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說「友誼就是同性,異性之間不容易存在友誼」,如何看待?
男女友誼到底存不存在,一直以來都有人在討論,雖然是一個看上去簡單無比的問題,有人堅定的說有,也有人肯定的說沒有,所以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陳丹青老師是藝術家,不是倫理家不是什麼情感大師。所以他的這條言論和路人一樣不具有權威性。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純潔的友誼。
我認為友誼是一種淳樸的,愉快的,乾淨的一種感情情感,是建立在複數的情況發生的一種感情,但是友誼在一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出現了一些不純潔的友誼,所以才會出現純潔的友誼這一說。
因為同性之間幾乎不存在性吸引的因素,所以普遍認為同性間的友誼是純潔的,事實並不是如些,就不過多解釋了,相信你懂得。
異性之間出現了一種異性友誼,異性友誼中存在著普遍的性吸引,所以認為異性之間不存在純潔的友誼,我覺得這樣想也太狹隘了。
如果是通過不贊同的人的視角看來,男女雙方是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友情的,只有愛情的感情元素在裡面,事實上很多人有異性朋友,並不是想要發展戀愛關係或者曖昧關係。只是保持著友情,就是朋友之間的情誼維護。
評價:我認為「友誼」的起源和經過是各種原因的,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一種存粹的精神關係,你是異性。很可惜,我們不可以是朋友。個人在這方面不太介意身份,當然我並不是不看身份,但是我至少不會因為你是女人就給你貼上不能做朋友的標籤。
我們都知道,藝術家陳丹青對於同性戀的寬諒和體諒,特別是他與紐周龍章的友誼、與費翔的相遇、參與亞裔同性戀遊行花車設計等,這些與同性戀者發生交集的片段,使得陳丹青對同性戀者有與眾不同的判斷。讓我們來看看他對同性的一些看法!
藝術家和同性戀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陳丹青:同性戀自古就有。希臘時期不必說了。近代西方藝術家長串名單是同性戀。譬如舒伯特。有資料說勃拉姆斯、肖邦、貝多芬,甚至托爾斯泰,均有同性戀傾向。當然,最著名的,確鑿無疑的同性戀藝術家是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卡拉瓦喬。二十世紀人文藝術領域同性戀者更多:巴特爾、福柯、沃霍、羅森伯格、帕索里尼等等。著名政治人物中,美國八十年代公布了檔案,那位「麥卡錫主義」當事人麥卡錫,也是同性戀。
同性戀在中國歷史中不是社會問題,即便是異性戀,從古到今那麼多作品,未必說透。東漢12個皇帝有8個是同性戀,或至少是雙性戀。在中國,身為同性戀的著名藝術家還需要求證,鄭板橋算一位,他的愛人出現在他的詩作和畫款中,有名有姓,可惜我忘了詳細。同性戀在中國似乎沒有西方那麼嚴峻的歷程,基督教明確反對同性戀,同性戀是一種罪。袁枚也是。他的 《隨園詩話》,錢泳的 《履園叢話》 、還有紀曉嵐的 《閱微草堂筆記》 、明代沈德符的 《敝帚軒剩語》 ,都寫到同性戀,既不詫異,也不避諱,更沒有譴責的意思。
其實嘛!相當於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哈利波特,一萬對愛人會有一萬種愛情,市面上種種文字成天討論男人怎樣,女人又怎樣。還是覺得尊重是最重要的。戀愛都是隱私,描寫戀愛不難,揭示隱私很難很難。人的內心太複雜了,我相信生活總是比小說更意料之外,更情理之中。
很多人都認為,異性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對你好都是有目的的。我覺得這個觀點是不對的,我認為異性之間是存在真正的友誼的。
首先,大家明白什麼是友誼嗎?友誼是人們在交往活動中產生的一種特殊情感,它與交往活動中所產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質區別的。它是一種來自雙向關係的情感,即雙方共同凝結的情感,任何單方面的示好,不能稱為友誼。
現在越來越覺得那些男女友誼的存在,都是有一方存在了額外的感情。其實我覺得,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甚至有些20多歲的人與異性相處久後會很自然的生出愛慕之感,這是很正常的,畢竟異性相吸。但這種愛慕之感往往是建立在一種新鮮感上,真正相處久了,當然前提是不會因為前面的愛慕亂搞關係然後破壞掉這段友誼,當那種新鮮與神秘感過了之後,還能繼續做朋友的,說明此時你們之間所沉澱的情感就已經是純粹的友誼了。
友誼和愛本來就是很難區分的, 人都需要愛,需要溫暖,需要理解。有時候愛人並不能給全你所要,所以這時友誼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這個答案也不是絕對的,要看你自己怎麼看問題。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情感總是太複雜,我們總是希望在男女交往中追求所謂的平衡,更加的希望能夠得到異性朋友。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單純一些。
推薦閱讀:
※《特勤精英》中的林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如何做好人際關係?
※關於高情商,你要知道的。
※怎麼寫受國家資助的感恩文章?
※同桌對你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