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朝三暮四」中,到底蘊含怎樣的哲理?

現在「朝三暮四」一般用來指人意志立場不堅定,象牆頭草,左右搖擺。

大都情況下指男人喜新厭舊,早上愛一個,晚上又愛上了另一個。

但「朝三暮四」的本意不是這樣的。

「朝三暮四」出自《莊子》,裡面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朝三」。

所謂「朝三」,來自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人用栗子餵養猴子,對猴子公布伙食標準說:「早晨三個栗子,晚上四個栗子。」但猴子很生氣,不答應,這人只好改口說:「那就早晨四個,晚上三個吧。」猴子們這才高興起來。

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都是一樣的,猴子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同一件事,站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態度就不同。

人們殫精竭慮地思考、辯論,想論斷出一個是非對錯,卻不知道是非對錯本來都是一回事。

萬事萬物都有對的一面,也有錯的一面,如果我們在認識上拋棄是非彼此之見,這就會合於道的樞紐,適應是非彼此的無窮變幻。

從純粹的哲學思辨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它的高明。

只要用超然的全局觀重新審視,就會發現無論誰對誰贏誰輸,又有什麼關係呢。

反正總共給你七個栗子,早晚怎麼分配,而總數一點都沒變。

公眾號:李東西yjh


朝三暮四,現在主要是用於形容一個男人比較花心,同時交幾個女朋友,不能夠專心對待一個。

它的來源是莊子,一個老頭養猴子,給猴子說,早上給三個果子,晚上給四個果子,結果猴子們都很不樂意。老頭又說,那早上給四個果子,晚上給四個果子,這次猴子們都非常高興。

於是大家都用朝三暮四來形容非常狡猾,耍詐的欺騙行為。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會讓猴子的心理上產生滿足感。現在來看,很多經營上非常適用這個原理。

有一些店家先把商品的價格漲上去,然後通過打折、優惠卷、滿減等各種方式去刺激消費者購買。

可實際算下來消費者所付出的成本是一致的,只不過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好像佔了很大的便宜,而且還很容易買很多,暫時不需要的商品。

朝三暮四,提醒我們要告訴自己消費一定要理智。

當然,如果在選男人方面,那一定要看這個男人對你的忠誠度了。


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從前有個老頭養了很多的猴子,當飼餵猴子吃的果子出現緊張時,老頭就想每天減少喂猴的果子數量,達到猴子即有吃的又餓不死的神奇狀態。

他對猴子說,早上給每隻猴子四個果子,傍晚給三個果子,這時猴子煩躁不安的怒視著的主人。

老頭心想怎樣才能叫猴子安靜聽話呢?要不我倒過來試試,早上給三個,到了晚上給四個,.這個方法一施行,猴子很高興的接受了。

在這個故事中,對於同樣的一件事情,在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

這也是說,解決方法決定了事情是向好的方面發展,還是向壞的方向發展,一切事物都是能夠相互轉換的。

在現今的社會,把一些說話不算數,反覆無常之人,用朝三暮四來行容他們人品不佳,其實這個成語中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宇宙萬物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但不管怎麼變也是萬變不離其中,無論怎樣變化其主體是不變的。


原來主要指「運用手段欺騙別人」逐漸演變的意思是「變化無常,反反覆復」

朝三暮四,一般都說人在感情生活里不夠專一,今天在和這個人交往,但是心裡又想著別人,說明這個人十分的不鍾情,十分的濫情。這種人也是十分遭人唾棄,遭人嫌棄的,很少有人願意和這種人生活在一起。這種人就像牆頭草一樣隨風擺,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和信念。

在生活中朝三暮四,也就是說一個人工作不穩定,在一個工作上不滿足,他總是想著跳槽到另一個工作上,這種人在自己工作上,沒有什麼成就,總是抱怨生活,與同事的關係也不好,老闆也不是很重視他,,所以這種人也沒有什麼成就感,對待事情也不能夠堅持下去。整日碌碌無為的。

「朝三暮四」是一個貶義詞,是對一個人人品的評價,是說一這個人行為和人品都不好,只對那些做事沒有目標,又好高騖遠的人,才會被人這樣的評價


文/遇見國學

1

「朝三暮四」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對於這個莊子在《齊物論》篇講出的故事,我似乎每次都知道他在講什麼,卻總是不懂他到底在講什麼道理。

故事仍舊發生在宋國,有個養猴的老人,非常喜歡猴子,他養了很多猴子,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猴子們的需求。

但是,當有一天他實在難以負擔猴子們的伙食時,他想要減少猴子們的伙食,又怕它們不聽自己的話了,於是就先就先假裝和猴子們商量到:

「以後我給你們喂橡實,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晚上四顆,你們說足夠了嗎?」猴子們都憤怒地站了起來,表示不願意。

他又說:「那我以後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三顆,這樣總行了吧?」猴子們聽了後,都高興地趴在了地上。

雖然在現代的語言中,「朝三暮四」已經成為一個成語,被引申為反覆無常,用來譴責那些說話、辦事經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但是莊子之寓意卻並不在此。

現代似乎將矛頭指向養猴者說話的反覆無常,但是莊子卻是要諷刺猴子的不明世事。

2

其實,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猴子們能得到的橡實的數量都是一樣的,但是對這二者的態度卻喜怒不同,讓人覺得愚蠢可笑。

莊子卻並非要讓我們簡單地嘲笑猴子,我們在嘲笑過猴子之後,不知能否感悟到莊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這個故事的前面,莊子就說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竭盡心智去追求一致,卻不知道萬物本來就是相通為一的。

猴子只知道養猴人兩次說話的分別,卻看不到二者之間的想通,我們人呢?

我們絕大多數時候,也只能看到世間萬物彼此之間的分別,卻看不到彼此之間的想通。

世間萬物,原無所謂是非彼此的分別。若真要分別,那麼每一個事物都既是彼,又是此,紛繁往複,沒有盡頭。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上,我們永遠也不會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是非紛爭,永無止盡。

3

這樣的情況之下,應該怎麼辦呢?

如莊子所說,只有像聖人一樣,不執著於一端,以更高的角度來關照萬物,那麼彼此間的對立也會消於無形,世間萬物也重歸於一。

人如何才能做到以更高的角度來關照萬物呢?

萬物本無是非彼此之別,是因為人的人為劃分才有了分別,人之所以有是非彼此的分別,根本在於人有「成心」。

「成心」就是一個人的好惡、喜樂、對得失的計較之心等。

人只有超越自己,不帶個人好惡,不摻雜任何個人意見的看待這個世界,世界才會呈現出它最本真的面貌,沒有彼此,沒有是非,一切都顯得萬物靜好。

我們所汲汲追求著的金錢、權利、地位,我們所斤斤計較著的利益、得失……

為了這些,我們爭得頭破血流,身心疲憊,到頭來,會發現這一切不過都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將畢生的精力都放在其中?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極少有人能真正放下,我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希望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能活得更加通透,更加瀟洒而已。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