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演講的馬化騰在 08 年講了什麼?

目前互聯網界的 BAT,都有各自的特點:百度以技術為導向,阿里巴巴以商業和運營為導向,而騰訊則以產品為導向。

今天拋開百度和阿里巴巴,只談騰訊。

互聯網流傳一句話,如果公司缺少產品經理,就去找騰訊的人。

騰訊作為如今互聯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一員,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它的戰略、管理、文化、產品、運營、研發等等,但是我覺的它最核心的,還是它的產品。很多的公司在通過燒錢的方式在推廣自家的產品,但是如果產品不過硬,不能贏得用戶的口碑,燒得越多,只會死得越快。

如果說馬雲擅長表演,是個演員的話,那馬化騰其實是個文靜的學者。在很多公開的場合,其實很少能見到馬化騰的公開演講,這次在翻看《騰訊傳》,看到了馬化騰在 2008 年給 QQ 郵箱團隊的一次內部演講,寫的挺好。

要在以前,我可能不會產生那麼強烈的共鳴。以前我也是一個開發,更多的可能就是抱著文中說的「公事公辦」的態度在做功能和需求。從 17 逐漸跳出開發,更多的接觸開發以外,特別是產品相關的領域後,才逐漸感悟到什麼才是一個好的產品。小馬哥的演講,說出了很多我內心的想法。

以下是演講內容全文,有點長,但是值得認真一讀:

關於「核心能力」

任何產品都有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幫助到用戶,解決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如節省時間、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等。核心能力要做到極致。要多想如何通過技術實現差異化,讓人家做不到,或通過一年半載才能追上。

很多用戶評論 QQ 郵箱時說用 QQ 唯一的理由是傳文件快、有群,那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將這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比如離線傳文件,以郵件方式體現就是一個中轉站,即使是超大的文件也不困難,關鍵是要去做。雖然真正使用的用戶並不一定多,但用戶會說,我要傳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傳的地方,萬般無奈之下用了很「爛」的 QQ 郵箱,居然行了,於是我們的口碑就來了。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我們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東西,否則總是排在第二第三,雖然也有機會,但缺乏第一次出來時的驚喜,會失去用戶的認同感。這時候,你第一要關注的就是你的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你就要考慮到外界會將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

要做大,你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人家想到也追不上。這麼多年在互聯網數據中心上的積累我們不能浪費,比如高速上傳和城域網中轉站,接著可能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如果不是郵件,在 IM 上又該怎麼實現。我們的目的是要讓用戶感到超快、飛快,讓用戶體驗非常好,這些都需要大量技術和後台來配合。

產品的更新和升級需要產品經理來配合,但我們產品經理做研發出身的不多。而產品和服務是需要大量技術背景支持的,我們希望的產品經理是非常資深的,最好是由做過前端、後端開發的技術研發人員晉陞而來。好的產品最好交到一個有技術能力、有經驗的人員手上,這樣會讓大家更加放心。如果產品經理不合格,讓很多兄弟陪著干,結果發現方向錯誤,這是非常浪費和挫傷團隊士氣的。

關於「口碑」

個性化服務,並不是大眾化服務,也是要取得口碑的。一個產品在沒有口碑的時候,不要濫用平台。我們的產品經理精力好像分配得很好,50% 產品、50% 營銷,當然,如果你在基礎環節控制得好,這樣當然可以。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人第一點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實力和勝算不到 70%、80%,那麼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當你的產品已經獲得良好口碑,處於上升期後再考慮這些。

產品經理要關注最最核心、能夠獲得用戶口碑的戰略點,如果這塊沒做透,結果只能是讓用戶失望,然後再花更多的精力彌補,這是得不償失的。當用戶在自動增長(用戶會主動推薦朋友來使用我們的產品),就不要去打擾用戶,否則可能是好心辦壞事。這時,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個東西都要很慎重地考慮,真的是有建設性地去增加產品的一個口碑。當用戶口碑壞掉後,再將用戶拉回來很難。

增加功能,在管理控制功能上也要有技巧。在核心功能做好後,常用功能是要逐步補齊的。產品在局部、細小之處的創新應該永不滿足。作為一個有良好口碑的產品,每加一個功能都要考慮清楚,這個功能給 10% 的用戶帶來好感的時候是否會給 90% 的用戶帶來困惑。有衝突的時候要聰明,分情況避免。每個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做產品開發的時候需要有較強的研發機制保證,這樣可以讓產品開發更加敏捷和快速。就算是大項目也要靈活。不能說等 3 個月後再給你東西看,這個時候競爭對手已經跑出去不知道多遠了。

做產品要做口碑就要關注高端用戶、意見領袖關注的方向。以前,我們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滿足大部分「小白」用戶的需求。但是現在來看,高端用戶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關於「體驗迭代」

產品經理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最挑剔的用戶」。我們做產品的精力是有限的,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要規範到讓用戶使用得很舒服。要在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滑鼠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等。

開發人員要用心來思考產品,而不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你要知道用戶、同行會關注你的產品,在這種驅動下開發人員要有責任心去主動完成。不能說等到產品都做好了,流水線一樣送到面前再做。40%~50% 產品的最終體驗應是由開發人員決定的。產品人員不要嫉妒有些工作是開發人員設計的,只有這樣才是團隊共同參與,否則出來的產品一定會慢半拍。

關於「細節美學」

像郵箱的「返回」按鈕放在哪兒,放右邊還是左邊,大家要多琢磨,怎麼放更好,想好了再上線測試。對同一個用戶發信,在此用戶有多個郵箱的情況下如何默認選最近用的一個賬號,這些需求都很小,但你真正做出來了,用戶就會說好,雖然他未必能說出好在哪裡。

開發的產品要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如更多人在寫郵件的時候習慣用鍵盤操作來拷貝東西,雖然實現起來有些技術難度,但也是可以解決的。還有對滑鼠反饋的靈敏性、便捷性等方面也是一樣。

在設計上我們應該堅持幾點:

——不強迫用戶;

——不為 1% 的需求騷擾 99% 的用戶;

——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

——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齡化。

在產品的總體構架及運營上,則可以採用下述的策略:

——交互功能:「Dontmakemethink!」(別讓我思考!)

——美術呈現:「儘可能簡單。」

——產品設計:「讓功能存在於無形之中。」

——運營要求:「不穩定會功虧一簣!」

——總體要求:「快速,穩定,功能強,體驗好!」

——發現需求:勤看BBS和Blog。

以上就是演講全文,雖然是十年前的東西,但是讀著依然歷久彌新。

「產品體驗」這個詞,不一定是馬化騰最早提出的,但馬化騰一定是理解的最深刻的。

張小龍回憶了一個細節:在併購洽談期間,騰訊的人,包括張小龍自己,都不太明白馬化騰為什麼要收購Foxmail,即便即便在一起吃飯了,也不太方便詢問。然而,馬化騰說的一句話卻讓張小龍印象深刻,他說:「Foxmail的體驗做得特別好,我們自己也做,發現怎麼都做不好。」 張小龍說:「那時還很少有人談用戶體驗,當Pony說到這個詞的時候,我都沒有反應過來,為什麼說Foxmail的體驗做得好呢?我自己是做軟體的人,覺得就應該這樣做,後來進入騰訊,才漸漸知道並不是所有做軟體的人都知道該怎麼做,而我在做Foxmail的時候,不自覺地模擬了用戶行為,只是當時不知道這叫用戶體驗。」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具體的出處已經不記得了,大致是這樣: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特別牛逼,一種人,不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做的事情和理論指導的一樣;另外一種人,就是能從大千世界中,總結出一套理論。

對於馬化騰和張小龍,應該各自代表了以上的一種。

完!

推薦閱讀:

嗶哩嗶哩(Bilibili)分析報告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讀書筆記⑤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讀書筆記⑥
寫給部門管理者的諫言:你敢了解你的員工嗎?
方法論【6】:動機門檻分析模型

TAG:互聯網產品 | 產品經理 | 技術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