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M3、M50、適馬ART……聊聊最近發布的新器材

這幾天可以說是無反愛好者最嗨皮的日子,因為機身方面索尼發布了主流玩家非常關注的重磅產品A7M3,也就是A7 III,除此之外佳能也推出了自家首款支持4K視頻的無反M50,而且適馬當家核心ART系列全面開始進駐全畫幅無反(也就是索尼FE卡口),可以說在2018年春節餘溫尚存時,給大家帶來了一連串的新年禮物,今天就逐一來簡單分析一下吧。

首先是A7M3,實際上新聞一出就已經有非常多的解析出來了,所以它的看點我就不多複述了,作為強烈疑似A9的去堆棧+降速版,A7M3被索尼定性為「基礎型」,換句話說它就是索尼全畫幅無反最低端型號的門檻,話雖如此,這個門檻相對此前產品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不僅沿用了A9的693個相位差+425個反差對焦系統,還有與A7R3相同的10fps連拍(對焦優先),雖然2400萬像素相對A7R3降低了不少,但這個速度是有實用性保證的。

視頻功能也是A7M3的一大亮點,它支持4K@24p/30p,24p採用6K解析度超采,30p則是5K超采,最大裁剪尺寸不過1.2倍而已,也就是盡用了至少83%的CMOS面積,而且還帶Log。其實這也是一個值得一聊的話題:為什麼像松下GH5S,索尼A7S2等注重,甚至可以說是以視頻為核心賣點的相機,都不會做高像素,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就是CMOS使用面積,我們知道4K解析度是3840 X 2160,若是在CMOS上採用原始尺寸輸出,CMOS總像素越大,4K像素所佔的面積就越小,這會導致焦距轉換係數過大,比如後面我們要聊到的佳能M50,在本身就是只是APS-C的情況下,還要再裁剪1.6倍,也就是只使用62.5%的CMOS面積進行拍攝,實際焦距22mm的鏡頭在這種情況下等效只有56mm了……實用性降低了很多。

除此之外,更小的CMOS使用面積意味著視頻品質下降,因為動態範圍等硬指標直接與畫幅掛鉤,所以對於高像素CMOS而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超採樣。通過納入更多像素,也就是更大的CMOS面積來進行拍攝,再在輸出時縮圖到4K解析度即可,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提升畫面銳度、降低摩爾紋等負面干擾,增加動態範圍等,但並不是超采幅度越大越好,因為對於視頻而言還要涉及到幀速的問題,超采倍率越高,幀速越低,對於視頻而言底線就是24p,若想要更大程度減少果凍效應還得提高幀速,所以這是一把雙刃劍。

所以像松下GH5S這樣的M4/3畫幅CMOS的機型來說,只採用1200萬像素就是為了讓CMOS面積物盡其用,把輸出空間留給色深、碼率等,A7M3隻能內錄4:2:0 8bit,碼率100Mbps。GH5S可以到4:2:2 10bit,400Mbps,4096 X 2160@60p……所以即便看起來像素密度低,但單論視頻功能,術業有專攻啊。因為定位的關係,A7M3的2400萬在超采幅度上算是均衡攝影和攝像的數值,也有很多傳聞A7S3也會採用類似的解析度,但我估計不會超過2000萬,目標應該是索尼一直沒有的4K 60p。

實際上簡單計算一下小胖發現,索尼應該給A7M3限了速,因為雖然不知道它的6K超采24p是多大解析度的6K,這方面各家都有各家的定義,但算來算去,它的輸出幀率也頂多只能到20p,若準確按照完全的6K解析度計算甚至不到12p,換句話說要麼就是這塊CMOS的全速輸出不止於2400萬10fps,但索尼給了它限制,要麼就是索尼玩了插幀的數字游戲。這一點純屬腦洞,還有待更多數據來支撐,歡迎探討~~

A7M3的機身設計沿用A7R3,這也很有意思,如果說佳能是一塊CMOS用在N款不同機型,那索尼就是一個機身設計用在N款不同機型,頗為有趣。因為沿用的是高端系列產品的機身,所以A7M3握感更好,支持雙SD卡槽,以及FZ系列高容量電池。可以說在A7M3出來之前,A7M2與A7R3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小胖的很多朋友都陷入了無限的糾結,這時候A7M3適時入場,在硬體規格上恰好填補了這個鴻溝,不像尼康那樣喜歡在產品策略上玩以下犯上,A7R3依然有著明顯的功能性優勢——高解析力。而且與佳能5DSR的高解析力不同,A7R3是在保證高動態範圍的前提下實現的,同時因為連拍速度也是10fps,所以CMOS輸出速度更高,在這個CMOS輸出就是硬標杆的電子時代,A7R3依然是領先A7M3的存在。

但這都不打緊,因為A7M3便宜啊,1999美元的定價遲早回歸到12000~13000人民幣的區間,與之對打的是尼康D750/D500、佳能6D2,D500雖然有緩存+XQD存儲卡的優勢,但「殘幅無人權」早已成為公認標準(雖然不一定正確),所以事實上A7M3就只有D750和6D2這倆對手而已,但它們無論動態範圍、快門速度範圍、連拍速度、緩存、對焦規格、視頻性能甚至現在全畫幅無反都不再是重點提倡的機身體重,都不是A7M3的對手。但單反光學取景器的節能優勢還是存在,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

不過根據一波第一時間的棚拍樣張來看,A7M3出現了一些小瑕疵:在拍攝逆光出現眩光時,與對焦平面接近的眩光處會出現一條條細紋:

這些細紋應該是CMOS的片上相位對焦點,我們知道片上相位差的檢測單元就是一排排的像素點,A7M3有693對這樣的對焦像素,在A7R3上沒有發現類似的問題,一來因為A7R3像素密度大,對焦像素的寬度更窄,二來是演算法優化,自動補償了這些對焦像素位置的數據,這對於A7M3來說也應該是一個稍等一點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

你說鏡頭群索尼不如佳能尼康?先不論無反短法蘭距先天的轉接優勢,適馬會第一個跳出來駁斥這一說法,它已經宣布會推出9款FE卡口ART系列鏡頭——從14mm、20mm、24mm、35mm、50mm、70mm、85mm、105mm到135mm,一口氣讓索尼FE卡口鏡頭群補齊了主流應用焦段的全部定焦,而且根據既有產品在全畫幅單反上的表現來看,的確都具備了相當高的素質,就不一款款的解析了,而且無反片上相位差對焦先天就解決了對焦精度的問題,這些年來適馬ART系列鏡頭也基本上摘掉了適馬「跑焦達人」的帽子,所以顯然是值得期待的。

最後來說說佳能M50,先表達一下態度,作為佳能老用戶,我很失望但不是黑,因為說的都是實話。佳能在無反領域至少目前來看還是反應慢了好幾個拍子,當前面的索尼A7M3都已經做到如此水準時,它才第一次在無反上推出了4K功能,但缺點實在台明顯,光2.56X等效焦距就夠嗆了,更重要的是在4K模式下,全像素雙核對焦功能居然不可用,這讓它的實用性又一次打上了問號。也是在別家都早已用上電子取景器多年後,才開始採用236萬點電子取景器,但續航卻是同級別產品里最短的,更別說EF-M卡口貧瘠的原生鏡頭資源,當然,它也是可以轉接的……

總體來說這依然是一款入門級無反,小胖遺憾的是沒有看到佳能無反再往前走一步,在CMOS技術上已經開始顯現出落後的疲態,又適逢無反開始大幅度起勢,未來真是不算太明朗,也別有「佳能在憋大招」這種想法,在對手都打出了組合拳的情況下,有大招的話早就到了該出手的時候,這隻能說明佳能即便有大招,也極有可能是七傷拳一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招,所以需要琢磨的地方有很多啊……

尼康也一樣,D850的確很生猛,但作為靠第三方CMOS支持為主的品牌,某種程度上來看它並不算是索尼純粹的競爭對手,在無反領域也是態度曖昧不清。當索尼已經在靜態影像追上步伐,並在視頻領域發光發熱的時候,尼康也是沒什麼太大動靜的樣子,想想也是很捉急。

其實還想說說賓得K-1 M2,但篇幅可能會太長,就後面再單獨聊吧,有啥疏漏的歡迎各位補充,感謝耐心看完,多謝支持。


推薦閱讀:

富士XT2和索尼A7Rii高感對比
藍牙耳機了,它的人聲可算是一枝獨秀,Teufel AIRY評測
消滅你家所有遙控器,索尼黑化超級黑科技
如何評價索尼MWC 2017發布的Xperia touch?
ps5時候出啊,還有1年半就參加工作了?

TAG:索尼大法 | 微單相機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