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國裡面的武將排行榜嗎?

30.鄂煥

身長九尺,面目猙獰,使一桿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擔任高定軍的先鋒,與魏延、王平、張翼交戰,中計被俘。中諸葛亮反間計,煥先為高定設計殺死雍闓,後又一戟刺朱褒於馬下。後與高定一起投降蜀漢,被封為牙門將。魏延,王平,張翼皆為蜀漢後期名將,以一敵三被擒也是無奈,若是單打獨鬥,除了魏延,恐怕其餘二人難以將其拿下。

你知道三國裡面的武將排行榜嗎

演義中描述:「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雖說此時趙雲已年老,但姜維仍舊能與之戰得不分伯仲,的確是麒麟兒。)

23.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演義中描述:「一聲炮響,三軍上馬,殺將出來。魏延縱馬提刀,與泠苞接戰。二將交馬,戰到三十合,川兵分兩路來襲漢軍」(沒說勝負,不過至少魏延三十合沒拿下冷苞,遜於黃忠)

22.文鴦

文鴦早年於曹魏為官。正元二年(256)隨父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執政司馬師,文欽兵敗,隨父南奔孫吳。後諸葛誕也在淮南叛魏,東吳遣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由於內訌,諸葛誕手刃其父,文鴦於是出降司馬昭。265年十二月晉代魏仕晉,後官至東夷校尉,封關內侯。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且慘遭滅族,時年五十五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文鴦無字,本名文淑。文欽協同毌丘儉舉兵在壽春反叛,討伐司馬師。 文鴦與父文欽請命保守樂嘉城,協議與文欽兵分兩路,夜晚襲擊司馬師的城西軍營,文鴦在司馬師的大寨里往來衝殺,嚇得司馬師眼珠迸出,直殺到天明,尋不見父文欽,鄧艾率領眾魏將追擊文鴦,文鴦單騎在眾魏將中,七進七出,無人能抵擋。毌丘儉事敗身死,文鴦等投靠東吳,諸葛誕在壽春反叛司馬昭,文鴦等率兵救助,協同諸葛誕共守壽春城,諸葛誕在城中將文欽殺死,文鴦和其兄弟從城上跳下投靠司馬昭,司馬昭加封他為偏將軍,關內侯。文鴦此戰足匹趙雲當年之勇,詩讚:「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演義中描述:「原來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頗有當年子龍之風)

你知道三國裡面的武將排行榜嗎

21.關平

關平,蜀漢名將關羽之子,東吳趁關羽攻樊城時,突然背棄吳蜀同盟,偷襲荊州,關平與其父關羽一同被擒,最後被斬於臨沮縣。時年四十二歲。 關平的形象在後世由於民間對關羽的崇拜而漸漸豐滿起來,很多地方的關帝廟在供奉關羽的同時也供奉關平、周倉兩員大將。此外,民間通常認為他是關羽收養的義子而非親子。

演義中描述:「平大怒,縱馬舞刀,來取龐德。德橫刀來迎。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龐德正值巔峰,但三十回合戰不倒關平,可知關平實力之強)

20.曹彰

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是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志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其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216年,封鄢陵侯。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後來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曹彰與諸侯就國。221年進爵為公。次年被封為任城王。223年,到洛陽朝見,患病薨於府邸,死後謚號為威,故亦稱為任城威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彰的生平與正史大體相同,曹彰膂力過人 ,武藝精熟,能徒手與猛獸搏鬥。自小立志為大將,嘗為曹操所欣賞。建安二十三年,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引軍往討,大捷而歸。後來帶兵往陽平為曹操助戰,曹彰使一條長戟,大敗劉封,殺死蜀將吳蘭。 後來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繼其位;曹彰時為鄢陵侯,留守長安,得知父親病逝,便自長安引十萬大軍到洛陽;然而卻被諫議大夫賈逵以片言折服,入宮交割軍馬後,便回鄢陵自守。

演義中描述:「「曹彰出馬與封交戰,只三合,封大敗而回」(與劉封的交戰成績甚至好於徐晃)

19.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而且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徐晃用兵作戰都把斥候派到很遠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贏的樣子,然後再奮勇作戰,追殺敵人奪取勝利,兵士們常常忙得沒有空閑吃飯,可謂別具一格。徐晃常嘆息著說:「古代的人常會憂慮遇不到賢明的國君,我現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應當立功報效國君,哪裡是為了個人名譽才做的!」所以徐晃把為曹魏的統一事業而戰鬥當作自己效力的機會,以此為動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動。顯出了他那可貴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戰將。

演義中描述:「操出馬視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便令許褚出馬與徐晃交鋒。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這次是不分勝負,但銅雀台那次許褚佔了上風。)

18.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演義中描述:「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又是這種極難分辨的問題,但至少證明張郃完全有實力戰張遼。)

17.甘寧

甘寧性情意躁,易於激動,發怒時動輒要打人甚至殺人,而且有時不完全聽孫權的命令。但他勇敢堅毅,豪爽開朗,足智多謀,器重人才,輕財好施,關心部屬,士兵樂於從命。孫權善於用人,「不求備於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長」。在孫權手下,甘寧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斗將」。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著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人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奪取船貨直到二十多歲,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騎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甘寧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演義中描述:「馬延、張顗二將飛騎前行。不到十里,喊聲起處,一彪軍出。為首一將,大呼曰:「吾乃東吳甘興霸也!」馬延正欲交鋒,早被甘寧一刀斬於馬下;張顗挺槍來迎,寧大喝一聲,顗措手不及,被寧手起一刀,翻身落馬」(被殺的這倆和焦觸張南呂曠呂翔是一起的,雖然甘寧是殺了人家一個措手不及,但按這倆真實實力來說,即使真交鋒,也就是被速殺)

16.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魏開國元勛,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演義中描述:「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操正慌急間,只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大喝:「徐榮無傷吾主!」徐榮便奔夏侯惇,敦挺槍來迎。交馬數合,敦刺徐榮於馬下,殺散余兵」(徐榮是滎陽太守,和五關六將的角色差不多,被速殺)

15.張遼

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你知道三國裡面的武將排行榜嗎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謚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後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對比後期張遼威震江東,張郃讓蜀中驚懼,這倆在伯仲之間)

14.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演義中描述:「策笑曰:「只我便是。你兩個一齊來並我一個,我不懼你!我若怕你,非孫伯符也!」慈曰:「你便眾人都來,我亦不怕!」縱馬橫槍,直取孫策。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與太史慈幾乎等同的實力)

13.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三國演義》中初登場為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後來表現與《三國志》中沒有太大分別,但其死亡時間卻往後調了數年。於群英會、赤壁之戰中,太史慈也有登場,先在群英會上為周瑜擔任監酒官,於赤壁戰中則負責繞到曹軍背後,斷絕來自合肥的曹軍援兵。後來太史慈更於合肥之戰一役中大戰魏將張遼,可惜其所獻的「裡應外合」之計被張遼悉破,張遼更將計就計,安排伏兵,襲擊進入合肥城的太史慈,令太史慈身中數箭,回營後傷重身亡 。

演義中描述:「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開門」。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賊眾趕到壕邊,那人回身連搠十數人下馬,賊眾倒退,融急命開門引入」(演義中「如入無人之境」可不是慣用詞,僅僅有趙雲呂布等頂級武將能享此殊榮。)

12.黃忠

黃忠,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三國演義》里,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演義中描述:「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次日早飯畢,又來城下搦戰。韓玄坐在城上,教黃忠出馬。忠引數百騎殺過弔橋,再與雲長交馬。又斗五六十合,勝負不分,兩軍齊聲喝采」(這是三國演義全書上百場單挑中唯一一次出現「兩軍齊聲喝彩」的。這個時候關羽的力量和體能肯定是勝過黃忠的,古代六十多歲絕對算長壽了,沒有半身不遂,還能掄刀拉弓,已經非常不容易,不可能在身體素質上還能跟二爺比。)

11.越兮

三國時山東隱士越老夫子的兒子,越兮武藝超群,使一桿三叉方天戟,曹操為得此人親往越宅求之,越兮於濮陽獨戰呂布數百回合不分勝負,當陽長坂之日,越兮五戰趙雲,先後從趙雲槍下救回徐晃、張遼、曹洪等將,五戰趙雲之時因為方天戟被青缸劍斬斷而逃走,被趙雲一箭射死。越兮也是長坂坡上最後一位被趙雲殺死的曹營名將。

雖然此人無跡可查,但若真如坊間傳言「獨佔呂布數百回合不分勝負,長坂坡五戰趙雲,救下徐晃,張遼,曹洪等名將」,那此人至少還能再進五位,但是這位迷一般的武將或許只是個傳說。

10.龐德

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演義中描述:「龐德先引鐵騎千餘,衝突而來。喊聲起處,人馬俱落於陷馬坑內。龐德踴身一跳。躍出土坑,立於平地,立殺數人,步行砍出重圍。韓遂已被困在垓心,龐德步行救之。正遇著曹仁部將曹永,被龐德一刀砍於馬下,奪其馬,殺開一條血路,救出韓遂,投東南而走」(龐德的爆發力已經高到了「立殺數人」的程度,「立殺」和「殺」不是一個概念,前者需要極強的武藝和爆發力。況且龐德從陷馬坑裡跳出來,殺這麼多人,再斬將救人殺出重圍,沒說受傷,同樣是步戰,比周泰強多了)

9.許褚

許褚(chǔ),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了數千戶人家,共同抵禦賊寇。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牛到了對方手中後又跑了回來,結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賊寇大驚,不敢要牛就走了。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後追隨曹操,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渭南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不久去世,謚曰壯侯。

演義中描述:「卻說典韋追襲何儀到葛陂,壯士引軍迎住。典韋曰:「汝亦黃巾賊耶?」壯士曰:「黃巾數百騎,盡被我擒在塢內!」韋曰:「何不獻出?」壯士曰:「你若贏得手中寶刀,我便獻出!」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基本與典韋平手,其實前幾位的差距微乎其微,只能與其他武將的一些蛛絲馬跡尋找些許差距。)

8.文丑

文丑,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公元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丑的故事,並廣泛流傳於後世。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於討董戰役的汜水關之戰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當時顏良、文丑催軍未回,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孫堅私藏玉璽被袁紹識破,顏良、文丑與程普、黃蓋、韓當拔劍掣刀相對。袁紹計逼韓馥,奪取冀州之時,關純行刺袁紹,被文丑斬殺。磐河一戰,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十餘合大敗公孫瓚,追擊時,被公孫瓚手下健將四員圍攻,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其餘三將逃走,又與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 ,隨後與顏良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交兵,先鋒顏良攻白馬被斬,文丑領軍為其報仇,據延津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三十合不分勝敗,追擊中正遇關羽,戰不三合,心怯欲走,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

演義中描述:「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公孫瓚被呂布數回合擊敗,被文丑十餘合擊敗,實乃悲劇...)

7.張飛

張飛,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謚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演義中描述:「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虎牢關戰呂布,雖然是不分勝負,但如果真是勢均力敵關羽也不會去助戰。)

6.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未報曹操之恩於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丑,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得知劉備下落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後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此外,《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雲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演義中描述:「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酒沒涼只能說明是速殺而不是秒殺,而且也沒說是二爺馬快還是偷襲,其實關羽單挑武將基本只有兩種情況,要麼速殺,要麼僵持不能勝,作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二爺的兵器特點造成的,八十二斤的大刀註定不可能太靈活,加上二爺的體格,拿八十二斤的兵器,一上場先給對手一種恐懼。那麼在此情況下,只有兩種類型的武將可以和二爺僵持或者至少不速敗,一種是使敏捷型兵器的,而且武藝和力量都不遜色太多,比如夏侯惇;再就是同樣使大刀大斧這種大開大合的重武器,但必須刀法精湛純屬才可一戰,最典型的就是黃老頭和龐德。那麼力量不夠技術又不好的人,當然會被二爺狂虐,華雄應該屬於技術不精的那種,再加上可能確實輕敵了。)

5.典韋

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曹操聞典韋已死,痛哭不止。

演義中描述:「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敦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今特薦之於公。」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敦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論力氣,三國之冠當屬典韋!)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馬謖?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打的,過程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最早跟隨曹操的6個將領,哪個最厲害?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為什麼曹操沒有成功呢?

TAG:三國人物 | 三國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