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為母殺人案 | 我該怎麼教孩子追求「公平」?

作者:羅夢倩

這幾天,我數次聽到張扣扣這個名字。

有人稱他是惡魔,大年三十當天中午,他手持尖刀先後刺殺了王正軍、王校軍與王氏兄弟的父親王自新,身上背負著3條人命。

有人稱他是英雄,因為母親被鄰居誤殺,他經過了22年的隱忍和謀劃,最終手刃兇手,為母報仇;

關於這個案件,網上有很多分析,也有不少的反轉。整個過程真假難辨,撲朔迷離。

不管是汪秀萍(張扣扣的母親)先引起爭端,朝王家老二王富軍臉上吐唾沫,還是像張麗波(張扣扣姐姐)堅稱的「王富軍罵人在先」,這些或許都很重要。但悲劇已經造成,對於父母來說,我們或許可以想一想:當面臨人生重大不公時,該如何教孩子找尋「公平」。

大多數的父母會教孩子去追求「現代的公平」,又稱「程序公平」——當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時,相信司法程序可以保護我們,通過法律途徑來獲得公平。

但也會有些傳統的父母會教育孩子:如果他人或法律沒有辦法給你公平,你需要靠自己找尋公道。2016年「辱母殺人案」里的於歡,就是這樣的例子。

2016年4月13日,於歡的母親蘇銀霞因為欠債,被高利貸催債團伙持久的虐待和極端侮辱。其間,蘇銀霞曾四次撥打110和市長熱線,但並沒有得到幫助。

4月14日,目睹其母再次受辱的於歡,用一把水果刀致使四名催債人員被捅傷。其中,一人因未及時就醫而導致失血性休剋死亡,另外三人受傷。

事後接受採訪時,他說:「看著母親被謾罵、性侮辱,我幾次站起身,卻被身旁的催債者按下、毆打。我很恐懼,直到警方到達,我看到了希望。但最後警察沒有調查,沒有理會我和母親的求助,走了。那一刻我絕望了。」

於歡還說自己對警察一直很尊重,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也都會想到警察。可從小相信的警察,並沒有給他想要的公平,所以他只能選擇以暴制暴。

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公。當遇到不公平時,有人選擇相信規則、體制、法律,也有人從一開始就堅信,那些都不可靠,人最終只能依靠自己的拳頭來捍衛自己。

很多爸媽都擔心孩子被欺負,所以上學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被人欺負了,一定要告訴老師啊。」

——在這裡,「老師」可以是一切,是大人,是警察叔叔,是中學生守則,是集體,是邏輯,是公理……它代表了無條件的公平和正義。

可是「老師」,也是由人構成的,也會有人性的弱點。當「老師」的公平性也被動搖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爭取公平呢?我們爭取到什麼程度是合適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這並不僅僅是孩子的困惑,也是處於新舊價值觀當中的我們的困惑。「我們爭取到什麼程度是合適的呢」,這個表面上看是育兒的問題,但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本質上,這個問題是想問,今天的我們,希望給孩子渲染一個怎樣的世界?是一個安全美好,值得信賴的世界?還是一個危機四伏,只能靠自己為自己爭取的世界呢?

對於這個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崔璀

「追求公平,應該追求到什麼程度呢?」我作為一個媽媽,真的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想我應該會告訴孩子這樣一句話:「追求到你覺得幸福為止。」

就像前段時間茅侃侃自殺的事件,一個積極創業的天才少年,經歷過多少商業上的風浪,可他卻選擇了自殺。真的是那一關過不去嗎?我想不是的,沒有過不去的商業難題,過不去的只是心裡的坎。

每個人都要處理心裡的「坎」,有的人失去了媽媽,或許會一生不振,比如張扣扣,他選擇用殺人的方式來處理自己心裡的「坎」,也有的人會奮發圖強,因為知道比起公平,媽媽更希望自己過得幸福。所以,我想告訴孩子的是:公平不是唯一要追求的,比起公平,我希望你追求幸福。

@李松蔚

我不會跟女兒討論「老師」是不是公正的。我會跟她討論的是,你追求「公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打個比方說,她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鬧矛盾,她覺得委屈,想討一個公道。我會告訴她,你可以為自己討公道。最簡單的辦法,是請老師來仲裁,你跟老師把事情說清楚,可能要花幾分鐘的時間。但是你要知道,事情不一定就能解決。

有可能,老師沒有理解你的意思,所以你繼續討公道,就要花更多的時間。然後事情解決了,或者還是沒有解決。

這個過程還可以繼續,你要繼續爭取公正,可以,那你就要花更大的代價。可能爸爸媽媽也會卷進去。可能要花好幾天,甚至好幾月。極端情況下,甚至要跟小朋友絕交,要換幼兒園。你花的代價越多,獲得「公正」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也永遠有可能失望。——也許我沒有辦法讓她理解這麼複雜的邏輯,但我一定要傳達的概念是兩個字:代價。

代價。萬事都有代價。你追求公正,可以,你要知道代價是什麼,值不值。你可以一路追求下去,直到你覺得不值得為止。

一個人有了代價的概念,就知道及時止損。我想,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因為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是:一個人為了「公正」的概念而無止境地追索,付出,甚至搭上一生,無可回頭。中國有不少這樣的悲劇,張扣扣的案件也有這種悲劇的影子。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對世界的底色仍然是悲觀的。我從內心深處相信這一點,人面對無常的命運,最終依靠的只是,也只能是自己的選擇。這很無奈,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傳遞給我的孩子。——所以我希望的只是,在她的選擇中,包含「及時止損」的選項。

@朱小弟的媽媽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對世界的認知和對自己能力的認識。這世上有法治不健全的窮鄉僻壤,也有法律健全、文明體面的繁華都市。這個世界在孩子眼裡什麼樣,不取決於我的解說,而是取決於他的眼界。

我並不需要向孩子灌輸我的三觀,或者我認為這個社會是什麼樣子。他長大成人後,雖然極有可能和我一樣繼續生活在繁華都市,保持良好的生活水準,但我不希望他是都市的井底蛙,以為自己看到的就代表所有。

小時候,我媽媽很焦慮,總是教育我「現在社會可亂了」。然而父母越是主動輸入三觀,孩子越容易走向反面。不全是出於叛逆——孩子也有自我,作用力永遠伴隨著反作用力。諷刺的是,媽媽雖然總是說教,卻從未告訴我任何一個社會上壞人的例子。

因此我希望,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討論所聽所見,慢慢擴大對世界的認識,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會在將來扮演什麼角色。

給孩子解釋什麼是公平、法制、規則,這些真的都不難!難的是你如何解釋張扣扣的行為是來自他自己——我們每個人都獨一無二,我們做出的各種各樣的決定都是出於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他的行為不代表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同樣,服從老師、集體、邏輯、守則,也並不代表我們要抹殺自己的獨一無二。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這秤上是倆1kg的大秤砣,還是2000個1g的精細砝碼,這將是我的孩子和張扣扣的區別。法律很重要,但它不完美。然而你見到的世界越大,你的砝碼就越精細。

@arlene

這個問題在當代社會的確值得認真思考。如果放在30年前,大概沒有人會這樣問,因為傳統文化「天地君親師」的思想已經將老師的倫理地位放得很高了。但隨著全國各地學校擴招,教育普及,不僅入學門檻變得很低,連師資質素也大大降低。大約在15年前,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我們班已經有些同學聯手把班主任給下課了。這在當時帶給我不小的衝擊,也代替我回答了上述問題。

作為父母,如果將來孩子問我老師是否一定是公正的,我會先讓孩子明白沒有什麼人和事是絕對公正的,僅僅從所處的社會背景、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自己利益相關與否這三點出發,就可以有多種不一樣的聲音。

張扣扣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對於張扣扣來說,報殺母之仇是公正;對於王家人來說,還擊張母挑釁也是公正;從法律層面來說,不管孰是孰非,越不過奪人性命的大非,這也是公正。我曾經問過很多從事教育的朋友,包括在職教師,他們很清楚地回答,很難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能力強且尊師重道的學生身上。

所以事實如此,我不會欺騙孩子。


對於不公,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

有人願意相信「老師」,但也有人願意用拳頭來維護自己的公平。

(「老師」在這裡代表著大人、警察、公理等無條件的公平和正義。)

今天就想問問大家,如果是你,你會讓孩子相信老師是公正的嗎?


推薦閱讀:

高效,是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
從「普華永道兩位經理為愛『鼓掌』」看我們該如何「釋放」壓力
想一想「愛多」
人人寬心,社會和諧

TAG:張扣扣殺人案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