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圈利潤率說起:你以為的周扒皮,其實是楊白勞

叔上個禮拜突然奇想,去扒了一下世界各大藝術行業領軍機構的財務報表。雖然學渣叔的會計學原理是考試前一晚學的,基本上只能看得懂收入和利潤,然而,這過於簡單的數字報表也是看的令人心碎。

畫廊的栗子,大家都以為是賺得盆滿缽盈的大鱷們,看了他們的報表,不禁心疼——原來都是吃土女孩和男孩們……

1. Victoria Miro

維多利亞奶奶三十年前白手起家,創立了這間畫廊。她出身工人階級家庭,做過中學美術老師,又在家裡帶了十幾年孩子,是叔非常佩服的女人。藏家也讚譽她:"Shes a real quality person. That goes somewhere in the art world, where not every dealer can be trusted." 簡單說就是:「介是個實在人兒吶」。

Queen of Arts(這是衛報Guardian封的)

維多利亞奶奶可謂圈內元老,現在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們,當年還給她做過保姆...比如Jake Chapman(查普曼兄弟是現在白立方頭牌之一),還有大家都熟悉的五十度灰女導演Sam Taylor-Wood…貴圈真是亂。看下數據:

2014年總收入2300萬英鎊,利潤3萬磅,利潤率0.1%——維多利亞奶奶真是不容易,倫敦市中心兩家大畫廊一共一年3萬磅的利潤,比剛畢業的金融狗的薪水還少…

2. David Zwirner London

David Zwirner在今年ArtReview權力榜(ArtReview Power 100)里做第三把交椅,是個非常有魄力的紐約dealer。叔之前八過,這位哥們兒老爸也是歐洲一代成功藝術經銷商,屬於優秀的「廊二代」

名利場上最風光,右一是David Zwirner

高富帥鮮肉David Zwirner從高古軒那裡挖了不少大牌,比如草間彌生。高古軒的兩張王牌,姐夫困死(Jeff Koons)和Richard Serra也在Zwirner做了個展。

2015年Serra在Zwirner的"Equal",這樣的任性你學不來

然而,我們繼續看:

2014年總收入2000萬英鎊,利潤26萬磅,利潤率1.3%——這成績真是有點sorry,應該也是因為不是自己主場吧。

3. Hauser & Wirth

Hauser&Wirth坐穩今年ArtReview Power100里第一名。雖然叔不怎麼信這個排名,但如果能簡單暴力地解釋圈子裡這些人的重要性,這排名能省去很多口舌。

Hauser&Wirth在Mayfair分店開張亮相,創下倫敦租金每平尺記錄,看看超級畫廊范兒

Hauser&Wirth最得意的就是據說在畫廊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被挖走過藝術家,這在圈裡也絕對是非常牛逼。Ivan Wirth自己說,他95%的時間花在與藝術家接觸和討論方案,只有5%的時間來處理顧客啊拍賣啊媒體啊這些幺蛾子,任性哦~

2014年總收入2200萬英鎊,利潤48萬磅,利潤率2.1%——終於有2字頭的了,叔老淚橫流,可不是2位數啊。。。

4. Pace London

佩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畫廊,55年歷史,江湖地位不必贅述。

畫廊帝國的倫敦分舵,叔覺得放外景就足以感受到這老錢氣息

目前是Glimcher父子在主導全球業務,倫敦分舵業績如下:

2014年總收入5505萬磅,利潤為86萬磅。利潤率1.5%——順便備註下,Pace London擁有100%倫敦畫廊股權,90%北京和香港畫廊股權和50%瑞士畫廊股權,所以也可一窺其他幾個區域的表現。

5. Sadie Cole HQ

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Sadie Cole小姐這幾年風頭挺猛。她是典型的畫廊打工妹拉到贊助後翻身做主人還挺成功的例子。

和Missoni小姐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主持晚宴,左邊是Sadie Cole

她品味不錯,和YBA的一批藝術家關係很近,對藝術家也相當慷慨,比如在黃金地段租了個空間專供Sarah Lucas整項目玩。

2012年Frieze Art Fair上受Sadie Cole小姐啟發的作品

叔覺著吧,這年頭畫廊姑娘可不是光顏好就能當繆斯的,能翻身做大佬(或者小佬)的幾率還是很少的。藝術圈經營,眼光智識、交際手腕和情商謀略多少都是要有的,不信咱們看成績:

2014年總收入2500萬英鎊,利潤200萬磅,利潤率8%。叔下了一晚上財務報表,終於看到一個爭氣的了。

接下來,我們再扒扒藝術圈那些非畫廊商業主體們……

1. ArtReview UK

雖然是首屈一指的藝術雜誌,不過這年頭大家都知道,能盈虧平衡的就是絕世好媒體,再加上是倫敦分部……果然,虧了8個Victoria Miro利潤呢!

2014年總收入118萬英鎊,虧損24萬磅。

2. The Fine Art Fund Group

「世界最大的藝術投資公司」,嘖嘖,被譽為「藝術界對沖基金」。

核心人物Philip Hoffman也是佳士得和KPMG的舊部

和很多fund一樣,每年收取2%的管理費,但是在6%以上的收益部分提取20%的performance fee,對於藝術基金而言,這確實是相當有底氣的。

罷特,2014年總收入154萬英鎊,利潤5.7萬磅約等於一個金融狗年薪,還是back office的!利潤率3%!說好的高大洋呢!!說好的世界最大呢!

不好意思,收入太低了,上面兩張圖略顯空曠……

所以,叔想特別說一句,真別覺得金融和藝術結合有多fancy。要不您去看看The Fine Art Fund Group的財務報表,是心跳加速還是心塞,看了就懂了。

綜合上面幾家頂尖機構,下面是藝術行業利潤和收入一個對比圖,利潤們你們在哪裡,都快要看不見了……

不過,做實驗也需要對照組,叔想也就時尚圈可能和藝術圈有些共同點,於是隨手扯了倆,為了和藝術行業這邊的數據統一,咱們也看看英國的兩個品牌。

1. Cambridge Satchel 劍橋包

一叔特別找了一張圖給不知道這個包的直男癌們

不是今天,而是天天都長這樣

2014年總收入1010萬英鎊,利潤130萬磅,利潤率12%。耿直boy們是不是很想問:這些包包為什麼都看起來一毛一樣?一年還能賣1000萬英鎊??

2. Vivien Westwood

再來一張給男孩紙們認識一下西太后是誰:

也是時尚圈一傳奇不瘋魔不成活的人物!

2014年總收入3200萬磅,利潤為230萬磅。利潤率7.1%感覺對照組的整體水平比起藝術行業,似乎都要健康些啊。

最後這個大合唱——藝術行業的利潤率,似乎比大家想像的,要艱難一些。

綜上所述,聽叔講一句勸:表以為藝術是暴利行業,世道艱辛,請我們一起放下屠刀,友善對待吃土的從業人員。

PS:本文所有數據均為公開信息,來自Get information about a company

後記:

叔明白光有個結論對於那些更加註重過程的朋友們來說有些不滿足,那就再展開說說利潤率這麼低這件事情。

首先,展現出來的利潤低有沒有可能是故意的呢?做低點利潤避避稅這種動機大家都有,這就是我們橫向拉出兩個行業外的公司來比較的原因。大家都可能在藏利潤,但是人家藏完了還露出那麼多藏不進去,而畫廊們稍藏藏就氣若遊絲地沒了,可見能藏的的確是不多。

其次,畫廊利潤低,可能是畫廊partners給自己開了個高工資啊?可是這筆賬要是仔細算算,高工資的累進所得稅在很多國家都高的嚇死人,畫廊partners通過利潤分紅拿報酬可比發工資要划算很多。更別說那些連工資都不拿的investors了,人家可只能眼巴巴指著利潤分紅。

叔又仔細拉出報表來看了一眼,比如Pace London的毛利率(就是只扣除購買、倉儲、運輸藝術品等直接成本的利潤)只有24%,而劍橋包為54%,西太后也有48%。從起跑線上就比人家落下一大截,畫廊這孩子天生身子骨就有點弱。

叔也順便採訪了一位會計學霸,倫家表示:

「一級市場」負責連接消費者和初始產生者,所以又要找客戶,又要維持給藝術家的開支,不管是智力密集也好還是人力密集也好,總歸是成本高,且一級市場流通的產品價格相對有限,所以利潤低。相應的「二級市場」,例如拍賣行的利潤應該高一些。另外,從職能上講整個畫廊可能只類似於同樣常採用合伙人制的律師事務所或諮詢公司的市場開發部門,相應的,利潤率可能也只類似於他們市場開發部門的利潤率。

說了那麼多,叔本來就只想操練操練算數,特地挑了個不常看報表的行業,為大家鬆鬆土,也算不枉費人家辛辛苦苦做的帳。

推薦閱讀:

馬庫斯·呂佩爾茨:在繪畫里,也在市場里
景別。
問題徵集:了不起的蘇小姐的 Live——如何在美國學習當代藝術?
著名藝術家吳曉哲先生作品欣賞
31歲年薪百萬,卻辭職畫夢100天,為了畫畫,連谷歌都請她去演講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