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滲透入漢語中的常見詞語,有哪些?

瀛生先生的《北京土話中的滿語》一書中令大多數人信任的辭彙:

  1. 薩其馬,滿文轉寫sacima。清代滿漢語字典還是給了個漢語名稱的,翻譯作「糖纏」。薩其馬一詞語sacimbi(砍、剁)有些聯繫,共用一個詞根(saci-)。

  2. 剌剌,滿文轉寫lala,本意為 末尾。這個詞只是東北土話和北京土話裡面的詞,在東北話里,也略有這個意思。重讀第一個la音,第二個la音有吞音的現象,比較符合滿語口語的發音規律。

  3. 撒么,滿文轉寫sabumbi,本意為 看見。瀛生先生說北京話里說成 sǎ(無me音),東北話中則是說成 sáme,「瞅一眼」的意思。

  4. 掰持,滿文轉寫baicambi(讀bai t?a mbi),本意為 查看、詳查。baicambi一詞中重音在bai上,ca(t?a)輕讀,因此在東北話里說成掰持(北京話似乎還是說baicha),意思有點類似於「忙活、翻看」。還有一個意思是「爭論」,例句:「這件事我得跟你好好掰持掰持。」

  5. 咔哧,滿文轉寫kūwacarambi(讀作 kua t?a la mbi),本意為 挖、刳、掏。清文鑒的滿語釋義:【Huwesi kiyokan i jergi agūra jafafi yaya jaka i dorgi be korime geterembume dasatara be kūwacarambi sembi】——「拿小刀、剔箭桿刀一類的器具,把任何東西的裡面刮著清除乾淨、修理,稱為kūwacarambi.」 東北話里咔哧就有這個含義,「把東西挖挖刮刮摳摳,處理乾淨」這麼個動作。

  6. hende,滿文轉寫hendumbi,本意為 說。東北話北京話中都有,重讀hen音,輕讀de音,意思是「訓斥、數落人」。

  7. 哈勒棒(哈勒吧),滿文轉寫halba,本意為 肩胛骨。有的只指動物肩胛骨,有的也可以指人。

  8. 格嘰,滿文轉寫gejihe?embi,本意為格嘰,意思是搔腋下痒痒。

  9. 嘞嘞,滿文轉寫leolembi,本意為 討論、論述。北京話東北話中都有,意思為「又臭又長的無意義的話」。重讀第一個嘞音,輕讀第二個嘞音。

  10. 哈勒,滿文轉寫har,本意為 辣味刺鼻。北京話東北話中都有——東北話也有說成「kale」的——意思是東西放久了之後陳了的、不好的味道。

  11. 嬤嬤,滿文轉寫meme,本意為 乳(父、母)。事實上嬤嬤是乳(母)、奶(媽)的意思。比如我們熟知的容嬤嬤,就是個奶媽。之所以不寫全乳母、奶媽,因為meme一定程度上是個中性詞,本身並不包含性別信息。清文鑒中meme一詞從不單獨出現,而是分為meme ama(乳公)和meme eniye(乳母)兩種。不過現代用於中多數還是乳母,所以逐漸嬤嬤就指代了乳母。

  12. 各扭,滿文轉寫ganio,本意為 脾氣怪異。東北話北京話都有,保持了滿語原意。

滿語滲透入漢語中的常見詞語,有哪些

北京土話中獨有的滿語詞:

  1. xiadahunr,滿文轉寫 yadahūn,本意為 貧窮。

  2. 巴哈,滿文轉寫bahambi,本意為 取得、得到。北京話中意思和滿語差不多,「撈取」「攫取」的含義。

  3. xx da,滿文轉寫da,本意為 頭目。滿語中為中性詞,比如mukūn i da族長,北京話里屬貶義,如「壞事da」,讀音為一聲。

  4. suihe,滿文轉寫suilaha(suilambi),本意為 勞累、勞苦。北京話中意思是「累死了」。

  5. shaoleng,滿文轉寫?olonggo(讀作 t?? long ngo),本意為 帶尖的。北京話里為「支楞、物出尖」。

  6. taihai,滿語原文轉寫taihai gese,本意為 如長毛細狗一般。意為「人模狗樣」。

  7. 哇單,滿文轉寫wadan,本意為 包袱。北京話里指變戲法的包袱皮兒。

  8. tashan,滿文轉寫ta?an(讀ta ?an),本意為 偽的、差錯。北京話意為「差錯、過失」。

  9. 巴沙,滿文轉寫ba?a(讀 ba ?a),本意為 工錢、工資。北京話保留原意。

  10. 榻攤,滿文轉寫tatan,本意為 宿營地。北京話加兒化音,保留原意。

  11. 埃杭,滿文轉寫aigan,本意為 靶子。

  12. 得合勒,滿文轉寫dehelembi,本意為 鉤。書面語中dehele一詞指的是無袖短褂。北京話此詞用於摔跤。

  13. 挖行,滿文轉寫wahan,本意為 馬蹄袖。早年北京人稱喪服袖子鑲的藍色袖口為wahang。

滿語滲透入漢語中的常見詞語,有哪些

進入普通話的地名 中的滿語:

1. 吉林,滿文轉寫girin,本意為 地帶、區域、臨(街)、沿(江)。原名 girin ula,吉林烏拉,意思就是沿江。ula=江。後來簡稱吉林。

2. 圖們江,滿文轉寫 tumen (sekiyen i) ula,本意為 萬源之江。清代的時候也寫「土門」,韓國方面記載的「豆滿江」乃女真時期北音的音譯。金代時期的滿語(彼時的女真語)發音偏北方方言(那時候的北音比較硬朗,t-d互換神馬的、ci/ji說成ti/di神馬的)事實上都是同一個詞。tumen=萬,sekiyen=源頭,i=的,ula=江。

3. 塘沽,滿文轉寫tanggū,本意為 百(數字)。

4. 鴨綠江,滿文轉寫yalu ula,本意為 田地的邊端。yalu=田地的邊端,ula=江。鴨綠 為音譯。

5. 法庫,滿文轉寫fakū,本意為 魚梁(在河裡攔魚的工具)。

6. 木蘭(圍場),滿文轉寫muran,本意為 哨鹿。簡單說就是用鹿哨圍獵(的地方)。muran i aba,哨鹿圍(aba=圍獵)。

7. 寧古塔,滿文轉寫ningguta,本意可能與 ninggute(各六)是同個意思。

8. 嫩江,滿文轉寫 non ula,本意為 妹妹江。

9. 薩哈連(島),庫頁島的俄國譯法,滿文轉寫sahaliyan(讀 sa ha lian),本意為 黑。

10. 牡丹江,滿文轉寫mudan ula,本意為 蜿蜒的江。mudan有灣、繞彎的含義。

(參考 知乎、今日頭條)



推薦閱讀:

TAG:語言文化 | 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