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聯網打擂,誰才是造夢機器?

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的帷幕尚未拉開,那張價值2.3萬億美元的合照就在網上瘋傳了,類似的高端商業活動儘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放在變幻莫測的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別是中國領導人訪美的歷史時刻,難免讓人浮想聯翩,而置身其中的互聯網大佬們更是做足了功課。

中美互聯網打擂,誰才是造夢機器

算是半個中國女婿的札克伯格羞澀的秀起了中文,首富蓋茨的科技大宅敞開了大門,周鴻禕執著的向智能手機鼻祖蘋果CEO班門弄斧,而馬雲、馬化騰、楊元慶也與庫克、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談得起勁,惹得亞馬遜的貝索斯也興趣盎然的加入其中,未能與會的華為雖然早籍余承東之口宣示了「華為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傲嬌,但還是通過微信段子手的努力,秀了一把存在感,作為高潮一幕的是滴滴的程維和領英的沈博陽終於「領證」了,加上此前落地的對Lyft的投資,中美互聯網的整合在鎂光燈下大佬們頻頻擺出的POSE之外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這樣的盛會中,旁觀者也很容易找到興奮的觀察點。比如從市值(估值)看,美方11家公司合計19347億美元,是中方14家公司的4倍,但沒人敢於忽視中國互聯網的潛力,中美互聯網巨頭的市值(估值)幾乎與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GDP持平,相當於世界第八大經濟體,而放眼歐洲和日本還沒有與之匹敵的互聯網力量,不過在趣聞和數據之外,人們更關心的是狂飆突進的中美互聯網產業的競合會呈現出怎樣的態勢。

拋開複雜的商業競爭,對中美互聯網產業來說至少有兩點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一、兼濟天下VS獨善其身

全球互聯網產業雖然存在著一些物理隔絕和人為阻礙,但融合和滲透是大勢所趨,未來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壟斷和封閉不應是互聯網的歸宿。在阿里上市之初,馬雲在訪談中曾經披露過電商全球化的構想,可能的手段包括併購,但時至今日,天貓和淘寶的收入仍然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市場,京東也如是,而無論是亞馬遜還是易趣都是全球化的。

未來中國將擁有10億網民,貢獻了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中的4家,但在金融風暴中阿里的股價卻未能經受住考驗,顯示出收入和市場過度單一的高風險,未來的中國電商不能再死保國內市場,而要兼濟天下,就像劉強東在這次中美互聯網論壇上的發言,中國互聯網要為全球創造價值。反觀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因為從一開始就以全球化為目標,反而不存在此類問題,亞馬遜要做的是深刻了解中國消費者,而易趣則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二、互聯網VS實體經濟

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人口紅利,廉價、充足和高水平的勞動力保證了互聯網服務的快速和高效,推動了中國電商和O2O的篷勃興起,但它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則不被看好,很多人認為互聯網正與高企的商業地產一起成為壓垮中國零售業態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的情況相反,由於線下渠道結構合理,競爭充分,美國電商和零售實體高度融合,取長補短,並沒有互相控制台的惡性競爭,而諸如黑色星期五這樣傳統零售的狂歡仍然熱度十足,這似乎是一種正向促進的典型關係。

事實上,中美互聯網經過之前的快速發展之後正在逐漸並軌,隨著商業地產價格回歸理性,以及新一代年輕人對低水平重複勞動的興趣減弱,中國電商依賴價格戰和快速物流建立起來的消費體驗正在向品質服務過度,加上傳統企業電商化的崛起,將使電商和實體加速融為一體,這已經為美國的經驗證實,在美國十大電商中有七家是傳統企業。

至於中美互聯網巨頭會如何搏奕,我們不妨略做猜想。

1中國夢VS美國夢是新常態

互聯網將是21世紀中國夢和美國夢的新擂台,進入全民創業時代的中國互聯網正爆發出遠超過當年矽谷奇蹟的生命力,這讓新舊體制切換之下的中國經濟創造了太多的賺錢機會,不過在創新紅利透支之後,中美兩個最發達的互聯網經濟體最終還是要殊途同歸,這並不像滴滴程維估計得那樣樂觀—中國互聯網比美國更有活力,事實上,當我們熟悉的這一代互聯網寡頭完成原始積累之後,搶佔未來科技制高點就只能是靠體系化的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中美互聯網的造夢之爭至少有一點是共通的,即能否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文明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讓互聯網和傳統實體共享發展成果。這是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

2有競合,更有你死我活

巴頓將軍曾經對士兵說過:戰爭不是靠你們為國捐軀贏得的,而是靠讓你們的苦逼對手為國捐軀贏得的!中美互聯網有合作,必然也有競爭,有時甚至是你死我活。

我們都知道札克伯格廢寢忘食的學習中文並不是為了一展語言天賦,除了谷歌的「自暴自棄」,大多數美國互聯網公司特別是社交媒體仍然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很難想像一旦那扇對facebook和twitter關閉了許久的大門完全打開,會對中國社交媒體釋放出怎樣狂野的衝擊力。比爾蓋茨開放他的科技豪宅並對中國經濟不吝讚美,除了洞察世情,更有突破政策採購市場的現實希望。中國互聯網公司則越來越融入美國市場,滴滴對Lyft的投資可視為一種全新的競爭策略,它與領英的合作則將推動順風車業務與高端職場社交屬性的兼容。

中美互聯網雖然所處的環境和發展階段不同,但仍有共同的基因:

1、成敗是相對的,唯有創新永存

每天都有公司排隊上市,每天也有理想壽終正寢,互聯網讓成敗的界限變得模糊,今天的成功有可能是明天的雞肋,需求總在改變,不變的是永遠奔跑的心態。

2、有所得必有所失

互聯網創新之路會面臨很多艱難抉擇,世界那麼大,總要去看看,人們總是追逐光鮮的偶像,卻沒人關注過程中的挫折、痛苦和付出。無論中美互聯網有多少不同,成功的真諦無非還是馬雲的那句名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推薦閱讀:

《千與千尋》影片都獲得過那些獎項?
《青春期3》里愛情是怎麼發生的?
那一個女明星更讓你期待呢?
野外生存視頻中的主要裝備都有什麼?
戲說乾隆第一部第幾集?

TAG:互聯網 | 機器 | 網路 | 電影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