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從進化的角度,思考為什麼會有「老年」這一階段,以及這一階段有什麼用

任何物種,不管植物還是動物,存在的最終目的都是繁衍。對雄性而言是儘可能多的留下自己的基因,對雌性而言是獲得儘可能質量更好的基因。我不知道對雄性動物而言,老了會不會失去性功能,但對雌性而言,到了一定年齡應該就不能夠再生育了。那他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生命會有老年這個階段,對於一個種族而言,老年的成員似乎並不能提供什麼幫助。

剛去查了資料,昆蟲好像沒有老年這個階段,似乎大多數昆蟲產完卵就會死去。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昆蟲比哺乳動物更高級?


謝邀!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自然狀況下,人類壽命在60歲左右。

對男人來說,這個階段還是能生育的,仍然可以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小朋友經常養的蠶寶寶,雄性也不是交尾完後立馬死亡。相對於他們短暫的一生(1~2個月),交尾後的一段時間(1~2天)已經很長了。

這裡有一個矛盾,雄性必須要保存一定體力才能把最後一滴精液射出,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這一定的體力不會在射完後馬上喪失殆盡,足夠它撐上一陣子。因此,雄性壽命略大於能排精的年齡,這是說得過去的。

略微不同的是,女人絕經期後,看似不能直接參与生殖活動,但繁衍不僅僅是性交活動本身。人類新生兒是如此的無助,需要有人來照看。在婆婆帶孩子的情況下,媽媽就可以去採集食物了,這在母系家庭里尤為重要。

http://jiangsu.china.com.cn/mobile/wjsc/sh/jiaoyuyouxian/6953643_1.html

這相當於現代人婆婆這一輩,雖然不能參加重的體力勞動了,但她還有著豐厚的退休金。這種情況下,子女子孫們當然希望她老人家長命百歲,就一直有源源不斷的退休金,這退休金可能在子女、子孫們的擇偶過程發揮重要的作用。


你跟基因談意義?不存在的


在演化出集群之後生物壽命就不能單從生殖的角度看繁衍了

螞蟻和蜜蜂有生下來就沒有生殖能力的而負責其他任務的個體

對於高等動物,一個個體在群體中起到的作用要更多、更複雜,雄性個體肩負的種種任務也不會單單因為失去性能力而全部喪失,例如保護領地、協助捕獵、教育幼崽等,所以保留失去性功能的個體,通過其他途徑淘汰年老個體,例如部分大型貓科動物和靈長類及許多食草動物,通過打鬥爭奪交配權和族群領導地位,淘汰年老個體的同時也能篩選優秀的基因,保持進化

此外年老個體不會主動死亡也在食物鏈中為低級肉食腐食動物提供易於捕獵的目標,是維持生物鏈多樣性的重要環節


不是什麼東西都要有意義的,就好比你問太陽的存在有什麼意義一樣。。。

老年狀態只是生物體過了最佳狀態,畢竟進化選擇上面只會保證個體能夠很好地繁衍後代,至於過了繁殖期後會怎麼樣,相關選擇壓力很小。個體成年後身體一直在積累突變衰退,只是在適合生育的時間段修復能力強,但是修復相關的細胞與基因也會衰退,到最後會呈現出自身修復的速度跟不上衰退的速度,表現出來就是老年狀態。。。

對於高等生物來說,老年個體其實幫助還挺大的。比如早期人類是絕經婦女輔助帶孩子,很多鯨群象群也是經驗豐富老年個體引路,可以間接提升群體生存質量與繁衍數量。。。昆蟲繁殖策略就跟高等動物的以質取勝不一樣,以數量取勝,所以生存策略自然就會不一樣,這些策略並沒有高下之分,畢竟數量多個頭小的往往就處於被捕食的階級了。當然人類是例外,通過積累起來的技術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強答一波。

僅是拙見,歡迎吐槽。

對於最早期的氏族部落而言,人類壽命要比現在短不少,具體鄙人也不了解,約摸平均在三十歲左右。而且生活條件差,導致四十多歲應該就會引發多種併發症死去。在更早,壽命應該還會更短。

在壽命如此短的情況下,能活到足以被稱為「老年」的人類,應該也算是鳳毛麟角了。而老年的人類如何生存,與自然選擇關係應該也不大了。

對於其他哺乳動物,鄙人沒有了解,但想來應該與人類的狀況是相似的。


推薦閱讀:

黃色粘球菌對大腸桿菌聚集地的佔領
系統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 ——寫給每個人
未來人類生命安危,或離不開人工智慧
為什麼冥王星會從行星降格為矮行星?
人眼的界限──中央凹、盲點和視域

TAG:生物進化 | 進化論 | 基因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