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看似光鮮、經歷其實一般的33歲大齡人如何選擇工作?

履歷看似光鮮——國內排名前五的大學就讀,專業也是朝陽的信息工程,碩士畢業後在省級電信運營商工作了三年,然後在省級金融監管部門工作了五年,還去英國排名前二的名校讀了MBA。

經歷其實一般——在電信運營商里從事網路維護優化工作,說到底就是操作些設備,應用些軟體,積累的只是對網路架構的熟悉,沒有可以應用到其它地方的真材實料。然後在機關里,起初做也是的IT維護,當然比先前的工作更加低級,後來搞搞文字、會務等等行政事務工作,更沒啥可以搬到其它地方的能力。出國讀MBA收穫巨大,思維上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是落到實處,沒法帶來切實的就業機會。社會招聘時公司看重都是過往工作經驗,什麼MBA根本不care,而我這種經歷很少能有匹配的職位。

根源分析——目前的困境,歸根結底是自己先前的一步步選擇愚蠢。大學畢業時有offer去華為之類公司,那時如果走這條路,至少還能保持一技之長。但是因為家庭背景加上自身性格,認為國有企業安穩、輕鬆、社會地位好,所以選擇去了運營商,從此走上了丟掉辛苦多年掌握的專業技能這條不歸之路。工作後攢了錢,接觸了基金、股票、期貨,然後用上了父母的錢去投資,賺過一些但最終損失慘重,從此認為金融行業好,不僅從業人員高薪,而且研究深了可以投資發財。但是以那時的履歷去銀行、券商、基金,頂多也是IT部門,在偌大的公司里也不可能轉崗到前台。所以動了個腦筋,曲線救國,到金融監管部門轉一轉,心想這種人少的地方總好轉崗,之後再去金融行業的前台就輕鬆了。結果一入侯門深似海,首先還是干IT這種後台,然後自己這種沒背景、情商也一般的人,再怎麼苦幹也沒法轉崗做業務。在這兒耽誤了五年,因為至少服務滿五年才能走。因為心裡懷著出國夢,去讀了MBA,心想這種世界名校的MBA出來總好找工作了,結果根本不是這樣。

目標分析——先前幾次選擇,一是因為信息不足,盲目判斷,二是因為自己沒有對人生做好長遠規劃,每次都是基於當下做了一個當時看似最優的選擇。現在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把年紀再也折騰不起了,必須得好好選擇好這輩子要走的路然後踏實走到底。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不一定要賺多少錢,而是要讓一輩子活得充實有意義,老了回想起來算是這輩子沒有白活過。

能力分析——硬實力方面,能力有三:一、英語一直保持得好,0到10打分應該有8;二、信息技術是專業出身,雖然沒有直接從事開發但是也有基礎,0到10打分應該有6;三、金融在工作中接觸了不少,也自學了不少,0到10打分應該也有6。基於以上,理想的工作是能融合三者,因為光拿任何一項或者兩項出來,都不算有多少競爭優勢,這樣的人才多得是,而三項同時具備的人應該很少,只有這樣才能凸顯自身優勢,既能發揮特長也能做好工作。但是這樣的機會似乎很少。軟實力方面,能力有二:一、學習能力強,否則也難以做到屢次跨界;二、對興趣濃厚、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會下大力氣鑽研,否則也不會拋下原先專業去追逐基金、股票、期貨。基於以上,其實我有自信來到一個新領域花幾個月肯定能很快學會,做得至少不會比他人差,時間久了說不定還能發揮跨界的優勢。但是公司擁有海量的求職者,大部分都有對應工作經驗,何必冒險選我這個跨行的。前面說的都是求職,如果說去創業也未嘗不可,但是自己現在都是在大公司當螺絲釘的經歷,創業基本就是失敗的命,除非在今後工作中積累了資源,那時創業才有可能成功。

站在這個十字路口,感慨唏噓。看看往日同學,混得成功的已經通過創業實現了財務自由,混得中等的也是安安穩穩守著一份白領工作過著舒服的小日子,自己拚命折騰,反而到了這把年齡還在為就業困擾,痛苦不已。希望知乎上的各位高人能給予指點。


呃~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是為了讓我內心受到傷害么?

------

抱歉可能讓@hamlet誤會了,我只是無比普通的人。過的並沒有與眾不同,儘管我對生活際遇總體較為滿足,有時候也擔心中年失業。 我確實從事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但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就像嘗遍食堂里的所有菜,也當不上美食家一樣。

略微不同的是我在比較早的時候接受了「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這件事,所以成為了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1. 我們今天的世界正在快速變化。大部分的職業類型的生命周期都大幅縮短,從業經驗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從十年的時間長度看,曾經熱門的公司、工種一定會從天上摔倒地上。

2. 由於大部分人都將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所以也沒什麼可慌的。

基於這種想法,我的職業性格更像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草,就往哪裡遷徙。不斷沖向未知的土地,並坦然接受可能的風險。能這樣做,憑藉的是內心的平和+一點小機智——在感知機會方面高於平均水平。

然而要求每個人都具有靈活的身段是不現實的。對於極不擅長擁抱變化的人來說,防禦變化的方式就只有:

1. 去變化速度慢的行業

2. 攢出自己的護城河(文憑、資格證書、行業口碑...),降低貶值的速度


建議你去去做程序員,老老實實學編程然後找家公司做碼農,英文好的碼農有更長遠的實力,在我看來未來的世界就是懂編程和英語好的人的世界。

在北京,略微好點的碼農,賺20-30萬年薪沒問題。

想更好,只要努力也沒問題。


感覺跟樓主的經歷挺像,困惑也挺像。

原本以為拚命折騰可以走得更高更遠,但轉眼之間到了而立之年,卻發現如果當初走一條專業化之路,十年時間說不定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了。到如今,屏你是名校MBA,再擇業,如果沒有過人的專業能力,沒有能帶給企業切實的價值貢獻,用人單位是不會為你的光鮮經歷買單的。這就是光鮮的代價,徒有其表的代價。

我與樓主不同的是,我職業的分叉,都是以尋找興趣而開始的。看過太多成功故事,看過太多牛人追隨興趣孤注一擲改變世界的例子,自己也想那樣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轟轟烈烈奮鬥一生。可是一路走來,自己以為感興趣的總是在變,真正想做什麼還是沒有確定。於是想曲線救國,於是讀MBA,於是給自己更多選擇的路口,終於又到分叉的關口,30多歲,來臨了。

好在這些思考和探索並非沒有意義。我相信樓主的能力和實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倘若找到一個合適的放向,肯定能做的不差。我對自己也是這麼定位的。我們之所以困惑,之所以在選擇的時候格外猶豫,只是因為我們希望未來在選擇的路上做的更好。

說回選擇,如果不創業,思考的緯度無非就兩個: 行業和職能。

進入什麼行業,做什麼職能,給自己再一個10年的時間,希望能做的什麼樣子,對於這個結果你能滿意並且覺得不辜負生命,那麼就選擇吧。

我目前是這麼想的


朋友圈有人寫到:「越來越感覺到人到中年的艱難,最近給部門招人,32歲以上的簡歷都直接被我篩掉了。」當看到這句話時候,心理咯噔一下,眼看也是4張的人,還會好嗎?

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一下,你五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工作換成了什麼樣的平台,是否還在這家,老婆孩子或者老公會是什麼樣?你家裡是什麼樣子?還是和目前一樣嗎?

大多人腦袋中都是模糊混沌的,你會說,這有什麼想的,和現在不都是一樣的嗎?這麼想沒有毛病。如果你的公司不倒閉,沒有和老闆沒有過激衝突,基本還是和現在維持一樣,或許省吃儉用存了不少的錢,但是可以打包票的就是,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很容易出現題主的焦慮。

但是好在時間還不晚,33歲還是人生好光景。接下來我就題主的情況說說我的愚見,看看如何解決像題主這樣的大多數。當然,我這裡講的職場群是平凡的大多數,除去爹除去二代除自帶流量的牛逼人物。

我比較喜歡解決問題,所以我會講這幾個內容:職場分析、自身定位、自身歸位與行動、理財觀。我會用大眾化的口語講清楚職業規劃的實際步驟,再詳細分享一個職業規劃案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小小的拋磚引玉方法適合大多數行業


一、職場分析:職場淘汰期

我們都知道牛奶會有一個月保鮮期,藥品也會有保質期,似乎隨著科學的進步,很多生活必需品的保質時間都在延長,而我們的職場保質期卻沒有升高反而呈現急劇下降,越來越多人似乎被職場淘汰了。不用反駁,現在職場中的大多數都是這樣。如果你有HR朋友,你問問對年齡是否有介意?

上幾天萬達網科人事動蕩,波及面甚廣,手上接了幾個客戶,清一水CXX級別人物來諮詢,你一樣看到他們身上的迷茫點,儘管他們拿著300或500的年薪,但依然會遇到職場的不穩定性。所以焦慮不僅僅是33歲的事情,44也在焦慮,我遇到年齡最大的客戶是55歲,他依然在焦慮。

如果你現在呈現出焦慮的狀態,那是因為你之前沒有做好未來的規劃,但好在還不晚,如果你從現在開始規劃你下一個5年或者10年。所以請正確面對自己的焦慮,稍微停下來想想未來的5年你會走到哪一步,未來10年你會走在哪一步,壓力會減輕許多。

二、自身定位

大家一定認清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即使找到資深顧問,一樣是需要啟發你,讓你自己認清楚你自己,而不是他來告訴你。如果真的他來告訴你是誰,那他真的是半仙兒了或者呵呵。

一看題主就是個聰明人,能夠正確分析自己在職場博弈中的優與劣。題主分析的已經很充分了,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也有方向與目標,這些都很好,但是還需要再往前走一步,再從自身職業經歷中最大化挖掘自身職業化優勢點,這個優勢點絕對不只是自己表面優點把自己放在整個社會當中,你的位置在哪裡?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你的位置在哪裡?在自己人生當中,你的位置在哪裡?

三、自我歸位

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自然規律還是要遵守。每一種個體的存在,都會有它固定的位置。人也一樣,你自己也有自己的位置,生而為人,就有了這個點。你可以在這個上自由發揮,但是你始終拖離不了這個點,你的自始至終都要圍繞這個點展開,因為這是你的根。所以你要認識你自己、明白自己的優劣勢,

切記:借力使力,不耍小聰明,充分用己之長,助己發展!!!

發現你真正的優點,這個優點基於你這麼多年來積累的工作經驗與自身特點相結合逐步放大你的優勢範圍,找到合適的工作與平台。

舉個例子:

2017年10月,客戶A,全球影院技術專家,做什麼的呢?電影院技術總監,就是影院與商場簽好合同到電影院開始營業這段時間他來解決技術問題,包括音響、燈光、座椅和網路、設備等等工作。你看的3D電影,椅子震動多大,他們就解決這個。他在這個行業已工作10年+,對影院技術非常精通,但是工作範圍僅限於技術這一塊,目前行業專家。

他遇到了職業瓶頸,全球這幾家大的公司技術總監的職位都做完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幹什麼,職位基本不會變,薪水基本不會變,似乎一些停滯不前,該怎麼辦?繼續還是轉行?繼續沒動力,轉行風險大,難道就沒有出路了么?焦慮到脫髮……

我們就這個人職業路徑分析一下:

職業優勢:國際公司背書、留學碩士,熟悉行業、精通電影技術、管理300人團隊

個人優勢:目標感強,學習研究能力ok、英語ok、性格open

職業劣勢:多年深耕技術,範圍越走越窄,除了技術

職業目標:尋求職業發展,拓寬職業發展範圍,尋求新的工作機會

整體小結:這位客戶職業發展目標不清晰,只知道自己不想再做技術。

基於此,我們需要梳理可供他求職範圍,然後在儘可能大的範圍中,尋找到一個可以利用他的自身優勢(職業與個體優勢)去從事的工作。

解決過程:

大家會發現他的可選範圍就目前來看,比較窄,就局限在技術與管理本身。這個時候我們要擴充他的範圍,需要把他的工作放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上來看:

1、開發商拿地---2、建立商場—3、影院招投標—4、電影院入住--5、影院裝修技術設備安裝調試—6、電影院運營與維護-7、影院撤場

你看,目前這個人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5和6,但並不是6的全部,而是6中的技術與維護。如果我們想要擴大他的工作可行範圍就需要往他目前工作的前後端延伸,是否可以往3與4延伸?或者往6和7延伸?

3與4涉及商務談判的內容,如何開拓商場,如何進行商務談判買斷或租用商場地塊。

6與7涉及電影院的日常運營與管理。

問題一:你想不想往3與4方向擴?你想不想往6與7上擴?(解決職業範圍,而非瞎轉行

問題二:針對於現在這種情況,你與34或56的差距是多少?可否進行彌補填充?(差距

問題三:如果想要到達新目標,該怎麼做?找資源,找方法,總結,學習or資源?(行動

大家看,到此為止這個人的就業範圍就變得明朗多了,選擇的可能性增加,同時是建立在自我工作經驗及個人特長的基礎上進行範圍擴充,有效將職業風險降至最低。下一步我們就需要出具體的行動方案,想辦法達到他的目標即可。

在人的職業發展方向上看,主要可以歸為兩大類,一個是資源整合型一種是專業路線

我本人是人力資源出身,按照這兩條路徑來看,未來一種是把我之前所有經手的候選人和客戶整合起來,我在這其中當二道販子,中間牽線搭橋,讓這個資源進行相互流通;另外一種情況是走專業路線,就是走技術層面,專門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比如獵頭、培訓或職業生涯等,給予一種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和個人擺平事情。無論走哪一種,一定要適合自己,這個最關鍵。

就題主來看,IT這個點是不逃脫不了的點,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求職範圍擴大,像我分析這位電影院哥們一樣,重新梳理分析。從求職甲方角度看,是否可以擔任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專家,朝向CIO方向走?從求職乙方的角度看,可否為企業提供整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擔任諮詢顧問,擔任講師?這些都可以做選擇。絕對不僅僅局限於眼前這點東西。因為我不是很了解您的具體情況,只是大致說說,好的地方你就參考參考。

其他行業同理,請大家結合自己實際,好好琢磨琢磨。

四、關於理財

所有焦慮的根源在於經濟基礎是否穩固,所以「本」最關鍵。

這點我之前吃了很大的虧,平時忙來忙去似乎也賺了不少錢,但是到年底你會發現銀行賬戶中的錢簡直屈指可數,月光月光月月花光。趁現在年輕一定要做好理財的計劃與行動

作為大多數我我們,每個月薪水有幾千塊或者上萬塊,除了互聯網、Htech、或者有錢行業,大多數的行業薪資並沒有很高。如果你沒有任何理財措施,沒有太大進步,錢終究不會一夜暴富。

規劃在40歲左右,手中能夠置辦一部分不動產或穩健投資,保證正常的固定收益,同時你自己還可以在職場中有份工作,兩項收入疊加在一起,壓力會有很大的緩解。

五、寫在最後:

1、有人跟我談興趣該怎麼處理,我個人認為,明智選擇是充分用自己優勢,加上自己興趣,這樣是最好。如果碰巧你的興趣和你的長處合體了,恭喜你,你真的已經很幸運了。

2、學習是目前最相對公平的一件事,永遠不要放棄學習,學習是你能夠最快到達目標的路徑。

3、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職業導師或者人生導師,我這裡的導師不是說你隨便找個人,而是在你的職場生活中或者生活中找到一個能夠給你有效支撐與信念的那個人,就像功夫熊貓中的烏龜,他或她已經脫離了術,可以從道上看問題。

大致先說這麼多吧,有疏漏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多交流,珍惜自己現在的,和未來的,加油!


竟然有相同境遇的同僚,甚是感觸。

我的經歷是國內二流大學畢業(專業領域還不錯),直接去國企打工,混了北京戶口後出國,學的東西貌似高新尖,但在國內卻沒有什麼用。回國後依然進央企,從基層開始,五年之後混到總助,表面也是非常風光的,但自己心裡清楚這崗位和公司有多虛,於是經不住獵頭誘惑辭職進某上市企業。進來之後被坑,(提個醒:國企跳私企一定要把待遇崗位問的清清楚楚,落到合同里),私企變化大,一年之內工作重點不停的因為組織架構調整而變化,而且發現大型企業內私企比國企更官僚。於是又有了從新擇業的衝動(無奈)。

其實表面看履歷還算不錯,這幾年也一直沒有虛度光陰,但做市場營銷的其實工作經驗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也就是人脈關係,政府和各類行業的甲方資源。而換崗的話,成本太大,換了產品,其實絕不部分資源都流失了。

如今孩子馬上出生,馬上感覺到壓力巨大,從一個月幾千到3萬,日子過的越來越窮,眼看著茫茫社會有心無力。骨子裡還是想創業,但這個年齡,真的輸不起。

可能人人到這個年齡都有類似的經歷吧,寫出來與樓主共勉,始終覺得不停止學習和接受新的事物,不被現實擊垮,厚積薄發,會有抓住機遇的那一刻吧。


和樓主經歷有點像,it工程師出身,二線城市國有大型銀行工作十幾年,抬眼一看,未來啥樣一目了然,滿滿都是心酸。也在糾結要不要重新擇業。


題主,人生中的每一步選擇,看似利弊分明,實則都有其意義。即使是那些在你如今看來是錯誤的選擇。每一個人的發展自有其路徑,一把年紀的老奶奶還可以去學畫畫並揚名世界呢。

人生的意義這回事,主觀上不要看得太重。不要去和別人比較。只專註於眼前怎樣把手裡的牌打好。

跳出來,從更宏觀的角度去想問題,優勢與劣勢,換個角度就不一樣了。你又怎知大企業中被甩包袱的中層人員壓力多大呢。

建議題主以創業的思維去做事。這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題主的思路還沒有打開。打開了就會發現機會有很多。

如有需要,歡迎聯繫我量身定做職業發展規劃。


教育機構英語培訓兼職,主要鍛煉面對陌生人的演講能力,又提供一定的現金流。

同時騎驢找馬,找數據分析方向諮詢工作,面試的過程中應該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短板,逐步補強。

如果不缺錢找個愛好也行,就是人不能閑著,閑著容易過度焦慮,懷疑自己進而懷疑世界。


和你經歷類似,沒你那麼牛掰,上海某985研畢業,畢業去支教,回來在一個教育機構做老師,混日子。準確說是銷售!現在覺得賺的太少,想讀MBA ,很糾結。看到你的經歷,幾乎想放棄讀MBA


推薦閱讀:

找工作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需要怎麼給自己定位呢?
深度|一直辛苦工作卻不見回報,錯在哪裡?
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該學什麼?
從事幕牆招投標預算是不是不太有前景?
學完紋身後該何去何從?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工作 | 工作方向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