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三個小孩,作為老二是怎樣一種體驗?

特別想知道家裡有三個小孩的,作為老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作為家裡的老二(女),小時候一直在外婆家寄養,10歲回家,感覺這是別人家,做什麼事情都不理直氣壯。如果姐姐弟弟都在父母就會罵我,爸媽叫做的事不敢耽誤片刻,要不就會說我狡猾偷懶。父母老是在別人面前說我的不是,從小到大,覺得別人什麼都好,自己都是缺點。從小就會察言觀色,害怕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沒有安全感,沒有存在感,覺得沒有依靠的人,也沒有想過靠別人,什麼東西都習慣自己去爭取,在家長面前總是乖巧順從。直到考研,父母才對我好點。

不是學霸,但骨子裡要強,以前吃了很多苦也不被人重視,一點點努力去改變。

努力改變現狀總不會錯。叛逆過也爭執過,畢竟回不去的童年抹不掉的傷痛,自己調整心態過好現在,用心對待愛你的人就好。


如果你有個姐姐有個弟弟,而且父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和姐姐弟弟一起長大,我的體驗是真的很痛苦,小時候被忽略,事事讓著弟弟,極度渴望父母對姐姐的寵愛,長大之後會嫉妒,體會那種愛而不得的悲傷,會盡量和自己說忽略這種感覺。但是和姐姐弟弟在一起很開心,姐弟之間不會有隔閡,只有對父母的質疑。

純粹個人體驗


什麼感受?大兒疼小兒嬌中間不疼二杠腰。計劃生育最嚴的那年降生,又是女孩的結果讓父母大失所望。當時差點被送人,隨後碾轉多手:姨,外婆,奶奶,姨…上學時被接回家,剛進家門被姐姐趕,不讓坐她家沙發。不被家人重視,當時與他們感情也淡漠,敏感多疑,易哭,缺乏安全感。因為老二,穿不完的舊衣服,媽領姐買衣服,自己留家裡又羨慕又委屈(以致大學以後嫉妒厭惡穿舊衣服);有了弟弟後,大部分的關愛都在他身上,自然更加被忽略。小時抗衡過種種不公平,無果,遂接受。後來發現乖一些可以得到表揚,就主動攬下所有家務活,唯唯諾諾。誇獎是多了,但所有人已習慣飯後由我刷碗,擦桌子,掃地…刷碗時聽到他們談笑格外刺耳,感覺自己一直是局外人,更像傭人。當時心態很有問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自卑…後來覺悟到必須靠自己。學習還可以,讀完碩士回來,受到一些重視。在友誼的彌補下,這些問題也有改善。知道父母養育的不易,也儘力去報答,但無論怎樣,在親密感方面,和姐弟相比始終有差距。對於未來的家庭,我最多只要兩個孩子。


要知道,一家裡總是老二最強的,先跟老大打到大,老幺出生了就跟老幺打,所以老二是最磨練到的。


在農村家庭長大,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爸爸超級疼愛姐姐,媽媽超級疼愛妹妹,小時候被奶奶帶大,和奶奶姐姐妹妹媽媽關係很好,從小和我爸關係不好。可能自己內心太過敏感,我常常覺得最容易被忽視的是我,小時候的日記寫的都是:我爸偏心,我爸又讓我失望,我媽偏心……我媽看到過我的日記,當時我假裝睡著,我記得她沉默了很久,那天之後我慢慢也長大一點,感覺我媽對我們三個好的程度差不多平衡。但是我爸,一如既往,什麼事永遠只有我姐有份,然後輪到我妹和我。坦白講,大學上學,我會想家,想姐姐妹妹媽媽奶奶唯獨沒想我爸,挺沒良心的,但是回到家裡看到自己又被忽視的時候,我就覺得想快點離開。


在90後中 3個小孩的家庭是很少的 但很不幸 我家3個小孩 都是90後 更不幸的是 我是夾在中間的老二。落後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還是存在的 在生了三胎都得不到想要的男孩後 我的父母終於停下了 但這種行為卻註定了我的人生的基調。

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親戚家幫忙帶,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回到了家。陌生的家 花了很久很久才適應下來 一開始真的是充滿了抗拒和害怕 小心翼翼的活著。父母嘴上的公平 落到實處的各種公平 但明明那些不可避免的微小細節 不經意的忽視才最傷人。

有時候 感覺自己像一個外人 只是寄宿在這個家裡的外人 父母履行著最基本的義務 好像只要保證我吃飽喝暖就可以了。家裡的姐姐和妹妹很親近 說話基本上插不進去 總是兩個人出去玩逛街 從沒有想過喊上我。

有很多很難過的瞬間和事情 可是突然間就不想說了。這些事情好像一根毒刺一樣橫亘在我的心裡 平時風平浪靜不覺得疼 可是只要稍微一有動靜 這些隱匿在過往記憶中的毒瘤就開始發作 疼得讓人受不了。

曾經有人也問過我:作為老二 家裡的父母會不會不公平?記得當時的自己尷尬地微笑著說:不會啊 他們都很公平的。好友不信 又假笑著做了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 事後分明很是怨念好友的唐突不禮貌和自己的可悲。

曾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大概是第一個孩子 剛為父母的大人們 總是會給出萬分的寵愛來對待。而最後一個孩子是最小的 總是需要多點呵護和照顧。享受過萬分寵愛的第一個孩子總是要嬌氣些,更加的自在些,最小的孩子總不用擔心被忽視,缺少寵愛,可終歸是苦了夾在中間的第二個孩子呀。

好像有點偏題了 可是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 其實大家的心裡都有答案了吧 其實你們所想大概也就是大多數人內心的感受。

我只能說 如果可以 最多就生個二胎就已經足夠了。請對你的孩子的人生負責 哪怕他只是老二。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和姐姐是孿生的,還有一個小我七歲的弟弟。家裡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但這也不表示父母對女兒不好),就是好的不平等吧。

小時候的一些原因,最主要是成績方面(不過我自認我落地後也沒姐姐長得好看),母親一直有偏愛姐姐,比如我們兩個吵架,明明是雙方都有責任,但她總是相信姐姐,然後姐姐那時候還時不時打小報告,所以一般而言,我都是被母親責罵的多。印象最深刻就是有一次半夜起來抄姐姐的暑假新天地作業,第二天母親檢查作業發現我們的答案錯的一模一樣,(我抄作業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候四五年級了,母親幫我們報了很多補習班,我想的是如果能把作業提前寫完,就可以買其他資料和認真學好補習班的資料了,然後我認識的一些同學也有抄別人作業的)後來被母親罵的很慘烈,好像還告訴了其他阿姨,很深的心理陰影。

還有就是我數學不好,小時候辨別鬧鐘的二十四小時都學不會,乃至父親一次生氣地拿皮帶抽我手臂,只有奶奶幫我撐腰,心疼我。補習班的奧數老師,是一個特別噁心的人,那時候我們的模擬考出來,他從我母親那裡得知後,就在班級面前批評我,「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你腦子裡裝的都是 吧」。

現在大學了,我有時候還是會和姐姐談起以前的往事,我都是苦笑著的,內心覺得悲哀,只有傷痛永存我心。

真的,別看雙胞胎小時候可愛,好玩,其實,總是拿來做比較,是誰都不會開心的吧。

至於我的弟弟,我爸爸脾氣不好,我母親因為生我弟弟費了不少功夫,聽說我弟生下後母親的家中地位顯著提高,我媽就特別寵我弟弟,那可謂是呼風喚雨,摘星拱月。東西永遠都是母親收拾,有什麼不見了只管問母親要,找不到就再買一個,無論多貴。他也可以直呼母親的名字,父親的名字。如果我在家吃好了長胖一點,他們就會直接道明出來,要是我弟弟長胖,我母親是不讓父親說的,說他要是生氣就不好了,所以他們是從沒擔心我會生氣,即使我生氣了他們也覺得他們說的是實話,什麼傷害都可以以「這是為你好」而正名,可笑至極。

……

感覺抱怨是說不盡的,再說就要成長舌婦了。


不多說,看看《請回答1988》第一集就可以知道了。我總覺得我有病,一個特別懂事理要好的朋友也說不要總是想著自己有病,也會幫我把我帶回正常思維。

好吧,我其實是有時候有一些思想扭曲了,有時候想控制住自己不讓自己亂想(過程有些難)。和我爸關係僵我媽勉強倒也有時會有顧慮。比如我其實從小就是看人臉色長大的,從小想的多,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小時候在外婆家生活,我媽說有一天她帶著我姐去外婆家,她剛停下摩托我就哭著跑出來說為什麼不給我買新衣服給我姐買,我媽說她又給我買了一身,我後來再也沒有穿過。對,小時候其實討厭紅色,但是至於為什麼那個時候非要要大概就是因為不公平。

我小時候的口頭禪就是誰誰誰不公平。我的飯比我弟少了一些我就會說不公平。小時候吃飯,我能吃兩碗,和我弟一樣,每次我快吃完的時候我媽就馬上說剩下的給xx(我弟)吃,你吃飽了呢。我真的很難受,這樣有持續了幾次知道我對我媽大喊大叫,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和家人吃飯有些尷尬,害怕飯不夠。

老二而且外加女孩子就是你姐有,用你姐的,你弟他是男孩子當然得給他重買了。

我小時候真的很聽話,現在長大有時候過年包餃子,我覺得大人辛苦我就一起包吃完飯我就把碗刷了,家裡大人們一直表揚我。有一次去奶奶家吃飯我沒有幫忙做飯洗碗,吃完飯就去看電視了,家裡老人就開始叨她們做飯有多辛苦,她們看我的眼神真的不能忘記。對,我們家族有五個孫子,加我三個女的兩個男的。我這個乖的一次不做還不如我姐一次性從不做。。。小時候懂事知道不亂花錢,超級想吃達利園金麥圈,從來沒買過,導致現在我還對這個東西情有獨鍾(其實知道了味道就是每次見了想買。)

老二差不多就是這個命,我同學和我說過她媽媽,阿姨也是在家排行老二,我同學說她知道因為她媽媽和我很像。我也很想像我姐一樣不懂事,撒潑,不聽話,和長輩大喊大叫和晚輩爭執不講理甚至動手。我媽說你怎麼會長成這個樣子,對啊,我也奇怪為什麼家裡三個孩子只有我是這個樣子。

我現在沒有談過戀愛也不敢,擔心大多數別人眼中那個高冷冷漠少數人眼中懂事開朗的女孩會把別人帶歪,耽誤了別的人。以後如果能有孩子,我要生三個,不會忽視老二!

給你們看一下早晨跑完步去買的!吃著覺得特別幸福 (只有我知道,跟誰也沒說)


三個女孩兒,我是老二,然後就是從5個月到7歲在姥姥姥爺身邊長大(可能就是因為不是母乳餵養,所以一直接受不了奶味比較重的食品,牛奶喝不下去,奶片吃不了,家裡有人喝純牛奶的時候聞到那個味道會噁心)。舅舅舅媽也很疼我。爸爸媽媽大概一星期看我一次,據媽媽說從小不親媽媽,會拒絕她的抱,會吵著要爸爸。這一度讓她很擔心。

在姥姥家和巷道里的夥伴們打成一片,跟表哥表姐,表弟表妹感情好的不像樣(所以現在他們若是做了什麼讓我難過的事,我會毫不猶豫的原諒,倒是姐姐跟妹妹,我會冷戰的。)。7歲跟著表姐回到了自己家,然後爸爸大聲說話,我以為他在說我,就哭,然後表姐抱著我哭,完了表姐說她要帶我回去。讓我媽心酸的不行。姥姥一直跟我說的一件事我自己卻沒印象了「你三歲的時候,我帶你去你舅姥爺家,我們給你把電視打開,然後我們在院子里聊天,過了一會兒你在房間里大聲哭。我們跑進去看,你哭著問我『姥姥,我的媽媽呢?』電視里演的是一個棄嬰尋找母親的故事」。現在姥姥不在了,可每年去拜年的時候舅姥爺總會說起這件事「那麼小小的你,現在這麼大了」。

學會了察言觀色,超級敏感,沒有安全感從小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現在姥姥姥爺也離開了,總會有種愛的人都會離我而去的感覺,然後惶恐,繼而求證他們不會離去,然後就是傷害,惡性循環,會把心事一直藏著藏著。小時候有任何事都找姥姥,現在會選擇性的跟媽媽講點(現在跟爸爸媽媽感情非常好)沒有人能代替姥姥姥爺和舅舅舅媽在我心裡的位置。

跟姐姐感情很好,跟妹妹也很好(因為她倆的秘密都會跟我說),印象最深的是,在大舅舅家跟表姐一起擇菜準備晚飯(事實上我就是陪表姐,因為那會兒大概就是4歲的樣子)表姐說「快,你媽媽來了,快去看看」,然後我飛奔而出,在小舅舅家門口看著媽媽和妹妹在院子里和姥姥姥爺說話,我扭捏很久進去叫媽媽,注意到妹妹穿的是小涼鞋,然後我看看我的布鞋。跟妹妹說我們換吧,我們都對彼此穿的鞋很感興趣,於是愉快的換了,穿著妹妹的鞋跑去跟表姐說「姐姐你看,我的好看的鞋」。媽媽帶妹妹走的時候又把鞋換回去了。她們走後我就問姥爺要涼鞋(天已經黑了)第二天早上沒有吃飯姥爺就帶我去買涼鞋,因為去的太早了,商店都沒開門,我害怕買不到就在大街上哭,任姥爺怎麼哄也哄不住……最後是一邊哭一邊抱著涼鞋牽著姥爺的手回家了。回家後舅舅打趣道「怎麼不問你媽要涼鞋?就知道你爺爺啊」然後又哭。

農忙的時候,我就會跟著表姐去她的學校,那會我也就4、5歲的樣子,表姐上初中了,她上課的時候我就在操場閑逛,有時候也在花園摘花,有時候會在花壇邊等她,她下課的時候她的同學們會給我好吃的,說我乖。(因為我會靦腆的笑然後輕輕地說謝謝姐姐,或謝謝哥哥。對了,說謝謝是從妹妹那學來的,爸爸媽媽告訴她別人給東西要說謝謝,卻沒有人教過我 但是我學會了,所以我貌似是個學神 )

生活中有了委屈第一個想到的是舅舅 跟爸爸吵架後想到的也是舅舅。


在我媽的微信里姐姐是寶貝女兒,信息置頂,在手機號碼里我的是名字。今天晚上和姐姐視頻,我在旁邊想說和她玩遊戲,我媽斥責我,問我和我姐發嗲幹什麼?沒看到她在視頻。一直以來,姐姐和弟弟都在她旁邊親昵,而我都是無所謂。她們在客廳歡喜歡笑,而我在廚房洗洗刷刷,討歡心罷了,美名勤快的老二。評論我的對象觀,說我太假要求太高,我一反駁,她就說不管就是了。嗯,你們誰也不要來破壞我唯一的幸福了。我不是玻璃心,但你實在太傷我心。我知道無法做到平衡,我終於要逃離這裡了。


也是因為計劃生育,重兒輕女,在生下來五個月就送去外婆家寄養。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至今關係很淡,不似別家兄弟姐妹那樣親。倒是姐姐和弟弟關係很好,我們在一起總會顯得我像外人一樣,,,和父母關係也不是很好,我是快上小學的時候才被接回來,有隔閡,也會對父母有所怨恨,記得回來時經常被排擠,兩個人合夥欺負我,會大聲罵我,讓我回我的外婆家去,別待在「他們」家。也記得因為什麼踢了弟弟一腳,爺爺拿著刀說要砍死我的場景。從小就在外面長大,又是女孩,爺爺一點兒都不喜歡,他會帶著他們兩個去買零食,去上街,會給零花錢,而我沒有,我也記得向我臉上吐口水的模樣,聽父母說,生我的時候看是個女孩,都打算送人了,找好了人家,最後還是因為不舍而沒有送出去。這成了我心中的一個病,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也許是自卑,也許是為了博得父母的關注,我要格外懂事些,學習成績也要比他倆好一些,考上了大學,是家裡唯一的本科生,但是一起無濟於事,從小的陰影一直伴隨著我,大二的時候學習壓力,家庭原因,各方面的壓力導致患上抑鬱症,一年,失去了所有,退了學,性格大變,從前的朋友都不再聯繫,在家中待著,過去的記憶一直在折磨自己。想出門打工,奈何一年多讓自己身體垮了,也是力不從心,一度想要自殺,卻也有諸多顧慮,,,,

我在這家裡始終是個外人,我融入不了他們,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太多太多影響。三個孩子,如今他們兩個長大成人,越來越好,可我,自始至終都是他們的負擔,,,

經常會想,當初還不如將我送了人,或許現在還能像正常人普通人一樣活著,,,


我家姐妹三個我是老二,從小被姥姥帶大,小學之前一直寄人籬下!父母從沒輔導過功課也沒教育過人生!現在馬上碩士畢業呀!就是非常獨立!在哪什麼環境都能活的很快樂!非常有思想!看似是最活潑最無厘頭的那個,但其實內心很封閉,不會跟任何人說心裡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姐姐是第一個孩子很寵妹妹最小全家人都當個寶!就買衣服我姐都好多又貴,總想不起來給我買!其實父親那個家族重男輕女,到我這麼大還總說沒兒子啥的!討厭男人,討厭孩子!絕對不會結婚跟男人在一起!絕對絕對絕對不會生孩子!!!!!!越大越厭惡孩子!!!!!!


有一個姐,有一個弟。我姐對我很好,上班之後經常給我買新衣服買零食,弟弟經常跟我吵架,但是我不開心我弟會講笑話逗我開心。我覺得我們仨我爸媽最疼愛的就是我,我感覺我們一家人很幸福。


看了這些突然想起少年時期,和很多人一樣。生下來被外婆帶大,10-11歲之前在外婆家有一個美好的童年。11歲回家在家裡如同外人,被家裡所有人忽視。只有幹活的時候才會叫你。弟弟的零食不能吃,吃多了會挨罵,吃的時候被發現了會說你偷吃。每次做很多很好吃的菜會跟你說你長大了上高中的時候也會給你做。姐姐讀高中住校,媽媽找了份工作中午不回家,從初中開始我就是自己做飯,重點是生病了還會挨罵。以前上完下午三節課,晚自習回家炒蛋炒飯的時候,奶奶會說你把自己伙食弄的太好。在家6年從來沒有過零花錢,100分的語文試卷,考95分,爺爺說是我抄的。在外人面前只會說我壞話,跟所有人說我有多麼的差勁。好玩的事情從來不帶上我(去釣魚,我和姐姐一起,姐姐騎自行車載我回家,路上遇見爸爸,他停下來喊我姐姐名字說走帶你去釣魚)我騎自行車回家。幹活(洗衣服、疊衣服、掃地、等)髒了亂了都是罵我。

2017/1/13

在家從來不叫我名字,都是喊(你家的老二)你家(指的是我媽)

我表妹跟我說過(你爸爸不喜歡你喜歡我)

我爸爸的朋友對著我說(你爸爸不喜歡你喜歡你姐姐和弟弟)

記得只有爺爺幫我開過一次家長會,但是他跟我老師說我是不是很搗蛋,我知道這個女孩她就是這個樣子的,老師說我很聽話,我就在旁邊。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叫過家長開家長會,之後我變的很叛逆,逃課,翻圍牆,上課看漫畫書。班主任說叫家長,我告訴他,如果你叫了家長我可能會在頂樓跳下去!很認真的說!


推薦閱讀:

目光越遊離,人緣越差?|論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認識你自己(二、價值)
內向的人上台如何表現自如?
余虹:虛度是一種能力
如何優雅地維護一段長期戀愛?

TAG:心理學 | 教育 | 家庭關係 |