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植入味蕾的記憶!

「匱乏」兩個字,在曼箐的童年字典里是沒有的,她一直說自己是個幸運兒,出生在食材豐富,飲食起居講究的南方城市裡。食慾旺盛的小孩子,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通常簡單分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從花壇里「一串紅」花蕊里的一點糖分,到別家院子里晾曬的魚乾,都是他們眼中的美味。然而曼箐從未對這些自家門檻以外的美味產生過衝動,歸根結底,這些都抵不上媽媽的味道。

曼箐的母親看起來完全不像婉約的南方女子,身材高大,聲音爽朗,在工廠是勞動模範,在家是不知疲倦的模範母親和妻子,一手好廚藝來自曼箐的姥姥。姥姥是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代全職家庭主婦,幾輩家庭女性積澱下來的烹飪經驗,使得她們即使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裡,也能依靠技巧為家人操持出一桌合口營養的飯菜。

對於小時候的曼箐來說,每天開始於早晨五點鐘左右,天還是黑沉沉的,姥姥已經在廚房裡忙碌起來,媽媽也已經邁出了家門,奔向附近的小菜市場,去晚了,稀有的魚、肉、禽類自不必說,連賣相好,新鮮的蔬菜都要售罄了,一個合格而勤勞的主婦,絕對不會容忍此類事情發生。

逐漸地,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買菜不必只趕早市。在周末,媽媽本著將這一套主婦秘籍「薪火相傳」的精神,買菜時也帶著曼箐,多個拎東西的幫手,也順帶耳提面命,曼箐把這些細碎的常識一點一點地記在了心裡:魚最好買活的,倘若只能買到死魚,就看眼睛,看鰓,眼睛清澈,魚鰓鮮紅的,就是剛死不久的,新鮮;雞呢,倘若商販是農民,爪子如果是黑色,就比較好吃,雞爪太粗大,個頭肥碩,就肯定來自飼養場,肉粗;麻鴨比白鴨肉質細嫩,膻氣少;蘆蒿,水芹等南方特有的蔬菜,先在根莖上掐一下,有汁液滲出,就新鮮。聞聞它的味道,味道越濃,品質就越好。

烹飪,在曼箐的家裡,不僅是生活的犒賞,也有一種儀式感,三餐構成了家庭時間維度中重要的三個結點:清早,曼箐在上學前,喜歡吃一碗母親做的薺菜餛飩:最核心的餡料組成是野薺菜,放一點青菜,燙下,再過冷水,撈出來,包在餛飩里絕對不會變黃,始終有嬌艷的翠綠色隱隱從薄薄的餛飩皮中透出,剁碎了再加五花肉餡,肥瘦四六開,再打兩個雞蛋,這樣做出來的餛飩,餡料總有一包鮮汁。

午間,別的同學都選擇在學校吃食堂,然而曼箐的味蕾已經被母親慣壞了,寧可把作業拖到晚上寫,也必須趕上家裡的午餐,哪怕是一碗細面配上腸肺湯。集市上買來的豬肺極臟,姥姥和媽媽就會仔細地用清水將豬肺浸泡半天,然後捧在手裡輕輕拍打,讓豬肺微細血管中的豬血和穢物緩緩被水衝出,再換水、浸泡、拍打,如是反覆數次,耗時幾小時,豬肺中血腥氣全無。成湯後,湯色乳白,豬肺呈現嫩黃色,細嫩軟糯,幾乎可與豆腐相比。這時湯里加一把胡椒,一把青蔥葉,給濕冷陰寒的南方冬日,帶來了不少暖意。

到了過年時節,更是曼箐和大家庭中其他兒童的味覺狂歡,因為平時食物的相對緊缺,才使得過年的鋪張更加彌足珍貴。團員聚餐,一道紅繞肉,是必須由母親或者姥姥來操持的,從集市買來賣相最好的一塊肚方五花肉,細細切成方塊,用鍋爆香青蔥和薑片,開大火,將五花肉煎到微黃,因為高溫可以封住肉裡面的水分,肉質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長時間,否則豬皮會硬,加上紅燒汁燒至入味後,還要火上燜上將近一個小時,這樣調料才能完全入味,肉質軟爛。

一頓略微油膩的年夜飯後,消解油膩的最好辦法就是清淡的魚圓湯。烏青魚背上最好的肉,剁成細細的肉茸,加水,做成魚圓,水越多,魚圓就越嫰,曼箐的姥姥和媽媽,分別能將一碗魚肉茸配到驚人的七碗,甚至八碗水。秘訣就是不斷放適量的鹽,「漲發」魚肉茸,讓它保持最適當的黏稠度。一下滾水,就變成了一枚枚雪白的圓子,再趕緊撈出,放到冷水裡「收」一下,就完全成型,可以隨時下湯鍋。

轉眼之間,曼箐大學畢業,心高氣傲的她選擇告別故鄉,投入北京這座機會與競爭並存,時髦而冰冷的大都市。靠著自己的勤勉、機靈,和這從小培養起來的味覺,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某時尚大刊的美食版編輯,整日奔波在各種新開張的高端餐廳、會所、私廚之間,不過她並不覺得這些或高冷,或誇張的盛饌對自己構成了太多吸引力,她希望家的味道,始終存在於自己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在認識了另一半之後:不知不覺之間,她想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裡,做回自己的母親,在超市和農貿市場之間穿梭,挑揀、砍價,然後回家,回到自己的廚房,開始另一種儀式化的生活。

然而令她懊惱的是,媽媽的味道,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難以複製,不僅因為時間有限,難以在購物中花費大量時間挑選、比對,以及實踐那些耗時甚巨的「功夫菜」;更是因為脫離了那個和菜販「知根知底」的故鄉熟人社會,買不到質量過硬、稱心如意的食材,超市裡整隻出售的白條雞,肉可能又老又硬,號稱出自純天然綠色基地的蔬菜,剝開包裝之後或許又老又蔫,更不用提有時網購的那些號稱綠色散養,但實際已經散黃的過期雞蛋,或者寄來時已經變質了一半的原產地水果,簡直讓人暗自生氣,又哭笑不得。

在一個周末,曼箐參加了自己閨蜜的家庭聚會,在廚藝上,閨蜜算是自己的小學生;論食材挑選,更是小白。然而這一次家宴,幾道菜的水平突飛猛進,從牛油果沙拉,奶油葡萄酒汁貽貝,到番茄大蝦,煎牛排,做的有模有樣,食材也新鮮適口的很。曼箐暗自納悶,莫非她和《食神》里的史蒂芬·周一樣,參加了什麼少林寺廚藝訓練班?看到曼箐的詫異,閨蜜也不藏私,道出了自己的秘密,所有食材原料,都是在「中糧我買」上網購的,時間和心血都省下了,自己只是在家收貨,下廚……

有心的曼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提示,回到家後就開始慢慢研究,發現身邊不少同事朋友已經是「中糧我買」的忠實用戶和常客,他們有兩個鮮明的訴求:「高端」和「食品安全」。這家專門服務城市中高級客戶的電商平台,已經是垂直食品電商領域中的領先者,在悄無聲息中做到了互聯網品牌商,食品電商與進口食品分銷商「三商合一」的大格局。食材的新鮮,得益於國企中糧的優勢倉儲,物流與供應鏈能力,和嚴苛的採購標準,常溫配送能夠輕鬆覆蓋全國,能夠生鮮配送的城市也超過三百個。

曼箐先是小心翼翼地試買了一回進口加拿大車厘子,到貨時一看,果然包裝得妥帖嚴實,果實個個紫紅圓潤,甜味十足。滿意至極的她於是更近一步,選擇了一款安至選進口豬肋排,理由是,在產品購買頁面,就可以看到由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生產廠家、生產地址以及產品中是否含有獸葯、重金屬等,一目了然,這是中糧我買近期推出的SVS質量安全可視化體系,讓食品安全擺在明面上,看得見。貨到當晚,曼箐就用它按照家傳菜譜做了一份紅燒排骨,傳統加料的黃酒,也創新地變成了購自中糧我買的智利赤霞珠,理由是紅酒中的果香和酸度,能夠綜合傳統紅燒排骨中的甜味和油膩。小時候媽媽做的魚湯,曼箐也大膽做了改良,變成了「Fuse菜」:整條河魚,收拾起來太麻煩,小孩子和國外朋友還會因為魚刺叫苦不迭,她索性在中糧我買上訂購了來自越南的巴沙魚片,魚片中只有一條脊骨,魚肉細緻,簡單澱粉掛漿後入鍋油炸,微金黃後倒入沸水與高湯,另一口鍋中放入鮮花椒與杭椒,用玉米油炒出香味後再放入湯內。這道菜雖然非中非洋,不南不北,但魚香濃郁,微麻微辣,吃過的友人都讚不絕口,無論魚片還是湯頭均一掃而空。

又是一個春節,母親特意從南方,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母親原本高大健壯的身材已經有些佝僂,頭髮也已花白。沉甸甸的行李中,照例有不少家鄉的食材,甚至放在保鮮盒裡,厚厚的幾疊擀好的餛飩皮和餛飩餡料,「不要緊,飛機就幾個小時,不會變質的」聽到這些,曼箐的眼眶不由得濕潤了。

到了過年當天,來自中糧我買的食材,已經堆滿了一台碩大的雙開門冰箱和廚房的各個角落。母女兩像是有默契似的,進了廚房,洗菜,切肉,有條不紊,彷彿時光倒流,母親和姥姥共同操持的場景一般:「哎,這個水溫不夠燙,一會燉肉,肉是要縮的!」「中糧我買?看起來真不錯,省心,東西好,價格可還公道?」在絮絮叨叨之間,一桌年飯悄然成型:兒子夾起一塊肉,囫圇吃下,「姥姥做的味道,和媽媽的一樣!」。在這一剎那,曼箐的心裡充滿了寬慰,她知道,媽媽的味道,會一直流傳下去,這不僅是味覺的反應,是食物,也是故鄉的召喚,記憶的載體,以及親情的具象化。

推薦閱讀:

花名 貳——玫瑰 大唐花魁
用200字寫出極具反轉效果的東方玄幻類型微小說?
如果你可以像撤回消息那樣,撤回2016年你做過的一件事,你會撤回什麼?
有哪些沒由來的迷之尷尬?
活了兩輩子(第二十六章~二十九章)

TAG:故事 | 美食 | 我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