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Ⅱ》書摘

作者:古羅馬/愛比克泰德

卷一

要想獲得幸福與自由,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一些事情我們能控制,另一些則不能。只有正視這個基本原則,並學會區分什麼你能控制,什麼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擁有內在的寧靜與外在的效率。

我們能夠控制的是我們自己的觀點、願望、欲求與厭惡之事。

有些事物我們無法控制,如我們擁有什麼樣的身體,我們是否生而富足或運氣亨通,他人怎樣看待我們,我們的社會地位如何。我們必須牢記,這些均為外部事物,因此與我們的好惡無關。試圖控制和改變我們力所不及之事,只能帶來痛苦。

我們力所能及之事,自然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下,不會有什麼限制或妨礙;但我們力所不及之事則不然,它是脆弱的,具有依附性,或由他人的興緻和行動所決定。還要記住: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那些你本來就不能控制之事,或者試圖把他人之事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中,那麼你的追求必將受挫,你會變成一個灰心、焦慮和挑剔的人。

我們需要定期停下來檢查一番,坐下來想一想,確定什麼東西值得重視,什麼不值得;什麼風險值得付出代價,什麼不值得。即使是生活中最令人困惑或痛苦的地方,在經過明辨與抉擇之後,也可以變得比較容易忍受。

慾望需要得到滿足。渴望與厭惡都是躍躍欲試、變化多端的統治者,它們需要被滿足。渴望支配我們去拚命,以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厭惡則要求我們,一定要避開我們反感的東西。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會感到失望;得到不想要的東西,我們則會苦惱不已。這些都有代表性。

有些事不是你所渴求的,且與你的幸福相悖,但卻在你的控制之內,如果你想避開它們,那麼你就永不會遭遇任何你不想要的東西。不過,如果你試圖躲避不可避免之事,如疾病、死亡或不幸(對此你沒有真正的控制力),那麼你就會使你自己和周圍的人遭受痛苦。

對一切力所不及之事感到厭惡,這種習慣你要剋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付那些於你不利卻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盡最大努力控制你的慾望。因為,如果你想得到的東西卻是你控制不了的,失望必然接踵而至;同時,你還會忽略那些正是你可控制的又值得追求的東西。

讓你的願望符合實際。不論好壞,生命和自然都由我們無法改變的法則所掌控。越快接受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加平靜。

如果我們依據事實來對待我們的願望,而不是被願望沖昏頭腦,那麼我們力所能及之事,就是不對願望感到失望。

誰給予我們想要的東西,拿走我們不想要的東西,誰就能最終支配我們。如果你追求的是自由,那麼,那些取決於他人之物,你就不要指望得到,也不要妄想躲開,否則你永遠都是無助的奴隸。

要懂得何謂真正的自由,如何才能得到它。自由並非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能力。自由來自於對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設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與不可避免性,而不與其抗爭,我們才能獲得自由。相反,如果我們屈從於一時之念,想得到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那麼我們就會失去自由。

傷害我們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會傷害或阻礙我們,他人也不會。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事情卻是另外一回事。 困擾我們的正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反應。

因此,即便是死亡,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正是我們對死亡的觀念、認為死亡可怕的想法,讓我們感到恐懼。思考死亡的方式很多,仔細審視你對死亡和其他事情的看法。它們確實是正確的嗎?它們對你有好處嗎?不要懼怕死亡或痛苦,對死亡或痛苦的恐懼才是可怕的。

我們無法選擇外部環境,但是,對外部環境的回應,卻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我們忙碌的頭腦,總是一下就跳到結論上去,並且杜撰和解釋一些本不存在的徵兆。

相反,你可以設想,所有降臨在你頭上的事情都有某種益處。如果你決定要成為幸運兒,你就會是幸運兒。所有事情都包含對你有益的成分——只要你去尋找!

諸事皆是客觀而中立的。當你思考未來的時候,要記住,各種情形都是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出現,而不會顧及我們的感受。使我們搖擺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希望和恐懼。

沒有素養的人會被他們個人的厭惡感與同情心所驅使,總在留意是否有樹立或強化他們那些未經檢驗的看法和觀點的跡象。事情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儘管明智的人必然能也應該以有益的方式對其作出回應。

任何事情,不管看起來多可怕,也不能阻止我們探尋其中隱藏的機遇。如果不這樣做就意味著想像力的失敗。但在各種情形中尋找機遇,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你周圍的大多數人總是用最粗俗的詞語去解釋事情:成功或失敗,好或壞,對或錯。

智慧的人明白這一點:將希望和恐懼投射到未來是無益的。這樣做只能在頭腦中形成誇張的描述,只能浪費時間。

要修鍊自己的意願,而不要自我愚弄,認為自己能夠操縱外界事物。如果祈禱或沉思有助於你,那一定要這樣做。但當運用理性及其他手段都無濟於事時,就要聽憑天意的安排了。

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根本沒這麼回事!什麼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就是養成了這麼一種習慣,在每個場合都要問自己「當下要做的正事是什麼」,並由此獲得內心寧靜的人。

當某事發生之時,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態度。你可以平靜接受,或者心生怨恨。真正使我們恐懼和驚慌的,並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們思考它的方式。使我們不安的並非事物,而是我們對其意義的詮釋。

你可能會產生衝動的想法,對事物的存在方式會有些反射性印象,可千萬別用它們來嚇唬自己! 事與人的存在,既非我們希望的那樣,也非看上去的那樣。它們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識別表象以認清事物的真相。從現在起,對看似不快的每件事都說:「你僅是一種表象,絕非看上去的那個樣子。」然後按照剛才討論過的原則,對這件事進行透徹的思考:首先要思考這個表象有關的事物是否在你的控制之內?如果在你的控制之外,則要加強修鍊,不要對此感到憂慮。

慢待源於錯誤的印象。如果有人對你不尊重或說你壞話,記住這一點:他們這樣做,是出於他們對你的印象,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

期望別人看待你像你看待自己一樣,這是不現實的。如果人們是依據錯誤印象得出結論的,那麼受損害的不是你,而是他們,因為被誤導的是他們。當某人把一個真實的命題看成是錯誤的,這個命題自身並未受到損害,只是那個持錯誤觀點的人被騙,因此受到了損害。

一旦你明白這一點,即使被辱罵,也不太可能再有被冒犯的感覺。你可以對自己說:「在那人看來,事情似乎如此,不過那只是他的看法。」

沒有人能傷害你。即使有人罵你或打你,甚至侮辱你,你也總是可以決定你是否將此視為侮辱。如果有人激怒了你,激怒你的其實不過是你自己的反應。因此,當有人似乎在挑釁你時,千萬記住,挑釁你的只是你對事情的判斷。不要讓這些無關痛癢的表象擾亂你的心緒。

不要自責,也不要責備他人。如果折磨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感受,而非事物本身,那麼依此類推,責備他人就是愚蠢的。因此,當我們遭遇挫折、受到煩擾或感到悲痛時,決不要怨天尤人,而應檢視我們自己的態度。

心胸狹窄的人習慣於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他人。一般人則是自己責備自己。那些致力於智慧人生的人知道,責備任何人與事的衝動都是愚蠢的;無論責備他人還是自己,都將一無所獲。

事物只是該怎樣就怎樣,他人願怎麼想就怎麼想——這些都與我們無關。不要自責,也不要責備他人。

遭遇死亡和災難能使人精神成熟。不要避而不見人生中的痛苦事件,相反,應當直面這些事件,並經常思考它們。通過面對死亡、疾病、失敗、失望的現實,你可以使自己從幻象和妄想中解脫出來,免受痛苦,免生嫉妒。

不要關注與你無關之事。精神上的進步要求我們關注重要的事情,忽視其他一切不值得關注的瑣碎之事。而且,在與我們無關的事情上被認為愚 蠢、幼稚,實際上是件好事。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印象如何。他們往往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和蒙蔽。要堅持你的目標。光是這一點就可以堅定你的意志,並使你的人生連貫一致。

使願望和實際相吻合,關心無法控制之事,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顧此必然失彼。

也許他們遇到了像幼發拉底這樣的楷模式人物,產生了想使自己出類拔萃的願望。這是非常好的、值得去做的事,但先要想清楚你的願望的本質是什麼,再依據你的能力對此加以估量。

我們不會真正失去什麼,也沒有什麼會失去。當我們不再說「我失去了它」,而是說「它重新回到了它原來的地方」時,我們就獲得了內心的平和。

充分利用降臨到你頭上的一切。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難,都為我們提供了機會:使我們訴諸內心,並喚醒沉睡的內在資質。我們承受的磨難能夠也應該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之源。

面對一個意外事件,不要只是以一種隨意的方式作出反應。記住要訴諸內心,問問自己,你擁有什麼資質去應付這樣的事件。要深入地挖掘那些資質。你擁有某種力量,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並加以利用。

如果遇到一個有魅力的人,那麼你需要的資質就是自制力;如果感到痛苦或虛弱,你需要的則是耐力;面對惡語謾罵,你需要的便是耐心。

隨著時光流逝,你已養成習慣,面對每一事件都能調動適當的內在資質去應對。這樣,你就不會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表象時失去自制力,也不會總是感到不知所措了。

卷二

你的行動與生活之道和諧一致。不要試圖建立你自己的規則。在所有事情上,無論是大事和公事,還是小事和家事,都要按自然法則行事。你的最高理想應是,使你的意願和自然和諧一致。

你在何處實現這個理想呢?要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中去實現,同時不要忘記個人的特殊任務與職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比如洗浴時,你應儘可能與自然相和諧。當你進食的時候,也應儘可能與自然相和諧,等等。

如果你不知不覺地陷入對你無法掌控的事物天生或善或惡的想像中,那麼你就不可能對天定的目標保持忠誠。一旦如此,我們就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對影響我們一生命運的外部因素進行譴責;同時,我們也會在嫉妒、紛爭、失望、氣憤與責備等負面情緒中喪失自我。因為出於天性,所有生靈都會迴避那些他們認為有害的事物,而追尋並欣賞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有益的事物。

至於生活的藝術,它的素材就是你自己的人生。偉大之事不可能一夕而成,而需假以時日。

竭盡所能,對一切都保持善意吧!

好的生活是內心平靜的生活。高層次生活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平靜。道德的進步使我們從內心的紛亂中解脫出來。你不會因這事那事而煩惱。

因飢餓而死,卻免受悲傷、恐懼之苦,比富足地活著卻飽受憂慮、驚恐、懷疑與無法抑制的慾望之困擾要好得多。

幸福只能在內心找到。自由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對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予理睬,才能獲得自由。如果我們的頭腦充滿了可悲的恐懼與野心,就不可能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

真正的幸福總是與外部境況無關。一定要訓練自己對外部境況的漠不關心。你的幸福只能在內心找到。

雄辯的口才、頭銜、地位、崇高的榮譽、珍貴的財產、昂貴的服裝或優雅的舉止,我們是多麼容易被這些東西迷惑與欺騙啊!千萬不要錯誤地認為,那些名人、公眾人物、政治領袖、有錢人,或那些極有聰明才智和藝術天賦的人肯定是幸福的。這樣想你就會為表象所迷惑,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

記住:好的東西,究其實質,只會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之中找到。如果你把這一點謹記在心,就不會再有那些虛幻的嫉妒或悲慘的感覺,也不會可憐巴巴地拿自己及自己的成就去和別人比較了。

不要期望成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你能夠掌控的事。

自製是我們真正的目標。惡並非天生就存在於世界上、各種事情中或人的身上。惡是疏忽、懶惰或精神渙散的副產品:一旦我們迷失生活的真正目標,惡就產生了。

接受既成的事實。不要要求或期盼事情會如你所願地發生。事情真正發生了,你就要接受它。這樣做,才能得到內心的平和。

凡事都有兩面,看到其中一面,我們覺得事情可以承受;但看到另一面我們又覺得無法承受。

習慣的力量。每一種習慣和能力都是通過與之相應的行為而得到保持與加強的:步行的習慣使我們更加善走,經常跑步使我們更加善跑。對人的心靈來說也是如此。每當你一生氣,就加大了你的怒氣;你強化了一種習慣,就在火上澆了油。

如果你不想有一個壞脾氣,就別培養這種習慣,也彆強化它。首先要平靜,數數你已經幾天沒發脾氣了。「以前我每天都生氣;現在是隔一天生一次氣;以後會隔三四天再生一次氣。」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你反應更為明智,這個習慣首先會被弱化,最後就會被克服。

如果我們學會區分廉價的刺激和有意義的、持久的回報,這對我們生活的品質,以及我們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靜下心來思考這種快樂,你會發現,一旦沉溺其中,你必然會感到後悔。如果是這樣,你就應該放棄,並對你的自制力感到高興。鞏固你在品格 上取得的勝利,這樣你會變得更加強大。

一切好處都有其代價。有人正在享受你所渴望的特權、機遇或名譽吧?如果那人獲得的利益是正當的,那就該為他高興,是該他走運了!如果這些好處被證明是不義之財,那就不必為沒有得到它而煩惱。

記住:你沒有採取相同的方法,付出同樣多的時間,你就不要指望獲得與他人同樣的回報。認為我們不付出真正的代價就能夠獲得報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那些「贏得」某些東西的人並非真的好過你,因為他們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

我們常常面臨選擇,是否願意為生活中的所得付出代價。通常情況下,不付出代價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因為這個代價可能是犧牲我們的正直誠實,我們可能要被迫奉承那些我們並不尊重的人。

一旦我們陷入無節制的狀態之中(儘管是輕微的),情況就會愈演愈烈,我們會迷失在心血來潮的衝動之中。

不要把你內心最深處和最隱秘的渴望看得太重,這樣你就能夠洞悉它們是多麼的虛幻不實和歇斯底里。追求世間的成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這很正常。問題不在於追求本身,而在於怎樣去追求。狂亂的、被誤導的慾望與恐懼會影響你的判斷,因此你常常高估你的追求之內在價值。你指望你的追求能帶來快樂,這就把手段和目的搞混淆了。

避免最流行的娛樂。大多被認為正統的娛樂,常常是低劣或愚蠢的,它們只是迎合或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不要成為沉溺於這種娛樂的烏合之眾中的一員。你的生命如此短暫,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清晰地辨別你允許什麼樣的思想或觀念進入你的腦海。如果你自己對接受什麼不加選擇,那麼別人就會替你選擇,而他們的動機未必很高尚。不知不覺地墮落到低俗的行列,這是世上最容易出現的事情。但只要你打定主意不把時間和注意力浪費在那些幼稚無聊的東西上,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性行為不是遊戲,它在情感上和實際生活中都會產生實實在在的持久的後果。忽視這一點,無異於自我貶低,或漠視人類關係的重要性。

卷三

與人交往要小心。不要理會別人宣稱什麼,他們可能並非真正按照精神生活準則來生活。對你在與誰交往這件事,要留心在意。人類就愛模仿與之來往的那些人。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他們的興趣、觀點、價值觀以及他們解釋事件的思維習慣。儘管許多人是出於好意,但由於他們缺乏素養,不知道什麼值得做、什麼不值得做,所以他們同樣會對你產生有害影響。

讓誰當你的朋友、同事或鄰人,這一定要經過選擇。所有這些人對你的命運都會產生影響。世上到處都是令人愉悅的、有才能的人,關鍵在於,只結交那些能提升你、其出現能激發你身上最大優點的人。

與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當你與他人交往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且總有一種會發生。或者你變得像你的同伴一樣,或者你讓他們改變思想觀念,與你一樣。就像一塊未燃燒的煤接觸到一塊正在燃燒的煤,或者前者使後者熄滅,或者後者點燃前者,危險是巨大的。因此,在與他人交往時我們要倍加小心,尤其對那種輕鬆愉快的交往,更要謹慎。

我們多數人都不擁有足夠的堅定性而使我們的同伴認同我們的目標,因此,我們絕不能再隨波逐流。否則,我們自身的價值與理想會變得模糊,甚至被玷污,我們的決心也會動搖。

不要受他人消極觀點的影響。他人的觀點和憂慮具有傳染性。與他人交往時,不明智地採取消極、無效的態度,則會害了你自己。

如果你碰到沮喪的朋友、憂傷的父母或遭遇厄運的同事,當心不要讓自己被這些顯見的不幸壓倒。記住要分清事件本身和你對事件的解釋,提醒你自己:傷害一個人的不是事件本身,因為在同樣情況下,另一個人可能絲毫都不會感到壓抑。傷害這個人的,乃是他或她未經鑒別就作出的反應。

與我們所關心的人一起陷入不明智的消極的情緒中,這絕不是善意或友愛的表示。保持超然的態度,避免誇張的反應,無論對我們自己還是他人,都是更有益處的。

你的舉止要體面。不論發現自己身在何處,你的舉止都要像一個高貴的人那樣。

你與別人一起用餐時,要意識到不僅要用你的身體表示你多麼欣賞桌上的美食,還要意識到舉止優雅得體、禮貌周到有多麼重要。

合乎道德的生活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言辭得當。

散漫隨意的言辭就像一輛失去控制而四處衝撞的車輛,註定會翻進溝里。

必要時,就要盡量保持沉默或少說話。言辭本身並無善惡,但人們用時往往不加小心,你一定要警惕這一點。言談輕率是有害的;另外,喋喋不休也是不得體的。

如果總是談論瑣碎無聊的事,我們也會成為瑣碎無聊的人,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會被那些瑣碎之事佔據。你注意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專門談論別人,我們就會變得心胸狹窄。特別要注意避免譴責、褒揚別人,或拿別人比來比去。

周圍一旦有人要講粗俗無聊的話,就要儘可能離開,否則至少要保持沉默,並以嚴肅態度表示,你為這樣粗鄙的談話感到不快。

注意不要與對你不重要的人討論對你最重要的事。否則,你最重要的事就不再受珍視,你的目標也會喪失。如果正處在一項事業的早期階段,這樣做尤其危險。

我們的想法一旦說出來,就會被別人像禿鷲那樣盡情享用。他們把對你最重要的東西妄加解釋、判斷與歪曲,使你心緒低沉。在你把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展示給反對者和淺薄者之前,應在心中對此醞釀一番。

自然給予每個人一個理想的父親,還是只是一個父親而已呢?如果談到你作為子女該盡的基本義務,那麼,你父親的品質如何,他的個性或習慣如何,就是次要的事了。上天不會根據我們的喜好,為我們安排周圍的人或環境。無論你發現他是否好相處,一旦他是你父親這一點既成事實、不可更改,那麼你就應當盡人子之道。

假設你的兄弟或姐妹並未善待你,但這又有什麼不同呢?在道義上,你還是必須承認並堅守你對他們的基本責任。重要的不是看他們做了什麼,而是堅守你更高的目標。

別人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吧——這絕非你能控制,因此也與你無關。要理解這一點:自然作為一個整體,是依據理性建立秩序的,但並非自然之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合理的。

如果你真誠地希望像智者與好人那樣生活,力圖使你的意願與行動符合上天的意志,那你就不會感到被他人的言行傷害了。那些言行只是顯得可笑或可憐罷了。

除了極端的身體虐待,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你允許他們這樣做。

大多數人喜歡這樣欺騙自己:他們認為做自己感覺良好或讓自己舒適、輕鬆的事情,這就是自由。事實卻是這樣,那些讓一時的感情凌駕於理性之上的人們,是他們渴望與厭惡之事的奴隸。那些意料之外的挑戰總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它們不期而至,那些人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不可能採取有效而高尚的行動。

儘可能地善待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別人去比較,更不要與理想中的自己作比較。人的完善是漸進的,需要有進兩步退一步的努力過程。

卷四

看看下面這個錯誤的邏輯推理的例子:「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比你優秀。」人們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荒謬的斷言,但它們全然是虛妄的。有效的推論是這樣的:「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比你擁有更多的物品和金錢。」

許多人一步步降低自己的為人準則,去贏得社會的承認,換取舒適的生活。他們非常怨恨那些拒絕在精神層面就理想作出妥協,并力求完善自我的哲學愛好者。決不能讓那些卑微的靈魂影響你的生活,對他們要同情,但同時不要放棄你認為是好的東西。

如果你受他人卑微觀點的影響,對自己的目標產生動搖,那麼你就會產生雙重的羞愧——里外不是人。

自負是一扇大鐵門,把嶄新的知識、寬泛的可能性以及建設性的觀念都阻擋在外。沉溺於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或經驗的過度自傲之中,並企圖顯示出超過你應有的力量或權威,這是要命的。

要做好任何事,謙卑都必不可少。你可能踉蹌地前行,可能僅憑直覺去摸索,可能迷失方向,也可能鑄成大錯。要有完成任務的勇氣,不要怕事情做得不好。平庸之人的標誌,就是在面對需要嘗試的新事物時,害怕自己顯得無能。

萬事開頭難。邁向智慧的第一步最艱難,因為我們脆弱而又固執的心靈懼怕勞累(何況有無回報還說不定),害怕陌生。當你通過努力取得了進展,你的決心就會增強,自我完善也會慢慢變得容易。漸漸地,想與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背道而馳,實際上就不那麼容易了。

不要再試圖在他人面前看起來不錯。有一天,我們會滿意地意識到,我們已不再嘩眾取寵。

所有人都在追求快樂的生活,但許多人把實現它的手段——如財富、地位——和快樂生活本身混為一談。對這些手段的錯誤關注,使人們更加遠離快樂的生活。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構成快樂生活的高尚的行動,而非那些外在的手段,儘管看起來似乎是藉助這些手段才獲得了快樂的生活。

智慧是通過行動而非言談得以顯現的。不要宣稱自己是智慧的人,也不要與那些不欣賞你的精神追求的人談論這個問題。要通過行動展示你的品格,表明你正努力使自己變得高尚。

真正理解克里西波斯的作品,或任何出自偉大心靈之箴言的,是那些能夠將這些哲人的教誨付諸實踐的人。說有價值的事和做有價值的事是截然不同的。

將原則付諸實踐比證明原則更重要。智慧的生活始於學習如何將原則——比如「我們不應當說謊」——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如果別人不認同你的信念,不要在意。你真正想成為什麼人,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多少時間讓你遲疑不決呢?你更為高尚的自我,可不能再等了。

越早把自己投入到精神的修行之中,你就會越快樂。反之,你等待越久,就越容易流於平庸,越會感到羞愧與悔恨,因為你知道自己能變得更好。

除非全身心投入,否則我們就是空虛而膚淺的人,我們的天賦也絕對得不到發展。我們都了解那些像猴子一樣的人,當下什麼新潮,什麼耀眼,他們就模仿什麼。但他們的熱情和努力很快就會大打折扣,一旦發覺這些東西失去新鮮感,或需要付出努力,他們就會立即放棄。

智慧要靠時時保持警覺。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幫助我們和傷害我們的都來自我們自己。相反,他們關注外在的東西,為表象所迷惑。有智慧的人明白,對我們而言,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源自我們自己。因此,他們不會責備或控訴別人。他們也不會指望別人相信,他們才是有價值的、不同凡響的、出類拔萃的。

清楚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哪一種人?你的個人理想是什麼?你欣賞什麼人?他們有哪些特點是你想擁有的?

對這個問題不要再含混不清了。如果你想不同凡響,或智慧超群,那就應明確你希望成為哪種人。如果你有日記本,寫下你想成為哪種人,以便你能參照這個自我定義。準確描述你想要擁有的言行舉止,為的是不論獨處還是與他人在一起時,你都能夠堅持這樣做。

不要哄騙你自己:如果你不是那種人,卻偏要成為那種人,那就貶低了你自己,結果是,你在那些自然就可表現得十分出色的領域,反而未能得到發展。

智慧的生活與其他事物一樣,需要付出代價。依據它來生活,你可能會被嘲笑,甚至可能會在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拖入絕境,包括你的職業、社會地位以及你的合法身份等。

要過上一種更高層次的生活,就需要付出努力。對努力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充分後,就要不怕風險,竭盡全力去做。要作出必要的犧牲,這些犧牲是為實現那些最有價值的目標——自由、平和與寧靜——付出的代價。但是,如果根據你對自己勇氣如實的評價,你並不適合或還沒準備好,那你就不要自欺,應該走一條不同的、更現實的路。

你只能是一個人——或者好人或者壞人。你有兩個基本選擇,要麼弘揚理性、堅守真理,要麼追求那些外在的東西。作出選擇的只能是你自己。

雖然分配給我們什麼角色我們無法控制,但儘力扮演好賦予我們的角色,且不要對此有所抱怨,這是我們的責任。無論處於什麼位置、什麼環境,都要儘可能把戲演得盡善盡美。如果你註定是個讀者,那就好好閱讀吧;如果你註定是個作家,那就好好寫作吧。

要學會醫治自己。在追求智慧的路上,欲速則不達。不要再去尋找靈丹妙藥和新的老師。最時髦的智者,或書籍,或食物,或信條,都不會把你推向欣欣向榮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這一點。永遠不要寄希望於外在的事物。要充分地磨鍊自己。不要再做一個依賴他人、軟弱順從的病人,而要成為自己靈魂的醫生。

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你真正擁有的是什麼?那就是你對自己的觀念、資源和機遇的運用。你有書籍嗎?去閱讀它們,並從中獲益,將書中的智慧加以運用。你有專業知識嗎?充分運用它們吧!你有工具嗎?用它們來建造或修理東西吧!你有好的想法嗎?那就按照它來行動,並堅持到底吧!最大限度地運用你所獲得的和實際擁有的東西。

只為自己過簡樸的生活。如果花費很少就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那就不要妄自尊大。渴望過智慧生活的人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自己從專註自己利益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卷五

品德比名聲更要緊。

即使你的名聲真的重要,你也不必為他人對你的看法負責。即使你位居要津,或受邀參加一個盛大聚會,請問這對你的品德和福祉有什麼真正的改變?完全沒有。

如果我能變得有錢有勢,同時還能保持我的榮譽,對家庭、朋友、原則的忠誠以及尊嚴,那麼請告訴我如何才能這樣,我會照著去做的。但如果一定要犧牲個人的正直誠實,那麼,強迫我這樣做就是愚蠢和糊塗的。

最好還是幫助我成為一個好人,而不要迫使我做那種損害我品德的事情。

做一個好人並履行你的職責,這要好於擁有名聲和權力。

有德者不可戰勝。有教養之人和愚昧之人的區別在於,前者知道有德之人是不可戰勝的,他們不會被表面現象欺騙和激怒。

有德之人始終如一。要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你必須始終如一,即使這樣做會不方便、不舒服、不容易。

當你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構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時,你的努力就會因簡化而變得有效,你的憂慮和恐懼也會消失。這樣,追求高尚的生活,就比過一種漫無目的或只圖一時之快的生活,讓你更加輕鬆。

當你讓自己擺脫膚淺或虛幻的歡愉所帶來的迷亂,轉而盡你應盡的義務之時,你就會放鬆下來。當你知道自己在當下環境中已經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了,你的心情就會很輕鬆。

事情真的很簡單:如果你說你想幹什麼,那就去干。如果你已經開始做,那就把它完成。

要以值得效仿的人為楷模,這是迅速提升品格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果有機會會見一位重要人物,你不要緊張,要在心中喚起你最欽佩之人的品質,並模仿他的言談舉止。這絕非弄虛作假。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高尚的種子,我們需要一個被我們視為中心的形象,以使高尚的種子得以開花結果。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對我們產生的印象,如果努力那樣做,也只會貶低我們的品格。

如果有人告訴你,某個人批評了你,你不要勞神去找借口或為自己辯解。你應該笑笑說:「我猜這個人還不知道我的其他缺點。否則他不會只提這一點。」

能夠帶來持久幸福的美德不是一種可供交換的善(我要做好人,「為的是」獲得某物)。善究其本身而言,就是實踐和報答。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為善呢?因為,為善就有快樂,就有內心的安寧,就能遠離煩憂。當你積極著手逐步完善自我時,你將遠離那種掩飾自己或尋找借口的懶散的行事方式。你不會讓低級的羞愧縈繞心間,而是創造性地利用當下一切機會,勇往直前。那一刻你開始完全地安下心來,而不是試圖逃避,或希望正發生的事情是另外一個樣子。你要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並在生活中前行。

對善要熱烈地追求。如果你的努力落空,接受這個結果,繼續前進。

無論你運氣是好是壞,重要的是你做事是出於善良的願望,結果並不重要。 因此,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想,以及結果怎麼樣,而要遵從你最初的道德直覺,並跟隨它前行。

有些事情單單落在我們身上,我們對此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欣欣向榮的生活就有賴於我們盡自己所能把這些事情做好。

有道德修養的人不會抱怨或迴避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況與責任;相反,他們會全心全意地履行家庭、朋友、鄰人與工作賦予他們的責任,並對此心懷感念。如果總是抱怨不止,那麼我們連能做好的事也做不成。

珍視你的思想與理智,忠實於自己的目標。不要放棄你的思想。如果有人隨意把你的身體交給一個年老的過路人,你一定會怒不可遏。但是,當你把自己珍貴的思想託付給一個試圖影響你的人時,你為什麼絲毫不覺得羞愧呢?在把自己的思想交付給可能會辱罵你,使你心煩意亂、忐忑不安的人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根據你的最佳判斷去行動,你的行動就是正確的,你也就無須畏懼。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要怯懦而不敢表態。

評判觀念和機遇的基礎,就是看它們是否對生命有益。凡是能夠促進人道、公正、有益的成長、仁慈、可能的機會以及人類共同體的利益的,我們都應贊同。

社會灌輸給我們的信條常常是不可靠的。我們的許多信條都是來自這種偶然的、不負責任的或愚昧無知的社會教化。其中又有許多信條隱藏得非常深,以至我們都無法看到它們。沒有素養的人一般只能過一種平庸懈怠的生活。這種平庸懈怠很危險,它具有傳染性,因為我們常常無法重新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要保持清醒,要有所警覺。要評估你的習慣,保持你較高的標準。

思想混亂、模糊的人是危險的,因為其心靈易受有序但有害的影響所左右。

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事。要不間斷地密切關注自己的信念與衝動。

如果你想智慧地過一生,那麼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依靠自己的眼睛。

不論天氣好壞,都要堅持到底。不論周遭發生什麼事情,都要竭力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其他的事就任其自然。

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對靈魂的呼聲作出回應。要弄懂我們自己,把我們從悲傷與恐懼中解脫出來。

人生不存在很明顯的意義,事實就是如此。殘酷、不公、身體的不適、疾病、煩惱,以及或大或小的麻煩,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面對外部世界給我們帶來的痛苦與磨難以及自己執拗的情感,我們如何去過一種高貴的生活,而不是屈從於令人絕望的麻木,或像騾子一樣應付那些令人厭煩與不由自主的責任呢?

靈魂發出了呼聲,這標誌著我們達到了自我反思的一個必要而成熟的階段。訣竅在於,不要卡在那裡,嚇得發抖或急得搓手,而是要下決心解救自己,從而向前邁進。哲學要求我們鼓起勇氣。我們把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個性建立在那些有錯誤的、似是而非的前提上,糾正的辦法就是堅決挖掉那些前提。

我們的靈魂常常會被不正確的信念,未經修鍊的、騷動的慾望,以及猶豫不決的生活選擇與偏好——所有這些對我們都是無價值的——所污染。哲學的目的就是對這些污染靈魂的方式加以闡釋。

善意地進行自我省思是主要的解毒方法。除了拔除靈魂中的腐敗之物,智慧的生活還會激勵我們,使我們從厭倦乏力的狀態中振作起來,朝著充滿活力的、愉悅的生活之路前進。

卷六

「那麼,我們是可以從這些事物中獲益嗎?」是的,可以從任何事物中獲益。甚至從謾罵我們的人那裡也可以獲益。

那個訓練我達到心平氣和的人難道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你這麼看只能說明你尚未懂得如何從他們那裡受益!我的鄰人壞嗎?那只是對他自己而言,對我而言他卻是有益的:他使我能夠心平氣和,能夠溫和地對待一切。

就像赫耳墨斯的魔棒,俗諺有云:用它碰觸任何東西,那東西就會變成金的。更準確的說法是,不論你帶來什麼,我都會把它變成好的。疾病、死亡、貧窮、譴責,以及諸多生活中的考驗,所有這些在赫耳墨斯的魔棒的碰觸之下,都會變成有益的。

你給我的,不論是什麼,我都能把它變成幸福的、洋溢著快樂的、高貴的、為人們所稱道所羨慕的東西。

看見有人焦慮,我就會說:「這個人想得到什麼呢?」如果他並不想得到他力所不及的東西,那他怎麼會焦慮呢?

如果不以意志為轉移的事物既不好也非惡,而取決於意志的事物又在我們的掌控之中,那麼,就沒有人能從我們手裡奪走它們,或把它們硬塞給我們。如果我們不去選擇焦慮,哪裡會有焦慮的容身之所呢?

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即使我們放棄了這場比賽,也沒有人能阻止我們重新再戰,我們也不必再等四年時間,等待下一次奧運會的到來。只要你恢了元氣,滿懷同樣的激情,你就能從頭開始;如果你再次放棄,你還是可以再來;一旦你贏得了勝利,就像從來沒有放棄過比賽一樣。

卷七

本質上自由的事物,不可能受任何事物的困擾與阻礙,除非這些困擾與阻礙來自它本身。

有人問:「我們每個人怎樣才能意識到什麼東西適合自己的本性呢?」愛比克泰德回答說,當獅子衝過來的時候,怎麼只有公牛能意識到自己的勇氣,並衝上前去保護整個牛群呢?很明顯,如果有勇氣,就會有勇氣的意識,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我們人也是這樣,不管是誰,只要有勇氣,就不會意識不到它。但是,一頭公牛不會一下子就成長為公牛,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勇敢起來,而是必須要經過冬季訓練,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并力圖不要冒失地陷入與己無關的任何事物中。

我永遠都不會成為麥洛,但我不會忽視我的身體;我也不會成為克羅伊斯,但我不會忽視我的財富。一句話,我們不會因為達不到最高的高度,就放棄對一切事物的求索。

一個人所處的境況能顯示出這個人的本性。因此,當困難來臨時,你要記住,那是神將一位粗壯的年輕人安排給你,如同給你安排一位摔跤教練。「這是為什麼?」你也許會問。為什麼,你可能因此而成為一位奧運冠軍。但是,想要實現目標,就得付出汗水。在我看來,如果你願意好好利用困難,像運動員利用年輕對手那樣,那麼,你從困難中所獲得的益處將比其他任何人所獲得的都要多。

只有那些不屈從於囚籠生活,一旦被人捉住便以死贏得解脫的動物,才能被稱為是自由的。「快樂地死去是確保自由的穩當的路徑。」第歐根尼曾在某個地方這樣說過。

身體及其他每個部分,還有財物,都是不屬於自己的。如果你急著想要擁有這些東西,並把它們看做你自己的,你就會受到懲罰,就像想要別人的東西的人會受到懲罰一樣。

卷八

生活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先辨別事物、分離事物,然後說:「外部事物不在我的掌控下,但我能掌控意志。我應該到哪裡去尋找『好』和『壞』呢?到屬於我自己的東西裡面去找。」但是,在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裡面,就無所謂「好」與「壞」,也無所謂「利益」和「危害」等諸如此類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將謹慎移往那些意志及意志行為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只要他願意謹慎,他立刻就會有逃避他所選擇的事物的能力。但是,如果他將謹慎移往那些不是他能力所及和意志所控的領域,並且試圖逃避那些由別人掌控的事物,他必將陷入恐懼,他將會忐忑不安、焦慮煩躁。

我們應該做的是:既自信又謹慎。在涉及意志可控範圍之外的事物時,我們要自信;在涉及意志可控範圍之內的事物時,我們要謹慎。

那些學習原理的人,只是學了一點皮毛,便急切地想一吐為快,就好比那些腸胃不好的人吐出他們的食物一樣。

這就好比運動員把他們的臂膀作為自己訓練和進食的結果展示出來一樣;也好比那些人,已經掌握了技藝,可以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一樣。搞建築的人不會走上前來說「來聽我關於建築藝術的演講」,而是和人簽訂一份建房協議,然後建造房屋,以此證明他擁有這項技藝。

你也應該這樣做。作為一個人去吃、去喝、去打扮自己,成家、生孩子,做一個積極的公民;對你蠻不講理的弟兄、父親、鄰居和旅伴,要忍受他們的辱罵,要對他們寬容。把你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展示給我們看,讓我們看到你的確從哲學家那裡學到了一些東西。

如果那些抽象的原理使你著迷,你應該坐下來,靜靜地對它們反覆咀嚼。但請不要為此自命為哲學家,也不要接受別人給你的這類稱號。你應當這樣說:「你錯了,因為我的欲求和衝動尚未得到改變,我也還是支持從前支持的東西,我處理外部表象的方式也並無改變。」

卷九

神使人既是自己與自己的作品的觀察者,又是它們的解釋者。

發生的所有一切,都是與理性相一致的。不管怎樣,當你指責天意的時候,只要你考慮一下,就會意識到這一點。「是的,」你說,「但是,那些壞人卻活得更好。」是在哪些方面活得更好呢?在金錢方面。因為他吹噓拍馬、不知廉恥、輾轉反側,因此他的錢比你多,這又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呢?但是你看看別的方面,看他在忠誠、謙和方面是否超過了你。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你會發現,在你佔有優勢的地方,你超過了他。

如果他因為出賣了一些東西而得到了一些東西,你又怎麼會相信,以你所憎恨的方式獲得東西的那些人是幸運的人呢?老天的意思是給更好的人更好的東西,他這樣做又有什麼不好呢?難道擁有謙遜的品質不比擁有錢財更好嗎?」他承認這一點。那麼,人啊,如果你擁有更好的東西,你為何還憤憤不平呢?

我們必須做的不是消除貧困,而是消除關於貧困的觀點,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獲得快樂。

如果天氣不適合航行,我們就會坐下來自尋煩惱,不停地張望,想了解外面刮的什麼風。刮的是北風。「北風對我們有什麼用呢?什麼時候會刮西風呢?」人啊,當然是當風樂意的時候,或者當風神樂意的時候啊,因為風的主人不是我們,而是風神埃俄羅。「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所能控制的東西,至於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那什麼叫順其自然呢?」就是看神的意願。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該做什麼準備呢?除了明白「什麼是我的,什麼不是我的;允許我做什麼,不允許我做什麼」之外,還能有什麼呢?我必須死,那我必須呻吟著去死嗎?我肯定會被戴上鎖鏈,那我一定得哀號著戴上它嗎?我必須被流放,誰又能阻止我帶著微笑、愉快和滿足上路呢?「說出你的秘密。」我不願意說,因為說不說由我決定。「可我會給你戴上鎖鏈。」人啊,你在說什麼呢?給我戴上鎖鏈嗎?你可以鎖住我的腿,但我的意志,即便是宙斯本人也不能令其屈服。「我要把你投入監牢。」你的意思是說,把我可憐的身體投入監牢吧?「我要砍下你的腦袋。」什麼時候?我不是已經告訴過你,我的頭是不能被單獨砍下來的嗎?

這就是一個人應該學習的功課:不受欲求與憎惡羈絆,不受一切本想避免的事物的影響。我必須死,如果是現在,我就準備去死。如果是過一會 兒,我就先吃飯,因為現在是吃飯的時間;等吃完飯,我再去死。那又怎麼樣呢?就當是一個人放棄了本來就屬於別人的東西。

如果有人感到不幸,那請他記住,這完全是出於他自己的原因,因為神把幸福和安寧給予了每一個人。

除了天生就有較高的智慧,能夠輕視意志可控範圍外的所有事物,人還擁有另一個天賦,那就是,他可以一會兒到這個地方,一會兒到另一個地方,而不必固定在土地上。

你又忘記了嗎?難道你不知道美好而高尚的人不會因為表象的原因,只會由於正確的行為的緣故而去做事情嗎?

「那麼難道沒有什麼回報了嗎?」回報?!難道對一個好人而言,還有什麼回報比做好的、正義的事情更大嗎?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什麼回報都沒有勝利者的桂冠來得重要。對你而言,難道成為好人、獲得幸福是件微不足道、毫無價值的事嗎?

因為任何人的原因而感到不幸都是不恰當的。相反,我們要因所有人而感到幸福。首先,我們要因為神而感到幸福,他創造我們,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我天生就是為了好的事物和屬於自己的事物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壞的事物而活著。

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首先,位於入門處最重要和首要的原則是:如果你喜歡某樣東西,不要把它當做彷彿是永遠屬於你的東西,不要就此而行動,而要把它當做陶罐和玻璃杯去喜歡。

此外,當你對某件事物愛不釋手的時候,你要想像出相反的表象。當你親吻你的孩子的時候,輕輕地說「他明天就會死去」,這對你有什麼不好呢?對你的朋友,你要說「明天你或我就會離開這裡,我們永遠也不能相見了」,這對你又有什麼壞處呢?「不,這些話都是惡兆。」是的,有些話的確是惡兆,但由於它們是有益的,所以我並不在乎這一點:只要它們能帶給我們好處就行了。

如果你在吉亞納,就不要總想著在羅馬的生活、在那裡能獲得的快樂,以及一旦你回去所能擁有的一切。你應當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像一個勇敢的人那樣生活在吉亞納。如果你生活在羅馬,那就不要想像在雅典的生活,而應該仔細思考如何在羅馬過一種好的生活。

卷十

你為什麼承認自己愚笨呢?因為你經常為表象所困擾而不知所措,常常被它們的說服力所征服。

不要被矇騙,因為通常每個動物熱衷於任何事物都比不上熱衷於他們的自我利益。因此,在他們看來,妨礙自我利益的事物,不論是兄弟、父親、孩子、愛人或情人,他都會憎恨、指責、詛咒。因為愛自己的利益甚於一切是他的本性,而父子、兄弟、親戚和國家都是他的利益的阻礙。

因為這個原因,如果一個人把他的利益、節操、美德、祖國、父母和朋友放在一起,那麼所有這一切都能保全。但是,如果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邊,他的朋友、國家、親戚和正義放在另一邊,所有後面的這些都將被捨棄,因為這些東西遠不及他自身的利益重要。

只檢驗這一點:他們把自身的利益放在哪裡,是置於外部事物,還是置於意志?如果置於外部事物,不要把他們稱為朋友,也不要稱他們為可信賴的、堅貞的、勇敢的、自由的人。

「但是,」你可能說,「這麼久以來,他一直很關心我,難道他不愛我嗎?」你怎麼知道,他關心你不是像他用海綿擦他的鞋子一樣,或者像他照顧他的牲口一樣呢?你怎麼知道,他不會像扔一個破碎的碟子那樣拋棄你,當你像一個器皿喪失用途那般沒用的時候?「但是這個婦女是我的妻子,我們已經生活了很長時間。」尤里菲勒與安非阿勞斯在一起生活了多少年?她還做了母親,生了許多孩子。但是,一條項鏈插入他們中間。「一條項鏈是什麼呢?」是關於項鏈那類事物的觀念。這是一種殘忍的原則,是毀滅丈夫和妻子間情誼的東西,是不讓女人成為妻子,不讓母親繼續做母親的東西。

「我丟失了我的外套。」原因是你有一件外套。「我頭疼。」你曾經感覺到角疼嗎?不會,因為你沒有角。那你為什麼煩惱呢?我們只會為擁有的那些東西而痛苦,因為我們只會失去那些東西。

我之所以丟了我的燈,原因在於我在警惕性上不如盜賊。不過,他為此也付出了代價,因為,為了得到那盞燈,他必須承認自己是賊,必須承認自己是不忠無信之人。

你不要去挑選哪裡最令你愉快,而應該回到你出生之地,回到你受命做一個公民的地方去。

你必須向無知的人展示真理,這樣你將會看到,他將會追隨真理。但如果你未能向他展示真理,那麼你不但不該嘲笑他,反而應當意識到自己的無能。

沒有履行你的職責,你失去的是你本來具有的忠誠、尊嚴與謙卑。比這更嚴重的損失我們還沒有發現。

儘管你的器皿是金制的,但你的理性、原則、觀念、傾向、欲求不過是陶土製成的!

哲學家和常見俗人的首要區別在於:俗人會說:「我因為自己的兒女、兄弟和父親而感到悲哀。」哲學家則不這樣,如果迫不得已,他會說:「我感到悲哀,」稍微停頓一會,他會接著說,「是因為我自身的緣故。」因為在意志可控範圍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礙或傷害到一個人的意志。

要把這種觀念記在心裡:當你失去外在之物的時候,你得到的是什麼?如果你得到了某種更珍貴的東西,那就不要說自己損失了什麼。

如果他只在力所能及的、不受阻礙的範圍內尋找他的「好」,他的最高利益,他將獲得自由、安寧、幸福、平安、高尚與虔誠,他會為萬事萬物的 成就而感恩於神,不會對任何事情吹毛求疵。相反,如果他認為「好」存在於不受自己意願控制的外在事物中,他必然會遭遇阻礙與制約,必然會被那些掌控他嚮往或懼怕的事物的人所奴役。

首先,要譴責你正在過的那種生活,但不要使自己陷入絕望,就像那些平庸可鄙之人,他們一旦有過挫折或墮落的經歷,就立刻自暴自棄,隨波逐流。不要這樣,而要向那些摔跤教練學習。一個男孩跌倒了,他們會說:「爬起來,接著摔,直到你變得強壯為止。」你也應當這樣。你要知道沒有什麼比靈魂更馴良的了。我欲仁,斯仁至矣,靈魂也就上了正路。

在理論上,說服一個無知的人是容易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但不願意被人說服,反而會怨恨那些試圖說服他們的人。不過,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不要過一種未經省察的生活。

蘇格拉底首要的和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他在談論中從不激動,更不會口出惡語,相反,他一貫忍受他人的侮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爭端。

蘇格拉底在被人提醒要為審判早做準備時,回答道:「你不認為我一生都在為此做著準備嗎?」「怎樣準備?」「我保持了在我掌握之中的事物。」

「我決心已定!」是的,瘋子也這麼說。他們越是堅定地相信他們的錯覺,他們就越有治療的必要。

卷十一

朋友,現在還不算太遲,你應當盡一切努力去追求自由、平靜與心靈的崇高!要像一個擺脫了奴隸身份的人一樣,抬起頭,大膽地對著神說:「從今往後,請按照你的意願對待我吧。我與你的意願並無二致,我屬於你,我不會拒絕任何在你看來是好的東西。請你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引領我吧,用你所喜歡的服飾包裹我吧。你會使我成為主人還是臣民,是待在家裡還是放逐異地,是貧窮還是富有?我會為你施於人們的一切作辯護。我會展示每件事物的真實本質。」

那麼,就請你先潔凈自身吧——不是把強盜和妖魔,而是把恐懼、慾望、嫉妒、惡意、貪婪、嬌氣、放縱,從心靈中清除出去。如果你的選擇是別的東西,你就只能被迫跟從那些比你自己強大的事物,呻吟、痛苦就是難免的了;甚至只求安寧,都會追求不到。因為你到它所不在的地方去找它,而它在的地方你卻遺漏了。

如果有人想追求哲學,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拋棄自以為是的想法。因為讓一個人學習他自認為知曉的東西是不可能的。

靈魂就好像一碗水,外部表象就好像是落在水面上的光線。當水面動蕩的時候,看上去光線好像也動了起來,其實光線是不動的。所以,當一個人頭暈目眩的時候,不是技藝和品德陷入了迷亂,而是二者投射其上的精神陷入了混亂。一旦精神再度平靜下來,技藝和品德也就恢復了平靜。

卷十二

對什麼事情我們能控制、什麼事情我們不能控制的判斷,是他所信賴的。因為這是唯一能讓人獲得自由、不受阻礙的事物;唯一能讓卑賤的人抬頭舉目,直視富人和暴君的事物。

你要有這樣的意識: 所有對人而言的惡、卑賤、怯懦的主要根源並非死亡本身,而是對於死亡的恐懼。

我企望你能為了對抗這種恐懼而鍛煉自己,讓你的理性能力、你的訓練、你的閱讀都朝向這個目的,然後你會明了,這是人類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徑。

不僅需要向那些粗鄙之人證明,離開那些他們艷羨的東西,他的靈魂仍然可以使他成為一個美好而高尚的人;而且,他也必須向他們表明,幕天席地地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對他的身體也毫無害處。「看!我的身體就是證明。」第歐根尼就是這樣做的,他神采奕奕地四處遊走,吸引別人注意的首先是他身體的外表。

在那裡,既沒有竊賊盜竊他的意志,也沒有暴君統治他的意志。但是,說到他的身體呢?當然會有的。涉及他的不足掛齒的財產呢?當然會有的;涉及他的公職和榮譽呢?當然會有的。可是,難道他會關注這些事情嗎?當有人想以這些事來恐嚇他時,他會對那個人說:「去,找小孩子去!面具能嚇倒小孩子,不過我知道面具是泥做的,裡面什麼都沒有。」

不知道自由是高尚、寶貴的嗎?對我而言,隨隨便便地追求那些我不經意間產生欲求的東西,這不僅是不高貴的,相反,是極度低賤的事情。

記得這種安排,我們就必須接受教育,目的不在於改變事物的構成,而是為了在看到我們周遭事物本來面目和本性之後,我們能夠讓自己的意志與所發生的事情和諧一致。因為,我們並沒有被賜予改變事物結構的能力,並且事物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好。

當你獨處的時候,你應當將其視為寧靜與自由,把自己看得像諸神一樣;當你與他人在一起的時候,你不應該把他們看成令人厭煩的喧囂的人群,而應把這件事視為一場盛宴或一次聚會,這樣你就會滿心歡喜地接受所有事物了。

一個人在哪裡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哪裡就是他的監獄。因此,蘇格拉底並非身處監牢,因為他對此心甘情願。

就理性而言,一個人並不比諸神低劣,也不比他們為少。因為理性是否偉大並不以長度或高度為標準,而是以心靈的決斷力為準。請將幸福奠基於我們與諸神相一致的部分吧。

眾神讓你不受制於所有他們未讓你控制的事物,並只讓你對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負責,難道你不應該因此而更加感謝眾神嗎?對你的父母,眾神沒有要求你負責;對你的兄弟,也是如此;還有你的身體、你的財物、你的生與死,眾神都沒有要求你負責。眾神給你的責任是什麼呢?只有一件在你的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對正確運用表象負責。既然是這樣,那你為什麼還要讓自己流連於那些不需要自己負責的東西呢?真的是自尋煩惱。

記住,不僅渴望擁有權力和財富會讓人顯得可憐,受制於人,甚至渴望擁有平靜、閑適的心情和外出旅行、求學的機會,也都會讓人顯得卑賤,受人控制。坦白地講,不論你渴望擁有什麼樣的身外之物,一旦你過於看重它們的價值,你就會受制於他人。

我們習慣估算 「今天讀了多少行詩或寫了多少行詩」,其實,「今天按照哲學家說的作了選擇,沒有任慾望泛濫,只是迴避意志能避免的事情,沒有因為看見人而害怕,沒有被誰嚇得惶恐不安,有耐心、有節制、樂於和他人合作」,這才是我們應該學會估算的。

每時每刻都要記住,獲得寧靜的路只有一條:不要去渴望得到自己意志可控範圍外的事物;把所有一切都視為身外之物;把一切東西都交給神明和命運,讓宙斯安排的監管人來監管。

如果他是為了名譽,我認為他是一個愛名譽的人;如果他是為了金錢,我認為他是一個貪財的人,而非一個愛勞動的人;如果他是為了持續地學習,我認為他是一個學習愛好者。不過,如果他勤勤懇懇地工作是為了改善自己的主導原則,為了持續地順應自然而生活,我才會認為他是勤奮的。

如果你已經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對他人惡語相向;如果你能夠去除魯莽、髒話、輕率、懶惰;如果你能讓影響過你的事物不再影響你,或至少不以同樣的方式影響你,你就可以日復一日地慶祝了:今天在這方面表現好,明天在那方面表現好。我們更應為此獻祭。與此相比,成為執政官或行省總督都顯得無足輕重了。


推薦閱讀:

TAG:古羅馬 | 哲學 | 認知行為治療CB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