「無助感」作鬥爭是重要的,因為有「鬥爭精神」的患者壽命要比「向癌症投降」的患者長些。
心理治療包括了支持療法、認知改善、放鬆訓練、催眠療法、分散注意力等技術和方法,這些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癌症治療過程中引起的不適,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和改善心情。
還包括諸如鼓勵患者參加癌友俱樂部等活動,讓他們講述自己的心理歷程,達到互相幫助互相安慰的作用,患者在別人的抗癌經歷中得到啟發和鼓勵。
在美國,大約50%的癌症患者會尋求心理學家的幫助,增強抗癌的信心和鬥志,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逆境。
2、心理自療法可激發自愈潛能
Q2:每個人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會產生意外收穫,甚至出現奇蹟。請問癌症患者有哪些心理治療方法?
汪波:關於癌症患者的心理調適,以支持和認知療法最為重要。信心可以激發身體的自愈潛能。所以,只要患者儘快擺脫不良情緒,下決心頑強地戰勝疾病,相信一定有奇蹟發生。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心理自療法,可供參考。
第一,有治癒信心。要相信癌症現在已不是不治之症。現代醫學技術完全能控制好自己的疾病,這樣心情狀況及生活態度也會隨之變得積極起來,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增強。
第二,適當發泄。如果說讓一個得知自己患癌症的病人若無其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並且對患者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所以當得知自己患癌後,多與人聊天、溝通、交流經驗,在推心置腹、開誠布公的談心中減輕思想負擔,釋放鬱悶,消除顧慮。必要時,去看看心理醫生。
第三,行為療法。生活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活躍身心。也可以多聽聽音樂,以放鬆身心;多收聽收看一些幽默詼諧的喜劇段子,在笑聲中摒棄雜念,這對輔助治療癌症有益。
第四,常到戶外運動。別整天把自己悶在家裡,要多到室外參加一些自己喜愛的娛樂活動,如釣魚、下棋、跳舞等,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對防治癌症有益。
第五,活在當下。努力讓自己的內心永遠活在當下,不要總去後悔昨天,或總去預期明天,只有將今天活好才是最真實最重要的。
3、癌症患者常出現的六種心態
Q3: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談癌色變,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後,精氣神馬上垮了半截,精氣神沒了,人也就活不了了。請問,癌症患者常常會出現哪些與常人不同的心態?
汪波:
第一,震驚和否認。他們往往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懷疑醫院的檢查結果錯了。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他們會到處求醫檢查,以求最後結果。
第二,恐懼。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對生活等,會進行各種不良的恐懼聯想,使身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會使癌痛的感覺加重,繼而又讓患者對此更加恐怖,以為大難將至,進而出現焦慮抑鬱。這樣會更加加重病情,不易治癒,並且會縮短生命。
第三,無奈泄氣。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不願意進行治療,對什麼都無所謂,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越想越暗淡。如此,病情得不到控制,人也就不容易存活。
第四,抱怨憤怒。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不理解為什麼得癌症,感覺這個世界如此不公平,怨天尤人,怒火中燒。這樣的人身體氣血失常,會加速癌細胞的轉移,縮短生命。
第五,樂觀自信。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因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負擔,樂觀地對待每一天的人和事,雖然癌症有可能不會痊癒,但也不易轉移。
第六,積極調整。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更加坦然地生活。他們面對現實,反思自己過去的一切,用新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用積極的、有利於癌症康復的心理療法來輔助治療,生活得自在輕鬆,部分人因此以較高的生活質量生活了很久。
4、癌症病人有1/3是被嚇死的?
Q4:專家稱1/3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您認為患者在對待癌症的期望值上有哪些錯誤觀念需要糾正?
汪波:醫學界有這樣的說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嚇死的,有1/3因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還有1/3因治療無效而死。有專家表示,癌症患者不應該過度恐懼癌症。
我們既要糾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也要糾正「腫瘤一定要治癒」的觀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難治癒,癌症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呢?即使發生了癌症轉移,帶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隨著抗癌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斷延長,這給我們包括醫生和患者都帶來信心。
說癌症患者有1/3是被嚇死的,其實就是患者患病以後產生的恐懼和焦慮抑鬱情緒影響到免疫力、飲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確對待和調適的結果。
然而,大家應該知道的是,目前我們的整個治療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腫瘤即使發展到了骨轉移階段,我們也還有辦法可想,有辦法可治。
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對腫瘤的治療目標不是治癒,而是用各種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緩疾病進展,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中醫中有抗癌的藥材嗎
※Nature:相比葡萄糖 乳酸才是更主要的能量載體
※癌症患者和家屬春節(長假)攻略
※請體諒癌症病人的脆弱和敏感
※如何保留男性癌症患者的生育功能?答案全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