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開始倒閉了,為什麼這個行業火不起來?
共享充電寶行業尚未進入紅利期,卻似乎已經開始洗牌。
10月11日,杭州共享充電寶企業樂電宣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據該公司微信公眾號透露,他們已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並提醒用戶及時將未提現的押金提現。而在9月底,另一共享充電寶企業Hi電內部員工在網路曬出《調崗通知書》,並爆出Hi電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的裁員內幕。
事實上,自共享充電寶問世以來便爭議不斷。5月初,聚美優品宣布斥資3億元投資的街電項目後不久,王思聰就怒批共享充電寶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帖為證」。
隨著新玩家的不斷加入,一大批共享充電寶逐步落地於餐廳、商場等公共場合。而關於共享充電寶究竟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的討論才剛剛消停,行業疲軟之聲又起。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究竟能否走得通?
首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倒閉
公開資料顯示,樂電的運營方為杭州兔兔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月。樂電於今年3月份上線,是一種自助式的租借終端,每台設備設置了9個倉門,倉門內放置的充電寶自帶適用於蘋果和安卓手機的數據線,24小時內可免費使用,逾期2元/天,50元封頂。押金為50元,並在歸還充電寶後自動退回。
今年4月,樂電的投資方杭州兔兔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樓瑩瑩在接受《杭州日報》採訪時曾透露,他們當時在杭州鋪設了300多個共享充電寶櫃,「我們目前已布局了超過300個點,包括商場、酒店、KTV還有公交車站,充電寶數量近2000個。」
但短短半年時間,樂電充電寶就無疾而終,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首個退出的企業。究竟是內部原因還是融資失敗,截至發稿時,樂電方面沒有公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的具體原因。
「根據公司政策,現已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本公司將停止運營該項目,請各位用戶及時將未提現的押金提現,謝謝」,10月11日,樂電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這樣宣布。他們同時提醒,提現後餘額會在1至2個工作日原路退回。對於部分用戶提現失敗的情況,樂電方面回應稱,「伺服器由於故障原因,有部分用戶可能暫時無法提現,技術人員正在維護中。」
使用率低,難以回本
普通押金100元的共享充電寶只要使用率保持在40%就能收回成本,而樂電的押金則定在了50元。
據南都記者調查獲悉,移動電源一般由四大部分組成,分別是電芯、PCB電路板、外殼以及數據線,其中成本最高的兩個部分是電芯(電池)和PCB板(對電芯充放電進行管理的部件)。「電路板5元錢,外殼2元,1000毫安電池平均5元。10000毫安也就是50元。加在一起(成本)也就57」,一名從事充電寶行業的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量大的話還會更便宜。」
目前,市場上移動式共享充電寶容量大多在6000毫安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出,一塊6000毫安共享充電寶的成本為40元左右。上述業內人士給南都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樂電共計有2000個充電寶投向市場,硬體成本共計8萬元,50元押金意味著需要有1600個充電寶租出方可回本,使用率需要保持在80%左右。
事實上,除了樂電之外,市面上大部分移動式共享充電寶的押金在100元左右,因此使用率達到40%即可回本。然而對比共享充電寶實際的市場使用情況可以看出,使用率想要保持在40%仍然比較困難。
據了解,同樣作為櫃機式充電寶的街電目前已經進入了全國70多座城市,共投放了30多萬台設備,近140萬個充電寶,日訂單量達到22萬單。這意味著使用率僅在15.7%。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演算法並沒有將團隊薪資和運營成本計算在內。倘若以1元/小時的租金來維持團隊及運營成本需要將共享充電寶的量鋪到多大?「我們暫時不考慮盈利」,街電方面向南都記者表示,街電已於近日開通支付寶芝麻信用達到600即可免押金的服務,「押金是很多人不願意使用充電寶的原因,用芝麻信用免押金以後用戶量會更大。」
為什麼共享充電寶火不起來?
關於共享充電寶為什麼火不起來,許多理由也是有點理性判斷與常識都能看到:一是手機用戶都需要充電,這裡需要理解的是手機充電是剛需不代表在外租賃充電寶就成了剛需,但充電寶體積小隨身攜帶方向,當前電池技術的進步,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
其次,對於用戶來說,在緊急的情況下手機沒電是偶發性現象不是高頻現象,當前共享充電寶市場事實上打的其實是這種偶發性需求而不是高頻需求。
而要命的是,充電寶幾乎是手機用戶人手一個,實在手機沒電又急著要出門,帶個充電寶耽誤的時間遠比到處找商場去租賃一個充電寶要來的方便,不至於像投資人所說的「當前人們出門連錢包都不想帶,更別說帶充電寶」。即便用戶會使用充電寶,但也不會是一個高頻的行為。
另外,當前無線充電、快充等技術在發展,電池技術理論上是在不斷進步,一天一充發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技術進步的規律。
說到底,當前共享充電寶創業者賭的是充電與電池技術未來多年將會原地踏步不會進步的這種僥倖心理,因此這個生意就只能是一個短期圈錢的項目,不可能是一個全國鋪開長遠運營下去的生意。
另外從共享的本質來看,如今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和滴滴有著本質的的不同,滴滴僅僅是做一個互聯網平台,將私家車等閑置資源吸收進入平台共享,所有的共享資產都是平台供給側用戶(司機)自己的,它的邊際成本效應為零。
滴滴的模式說是共享經濟平台是可以說的通,這也是它形成規模效應之後能夠快速形成共享平台網路效應的根本原因。
但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都是重資產模式,都需要不斷花錢去製造設備,不僅要運營互聯網平台,還要不斷鋪設備,桌面與機櫃式充電寶都需要一個商場一個商場不斷去進行地推,隨著硬體攤子鋪開越來越大,花的錢越來越多,維護成本與風險越來越大,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越來越小。
一方面,因為滴滴這類共享經濟模式它的設備是供給側用戶自己的,因此,它不會產生公地悲劇遭遇過度使用被破壞。
而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都會引發公地悲劇,即作為一項共享資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有使用權,但沒有權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個人都傾向於過度使用與消耗,快速損毀。這難以避免的是維護成本對現金流的啃噬、折舊對凈利潤的消耗等。
而共享單車比共享充電寶好在,產品屬性上,前者高頻產品、單價足夠高、不便攜帶容易丟,分時租賃是可行的,而共享充電寶則單價低、易攜帶、偶發性需求、屬於低頻產品,不適合大規模去鋪量。
另一方面在於在外充電寶需求是偶發性需求而不是持續性剛需,共享充電寶目前的盈利模式並不清晰,儘管有廣告、超時收費等收入,但整體從一個穩定持續運轉的商業模式來看,隨著邊際效應遞減,怎麼持續的賺錢填補成本投入還是一個問號。
此外,拋開盈利模式不談,共享充電寶的安全問題也值得憂慮。目前關於充電寶質量不過關而導致的爆炸、失火等事故時有發生,充電寶自動匹配讀取用戶隱私、安全數據、被植入相關病毒的新聞時有發生。在全國範圍內這個生意大規模鋪開的話,安全事故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說到底,這類共享不是真正的共享,而是一種重資產模式的硬體租賃。這類硬體租賃項目不是建立一個互聯網平台鼓勵人們把閑置資源拿出來共享獲取一定的收益,而是在該類硬體的擁有量已經飽和的情況下,沒有對人人皆有的存量充電寶的閑置資源的二次利用,而是不斷製造增量,製造落後產能與硬體垃圾。
總結
在如此短時間內湧入這麼多玩家和資本,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存在泡沫。不經思考一窩蜂而上多半會誕生許多烈士。如今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的諸多創業項目無非又是跑在一條老路上,很顯然,「風口」上的共享充電寶創業,想讓王思聰「直播吃翔」還是太難。
推薦閱讀:
※10年來,這世界如何一步步變成你熟悉的樣子?
※行業發展的四個階段
※為什麼很多人說茶行業越來越不好做了?
※什麼行業是未來十年最賺錢的行業?
※中國板式傢具和板材行業面臨怎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