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老實人」,不過是職場中的「媽寶男」

什麼人,在別人眼中謙虛,懂事,態度和藹,卻可以讓領導耗盡耐心,甚至絕望?

A今年23歲,畢業後已經入職某軟體公司兩年了,為人憨厚老實,工作也勤勤懇懇。贏得了部門其他員工的稱讚,周圍的同事都喜歡跟他交往。但是A的績效評價卻總是不高,直屬領導也經常訓斥他。

很多人覺得,A這麼老實,領導總是「欺負」他,他也從來不生氣,領導就知道捏「軟柿子」。可事實確實如此嗎?從旁觀者的角度,我發現了A努力工作,卻總是評價不高的原因:A是一個標準的職場「媽寶男」

先來看看A在日常工作中的幾個場景,來幫助我們認識一下,什麼是職場中的「媽寶男」。

場景一:某項目開發過程中A需要與其他部門的同事B進行溝通,在即時工具上問了幾個問題後,B表示目前手頭有比較緊急的事情,可以先諮詢同事C,恰巧C正在開會,沒有及時回復A的問題。此時A對同事說:他們都不理我,我不想問他們了,煩,你幫我問吧。

職場「媽寶男」特徵一:與不熟悉的同事合作,將對方當做假想敵,稍有不順便認為對方是在故意刁難自己

場景二:同事D請假了,A需要使用D電腦上的某個文件。項目負責人說,你微信找一下D,說用一下他電腦。半個小時後,A還沒有行動, 負責人問怎麼回事,A回答說:D請假了我發微信麻煩他是不是不好。負責人無語,直接微信得到了D的同意拿到了開機密碼和文件存放的位置,發給了A。

職場「媽寶男」特徵二:「過度」在乎他人想法,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嫌棄

場景三:接上一個場景。A拿到開機密碼,如釋重負的跑到D的工位,一會兒又回來報告說,D的位置上坐了另外一個人。負責人火了,說,你去問問哪台是D的電腦,問用一下是不是方便。難道所有事情都需要我跟在你後邊幫你做嗎?

職場「媽寶男」特徵三:從不積極推進和協調工作,遇到困難找領導成為了一種慣性。

場景四:兩個部門之間的合作,難免會出現一些扯皮。A在跟對方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即使明顯是對方的過錯,A也總是習慣性的成為底氣不足的一方。經常義憤填膺的跑回來跟領導交差: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交流!

職場「媽寶男」特徵四:習慣性逆來順受,把自己編程弱勢的一方

很多剛剛入職的新人,會比較抵觸與逼自己年長的同事交流,是因為在他們潛意識裡多多少少都慣性的認為自己還是孩子,認為年長的同事會像老師一樣嚴肅,會想父母一樣苛刻,他們期待著有人能夠動承擔起引導他們的責任,而不是自發主動的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大部分新人能夠適應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一個必須能肩負責任的成年人,而有的人一年、兩年,依然沒能夠成長起來,暈倒困難,無法自己承擔。

悲哀的是,你永遠無法通過促膝長談或者訓斥來讓「媽寶男」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無論是作為長輩的諄諄教導,還是作為領導的警戒訓斥,都恰恰讓「媽寶男」們進入了他們的「舒適區」。因為他們就是在尋找這樣一個人,來告訴自己怎麼做,就像家長和老師一直扮演的角色一樣,也許你的苛責會讓他不開心,但是無所謂,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習慣了老師和家長的訓斥,他明白,這都是為他好。

但是,你永遠無法讓一個不願意主動承擔責任的人,真正去思考一項工作應該去怎麼做

所以,職場「媽寶男」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別人一遍一遍的引導,他依然沒有長進。

可是作為同事,每個人分工協作,拿著屬於自己的一份工資,沒有人有精力一遍一遍的告訴他同樣的事情應該怎麼做,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而且去思考如何承擔這份責任。

對媽寶男來說,責任,就是別人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最終,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樣,與媽寶男合作的同事累了,厭煩了,態度不好了;其他同事覺得這真是一個態度謙遜,喜歡請教,從來不和人臉紅的好人。

噢,不,」好孩子」


推薦閱讀:

職場0工作經驗的新人,怎麼才能快速往上爬?
上司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信貸員一定要告訴客戶的信審潛規則!
內向的人如何跟陌生人溝通才有話可說?
職場上專註比專業更重要

TAG:職場 | 職場溝通 | IT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