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做自媒體?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都在搶著做自媒體?
縱觀互聯網的歷史,最開始就是三大門戶的天下。新浪、搜狐、網易,為什麼他們成功了。因為他們做的是信息,沒錯,就是從新聞資訊等做起來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到了互聯網時代,每個人每天都想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而最開始,三大門戶讓人們在家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了,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所以成功了。
之後,才是BAT的天下,百度依靠搜索引擎,讓人們找信息更方便,因此所以百度排在BAT的首位。騰訊鏈接的是人與信息,讓人和人傳遞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而阿里巴巴則專註於商業信息,交易信息,因此直到目前,互聯網依然在BAT的掌控之中。
之後比較火的平台有今日頭條、知乎、快手、微博、豆瓣等等,這些不同的互聯網企業,最終解決的都是虛的東西,因為互聯網產業本身就沒有實物,一切都是虛擬的,但是信息確實一個比實物還有值錢的東西,比如知識、社交、貿易信息等等。
如今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也是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創造者。而信息正是互聯網公司的根基,互聯網公司如果都不搞信息了,那這個互聯網時代也沒得玩了!
無論出於公關,內容,市場,抑或是何種居心,巨頭們巨資補貼自媒體,公關洗地這一說法我是不太贊同,太複雜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錢生錢唄,一是流量,二是變現,無非這些。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鼓勵垂直領域內容創造者,強調內容質量,其實就是要彌補其在原創內容上的空缺、和個性化閱讀的市場,做這些為什麼?還不是為了錢,吸引更多用戶吸引更多流量,吸引更多廣告主;再說騰訊現在的芒種計劃,「通過企鵝媒體平台,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手機QQ總同步一鍵分發,精準曝光」,同樣也是為了能夠突破微信平台的瓶頸期,同時給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這樣的移動應用,聚合內容,吸引流量。
但是只要是媒體,最後盈利都離不開廣告。媒體「點到多」的屬性與「廣而告之」天生一對。4G時代到來,大屏手機流行,移動廣告面臨的瓶頸問題正迎刃而解,移動視頻等大流量業務也獲得了全新機會。
各大網路巨頭,甚至已經把目光瞄向未經歷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用戶——那些即將使用500塊錢以下智能手機的用戶,以及出生於2000年後的小網民們,來發掘他們的數據價值。可以說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資自媒體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流量變現,另一方面是為了戰略布局,不管自媒體未來是否能成為媒體主流,都可以防止對手在這方面取得絕對的戰略優勢。
推薦閱讀:
※張小龍眼裡的產品經理素養
※如何看待「今日頭條」和「得到」等APP退出小程序?
※情感化運營:後產品時代的制勝法寶
※【艾媒北極星】2018中國手機APP春節指數TOP1000!
※我的思考 | 後產品時代只是一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