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就越焦慮嗎?

僅僅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嘗試去分析下焦慮和努力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焦慮:

焦慮所表現的是是一個人在面臨其不能控制的重要事件或情景時的情緒反應。

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表現,關鍵是看焦慮的程度如何。那麼影響焦慮的程度大概可以總結成如下的幾個因素:

1:自己對待這件事的期望有多高。越是想要,越是容易焦慮。

2:這件事的不確定性有多大,越是未知,越是有可能又不可能的情況,越是容易焦慮。

我們分別去討論這麼兩點。

一:

一個是期望和想要,其實這個就是努力的程度的表現。你看那些高考的學生,越是給自己下死命令的,越是務必要考好大學的,他的壓力就越大,每天都在那努力,喊口號。自己卻緊張的不行。可以簡單的說,越是要,越是務必要得到,那麼追求的過程越是容易焦慮。

為什麼說,等待是耐熬的,當年楊振寧在等待諾貝爾獎的時候,他自己就說非常煎熬。原因就是太想要了,後來他及時的調整心態,心想一切就交給老天吧,反而不焦慮了。

這就是努力和焦慮的一個關係。往往越是努力的人,他的動力就是那個我要,我要得到,我務必要成功。其實就是慾望越大,焦慮就越大。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個屠刀就是慾望,就是要要。所以說無欲則剛,沒有想要什麼的人,他是最剛強的。

所以努力背後的那個心態很重要。如果努力只是真正的愛做這件事,只是儘力去為,不太在意結果,那麼焦慮值就比較低。如果努力的動力是一股強大的慾望,一定要得到的雄心,那麼焦慮值就比較高。

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也可以用無為而無不為來解釋。

什麼是無為,很多人有誤解,說無為就是什麼都不要做。這是錯誤的。

這裡說的無為,本意是無違。不要違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的去為。

這裡具體解釋有兩點。

一是,尊重自然規律去做事,不去在意結果,你反而是能為的成。比如早上按時起床,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下雨了我就在家休息,天晴了我就去鍛煉身體。這件事確實我能搞得定,我就嘗試去做,這件事確實很難,我就請人幫忙。一切都遵循規律去做,不去人為的強求,當然我也努力去踐行。但是發現我搞不定的時候,能停下來想辦法,請教別人,這就是無為而治。

二是。無為其實可以用空來理解,就是你看一個杯子是空的,它才可以裝的下水。一個杯子滿了,你說還有什麼用呢?我們現在買房子,面的就是那個面積,就是那個空間。你說空好還是不好?所以無為才是能承受一切,無為才能包含一切,你無為了,你實際上你的狀態是無不為,因為此刻你什麼都可以做。

所以我非常喜歡,劉伯溫說的:「盡人事,聽天命。我們一方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也要有自知自明,也要認清大自然的規律。一切結果都聽老天的安排,聽自然規律的緣分。自己真是儘力了,即使結果不理想,那麼也問心無愧了,因為自己能力只是如此,不能逆天而行是吧。

隨緣就很幸福,隨欲就很痛苦啊。

二:

第二個討論的對不確定的東西的焦慮。這個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我們的內心都期望東西是確定的,是肯定的,不喜歡模稜兩可的東西。一旦有了未知,變化,我們就要防範,就要擔心會不會往不好的方向去發展。

實際上大自然的真理就是無常。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在變化,你能找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嗎?

時間在變化,一年四季在變化,地球在變化,氣候在變化。就是我們的身體也在不斷變化,還有我們的心。你十年前的想法,和現在想法就不一樣。未來你的心又會變化。你過去焦慮的問題,此刻可能已經不焦慮了,但保不準以後還有焦慮的新問題。

所以說,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我們人更像一條河流,而不是一尊雕像。

大自然就在變化,人就在變化,但是我們的期望確實不變化。這就是違背大自然的規律,這就是逆向而行。那麼自然就會有焦慮和不舒服。

比如要去一個地方旅遊,有的人當天晚上就要擔心,明天是下雨呢,還是晴天呢?非要想清楚,但實際上,你哪知道那個雲彩會飄到哪裡去,你哪能確定什麼時候去下雨呢?非要有未卜先知的功能,那麼就會引發焦慮。

還比如高考之前,非要確定能考上名牌大學,這也是不接納未知。你哪知道高考的題目是不是你擅長的類型呢?你哪知道批卷的老師喜不喜歡你文章的風格呢?你都不知道這些外界因素,強行的要確定的好的結果,那麼就是容易焦慮。因為未知就是未知,不確定就是在變化,你非要確定,那隻能自欺欺人,不停的焦慮的去構想很多不同的虛擬的畫面和結果。而這些都是空中樓閣,都是頭腦幻想出來的,真正到了那一刻你才能知道是什麼樣子。

還有的人特別怕鬼,你問他為什麼怕鬼,他也回答不上來,就是怕。鬼很恐怖。實際上,他怕的是鬼的出其不意。因為你不知道鬼在什麼地方,他會什麼時候出來給你一下子。這也就是怕的那個鬼的不確定,他沒有能力去防範,所以就害怕。真正是有個鬼告訴你,我幾點出來,我是什麼樣子,我要做什麼,你也就不害怕了。

所以為什麼恐怖片都要把鬼拍的沒有實際的樣子,而是很虛幻,一下突然出現,一下又沒了。就是個不確定的,未知的,讓人焦慮,讓人害怕。

所以我們越是看不透大自然的規律就是無常,社會的真相就是不斷變化的人事關係。我們越是要追求確定的,規定好的東西,我們就越容易焦慮。

以上兩點大概是現實焦慮的一些影響因素,當然還有一些病理性的和潛意識層面的焦慮。

比如分離焦慮、閹割焦慮、原始焦慮。這個和提問的關係不大,這裡不再探討。其實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答案。

我僅僅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嘗試去分析下焦慮和努力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焦慮:

焦慮所表現的是是一個人在面臨其不能控制的重要事件或情景時的情緒反應。

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表現,關鍵是看焦慮的程度如何。那麼影響焦慮的程度大概可以總結成如下的幾個因素:

1:自己對待這件事的期望有多高。越是想要,越是容易焦慮。

2:這件事的不確定性有多大,越是未知,越是有可能又不可能的情況,越是容易焦慮。

我們分別去討論這麼兩點。

一:

一個是期望和想要,其實這個就是努力的程度的表現。你看那些高考的學生,越是給自己下死命令的,越是務必要考好大學的,他的壓力就越大,每天都在那努力,喊口號。自己卻緊張的不行。可以簡單的說,越是要,越是務必要得到,那麼追求的過程越是容易焦慮。

為什麼說,等待是耐熬的,當年楊振寧在等待諾貝爾獎的時候,他自己就說非常煎熬。原因就是太想要了,後來他及時的調整心態,心想一切就交給老天吧,反而不焦慮了。

這就是努力和焦慮的一個關係。往往越是努力的人,他的動力就是那個我要,我要得到,我務必要成功。其實就是慾望越大,焦慮就越大。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個屠刀就是慾望,就是要要。所以說無欲則剛,沒有想要什麼的人,他是最剛強的。

所以努力背後的那個心態很重要。如果努力只是真正的愛做這件事,只是儘力去為,不太在意結果,那麼焦慮值就比較低。如果努力的動力是一股強大的慾望,一定要得到的雄心,那麼焦慮值就比較高。

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也可以用無為而無不為來解釋。

什麼是無為,很多人有誤解,說無為就是什麼都不要做。這是錯誤的。

這裡說的無為,本意是無違。不要違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的去為。

這裡具體解釋有兩點。

一是,尊重自然規律去做事,不去在意結果,你反而是能為的成。比如早上按時起床,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下雨了我就在家休息,天晴了我就去鍛煉身體。這件事確實我能搞得定,我就嘗試去做,這件事確實很難,我就請人幫忙。一切都遵循規律去做,不去人為的強求,當然我也努力去踐行。但是發現我搞不定的時候,能停下來想辦法,請教別人,這就是無為而治。

二是。無為其實可以用空來理解,就是你看一個杯子是空的,它才可以裝的下水。一個杯子滿了,你說還有什麼用呢?我們現在買房子,面的就是那個面積,就是那個空間。你說空好還是不好?所以無為才是能承受一切,無為才能包含一切,你無為了,你實際上你的狀態是無不為,因為此刻你什麼都可以做。

所以我非常喜歡,劉伯溫說的:「盡人事,聽天命。我們一方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也要有自知自明,也要認清大自然的規律。一切結果都聽老天的安排,聽自然規律的緣分。自己真是儘力了,即使結果不理想,那麼也問心無愧了,因為自己能力只是如此,不能逆天而行是吧。

隨緣就很幸福,隨欲就很痛苦啊。

二:

第二個討論的對不確定的東西的焦慮。這個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我們的內心都期望東西是確定的,是肯定的,不喜歡模稜兩可的東西。一旦有了未知,變化,我們就要防範,就要擔心會不會往不好的方向去發展。

實際上大自然的真理就是無常。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在變化,你能找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嗎?

時間在變化,一年四季在變化,地球在變化,氣候在變化。就是我們的身體也在不斷變化,還有我們的心。你十年前的想法,和現在想法就不一樣。未來你的心又會變化。你過去焦慮的問題,此刻可能已經不焦慮了,但保不準以後還有焦慮的新問題。

所以說,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我們人更像一條河流,而不是一尊雕像。

大自然就在變化,人就在變化,但是我們的期望確實不變化。這就是違背大自然的規律,這就是逆向而行。那麼自然就會有焦慮和不舒服。

比如要去一個地方旅遊,有的人當天晚上就要擔心,明天是下雨呢,還是晴天呢?非要想清楚,但實際上,你哪知道那個雲彩會飄到哪裡去,你哪能確定什麼時候去下雨呢?非要有未卜先知的功能,那麼就會引發焦慮。

還比如高考之前,非要確定能考上名牌大學,這也是不接納未知。你哪知道高考的題目是不是你擅長的類型呢?你哪知道批卷的老師喜不喜歡你文章的風格呢?你都不知道這些外界因素,強行的要確定的好的結果,那麼就是容易焦慮。因為未知就是未知,不確定就是在變化,你非要確定,那隻能自欺欺人,不停的焦慮的去構想很多不同的虛擬的畫面和結果。而這些都是空中樓閣,都是頭腦幻想出來的,真正到了那一刻你才能知道是什麼樣子。

還有的人特別怕鬼,你問他為什麼怕鬼,他也回答不上來,就是怕。鬼很恐怖。實際上,他怕的是鬼的出其不意。因為你不知道鬼在什麼地方,他會什麼時候出來給你一下子。這也就是怕的那個鬼的不確定,他沒有能力去防範,所以就害怕。真正是有個鬼告訴你,我幾點出來,我是什麼樣子,我要做什麼,你也就不害怕了。

所以為什麼恐怖片都要把鬼拍的沒有實際的樣子,而是很虛幻,一下突然出現,一下又沒了。就是個不確定的,未知的,讓人焦慮,讓人害怕。

所以我們越是看不透大自然的規律就是無常,社會的真相就是不斷變化的人事關係。我們越是要追求確定的,規定好的東西,我們就越容易焦慮。

以上兩點大概是現實焦慮的一些影響因素,當然還有一些病理性的和潛意識層面的焦慮。

比如分離焦慮、閹割焦慮、原始焦慮。這個和主題的關係不大,這裡不再探討。

推薦閱讀:

你才二十多歲,為什麼這麼焦慮
緩解焦慮的食物
所有的焦慮都是對數字的焦慮:數字化生存作何解釋?
焦慮的年代

TAG:焦慮 | 努力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