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沒有防火的神仙、神獸嗎,有哪些比較深入人心的防火文化?

防火


道教五炁真君中的南方火德真君就是主這個的。

崇文門外花市大街就有一座敕建火神廟。

下面這個是街景:

http://map.baidu.com/#panoid=09002200011601301110420312Qpanotype=streetheading=349.5pitch=0.1l=17tn=B_NORMAL_MAPsc=0newmap=1shareurl=1pid=09002200011601301110420312Qpsp=%7B%22PanoModule%22%3A%7B%22markerUid%22%3A%22e0e5b83b0ad3d97338221c65%22%7D%7D

程廷華的眼鏡店貌似在附近。

為了防火,元代明代都超喜歡修火神廟,然並卵。王恭廠大爆炸時,「時崇文門火神廟,神亦焰焰欲起,勢若下殿出。祝跪而抱曰:外邊天旱,不可走動。神舉足還住而震發。」該炸還是炸了······


謝邀,但是你們竟然沒有人提【避火圖】么?

避火圖_百度圖片搜索

(其他我就不好說得太詳細了,大家自己看吧)


正吻

正吻是古代建築中大殿屋頂的正脊兩端的壓脊構件,又被稱為「鴟吻」、「蚩尾」、「吞脊獸」等。正吻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一般製作成龍頭魚尾的形象。關於正吻用途歷代都有記載。唐朝蘇鄂在《蘇氏演義》中說:「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景之堂殿。」北宋吳處厚在《青箱雜記》中記載:「漢柏梁台災,越巫上厭勝之法。起建章宮,設鴟魚之像於屋脊,以厭火災,即今世鴟吻是也。」鴟吻相傳是龍之九子之一,可以興雨滅火,也算是防火的神獸了。

(圖片來源於百度)

回祿

回祿最早見於《左傳·昭公十八年(前524年)》:「禳火於玄冥、回祿。」晉杜預註:「玄冥,水神;回祿,火神。」發生火災之後需要要祭祀水神玄冥和火神回祿。回祿在後來也用來婉指火災,如《聊齋志異·馬介甫》:「又四五年,遭回祿,居室財物,悉為煨燼。」若說回祿是防火的神仙或許有些不恰當,但是他無疑是一位與火災關係密切的火神。關於回祿的來源,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回祿即「回陸」,祝融之弟吳回與吳回之子陸終的合稱。祝融、吳回、陸終也作為火神在火神廟中廣受祭祀,護佑百姓免於火災。

一些防火文化:

1.以水克火

五行之說認為黑屬水,黑瓦不僅在顏色上屬水,其起伏也如水波,在建築中使用黑瓦正是以水壓火之意。此外還有一些建築的名稱中帶「水」,如「文淵閣」、「文津閣」、「文瀾閣」等,也是為了以水克火。

2. @咦念之間 提到的喊火燭確實可以說是最深入人心的防火文化。喊火燭始於先秦並歷代沿用,2000多年間一直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防火措施。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喊火燭的情景。不同於我們印象中只有「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一句翻來覆去的口號,歷史上的「喊火燭」有趣得多。簡單一點的有:「寒冬臘月,火燭小心,水缸滿滿,灶倉清清。」,複雜一點還發展出了《更夫調》之類的民間歌曲


「三更半夜,小心火燭」這是最深入人心的了吧。


難道不是紅孩兒嗎?


紅衣女子灶王爺,華光大帝


推薦閱讀:

隨園食單——紅燒肉、粉蒸肉、火腿和長江三鮮
古代法醫學的著作是什麼?

TAG:防火 | 中國古代文化 | 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