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總結,精華之粹

大家好,今天是每日一天活動第14天,也是我堅持持續寫文章第14篇。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便是我第二周的學習總結,也是我對最近六天文章的一次總結。

如果不知道我前六天所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天睿學習,打開歷史信息即可查看!

下面就開始正式的總結了。

當我開始準備總結第二周所學知識的大綱時,我回想起第一次總結,便發現一個有趣的特點。

第一周我們學習的主要是如何思考,比如說金字塔原則,批判性思維,思維模型等等一系列東西,教導我們該如何思考。

而第二周我們學習的主要是如何分析問題,而且都是順次相接的,從最開始的澄清問題到分解問題,再到最後的動態分析,都是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分析問題。

所以,本次總結基本上都是在總結該如何分析問題。

好了,下面就該總結一下本周所學到的知識點了。

本周從三個角度解釋該如何分析問題。

第一個角度:澄清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問的問題都是憑藉著自己的下意識去詢問的,而並沒有經過深刻思考去詢問。

這樣就造成了我們有時雖然得到了確切的答案,但是且沒有很大的幫助,有的時候得到了方法,卻選擇中途放棄,最可怕的就是在漫長的思索中,沒有得到正確的答案,然後陷入一系列消極狀態。

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問這一個問題,所以更別談有動力去執行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吃蘋果還是吃梨,兩者只能選一個。

於是我們開始漫長的思索,感覺吃蘋果也好,因為很久沒有吃過了,但是吃梨也不錯,因為梨很甜。

然後在兩者之間任選一個,感覺很艱難。

然後開始大量的思索,該如何進行選擇,於是陷入了一種大量消耗大腦資源的狀態,導致自己陷入一系列消極狀態。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這麼簡單的問題,絕對不會難倒我們。但是不可否認的就是,如果這種問題上升到另一個層次,那就不好說了。

比如說,畢業後選擇就業還是考研?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更容易陷入到一種十分煩惱的狀態。

所以,面對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就是澄清問題的本質,問明白,我們自己為什麼問到這個問題,然後再進行選擇,而不是陷入到一種無意識的大量消耗大腦資源的狀態。

就比如說吃梨還是吃蘋果?

為什麼會這樣問?因為我們口渴。

那口渴應該吃水分重的東西,那就吃梨。

所以當我們明白問題的本質,我們可以更好地做出選擇,而並不是大量消耗大腦資源,陷入思索的死循環之中。

當然,從澄清問題這個角度也有一些方便的使用工具。

比如,5why原則,疑雲圖,圖爾敏論證模型。

在我第八天的文章里,我已經詳細的進行了解釋。

在這裡我就簡單的說明一下,詳細的還是看一看原文吧。

5why原則:

5why原則就是連續地問自己為什麼,一直把自己問到自己明白為什麼我會問這個問題為止。

疑雲圖:

將自己問題的目標,核心需求,行動,分別列入紙上,然後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繫,尋求其中的骨架,不斷的拷問自己為什麼?真的嗎?得到問題的本質,明白自己真實的需求。

圖爾敏論證模型:

利用圖爾明論證模型中骨架的原理,進行分析問題是否存在局限,尋求問題的本質,明白自己真實的需求。

第二個角度:分解問題

在我們現實中,我們有時面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憑藉自己下意識的本能去分解問題,得到一個相對全面的答案。

但是針對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我們不可能憑藉下意識的本能去分解一個問題,這時我們需要的是主動利用分解去分析問題,得到一個更加全面的答案。

在分解問題這一個角度中,有一個原則非常好用,即mece原則。

在這裡我就只能簡單的說明一下。具體的可以參考第11天寫的文章。

mece原則,講究相對獨立,完全窮盡,他的目標就是將所有的可能性全部列完。

mece原則利用兩個互斥概念或者多個獨立等因素進行分析,盡量避免出現其他的可能性,以達到窮盡所有可能性的目的。

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全窮盡所有可能,但是運用mece原則,可以更加全面的列出更多的可能。

第三個角度:動態分析問題

在動態分析這一篇文章里,我將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對比,重建關於動態分析的認知

這裡提一句,我認為靜態分析更加類似於分解問題,所以對於靜態分析,我們可以從分解問題的角度去理解。

動態分析有一個很明顯特點,就是分析過程。

所以動態分析的目的就是優化過程,提高效率。

當然,同樣,關於動態分析我也整理了幾個思維模型,來幫助進行動態分析。

漏斗模型與BPM模型。

在這裡我就不便多說了,只能簡單的提幾句,具體的內容可以參考第13天寫的文章。

漏斗模型與BPM模型東西關於動態分析的思維模型,都是以流程圖的形式呈現,然後分析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優化,最後,提高效率。

當然,兩個思維模型各有側重,適用於不同的領域,所以要審時而事。

最後再梳理一下,分析問題的三個角度澄清問題,分解問題,動態分析,剛好可以湊成一個循環。

澄清問題即分析問題本質,給自己提供動力。

分解問題,動態分析,剛好可以理解為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從兩個角度分析我們該如何去做。

所以這三個角度剛好構成我們分析問題基礎。

好了,總結的知識點差不多了,下面就開始講述我這一周的收穫。

我的收穫:

① 在生活中,運用5why,疑雲圖簡單分析問題的本質。

不斷追尋為什麼?明白自己真實的目的,知道該如何進行選擇,給自己提供最大的動力。

讓自己最終堅持下去。

②樹立對分解的正確認知,運用mece原則去分解問題

重新樹立對分解這一方法的重視,構建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即不斷分解,追尋原因。

利用mece原則,做到更加全面的思考。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樹立,想要真正的樹立,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③ 利用動態分析去分析如何做,利用漏洞模型與BPM模型。

說實話,動態分析還不錯,今天便運用了BPM模型去分析,我這一個假期每一天該如何去做。

效果還是不錯的。

④ 簡單樹立對分析問題的一個循環。

在上文,我曾提到過,澄清問題,分解問題,動態分析,剛好可以湊成一個分析問題的循環。

即澄清問題,明白問題的本質提供動力。

分解問題,動態分析告訴分析問題該如何去做。

當然,這也是是簡單的樹立,真正的樹立,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文章式輸出學習法效果還是不錯的。

好了,今天的總結就到這裡了,如果想要看詳細的總結,建議還是看前幾天寫的文章。

認清問題的內在要求,還是繼續盲目的提問

分解——一個普遍但被忽視的實用方法

Mece原則,一個高效運用分解方法的頂尖武器

如何動態分析問題,幫助思考更全面

安利兩個動態分析思維模型

推薦閱讀:

亞馬遜電子禮品卷,退貨經驗和心得,試用法國版或歐洲版
生命不息 折騰不止 2017年度總結
LJ的水下攝影自我總結部分
請注意,中睿盛通2017成績單出爐了!

TAG:總結 | 讀書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