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2015年美國H1B抽籤,印度人比中國人申請數多10倍的作弊手段?

著實,印度人搶走了七成美國事變簽證,就靠這13家開掛般的外包公司。等你看完下面這篇文章,相識了印度人的套路之後,你就知道中國留門生在這方面的劣勢有多大,形勢多麼惡劣。

如何看待2015年美國H1B抽籤,印度人比中國人申請數多10倍的作弊手段

圖/《三傻大鬧寶萊塢》-日報君最保舉的一部印度影戲,但影戲裡反應出印度社會裡的競爭壓力是不可思議的。高壓之下,肯定開掛

中國留門生還在為OPT延期危急而奔走呼號時期,一條消息在各大留學網站瘋傳開了:「印度留門生高出60%都能拿到美國H1B事變簽證,中國留門生只有6%能拿到,而中國留門生的人數是印度的2~3倍。」

如何看待2015年美國H1B抽籤,印度人比中國人申請數多10倍的作弊手段

每年4月1號的H1B申請不可謂不是一場惡戰——沒有中籤,你的全職offer便是廢紙一張。在云云嚴格的形勢下,2014年印度人有七成拿到了H1B簽證,科技公司為印度員工申請的H1B里有86%的通過率!這麼高的擲中率,顯然靠的不是中彩票般的運氣。他們之以是成為令你和我望塵莫及的抽籤贏家,還要看這三個緣故起因。

1印度·寶萊塢·孔雀·咖喱·STEM·共和國

對付渴求大量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人才的美國而言,這些專業的留門生得到事變簽證的機遇天然比語言本領掉隊的商科、文科留門生大得多。

日報君在之前的「中國留門生到美都城讀了什麼專業」一文中,曾經根據IIE(Institut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頒布的數據,整理過中印兩國的專業選擇環境。

這是2013/14學年中國赴美留門生專業散布圖:

而這是2013/14學年印度赴美留門生專業散布圖:而這是2013/14學年印度赴美留門生專業散布圖:

中國選STEM門生約為四成,而印度選STEM專業的門生高達八成左右,約為中國的兩倍。

別的,包括矽谷浩繁高管在內的很多印度裔精英,是在印度擔當了本科教誨其後到美國深造的。大概有一半良好的印度裔工程師都來自於同一所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影戲《三傻大鬧寶萊塢》中那所大學的原型)。這所神校被譽為全天下最難進的大學,登科率不到2%,比哈佛大學的登科率還低得多。STEM的比重上風加上踏實的理工科底子——這也不怪乎印度留門生在得到事變機遇方面的上風了。

2抱團戰略

在知乎、豆瓣上,很多網友以為印度人在IT行業以抱團著名,在職場上比華人更為機動、主動性更強。一位在矽谷呆了十多年的中國步伐員直接地說,印度人拉幫結派是出了名的。往好了說,這是連合——他們風俗於拱出一個人私家擔當主管,然後這位主管就會罩著團隊里全部的印度人,還會招募大量的印度同胞,攔阻中國人的生長;而中國人大概風俗各自為戰,缺乏印度人那樣的團體作戰精力。

抱團生長的結果便是,高科技範疇的職場常態為「CEO——老美,中高管——老印,一線工程師——老中+老印」,印度裔在矽谷的權勢日益擴大,天下頂級公司的印裔高管日益增長。比方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谷歌高級副總裁、Android掌門人桑達·皮查伊。僅算這兩家,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8000億美元的市值。

位於矽谷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綜合觀察表明,剋制到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在美國矽谷的總人口中,印度裔僅佔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矽谷全部公司的15.5%,高出了英國、中國和日本三個族裔的公司創辦者總人數。位於矽谷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綜合觀察表明,剋制到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在美國矽谷的總人口中,印度裔僅佔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矽谷全部公司的15.5%,高出了英國、中國和日本三個族裔的公司創辦者總人數。

第一財經的一篇文章《印度裔高管「攻佔」美國矽谷背後:提攜抱團的學徒傳統》細緻闡發了這統統。文章提到:在瑞士聖加侖大學2004年的一項對印度式辦理魄力魄力的研究中,結論稱印度高管偏向於參加式辦理,喜好和部屬創建非常深遠的干係。「這種辦理藝術大概來自於印度的學徒傳統,在上下級之間會創建感情紐帶。」

如何看待2015年美國H1B抽籤,印度人比中國人申請數多10倍的作弊手段

新罕布希爾南邊大學一項研究稱,「印度高管的魄力魄力是,上級會非常樸拙地替部屬思量,兩者之間每每會創建極強的忠誠感,乃至逾越了薪水回報」。早在沙比爾·巴蒂亞(Hotmail首創人之一)期間,印度工程師和企業家就開始在矽谷拓寬權勢範疇,靠一代代的積聚創建印度企業家在美國的超能人際網路。

顛末幾代印度企業家們的高興,他們實際上已經在矽谷創造出了一個良性生長的印度圈生態,包括引薦人脈、設立天使投資,專門資助初來乍到的印度創業者。《印度經濟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故意識的高興才奪取得來的職位地方」,「他們意識到其後者將面對同樣的窘境,要想突圍,只有抱團。由古人來為其後者衝破更多停滯,提供更多經歷,開啟機會之門」。

3外包公司的計劃

在上周11月10號,紐約時報連續登載兩篇文章報道印度搶佔H1B抽籤一事,《LargeCompaniesGameH-1BVisaProgram,CostingtheU.S.Jobs》以及《HowOutsourcingCompaniesAreGamingtheVisaSystem》。

印度進步簽證率的方法說來大略:幾個大型環球外包公司向體系提交大量申請,極大地進步了他們的告成率。

聯邦記錄表現,外包公司在簽證中越來越佔據上風。2014年,研究職員及狀師表現,近些年來,這些公司掌握了在不違背規定的環境下利用H1B體系的要領,得到了成千上萬的簽證,而每年官方統共僅發放8.5萬張簽證。

客歲H1B按公司散布的申請份數:

可以看到,前三個公司(Infosys,TataConsultancy和Wipro)佔據了統共175,000份申請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到,前三個公司(Infosys,TataConsultancy和Wipro)佔據了統共175,000份申請的四分之一:

哈佛大學研究簽證項目標傳授羅恩·希拉春聯邦記錄的闡發表現,在2014年20個得到最多H-1B簽證的公司中,有13個是環球外包公司。這13家外包公司就奪去了三分之一的事變簽證名額,而其他一萬多個店主得到的簽證要少得多。2014年,完全由於配額已滿而遭拒的申請到達將近一半。

希拉發明,近來幾年得到簽證較多的公司包括位於印度的外包巨擘塔塔諮詢辦事公司(TataConsultancyServices,簡稱TCS)、瑟斯(Infosys)、維布絡(Wipro);總部位於新澤西的高知特(Cognizant);以及愛爾蘭的環球外包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前五名外包公司統共準備了多達5.5萬份H-1B簽證申請。TCS至少準備了1.4萬份申請,此中5650份得到通過。

這些環球公司表現,它們申請簽證時依照了全部的規定。TCS發言人本傑明·特羅森(BenjaminTrounson)表現,該公司利用「你和我在美國及環球的人才庫」,為客戶探求最切合需求的人選。該公司是天下最大的諮詢公司之一,在環球各地擁有32.5萬名員工。

27歲的法國小伙內格里算得上是外包公司猖獗申請舉動下的直擔當害者——作為一名工程師,他拿到了首創公司BuildZoom的offer,然而簽證申請遭拒。不甘心甘心的內格里細緻查閱了相干規矩,發明每份H1B申請的提交必要耗費4000美元,而外包公司提交的數量遠非BuildZoom等小公司可以或許處理懲罰或包袱。

內格里內格里

那麼,這些印度外包公司是怎樣做到重複申請呢?由於H1B簽證以職位抽籤,體系不克不及公然記錄,也沒有檢察重複提交的關鍵,很多外包公司就鑽了這個空子,給同一位員工遞交多份申請質料。有網友表現「親眼看到老印嘚瑟地交了12份files,整個人私家都斯巴達了」。別的,每個H1B申請必要針對職位的LCA(LaborConditionApplication)和對應申請人的簡歷,以證明事變資歷。外包公司用假的簡歷和假造的職位來申請H1B,造成店主難以果斷簡歷的真實性,導致真正有本領的人也被拉低了人為。

實際上,美國勞工部已在本年6月份對印度兩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展開H1B簽證違規的觀察。勞工部接到報告稱,Infosys和Tata諮詢辦事公司通過H1B簽證項目為電力提供公司南加州愛迪生提供大量國際僱員,代替了數百名美邦本土工人的事變崗亭。但這也不是印度外包公司第一次收到控告了,Infosys在12年、13年都上過法庭,但每次法庭都找不出任何干於Infosys申請這麼多份H1B的執法錯誤。不過,美國百姓及移民辦事局(UnitedStatesCitizenshipandImmigrationServices)的態度也是抵牾的:一方面,它鑒戒H1B大概出現詐騙舉動,乃至構建出了一個詐騙公司的標準(FDNSstandsforFraudDetectionandNationalSecurity);另一方面,它否定外包公司的上風。百姓及移民辦事局發言人井上信一(音)說,抽選進程美滿是隨機的,無法推測為什麼有的公司會有較高的抽中率。而上半年防備多次遞交H1B申請的白宮請願也因未到達人數要求而取消。

內格里如今在法國創辦本身的科技公司。

參考鏈接:

編輯/劉瀟然(xiaoran.liu@collegedaily.cn)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狂扣籃,蘇聯領導愛跳舞,遊戲里那些奇葩的名人客串
為什麼說美國二戰投下的原子彈拯救了整個日本民族?
美國人為什麼快樂指數高--汽車篇
辛普森殺妻案:一出美國式悲劇
在美高課堂演講,性格內向的人該怎麼呢?聽聽TED演講者怎麼說….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