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蕭平實?

據說蕭平實言論沒有得到台灣佛教界的認可, 而他的書籍在大陸似乎門路很廣

想請問,這位蕭平實導師對佛教解讀可否聽信?

謝謝~


這個問題,我似乎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發言權。

先說結論:蕭平實,凡夫一個

論證過程:
我在同修會裡待了七八年,見過蕭平實本人,他下面的大小親教師見了很多個,有點頭之交,也有促膝長談的。
同修會印證的大陸的「開悟」弟子,總共有六個,我都見過,並且有過一定程度的面談或其他方式的交流。(我會在不涉及隱私的前提下,一一地鋪陳說明,同修會的粉絲看一眼就能知道俺拳拳到肉,沒有胡編亂造^_^)
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同修會小組,我與之交流的有河北小組、山東小組、北京小組、湖北小組、山西小組、天津小組、四川小組、重慶小組、河南小組。
我還參加了同修會在大陸舉辦的首屆培訓班,並堅持參加了兩年之久。
我替同修會在大陸物色道場
替同修會修訂和校對文稿……建論壇,聯繫出版……
最後,蕭平實及其弟子的書籍,我用了極大的熱情和極其豐富的經歷,儘可能的都取來看了(截止到2014年元旦,此後出版的書籍都是零散了看),做了大量的筆記。

所以,我對同修會的家底、行事風格、法義,不說瞭若指掌,比那些堪布們、天鑒論壇瘋狗們,無論從事上、理上,都要清楚得多。

對於同修會、蕭家幫的事情,容我慢慢道來,先喝口茶。
———————————————————————————————————————————
2017-3-30 懶癌晚期患者更新1
呃,這個話題已經被同修會會員攻陷了,所以還是更新一下吧。

最近回憶和思考了很多很多,有關蕭平實和他的同修會,我想要說的非常非常多,寫一本書估計都還得帶續集。但是,我又懶,怎麼辦捏?先列個大綱,慢慢寫吧,總有不寫完和不想寫的一天。

1、蕭居士的文化程度和他的解經

①主要論述蕭平實以他小學文化(實情,非調侃)水平,在解讀經典中出現的「六經注我」現象。

②蕭居士的行文風格

③親教師及同修會會員放棄科班訓練,而逐漸在寫作文風上、思考邏輯上趨同於蕭居士半文半白、邏輯混亂的文風。

2、蕭居士所構建的解脫道體系的評判

主要論述蕭居士所提倡的「無我」,並沒有窺見斷薩迦耶見的本質。所有建立的斷我見的操作皆言不及義。

3、蕭居士所提倡的菩薩道的評判

①蕭居士提倡的所謂的禪,乃是有所得法。

②蕭居士依自有所得自認為的「悟」,並無實質可言。

③蕭居士依禪,附會於教下,安立明心為七住位,見性為十住、破牢關為十迴向位,此嚴重違背宗門本質,更不符合教下次第。

④蕭居士建立的十地所主修內容,於經典不符合。

4、同修會團隊行事風格以及會員集體行為小議

①蕭居士身份的神話

②從上而下的個人崇拜現象

③內部的人因為不斷反省而離開,蕭居士及親教師對此所作出的補救措施。

④腦殘粉絲為維護同修會反而害得同修會手忙腳亂軼事列舉

5、那些年,被蕭居士評為凡夫的祖師大德們。

1、陳那菩薩

2、安慧菩薩

3、窺基菩薩

4、智者大師

5、蕅益大師

6、虛雲禪師

……

先想到這麼多,然後,我一點一點的就大綱里的內容,予以豐富。

序幕,就此拉開吧。


◆佛門中,評價一個人若說有什麼好處,想來想去,唯有一個。

那即是讓佛弟子早日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若是不以此為目的,那麼大可不必徒勞一看。

那哪個是正法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很多故事,古老而樸素,智慧而實用,絕大部分人都聽過,但在用的時候,卻總被人遺忘。

為什麼說,道理聽了一輩子,卻還不明白呢?

因為都在虛無縹緲的奧義中追逐不止,卻總把學過的遺棄。

◆就好像說在張良正苦心孤詣,嘔心瀝血,鑽研如何精通韜略謀天下的時候。

劉邦正在學怎麼用腦子想,用嘴說話,用手做事,用腳走路。很多人時常遺忘了這可是一門大學問,畢生研究不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既然我可以讓我的器官如此協調地運轉,為什麼不能收攬各類人才為我所用,讓他們像我身體上的器官協調運轉呢?我的器官天生就是聽我使喚的么?我當初是如何學會使喚它們的呢?

◆既然我可以讓我兒子這麼聽話,那怎麼讓我下屬像我兒子這麼聽話呢?

◆既然我可以讓我的下屬像我兒子這麼聽話,那怎麼讓我的領導像我的下屬這麼聽話呢?

所以我常說,只要能做好一件事,那麼就具備了能做好很多事的能力。

◆「有人常問,我不願意修行,但在痛苦時,怎麼離苦呀?」

我說:「女神生氣了,怎麼哄她開心知道么?如果知道,那就那麼哄自己開心。」

◆曹雪芹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圓瑛上人偈曰:「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徹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後來劉邦琢磨明白了,所以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當然,在這裡並非要闡述劉邦要高於張良。他們都是各自領域裡的精英,對時代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這不過是一個譬喻。

◆那怎麼評價一個人呢?

回答者中,已有很多人犯妄語了,卻不自知,單舉一個例子,諸位都看看自己有沒妄語吧?而後我哪裡有妄語,也希望諸位能幫我找出來。

◆有人說你得先讀平實導師的書籍,就會明白他有多偉大。

◆我說:這是對的。你是得先讀平實導師的書籍,然後再與佛經進行對照。然後再讀完玄奘以來,不說所有人,就說高僧大德的作品,然後再判斷。否則說出這樣的話:

玄奘菩薩以來第一人。」已經是妄語了。

◆對於蕭平實居士,我沒讀過他的書籍。所以無法作出評價。衷心希望有心弘揚正法的修行者,多鑽研,對比,如此方能不偏不倚。

◆至於「法義辯證」,中國有句古話,皇帝不急太監急。

皇帝知道自己在幹嘛,知道自己急不急,太監知道自己在幹嘛么?

唉!大概天下的太監總是可憐的。

◆不如聽個老生常談的故事。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商人做出了一本新書,但是不知道如何售賣。

所以就把新書給了總統送過去,但是總統比較忙碌,沒有時間看這本新書,所以就隨口說了一句:「這本書不錯」。

之後這位商人在回去賣這本書的時候,就打出這樣的口號:「現在有總統先生喜歡的書出售。」

當時這本書就在當天迎來令人震驚的利潤,沒多久,書就被搶售一空。這個出版商經過上次的事情之後,在第二本書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案賣出去,所以就把書又拿給總統看,但是總統上過一次當,所以就說:「這本書一點都不好。」

這個商人卻是很高興的樣子,回去之後打出的口號是:「現在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沒想到依然有很多人都感覺到好奇,所以爭先搶後的把書依然搶購空。

這個出版商真的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知道用總統的名氣就能把書賣出去,所以第三次就把書也拿給總統看,每一個總統都是聰明人,經過前兩次的事情,所以總統這一次完全就不說話,對書沒有任何評價,而出版商依然很聰明,就把書拿回去用這樣的口號:「現在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

這次的結果依然是書的銷量令人震驚。

◆再聽個悖論:

公元前5世紀,芝諾發表了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論:他提出讓烏龜在阿基里斯前面1000米處開始,和阿基里斯賽跑,並且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比賽開始後,若阿基里斯跑了1000米,設所用的時間為t,此時烏龜便領先他100米;當阿基里斯跑完下一個100米時,他所用的時間為t/10,烏龜仍然前於他10米;當阿基里斯跑完下一個10米時,他所用的時間為t/100,烏龜仍然前於他1米……

芝諾認為,阿基里斯能夠繼續逼近烏龜,但決不可能追上它。

這個看法對么?如果進行辯論,有誰有資格擔任裁判。何況對「第一義諦」進行辯證?

正負能判的出來么?如果判不出來,是要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進行么?

◆還有「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這裡絕非旨在反駁「法義辯證」這樣的方式,只是給諸位多一個參考意見。

◆你要洞徹這種方式出現時,它所能達到的目的。

◆如果你真心求法,我即可指出你見地的錯誤,而後你如實接受,好好修學。一個敢承擔,一個有本事,就不需要開什麼「法義辯證」。

◆那開「法義辯證」能起到維護正法的作用么?答案交給諸位了。

◆玄奘當年在中原影響力那麼大,所謂大唐御弟,怎麼沒把那些「凡夫」揪出來呢?

◆那怎麼維護正法,引導眾生離苦得樂呢?

個人的拙見即是自度度人,自己做好了,自然追隨的人多。來一個度一個,例無虛發

既然自己是正法,那就弘揚自己的正法,弘揚正法的人多了,邪師自然無處藏身。

對於邪者,有緣就點一點,敲一敲。人家要是想的跟你不是一出,自然不必強人所難,攪成一團。

◆攪成一團,黑的也變成白的,白的也變成黑的,對弘法利生、對聞法者,自然都是無益的。

◆那學佛跟誰學呢?

說個看法,是與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96417

◆回到佛教中:

釋迦牟尼佛-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原始佛教…… ……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

鳩摩羅什-什門四聖(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

慧遠大師-凈土宗…… ……印光祖師 ……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玄奘大師-法相唯識宗-太虛大師……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

達摩祖師-禪宗-六祖-馬祖大師-…… …… - 虛雲老和尚 -本煥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凈慧老和尚、傳印長老、一誠老和尚…… 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天台智者大師-天台宗-諦閑老法師 ……影響力直至今日,未來不思估量 …… …… …… ………… …… ……

其餘略過。

南傳了解的少:

阿姜查·波提央,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南傳佛教大師,泰國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弟子遍布西方…… ……

◆這是我所認知的,你說能達到哪一個高僧大德的成就與高度不滿足?他們做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到么?

◆佛陀的行徑就告訴我們,知非即舍。如果你達到他們的高度,發現不是究竟,自然可以捨棄。你達不到那樣的高度,自然是辨不出哪個是,哪個非的。

◆那總得有個選擇吧!我選擇相信數代群眾的眼睛。

◆難道數代人的眼睛都瞎了?

能瞎一代人倒是有可能,能瞎幾代人,甚至千秋萬代,那我真認栽。

讓我選,我也選能讓人瞎千秋萬代的。

◆古來的賢聖是屈指可數的,是經得起考驗的。盲目的推翻,那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曾經我總看到一些營銷的文章,寫這個生意多麼好,一本萬利,雖然現在無人問津。但就好像當年馬雲的創業計劃那樣,只要去做,就是走在時代的前沿,總有一天萬丈光芒。很多人相信了這是無懈可擊,穩賺不賠的投資。於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敢為天下先,他們進去的時候躊躇滿志,後來我很少見過他們了。

◆不如想想,自己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自己都是提前預知的么?都是必然的么?有沒有穩操勝券的事情,最後發生些意外,賠了夫人又折兵呢?


為什麼說如來藏的真常唯心是外道見

很多經都有大乘版和聲聞版,現在資訊發達,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例如大乘版的《央掘魔羅經》是蕭平實那幫人最喜引用的一部經了,經常利用這部經被收錄在大正藏阿含部的事實試圖搞瞞天過海,混水摸魚, 讓人以為如來藏思想是從阿含來的,事實上大乘版的《央掘魔羅經》與聲聞版差別極大,近乎完全改寫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011140390.pdf

"赤沼隨後指出,這部求那跋陀羅譯的大乘《央掘魔羅經》,

實是「將聲聞經的敘事材料大乘化的作品」 。 事實上, 就筆者看來, 這部編號No. 120

的大乘《央掘魔羅經》收編在《大正藏》「阿含部」的確不妥,它除經名、敘事結構與部份的敘事元素與前述聲聞版《央掘魔羅經》的外表相仿外,其它的經文旨趣則明顯為如來藏系思想,

且帶著強烈的聲聞乘批判。 若將之與《 大法鼓經》 等類如來藏系經典收編在一起, 應較為合宜

另一位日籍學者稻荷日宣的研究,也提到「聲聞經被大乘化」

的現象。他指出, 這部編號No.120 的大乘版《 央掘魔羅經》以聲聞經的敘事結構為基礎,進而從大乘角度擴大增編形成。 11

類似觀點也見於其他學者, 例如高崎直道考察大乘《

央掘魔羅經》在如來藏思想中的位置時,他對於「聲聞經被大乘化」的現象略作描述。高崎直道指出:大乘造經師不僅借(聲聞經傳承的)央掘魔羅故事作為新佛教經典的劇情,同時自由地透過大乘教義改寫該經,使之內容完全與既有聲聞經產生「變質」。高崎也認為這種將聲聞經改寫為大乘經的方式是大乘經典常常套用的一種手法,諸如:大乘《涅槃經》假借聲聞乘《涅槃經》同名的經名,以及假借釋尊入涅槃前的敘事作為新造經典的劇情,卻在經文內容主張與聲聞乘《涅槃經》教理形式上矛盾的「涅槃常住」

或「 如來法身不滅」 的思想。 "


簫平實的觀點其實也是中國古代眾多高僧大德的觀點,只是在現代佛學上,這些人的觀點全部算錯解佛教。因為佛教主張的是緣起性空,而簫平實和中國古代大部分大乘佛教,都相信存在永恆不變的真心自性,所以兩種說法是相衝突的,但是在簫平實的理解中,緣起性空反而屬於斷滅論,所以應該是錯解佛義而已。只是說在古代,這種觀念有市場是因為古人封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但是在現代,尤其是年輕人,不應該盲目信奉追隨,尤其是自稱開悟了,登了多少地的大菩薩,完全是一種怪力亂神的行為,簫平實能有如此大的市場也是讓我匪夷所思的。我個人是下過一定功夫學習過唯識宗的理論的,看簫平實的觀點,對唯識的錯誤理解不是一星半點,比如總是引用《成唯識論》中「真如亦是識之實性」作為真如是第八識的依據,實在是張冠李戴。第一,這個是安慧的觀點,成唯識論雖然記載了,但是在《成唯識論述記》中指出不依此見為正宗。第二,真如在唯識宗代表諸法無我性,也就是說真如是識之實性代表了識沒有自性,是體空的,並不是說真如是第八識。所以這個說法完全是亂解《成唯識論》


對於 平實導師的評價,我只想說 玄奘菩薩以來第一人,30~50年後,人們才會逐漸認識到 平實導師在中國佛教歷史中所作的貢獻,才會感嘆這個時代的璀璨、或嘆息缺少「擇法眼」而與大師失之交臂。

歷史上真悟之人永遠是少數,永遠都是一個將軍百萬兵,更何況是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值遇、聽聞正法甚難甚難,大部分人崇拜名師,而不去找尋真正的明師,只有明師才能帶給你真正的實相智慧光明。

您只有先去讀 平實導師的書籍,然後與佛經來進行對照,您就會發現現代沒有人能將佛法講解得這麼深入淺出,通熟易懂。因為 平實導師是真正證悟生命實相的菩薩,所有講解的法義都是現量觀察如實流露,所以十分的貼切,也只有像 平實導師這樣有實證的明師,才有能力帶領從學者共同邁入佛法的殿堂!

對於台灣佛教界是否認可的問題,我想說 平實導師早已提出法義辯證的邀約,但對 平實導師法義有異議者,無人敢來應邀,只在私下做評論。如果他們修行的理路正確,又如何不敢來對所修學的法義進行辯證?其實是他們修行之路有歧, 平實導師好心提醒他們而不被採納,因怕被剝奪「悟者」光環丟失名聞利養而不聞不顧。但實際上真正的佛法從來不需要「佛教界」來認可,只要符合法界的事實就可以了,所有的真悟者所悟皆同一心,都能給予彼此印證與認可的。

所以您只要開始閱讀 平實導師的著作就能夠解除心中的疑問,祝您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


推薦閱讀:

雜阿含經中:「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其詳細意思是什麼?
《趙州錄》之「如何是法王?州里大王是」
看到別人10年風雨對佛教的領悟,這樣對嗎?
關於佛學體系的疑問:1、佛把植物看做無情眾生是因為人必須要吃才這樣劃分的嗎?

TAG:人物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